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第一毒士賈詡
三國的謀士,以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名聲最顯。😎🐨 ➅➈s𝓱𝓾𝓧.𝒸O𝓂 ♢🐻
但有一個謀士是主播比較喜歡的,那就是曹操四大謀士之一的賈詡,只因他少有可以善終的奇人。
賈詡一生機變百出,用計無數,算無遺策,鬼神皆驚,有三國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稱。
時至今日,無論大家如何討論三國謀士,也很少有人將賈詡作為第一謀士的競爭者。
甚至連前三都進不去,大多都是什麼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荀彧什麼的。
難道真的是因為實力不夠嗎?顯然不是。
而是賈詡實在是太能苟了,一直在隱藏自己,不斷的降低存在感,連同樣能隱忍的司馬懿都比不過他。
縱觀賈詡的一生,身處亂世,審時度勢,冷靜地趨利避害,對人性有精準把握。
說話把握時機,關鍵時刻一字千金,聽者受益不聽受挫,是一個純粹的靠智謀安身立命的人。
作為一個謀士,賈詡真正做到了以追求謀略本身的完美為己任。
同時賈詡緊隨形勢發展,在亂世的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順從於命運的安排並巧妙地爭取個人利益,直至善終,堪稱由平民走向巔峰的教科書典範。
「他本是董卓的部將,卻成為曹魏的開國功臣。」
「他為李傕出謀劃策,卻救天子於水火之中。」
「他是張繡的謀士,助張繡兩次擊敗曹操,卻勸張繡歸降了曹操,並為曹操出謀劃策。」
「離間馬超和韓遂,使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官渡之戰前夕,他提出四勝四敗論,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赤壁之戰前夕,他曾力勸曹操不戰。」
「但曹操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於是赤壁大敗。」
「他一生算無遺策,助曹丕成為曹操的接班人。」
「雖屢立奇功,卻從不解結黨,閉門自守,子女嫁娶也不結高門。」
「他在亂世中審時度勢,明哲保身,在77歲時去世。
「他,便是謀士賈詡。」
李世民:三國謀士過百,賈詡絕對稱得上頂尖。
不出他所料,流傳到後世被眾人所知的謀士果然有賈詡。
在他看來,賈詡一個人看似不起眼,卻攪亂了整個三國,有點縱橫家的意思。
賈詡是個真正的謀士,懂得全身而退,不求功名,不求利祿,得以全善而終。
他也分析過賈詡可以善終的原因,這要歸功於賈詡從來沒有得意忘形的忘記自己的身份。
賈詡不是曹操的舊部,只是後面加入曹操的隊伍。
賈詡的智謀高超遭人嫉妒恨,這是一定的,尤其是一開始就跟隨曹操的舊部。
但好在賈詡一直牢記這一點,深居簡出,小心翼翼,這才得以善終,說是三國第一謀士都不為過。
活著才是最大的贏家,反面例子就是陳宮。
陳宮也是個人才,卻早早赴死,還以為自己很聰明。
賈詡自保在於看透了人性,這輩子很輕鬆的名利雙收壽終正寢,誰不羨慕這樣的人生。
賈詡的深謀遠慮也讓他欽佩不已,就比如晚年的時候不讓兒女結親權貴,這一點太聰明了。
要是結親曹家,後來必然會被司馬家滿門抄斬。
要是結親司馬家,萬一司馬家失敗了也會被牽連,看不清形式情況下,防守才是最佳策略。
「賈詡,字文和,武威人。」
「年少時沒有人賞識他,只有漢陽名士閻忠覺得他不一般,說他是張良、陳平那樣的奇才。」
「賈詡被舉為孝廉任郎官,後因病離職。」
「在返鄉途中走到開縣時,遇到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抓。」
「賈詡說自己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埋我,我家一定會出重金贖回我。」
「當時太尉段熲早年長期駐守邊疆,威震四方,所以賈詡借他的名氣來嚇唬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傷害他,並把他送走,而其他一起的人全部被殺。」
「賈詡善於隨機應變,像這種事情有很多。」
「公元189年,董卓入京,賈詡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
「192年,董卓被殺,牛輔又死,眾人恐懼。」
「校尉李傕、張繼等人想要解散隊伍,從小路返回家鄉。」
「這時賈詡對眾人說,如果你們解散隊伍回鄉,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率兵向西,所到之處召集兵馬,從而進攻長安。」
