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成功的人,也有很多失敗覺得落魄者的人。
但更多的是行走在成功與失敗之間,那坎坎坷坷平凡的人。
你此時成功風光了,也不要驕傲。
甚至自覺高人一等,瞧不起那些平凡的人。
你此時失敗落魄了,也不要氣餒,更不要感覺低人一等,喪失對未來的希望。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未來不可預測,可能現階段成功的是他,可能下一刻成功的就是其他人。
那些有能力可暫時落魄的人,更是如此。
「晚唐時期的詩人杜荀鶴曾寫下《小松》一詩,鼓舞了眾多後人。」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普通人面對困境時的無力感和無助感,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告訴我們。」
「在低谷時期,我們更應堅持自我,積極面對生活的挑戰。」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這首《小松》寫松樹,但更是用松來比喻人,托物諷喻,寓意深長。」
「松樹小的時候太不起眼了,藏在深深的草叢裡,到了後來才漸漸的越長越高、超出蓬蒿。」
「當時人看不出它是凌雲之木,直到它高聳入雲霄才說它高。」
「這首詩透露出普通人渴望得到承認與尊重的情感,仿佛是他們的心聲。」
「詩中的小松,逐漸從土壤中生長,形象地代表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困境與命運。」
「它所生長的環境,被雜草與其他樹木所包圍,阻擋了陽光和雨露,這正如普通人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壓抑與困境。」
「作者杜荀鶴以小松為喻,實則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狀態與遭遇。」
「杜荀鶴與當今眾多普通人一樣,出身於平凡家庭,用小松樹比喻自己,實在貼切。」
「關於他的身世,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有人說他是杜牧的兒子。」
「理由是大概在會昌末年杜牧曾經調到池州去當刺史,這個時候他的妾已經懷孕了。」
「這個小妾後來被嫁給了另一個姓杜的人,杜筠,生下了杜荀鶴。」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孩子,杜荀鶴的這一生、過得都是夠坎坷的。」
「他生活的時代是晚唐向五代過渡的時期,盛唐有多燦爛,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黑暗。」
「老百姓生活很苦、出生在這個時期的文人也很慘了,往往一生蹉跎。」
「從小有志向的杜荀鶴,在少年時期就勤學苦讀。」
「為了實現理想,他在九華山、廬山等地都學習過。」
「學成之後他躊躇滿志的參加科考,滿心希望走上仕途、光耀門楣。」
「可是夢想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
蘇軾:一首小詩短短四句,富含人生哲理,激勵了無數處於低谷中的人。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這首詩只有28個字,卻充滿了無限的人生哲理,讀懂了讓我們受益終身。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松樹在剛剛破土而出的時候,長得非常微小,以至於被埋沒在深草之中。
但它從不低頭服輸,一個勁地向上筆直生長,現在它的個頭已經超過了蓬蒿的高度了。
前兩句描寫松樹的生長艱苦環境,以及其成長的習性。
刺頭的刺,鉤勒出小松外形特點的同時,也準確地表達出它那堅強不屈的性格、銳不可當的精神。
正是有這種精神和性格,所以才會出蓬蒿。
