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節的教育方式

  朱文圻的年紀太小,不像當初朱允熥出宮時,已經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李節剛開始也沒有給他布置什麼太過繁重的學業,而是大部分都是帶他到各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讓他真正的了解到大明民間的現狀。閱讀М

  通過這些觀察和思考,小小年紀的朱文圻也大受震動,他不但感受到民間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態,也知道大明雖然整體上十分富強,百姓們的生活也的確在變好,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十分窮困,每日辛勞也不過是賺點餬口的錢,根本沒有任何的積蓄。

  身為太子,大明未來的儲君,上面這些都是朱文圻要了解到的,歷朝歷代的帝王,之所以在開車之後很少出現有作為的君主,除了國家的積弊太深無法改變外,最重要也和帝王本身的素質有關。

  畢竟這些帝王大部分都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平時為了安全,連宮門都難得出一次,更別說了解民間的疾苦了,哪怕是做了皇帝後,他們對民間的了解也只能通過官員之口的描述,而不是自己親眼所見。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帝王看起來威風凜凜、一言可決人生死,但大部分時候,他們其實也很容易被大臣愚弄和蒙蔽,連國家真實的情況都不了解,更別說去治理國家了。

  另外李節也一直覺得,皇宮那種地方有著太多的利益糾葛,而這也很容易導致親情的缺失,這親情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所以這也導致歷史上的許多皇帝都是在不正常的環境中長大,心理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再加上皇權如果不受約束的話,很容易會讓一個人迷失其中,一個不正常的人再加上不受約束的皇權,而這也往往是暴君、昏君產生的基礎。

  所以無論是朱允熥還是朱文圻,李節帶他們出宮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增長見聞,這點他們和朱標、朱棣不一樣,畢竟朱標和朱棣出生於亂世,後來就算是老朱做了皇帝,也依然讓兒子們接觸民間疾苦,甚至還讓他們在鳳陽住了一年多,所以老朱的前幾個兒子在見識與能力上,都遠超其它諸王。

  相比之下,朱允熥和朱文圻就沒有朱標他們的待遇了,幸好遇到李節給他們補了課,只是朱文圻現在年紀還小,不能像朱允熥那樣,邊參加實務邊見聞民間的疾苦,要知道當初朱允熥在玻璃作坊時,甚至還去過後廚給工匠們做飯。

  朱文圻對於李節的這種教學方式也十分喜歡,畢竟李節不像宮裡的老先生那樣,天天逼著他讀書背誦,而是帶他增長見聞,在他看來就像是遊玩一般。

  當然了,以朱文圻現在的年紀,就算是眼中見到了民間的疾苦,可能也無法像成年人那樣感受頗深,不過也沒關係,只要他能看在眼裡,日後總會對他產生一些觸動。

  相比於年幼的朱文圻,年紀大一些的李重賀就要好多了,以前李節雖然也經常帶李重賀外出,但並沒有刻意的培養他的見聞,現在他和朱文圻一起見到民間的種種,以他的年紀已經能體會到不少東西,這也讓他不像朱文圻表現的那麼輕鬆,而是時常露出一些思考的神色。

  在帶孩子的同時,李節也沒忘處理手中的事物,比如諸王出海還是一直由他負責,所以有時他還會帶兩個孩子到自己處理公務的地方,朱允熥為了諸王出海專門成立了一個小衙門,只是一個臨時的機構,也沒掛什麼牌子,平時就由李節全權管理,辦公位置也在皇城前面。

  兩個孩子來陪李節辦公,剛開始還感覺有些無聊,不過李節卻趁著辦公的機會,給他們講解了一下朝廷機構的運轉機制,比如人員如何調集,物資怎麼分配等等。

  這些對兩個孩子來說可能有些枯燥,但李節卻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了不少對各地風土人情的講述,特別是他負責諸王出海,本來就需要對這些人出海的目的收集情報,所以他這裡關於南洋等地的情報也是最多的,剛好給兩個孩子補給一下地理方面的知識。

  「姑父,既然南洋如此富饒,為何父皇不直接出兵占據,反而讓各位親王去占據?」朱文圻這時卻忽然提出一個問題道。

  「貪多嚼不爛,文圻你也記住,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以現在的條件,根本不可能掌控整個世界,咱們大明的領土已經夠大了,從北京到雲南,一道政令可能需要走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更別說南洋了,所以就算是打下南洋,朝廷也無法有效的統治,最後也只能丟棄掉,與其這樣,還不如交給親王們打理,畢竟他們再怎麼說也是太祖皇帝的兒子。」

  李節面色凝重的對朱文圻道,小孩子本就貪心,什麼都想要,但朱文圻必須要早點明白這個道理,無論是人還是國家,能力都是有權限的,領土也不是越大越好,以現在的條件,大明真的已經到極限了,就算是對外擴張,也只能用這種羈絆的方式統治。

  「父親,剛才你說以現在的條件,難道以後如果條件改變,我們就能統治更多的領土了嗎?」李重賀忽然開口道,他不像朱文圻那麼喜歡提問,而是大部分時候都喜歡自己思考,但每次開口,都會問到點子上。

  「不錯,這個問題當初陛下也問過我。」李節笑著誇讚道。

  「父皇也這麼問過,那姑父你是怎麼回答的?」朱文圻這時也露出感興趣的表情。

  「我告訴陛下,如果日後能將鐵路修建到全國各地,蒸汽船能夠徹底的取代風帆船縱橫四海,再加上求真書院那邊關於通信的研究有了突破,解決了交通和通信的問題,日後大明的國土哪怕再擴張數倍,也完全沒有問題。」李節笑著解釋道。

  「父親,鐵路和蒸汽船我都知道,求真書院關於通信的研究是什麼,你能不能帶我們去看看?」李重賀再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