「如果事情成功,則可以侍奉天子來征服天下。」
「如果事情不成,再走也不晚,眾人都認為他說的對。」
「於是進攻長安,擊殺了王允等人,把持了朝政。」
「李傕等人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推辭不受。」
「後改任為尚書,主持官員選拔任用。」
賈詡:雖然我因為提出反攻長安之計被天下人罵作毒士,但我僅僅只是為了自保,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王允聯合呂布誅殺董卓後,就要開始清算董卓餘黨。
而他在董卓女婿牛輔的軍中任職,要是再不採取行動,他也必然會被清算。
當時董卓死後,餘黨群龍無首,李傕等將領則打算逃亡涼州。
如果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那麼關東集團的戰亂雖不會立即終止,但關中起碼能得到到安寧。
但要是如此的話,他也要踏上逃亡之路,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抓住清算了。
考慮到自身安全,他也不得不給李傕等將領出主意。
於是他造謠長安城中正在商議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要是他們將領拋棄屬下獨自逃亡的話,一個亭長就能把他們抓住。
與其逃亡天涯,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
如果僥倖成功了,就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
如果失敗了,再逃走也不遲。
經過他的一頓忽悠和恐嚇,李傕等將領聽後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
與其坐以待斃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於是李傕等人收羅舊部急速攻占長安。
可也正因如此,李傕等人禍亂長安,讓長安城像曾經的洛陽城一樣變成了人間煉獄。
更為致命的是天下徹底大亂,地方割據四起,民眾死傷無數。
這一切雖說是他的一個計謀導致的,但他僅僅是為了自保而已。
王允連與董卓沾邊的名士都殺了,怎麼可能會輕易放過他們這些重點餘孽呢。
但他還是忽略了李傕等將領,儘管在長安想方設法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利用手中職權幫助漢獻帝出逃、保護大臣,但時局的發展早已經超過了他所能駕馭的能力。
「賈詡做了許多扶持救助朝廷的事情,於是李傕等人對他又親近又害怕。」
「而李傕與郭斯在長安城中明爭暗鬥,相互猜忌,後又請賈詡為宣義將軍。」
「經賈詡的周旋後,兩人和解,放出天子,而賈詡也做了許多保護朝中大臣的事情。」
「天子被救出後,賈詡交還官印辭職。」
「當時將軍段威屯住在華陰縣,段威與賈詡是同郡人,賈詡便離開李傕依附了段威。」
「賈詡素來有名氣,受到段威軍中將士的敬服。」
「段威害怕賈詡取代自己的位置,但表面上對賈詡還是禮遇有加,賈詡看出後更加感到不安。」
「當時張繡在南陽,賈詡暗中交接了張繡,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
「賈詡準備走的時候,有人對賈詡說,段威待你不薄,你怎麼就離開他了呢?」
「賈詡對他說,段威生性多疑,雖然禮節周到,但是卻靠不住,時間長了定被他所害。」
「而我離開,他也一定很高興,又希望我在外面為他結交強大的外援,所以也一定會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禮遇有加,而段威也果然善待賈詡的家人。」
蘇軾:賈詡的聰明才智不在諸葛亮、司馬懿之下,甚至猶有過之。
三國的謀士眾多,其中他最欣賞的,就是號稱第一毒士的賈詡。
賈詡此人計謀的確極高,不獻計則已,一獻計必然是一擊即中。
絕不會給敵人機會,就算不死也是重創。
甚至就連曹操在宛城之戰中,都差點被賈詡的計謀幹掉。
他最佩服的一點,就是賈詡有才,但不露鋒芒,韜光養晦低調才是王道。
三國謀士聰明且比賈詡強的人有不少,但卻一個個不是早逝便是累死。
而賈詡不想活的那麼累,你有難問我,我答,你不問我,我就不開口。
你贏不會少我好處,伱輸對我也沒損失,活著才是王道,賈詡太過精明也太惜命。
「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張繡。」
「突然有一天領軍撤退,張繡親自率兵去追。」
「賈詡勸阻不能追,追則必敗。」
「張繡不聽,進軍與曹軍交戰,結果大敗而回。」
「而此時賈詡又對張繡說,快去追,現在追,再戰必勝。」
「張繡謝絕說,剛才沒有聽你的話,結果大敗,現在再追有什麼用?」