這是必然的結果,也是未來凌雲的徵兆。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世人不知道它其實是凌雲木,直到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才開始誇獎他的高大,承認它的偉岸。
後兩句詩人連用兩個凌雲,後一個自然是指大松。
大松已然凌雲,這個時候再來稱讚它高大,其實也毫無意義。
只有在凌雲木尚小之時,加以愛護和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他寫松,寫小松,其實都是在寫自己。
他生於寒門,以小松沒於荒草自比,可謂恰如其分。
關於杜荀鶴的出身,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
據說會昌末年杜牧調任池州刺史時,他的妾已懷孕,後出嫁給長林縣鄉正杜筠,生下了杜荀鶴。
但不管是不是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鶴的一生,都過得比較坎坷。
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晚唐向五代的過渡期,盛唐有多麼燦爛,晚唐的政治就有多麼的黑暗,出生在這個時期的詩人自然相當悲慘。
少有才名的杜荀鶴腹有壯志,為了實現夢想,在九華山、廬山等地勤學苦讀,長達十年左右。
學成之後躊躇滿志地參加科舉,期望一舉成名天下知。
晚唐時代的腐敗早已滲透到科場,選拔人才的科舉早已演變為公然賄賂,你上面有人,自然可以及第。
無人賞識,更無親族在朝中的杜荀鶴,在科舉的路上。
雖常有拜謁高官,但仍是被人看不起,導致屢屢落第。
考了幾次,又趕上了黃巢起義,不得已他只能從長安回到老家,過著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
世道不公,心中自然不平,於是在這樣遭遇之下寫了這首《小松》。
借物言志,表達他遲早會出人頭地,讓人刮目先看的自信。
而松雖小,但仍高潔,雄健,遲早有頂天立地的時候,這也是要對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所說的話。
當時藩鎮割據,晚唐的詩人文士想求聞達,還可以到各個藩鎮中尋求機會。
黃巢之亂結束後,杜荀鶴跑到大梁,冒著生命危險,干謁權勢熏天的梁王朱溫。
這次總算時來運轉了,受到了梁王的器重。
梁王因此派人把杜荀鶴的名字報給主管科舉的禮部。
有了朱溫的推薦,杜荀鶴果然以第八名的位次進士及第,當時杜荀鶴已經46歲了。
可惜他被朱溫推薦到朝中做了翰林學士,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
雖說杜荀鶴被人調侃為五日翰林,但這也是他苦讀幾十年換來的收穫,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
回過頭再看這首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詠物詩,真是充滿了人生哲理,有一種樂觀向上的力量,在激勵著我們奮進。
如果此時人生落魄,身處低谷,更要積極樂觀。
因為這並不是失敗,只要相信自己,困難都只是暫時的。
山有谷峰,人有起落,沒有誰的人生是一成不變的。
永遠不要小瞧自己,也不要小看別人。
「晚唐時代的腐敗已經滲透到科場了,按理說考試的目的就是選拔人才、英雄不問出處,然而很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科舉考試往往變成交易了。」
「有人公然賄賂、有人找人、打招呼說情,反正當時有不少這些事兒。」
「杜荀鶴沒錢通天,也沒有親戚朋友在朝廷當官。」
「在科舉這條路上走的很艱難,考了幾次都沒什麼結果。」
「他也去拜謁過官員、想儘早出人頭地,可是也沒什麼效果。」
「後來又趕上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不得已杜荀鶴只能回老家了,過起了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
「世道不公,他內心很難平靜。」
