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花姿西施

  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作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可謂是人盡皆知。

  她的美貌不必多說,在溪邊便可讓魚自愧不如,一顰一簇便能讓東施效仿。

  西施最大的幸運莫過于越國成功的擊敗了吳國,成為戰爭的勝利者。

  「她是四大美女的顏值頂峰,是春秋最美臥底。」

  「憑一己之力改變歷史趨勢,是訓練有素的最強間諜。」

  「西施,本名施夷光。」

  「公元前506年,春秋末期,西施出生于越國苧羅村。」

  「苧羅有東村和西村,西施家住西村,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

  「西施生活在浣紗溪畔,父親賣柴,母親浣紗。」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中的沉魚,說的就是西施。」

  「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裡的魚見到她太漂亮了,害羞的潛入江底。」

  「唐代詩人宋之問《浣紗篇贈陸上人》里的一句,就用了西施沉魚的典故。」

  「鳥驚入松蘿,魚尾沉荷花。」

  「形容西施美貌的詩歌有很多,比如李白的《西施》。」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更是道出了西施是美的化身。」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晴天裡的波光粼粼,煙雨中的山巒蒼茫,西施就給人這樣的感覺。」

  「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常常因為不舒服捂著胸口,皺著眉頭。」

  「西施隔壁村的一個醜女就摹仿西施,也捂著自己的心口,皺著自己的眉頭。」

  「結果嚇得大家都跑得遠遠的,這就是成語東施效顰的來源。」

  「在西村安靜做一位美少女的西施,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在歷史上留下如此濃磨重彩的一筆。」

  「有關西施完整的故事情節,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的兩本著作中。」

  「一部為東漢史學袁康創作的《越絕書》,一部為東漢學者趙曄撰寫的《吳越春秋》。」

  「在西施的故事裡,有三個歷史名人,范蠡,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吳越兩國關係很差,吳王夫差的父親吳王闔閭,就是在和越國打仗的時候戰死的。」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闔閭死後,夫差發憤圖強,開始為一舉掃平越國做準備。」

  「公元前494年,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迫向吳國求和。」

  「吳國大仇得報還俘虜了勾踐,勾踐就遭罪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兩國的矛盾更大了,越國這邊也開始尋思如何報仇。」

  蘇軾:我眼中的西施,遠走高飛,遠離權力之爭,才是最快意之事。

  在吳國滅亡之後,西施就追隨自己當初的愛人,滅亡吳國的第一功臣范蠡。

  兩人攜手歸隱,泛舟五湖,過上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應該說,這種結局很美好,也很浪漫。

  當年范蠡受命在越國尋訪美女,好送去吳國,迷惑吳王。

  結果發現了西施,兩人雙雙墜入愛河。

  可是,二人為了越國的復國大計,中止了這段愛情。

  西施去了吳國,范蠡繼續為勾踐效命。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吳國終於滅亡了。

  范蠡了解越王勾踐的性格,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富貴。

  同時,范蠡心中也深深眷戀著心上人西施。

  於是在吳宮被攻破時,帶走西施,從此消失不見。

  這種浪漫的結局,是他所喜歡的,也是他所渴望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本來就美,而有了西施,西湖就更美了。