「賈詡只說現在軍情已經發生了變化,立刻追擊必然獲勝。」
「張繡還是相信了他,於是收集散兵追擊曹軍與之大戰,果然得勝而歸。」
「張繡回來之後,不解的問賈詡,這是怎麼回事?」
「賈詡解釋道,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
「曹軍剛開始撤退時,曹操必定親自斷後,所以知道將軍必敗。」
「曹操攻打將軍的時候,既沒有失策,力量也沒有用盡,那一定就是後方出了問題。」
「他既然已經打敗了一次將軍的追兵,必然輕裝速進,留下其他將領斷後。」
「其他將領雖然勇猛,但不是將軍的對手。」
「所以將軍雖然率領敗兵去追,也必能取勝。」
趙匡胤:賈詡頭腦一流,但人品毫無底線,把張繡坑的極慘。
賈詡輾轉投靠到了張繡的帳下,沒過多久,張繡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素愛人妻,霸占了張繡的嬸嬸鄒氏,因此和張繡結了仇。
甚至於曹操還要準備殺掉張繡,投降沒多久的張繡得知消息後,在賈詡的謀劃下叛亂偷襲宛城。
也因為宛城之戰,在賈詡的計謀下,曹操大敗,差一點就一命嗚呼了。
儘管曹操撿回一條命,但曹操手下的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二次征討張繡,沒有攻下就要返回。
張繡想要追擊曹操,賈詡不讓。
張繡執意要去,結果大敗而歸。
等到張繡敗回,賈詡建議抓緊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獲全勝。
曹操的兩次大敗,全都因為賈詡,足可見賈詡的厲害之處。
從這一點上來說,賈詡的聰明才智是沒得說的,絕對是一流水平。
但他不喜歡賈詡的一點,就是此人自私自利,只為了自己著想,絲毫不顧及其他人的死活。
張繡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硬生生被賈詡坑慘了。
張繡第一次投降曹操,最後反叛把曹操打得丟盔卸甲。
在這種情況下,賈詡還蠱惑張繡再一次投降曹操。
要他說,賈詡最大的污點並不是獻計李傕等將領反攻長安,造成天下生靈塗炭,最大的污點反而是勸張秀投降曹操。
最後的結果賈詡在曹操手下如魚得水,可張繡卻在剛剛進入人生中年就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派人招降張繡。」
「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眾人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
「而後對張繡說,與其投靠袁紹,不如歸附曹操。」
「張繡認為,袁紹強曹操弱,且又與曹操有仇,為什麼還投靠他?」
「賈詡說,曹操尊奉天子,號令天下,這是其一。」
「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此為其二。」
「但凡有大志向的人,一定會放棄私人恩怨,向天下顯示他的恩德,所以一定會不計前嫌,此為其三。」
「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見到他們很高興,任賈詡為執金吾,升遷為冀州牧。」
「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包圍曹操。」
「曹軍軍糧用盡,問計於賈詡。」
「賈詡說,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都勝過袁紹。」
「但是半年多了還沒有平定袁紹,是因為顧慮太多,想顧萬全。」
「必須要看準時機,果斷出擊,馬上就能將其平定。」
「於是曹操襲擊了袁紹三十多里外的營地,打敗了他,贏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王安石:張繡也是愚蠢,什麼都要聽賈詡的,怎麼可能落得了好。
賈詡才華橫溢不假,但他照樣看不上,主要是此人德行不好。
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袁紹開始積極拉攏張繡。
當時袁紹兵多將廣、糧草充裕、實力最強,張繡的本意是投向袁紹。
但賈詡橫加阻攔不同意,直接指出袁紹心胸狹隘,連其兄弟袁術都容不下,何況一個外姓人。
賈詡想要投靠曹操,但張繡顧慮重重,並不想投靠曹操。
畢竟張繡之前投降過一次,已經失去了信譽。
況且曹操與張繡還有殺子之仇,奪嫂之恨。
在這種情況下,張繡是不願意投降曹操的,但賈詡用三點理由打消了張繡的疑慮。
第一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了政治、道義的制高點。
跟著曹操干,就相當於跟著皇帝干,名正言順。