「在這樣的心情之下他寫了這首詩《小松》,借物言志。」
「表達他遲早會出人頭地,讓人刮目相看的理想。」
「杜荀鶴描述小松儘管幼小,但仍保持其高潔和堅韌的特質,深信它終將茁壯成長。」
「他的這番話中,既有自我鼓勵的意味,也隱含著對那些輕視他的人的回應。」
「儘管經歷挫折,杜荀鶴仍未放棄仕途的夢想。」
「由於當時藩鎮力量強大,眾多晚唐文人只能前往各藩鎮試圖謀求一番事業。」
「黃巢之亂後,杜荀鶴決然前往大梁,期望得到當時權勢顯赫的梁王朱溫的接納。」
「得幸,他成功獲得梁王的接見。」
「並因梁王的推薦在公元891年獲得進士及第,時年已46歲。」
「儘管晚來的榮譽,但至少證明了他的堅持並非徒勞。」
「然而,遺憾的是,杜荀鶴在被任命為翰林學士後不久便去世。」
「這樣充滿波折的人生,仿佛預言了許多普通人可能會遭遇的命運。」
「了解他的人生軌跡後,再次審視這首簡練而深入人心的詠物詩,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豐富人生哲理。」
「開頭這句自小刺頭深草里描寫小松樹剛長出來的那種狀態、真是小的可憐。」
「路邊的野草都比它高,它被淹沒在深深的草叢裡。」
「有時候它感到沮喪、感到失落,它看看那些高大的樹木,曾經有一瞬羨慕他們。」
「它們長得多高大挺拔啊,它們的枝條,自由自在的伸展、接受著陽光雨露。」
辛棄疾:杜甫、杜牧、杜荀鶴都是大唐姓杜的大詩人,據傳杜牧和杜荀鶴是父子關係。
歷史上有個傳說,說杜荀鶴是大詩人杜牧的出妾之子,出妾之子是個委婉的說法。
意思這個妾被婆家休了,孩子是離開婆家之後生的,言外之意就是杜荀鶴是個私生子。
晚唐的社會環境非常動盪,黃巢起義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雖然沒有直接滅掉唐朝,但卻間接的幫朱溫拿下了天下。
對黃巢起義的評價多為負面,濫殺無辜,民怨極大。
他見黃巢攻入長安時亂象橫生,毅然而然的背主棄黃,主動降唐。
唐僖宗像是撈到救命稻草一樣,朝廷賜朱溫名全忠。
朱溫利用朝廷對他的依賴,一天天坐大,直逼皇權。
逼著皇帝遷都洛陽,設計殺了唐昭宗李曄,立十二歲的李柷為帝。
三年後接受唐哀帝的禪位,即皇帝位,更名朱晃,國號大梁,五代後梁。
杜荀鶴與朱溫有一段不清不楚的關葛,當朱溫掌握大唐的大權後。
杜荀鶴寫了十首《時世行》,讓朱溫省徭役,薄賦斂,但朱溫都沒有採納。
杜荀鶴又不甘心,又寫了三十首《頌德詩》去討好朱溫,朱溫也不置可否。
杜荀鶴就在大梁國都洛陽一住就是幾個月,進退兩難。
杜荀鶴一生寫詩為樂,詩的題材較多,可分三類。
一類寫隱居山林,追求孤寂,有賈島之風。
二類,現實主義詩,體恤百姓疾苦,諷刺官場作為。
三類,寫艷情宮闈,僅一首《春宮怨》足矣。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整首詩前四句開篇寫宮怨,嬋娟指容貌美好,宮女因長得好看,被選入宮。
入宮以後伴隨她是孤枕寂寞,本想著梳妝打扮,一想到美貌誤人,又遲遲猶豫,懶於動手。
後四句結尾寫景寫春,時下流行一句諺語,杜詞三百首,唯在一聯中。
這一聯就是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風暖對日高,鳥聲碎對應花影重,詞詞流水,句句對仗。
宮女百無聊賴的打開窗戶一看,外面春風日暖,鳥聲輕碎,麗日高照,花影重迭。
不由想起自己還沒入宮前每年在家鄉若耶溪採蓮的歡樂情景。
寫宮怨詩的有很多,能把春與宮怨嚴縫無間連接在一起的詩僅《春宮怨》也。
「可是再看看自己、它低下了頭,覺得自己實在是太普通、太渺小了、什麼也不是。」
「它感到彷徨、自卑,它憑著一份生存的本能努力活著。」
「在一堆雜草從中長呀長,有時候它感到快窒息了,不知道自己還能挺多久,只是努力生長。」
「突然有一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它感覺到陽光那麼溫暖的灑在身上。」
「看看周圍,才發現曾經鋪天蓋地的雜草都已經在腳下,他長大了。」
「世人哪裡知道這棵小松樹其實是凌雲之木?它小的時候沒有人正眼看過它,直到它長成參天大樹。」
「人們經過的時候才開始在樹下休息、乘涼、才開始感慨,說它真是一顆偉岸的樹、一顆高大的樹。」
