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陵,也就是鳳陽皇陵正式的名字,雖然這裡並不算真正的皇陵,裡面也只是埋葬著老朱的父母,以及兄長與嫂子等人,但卻依然按照皇陵的規格建造。
老朱昨天到達鳳陽,僅僅休息了一晚,就帶著朱允熥與朱允炆兩個孫子前來祭拜父母兄嫂,而且在車馬剛到皇陵的大門口時,老朱就下車步行。
只見這座皇陵規模宏大,看起來就像是一座小城一般,外面的城牆高大,規格完全與鳳陽城的城牆一樣,而在皇陵之中,則駐紮著一個千戶所的守衛,負責這裡的安全事宜,另外還有祭祀的廟宇等建築。
如此規模巨大的皇陵,前後歷經十幾年才建成,第一次是老朱還沒有稱帝時,當時他還只是受封為「吳王」,就派汪文與劉英這些鄉間故舊回鳳陽,修繕父母的陵寢。
等到老朱稱帝的第二年,當時他想遷都到鳳陽,於是就讓人開始修建鳳陽城,同時也正式修建了明皇陵,不過後來遷都的事被劉伯溫勸阻,老朱就打消了遷都的想法,不過還是讓人再次擴建皇陵。
最後在洪武十二年的時候,整個明皇陵才終於建成,老朱也因此親自率領朱標等皇子與大臣前去祭祀,後來老朱雖然沒時間來鳳陽,但也經常派朱標等人代替自己前來,比如朱允炆被貶鳳陽,去年就是由他代替老朱祭祀了皇陵。
老朱邁步穿過長長陵道,最後來到了父母的皇陵前,只見皇陵左右兩側分別設了一座高大的石碑,其中西側為御製皇陵碑,碑文是老朱親自撰寫,主要是講述了自己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以及統一全國的過程,整個碑文共一千多字,感情十分充沛,讀之讓人落淚。
而在皇陵的東側,則立著一面無字碑,之所以無文,主要是老朱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根本無法用文字表達,所以才有了這面無字碑。
值得一提的是,這應該是大明皇陵中的第一面無字碑,事實上在整個明朝歷史中,除了老朱和朱棣的墓碑有碑文外,其它皇帝的墓碑都是無字碑。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老朱開了個壞頭,也就是老朱眼前的那個御製皇陵碑,因為碑文是老朱親筆寫的,所以從他開始,大明皇帝的碑文就需要由繼任的皇帝親筆書寫。
比如老朱死後,他的碑文就是朱棣親筆寫的,而朱棣的碑文則由他兒子明仁宗親筆所寫,可是後來的皇帝可能是覺得親筆寫碑文太麻煩,乾脆就不寫了,於是就立了無字碑,學武則天一樣,所有功過全都交由後人去評說。
只見老朱先是來到御製皇陵碑前,仰頭看著自己所寫的碑文,一字一句的讀道:「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旁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
當讀到最後的「合家守喪」這一句時,老朱已經痛苦的淚流滿面,似乎又想到了當初父母與兄長先後病亡的那段時間,那也是他生命中最為黑暗的時刻。
從那之後,老朱就再也沒有家了,直到後來娶了馬皇后,也正是馬皇后,才讓他找回擁有一個家的感覺,這也是他與馬皇后感情深厚的主要原因。
雖然悲痛,但老朱還是強忍著把碑文讀了一遍,而在讀到自己在亂世中崛起,並且一步步掃清障礙,統一中原之時,他的聲音也變得高亢,神情也振奮起來,似乎又回到了當年那個鐵馬崢嶸的年代。
等到讀完了皇陵碑後,老朱這才轉身,邁著有些沉重的步伐走向無字碑,身後的朱允熥與朱允炆想要上前攙扶,卻被老朱揮手制止了,他一輩子要強,怎可在父母面前表現出老態?
無字碑雖然無字,但卻寄託著老朱對父母的思念,所以老朱手撫石碑,想到當年在父母膝下承歡的過往,也再次讓他失聲痛哭,這也是自從馬皇后去世後,他第一次哭的這麼厲害!
不過在痛哭過後,老朱也很快擦乾了眼淚,隨後讓人送上準備的祭品,親自祭拜了父母與兄嫂等人的陵墓。
不過在祭拜到最後,老朱來到了他大哥朱興隆墓後的一座陵墓前,只見這座陵墓有些特殊,因為老朱將自己的父母兄長等人全都追封,比如朱興隆就被追封為南昌王,陵墓也是按照王陵而建,其它的陵墓也是全都有封號。
可是老朱眼前的這座陵墓卻沒有封號,只見墓碑上孤零零的寫著墓主人的名字,而當老朱看到墓碑上「朱文正」這三個字時,他也不由得嘆了口氣。
朱文正是他大哥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當初老朱剛起兵不久,他大嫂就帶著年幼的朱文正前來投靠他,對於自己這個唯一的侄子,老朱也視同親子,連同另一個親外甥李文忠一同養育,甚至連他們兩個的名字,都是老朱親自取的。
朱文正也同樣十分爭氣,年紀輕輕就勇猛善戰,立下戰功無數,特別是老朱與陳友諒決戰時,朱文正以少量兵力,將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死死的拖在洪都三個月,為老朱爭取到了足夠的調兵時間,這才有了後面的鄱陽湖之戰,否則老朱必敗無疑。
不過朱文正年少輕狂,雖然是個天才的將領,但在軍中的作派卻有些驕狂,老朱本想故意打壓一下他,讓他收斂一下,所以朱文正多次立功都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結果這引得朱文正不滿,甚至有了異心,結果老朱親自駕船來到朱文正的軍營,當面質問對方要幹什麼?
本來朱文正的確對老朱有些不滿,可是在見到老朱時,哪怕老朱是孤身一人來到自己的軍營,他也不敢有任何異動。
隨後朱文正被老朱押回京城,本來老朱也沒打算殺他,後來馬皇后也勸,於是老朱就將朱文正軟禁在桐城,本打算過段時間再啟用他,可是沒想到朱文正很快就抑鬱而終,這件事也是老朱心中的一根刺,覺得自己辜負了大哥的囑託,沒能照顧好這唯一的侄子。
想到上面這些,老朱也不由得嘆了口氣,隨後對著墓碑輕聲道:「文正,叔父來看你了,當年都怪叔父,如果我能公正一些,將該有的賞賜給你,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了!」
老朱說到這裡也拿起酒壺,自己喝了幾口,又給朱文正墓前撒上酒水,代表了自己的謙意,雖然人都死了,他說這些也沒什麼用,但至少能讓老朱心中好受一些。
其實老朱對朱文正這個親侄子還是不錯的,比如像反叛這種事,如果換做別人,恐怕早就被老朱斬草除根了,朱文正卻只是被罷官,而且老朱還封朱文正八歲的兒子為靖江王,後來傳了十四世,這也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不是老朱血統的王族,連老朱的外甥李文忠,也只是死後封王,兒孫們也只有一個公爵的封號。
祭拜完整個明皇陵後,老朱這才準備離開,不過走到皇陵的大門前,老朱忽然駐足,然後再次轉身看著眼前安葬了自己一家的皇陵,這時他甚至也在想,要不要自己死後也和家人們安葬在一起?
不過最終老朱還是搖了搖道:「算了,朕的皇后還在孝陵等著朕,我也不能讓她一個人孤零零的,日後朕若是死了,還是運到南京與皇后合葬在一起吧,到時沒有公婆和兒女的打擾,皇后也能有更多的時間陪陪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