  他喜歡把西湖和西施牽連到一起,並且總是在宣揚范蠡功成身退,攜美女西施歸隱的美好結局。

  之所以如此,這和他的生平經歷,心路歷程有一定關聯。

  他少年成名,不到二十歲就名滿天下。

  之後考中科舉,年紀輕輕就走上仕途。

  但是在四十來歲時,遭遇了人生一次重大挫折,那就是烏台詩案。

  一些新黨人士別有用心的挑出他詩文中的詞句,曲解為誹謗皇帝,諷刺新法。

  他被下獄,差一點死去,後來被貶黃州,一去就是五年。

  這五六年,他沉默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早年的理想漸漸的消退了。

  他一方面依然渴望報效朝廷造福百姓,但是另一方面對權力的爭鬥有了深深的厭惡。

  當宋神宗去世,他再次被起用,被任命為杭州知州。

  在杭州的幾年,他一方面大修水利,造福一方。

  但另一方也渴望像歷史上的名臣范蠡一樣,急流勇退。

  在功成名就之後,攜手紅顏知己,泛舟湖海。

  了此一生,確實是人生一大樂事。

  「公元前490年,越國大夫文種制定了滅吳九策,要一雪前恥,其中為吳王夫差量身定製了一條美人計。」

  「但是文種翻遍了越國後宮,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這個選美的任務就交給了大夫范蠡。」

  「有一天,范蠡來到浣紗江畔,見到了正在河邊洗衣服的西施。」

  「范蠡看到西施的美麗身姿,一下就愛上了她。」

  「年輕時候的范蠡也是相貌堂堂,西施見了范蠡也是怦然心動。」

  「兩個小年輕人就情投意合,談起了戀愛。」

  「清代詩人宋湘還寫下《范蠡載西施圖歌》,其一就描述了當時的畫面。」

  「白紵衣邊浣紗淚,烏棲台側採蓮歌。」

  「不過文種這時候出來棒打鴛鴦了,他覺得西施是美人計的最佳人選。」

  「於是要拿西施去當臥底,強行就拆散了這對小情侶。」

  「范蠡沒辦法,事業和愛情之間選擇了事業,放棄了和西施的愛情。」

  「命運就是如此奇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就像某個瞬間的選擇,從此就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公元前487年,西施正式加入了吳國臥底計劃。」

  「和西施一起入選臥底計劃的,還有另一個叫做鄭旦的名字。」

  「她倆進宮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臥底培訓,越國勢必把她倆培養成能唱能跳能彈琴會繪畫的全能臥底。」

  「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范蠡去了一趟吳國,把西施和鄭旦當做禮物獻給了夫差。」

  「夫差一見兩個大美人,高興的不行,連忙誇獎勾踐,氣的伍子胥橫眉冷對。」

  「西施到了吳國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間諜生涯。」

  「西施很快就進入角色,把自己在越國培訓學到的全使了出來。」

  「吳王夫差被迷的七葷八素,從此不上朝了。」

  「吳王夫差整天與西施尋歡作樂,徹底荒廢了國政。」

  「導致吳國國力衰退,君臣不和。」

  「而另一邊的勾踐回國之後就開始偷偷努力了,開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

  「經過艱苦的奮鬥,越國做好了進攻吳國的準備。」

  「是騾子是馬得拉出來溜溜,吳越戰火再起。」

  「在一系列的計謀部署之下,吳國戰敗。」

  「夫差羞愧自殺,西施勝利的完成了臥底任務。」

  「公元前473年,在西施的助攻下,勾踐終於雪恥滅掉吳國。」

  李隆基:勾踐臥薪嘗膽固然勵志,但吳王夫差沉溺美色亡國更值得警醒。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勾踐作為戰俘被送去服侍吳王。

  其實,在被送到吳國去服侍吳王之前,勾踐已經在開始布局報仇雪恨的事情了。

  在那個年代,要讓一個國家滅亡。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國家的君王不理朝政,好色享樂。