「這幾句詩,讀來真是感慨,這是松的成長、更是人的成長。」
「杜荀鶴的這句說的真好,直待凌雲始道高,成長很多時候是一件緩慢的事,在成長的過程中太多人遭受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而且很糟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很少有人能給你點耐心、哪怕給點鼓勵也好。」
「因為每個人都忙著過自己的日子,所以在你艱難成長的時候。」
「就算再有多大的能耐,也很少有人能慧眼識珠發現你。」
「因此,在艱難的時候,不要等伯樂,要自己長大、自己發光。」
「每個人都具備獨特的潛質和優勢,然而在這些潛能得以充分展現之前,我們常常會面臨外界的不理解、忽視和不公。」
「在這個過程中,杜荀鶴的詩句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不應消沉抱怨,而應堅韌不拔,努力成長。」
「人生恰似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其終點和結果是未知的。」
「每個人都在這場賽跑中尋找自我,展示自我,無人能預知最終的勝利者。」
「因此,願每一小松都能珍惜自我、磨練自我。」
「以積極的態度和不懈的努力,塑造出最理想的自我形象。」
「不僅為了自我實現,也為了向世界展示其獨一無二的價值和光彩。」
李清照:杜牧的私生子,杜荀鶴因一首詩升職,後犯眾怒。
晚唐的政治極度腐敗,很多有才華有志氣的文人、詩人。
雖胸有報國之志,身卻報國無門。
杜荀鶴也不例外,一生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於是躺平,沉浸於作詩的快樂之中。
他寫詩的題材較多,大概分為三類。
一類寫隱居山林,追求孤寂。
一類寫艷情宮闈,一類寫現實主義詩,體恤百姓疾苦。
相對於初唐、盛唐、中唐的詩人相比,沒有了讓人激情四射的環境,也沒有了積極向上的歲月。
杜荀鶴身處其中,卻不甚影響,他寫的現實主義詩。
雖烈而不空,道理雖值卻有隱。
晚唐的社會頹勢誰都可以感覺的到,社會矛盾從官場到民間,糾纏如亂麻,已經無法解開。
杜荀鶴所處的環境又值黃巢起義,晚年的杜荀鶴,不知為何被捲入了黃巢起義。
不僅兄妹失散,自己還無端捲入。
黃巢起義,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雖然沒有直接滅了大唐,卻間接替朱溫拿了天下。
黃巢部下有一員大將叫朱溫,杜荀鶴與朱溫有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瓜葛。
朱溫掌握大唐大權後,杜荀鶴寫了十首《時世行》,想讓朱溫省徭役,薄賦斂,但朱溫沒有採納。
杜荀鶴心有不甘,又寫了三十首《頌德詩》去討好朱溫,朱溫也不置可否。
杜荀鶴就在大梁國都一住幾個月,進退兩難。
據說朱溫這個人喜怒無常,殺人如亂麻,稍一動氣,就以殺人解氣。
如果他召見的人不在,連手下也難逃一死。
朱溫擲骰子六枚召喚杜荀鶴,六枚盡紅,朱溫大叫一聲,苦命的秀才!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絲飛灑日輪中。
若教陰朗長相似,爭表梁王造化功。
這首詩過於阿諛奉承,雖贏得朱溫大賞,卻不幸錄入杜荀鶴文集中。
成了他人生中的污點,想抹也抹不掉。
這一年朱溫尚為王,未即皇帝位,不過事後專門為杜荀鶴送名禮部。
杜荀鶴得以中第,授翰林學仕,主客員外郎一職。
杜荀鶴算是個謹小慎微的人,一生求學求仕不得志。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是他對自己的剖析。
當他被朱溫提拔髮跡之後,一下子糊塗之極。
杜荀鶴由於上升仕途之路不光彩,心虛作崇,為官之際,跟同僚之間相處不好。
常常仗勢欺人,侮辱官員,久而久之,犯了眾怒,眾人準備殺他,但時間卻沒來得及。
杜荀鶴得了重病,很快就死了,這一年離大唐滅亡,朱溫稱帝僅剩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