  所以勾踐趕緊派人到民間去尋找美女,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了西施。

  范蠡首先找到了西施,但是因為西施長得太美,自己喜歡上了。

  於是,范蠡就和西施發生了愛情故事。

  本來范蠡沒有想把西施獻出去,想重新找一個。

  可是由於時間太緊,勾踐因此又派文種趕緊再去辦理這個事。

  於是,文種就發現了西施。

  這樣,范蠡和西施的愛情故事,就不得不草草收場。

  後來,西施就被獻給了吳王。

  同時,范蠡陪著勾踐到達吳國去服侍吳王。

  至於文種,則被留在越國管理老百姓。

  范蠡之所以陪著勾踐去服侍吳王,一種說法是范蠡腦袋特別聰明。

  范蠡知道只有一直跟隨勾踐,才不會被勾踐猜忌。

  文種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最終勾踐回國後殺掉了文種。

  范蠡之所以跟著勾踐去吳國,另一種說法是因為西施的原因。

  自己的戀人被送到吳宮之中,范蠡如果還繼續留在越國,心裡肯定十分難受。

  所以哪怕當奴隸,過非人的生活,只要能多看西施一眼,他都會跟著去。

  勾踐去了吳國以後,對吳王服侍得很周到。

  每次吳王要上馬車,勾踐都會蹲在地上,給吳王當凳子。

  後來,吳王生了病,勾踐為了討好吳王。

  甚至親口品嘗吳王的糞便,以此來判斷吳王的病情。

  勾踐所做的這一切,使得吳王很感動。

  雖然伍子胥極力反對,但是吳王最終還是把勾踐放回去了。

  勾踐回去以後,經過臥薪嘗膽,勵精圖治,越國變得強大起來。

  後來,越國趁吳國北上和晉國爭霸的機會,在後面捅了吳國一刀,把吳國給滅了。

  「然而超額完成臥底任務的美女西施,人生的結局卻走向了一個謎。」

  「關於西施的結局,後世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

  「東漢人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學戲劇作品差不多也是這麼寫的,給了西施和范蠡一個圓滿的結局。」

  「西施回到了范蠡身邊,他倆坐船離開,消失在煙波浩瀚之中。」

  「蘇東坡曾經寫到,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除了大團圓結局之外,還有另一個沉江說。」

  「有關這個說法的典籍記載的比較早,傳說越王勾踐認為吳國滅亡是因為夫差沉迷於西施的美色。」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

  「意思是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殃及越國,勾踐最後讓西施沉江而死。」

  「《東周列國志》上的說法又有一點不同,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想把西施收進後宮。」

  「然而越後嫉妒西施,謠言西施是禍國之女,就令手下將其沉入江底。」

  「而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所說,明確的指出西施是因其美貌被沉江而死的。」

  「比干之殪,其抗也。」

  「孟賁之殺,其勇也。」

  「西施之沉,其美也。」

  「吳起之裂,其事也。」

  「最後西施的結局到底如何,如今也不得而知了。」

  「但世人自然希望西施能擁有一個美麗且浪漫的落幕,在太湖旁和范蠡攜手,菱歌泛夜。」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

  「在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女性往往會因為為了緩和兩國關係,實現國家戰略,被當做物品互相贈送。」

  「女性的權利與男性相比,是徹頭徹尾的不平等。」

  「西施就是如此,無論多美麗多有才,都無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因此從一開始,她們的命運里就有著濃厚的悲劇底色。」

  「而後世很多人把一國之亡單純歸結到一個女子身上,更是不公平,也是污衊。」

  「正如唐朝詩人羅隱所寫,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李世民:自古紅顏多薄命,不許人間見白頭,西施成為了越王勾踐復仇吳國的工具。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其一,愧疚自縊。

  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

  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身亡。

  其二,被范蠡帶走。

  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

  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舊日情人西施。

  兩人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

  其三,被范蠡沉湖。

  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

  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

  范蠡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船上。

  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這種說法,是建立在男權基礎上的。

  也就是說,范蠡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范蠡最早是喜歡西施的。

  但由於西施被送到吳宮之中,和夫差朝夕相處了那麼長時間。

  作為一個男人,范蠡受不了,心態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范蠡覺得西施比較髒,因此才把西施推到湖裡,目的是把西施洗乾淨。

  其四,被吳人沉江。

  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

  吳人用錦緞將西施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中。

  唐代詩人所言,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性。

  其五,被勾踐沉江。

  越王勾踐曾言,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

  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

  勾踐恩將仇報,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賜西施沉江而死。

  其六,被越後沉江。

  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

  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西施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也比較流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