第二是袁紹現在實力十分強盛,帶這麼點人入伙,袁紹肯定瞧不上眼。
但曹操實力弱,主動去投靠,肯定會另眼高看。
第三是曹操志向遠大,不管是出於收買人心還是鞏固實力的需求,都會不計前嫌。
張繡最後也確實聽了賈詡的鬼話,再一次投降了曹操。
雖說曹操沒有追究張繡的殺子之仇,並且予以重用,留下一段佳話。
但最後張繡莫名其妙的因病去世,這一點卻是怎麼都和曹操脫不了干係的。
投降曹操之後,賈詡倒是混得風生水起的,可張繡卻被坑慘了。
「公元208年,曹操攻破荊州,準備順江東下。」
「賈詡勸諫說,您已經擊敗了袁紹,現在收復了漢水以南的地區,威名遠揚,軍事實力已經很強大。」
「如果利用荊州的富饒來安撫百姓,賞賜官兵,使他們安居樂業。」
「這樣不用勞師動眾,便可使江東叩頭降服。」
「曹操沒有聽從賈詡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建議,執意出兵,於是赤壁大敗。」
「公元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
「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
「於是請求割地講和,並以兒子作為人質。」
「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答應他,麻痹對方。」
「然後離間他們,使他們內亂。」
「於是曹操依計而行,最終打敗了韓遂、馬超等人。」
「公元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
「曹丕為五官將,而臨淄侯曹植才名方盛,二人各自有自己的派系。」
「曹丕派人來問賈詡,怎麼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賈詡說,希望將軍提升自己的道德氣度,體會普通人的修養,不違背當兒子的道德準則就可以了。」
「曹丕聽了他的話後,努力磨練自己。」
「曹操曾私下問賈詡繼承人的事,賈詡默然不答。」
「曹操問他為什麼不回答,賈詡說自己在想袁紹和劉表。」
「曹操大笑,於是太子的事情就定下來了。」
「同年,曹丕被立為太子。」
朱元璋:不得不說,賈詡的挑撥離間之計確實厲害,使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每次翻閱三國史書的這一段,他就對賈詡的離間之計深感佩服。
赤壁之戰後,曹操短期內無力再征討南方,於是決定向涼州拓展。
而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聯合抗曹。
在此期間,也曾發生過著名的曹操割須棄袍、許褚赤膊斗馬超等小插曲。
但曹操還是一步步占領了重要的關隘,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韓遂、馬超聯軍與曹操相持日久,進退維谷,只好割地求和,賈詡藉機獻出了挑撥離間之計。
韓遂作為聯軍代表與曹操商談停戰事宜,二人會面時,在馬上不談軍事,只說當年哥倆在京城一起玩鬧的舊事。
等會面結束,馬超詢問韓遂和曹操的聊天內容。
韓遂老實回答,他們兩人沒說什麼重要內容。
但顯然馬超並不相信,於是開始對韓遂產生懷疑,擔心韓遂與曹操私下聯繫。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書信,信中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使得馬超等人疑心愈來愈大。
曹操趁此時與相互猜疑的聯軍約定決戰,果然大獲全勝,一舉平定關中。
賈詡獻的挑撥離間之計讓他欽佩,但暗助曹丕之計更為厲害,把人性拿捏得死死的。
曹操晚年身體不好,尤其頭痛難忍,選誰做儲君的大事就擺在了眼前。
選曹丕還是選曹植,曹操一直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賈詡由於是後來才加入曹操隊伍的,資歷相對淺,不想跟著摻和。
不想歸不想,但曹丕主動上門來求教。
這就躲不過去了,迫使賈詡必須謹慎站隊。
賈詡是個聰明人,其實早就看好了曹丕。
但為防變成第二個自作聰明的楊修,於是賈詡便開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賈詡勸曹丕做事不要張揚,要做好兒子和臣子的本分,關鍵是要孝順父母。
這個意思很清楚,寫文章你比你兄弟曹植差點,要學著揚長避短,在孝道上多下功夫。
等曹操諮詢的時候,賈詡也是不明說,只說是在想袁紹和劉表。
袁紹和劉表因為沒有立長,導致擁護長子派和擁護幼子派內鬥,最後被曹操一鍋端。
前車之鑑就在眼前,曹操要是選擇曹植這個幼子,很可能會重蹈覆轍。
賈詡沒有直接表態,但經這麼一敲打,曹操確定最終人選是年齡更大、做事也更穩重的曹丕。
也正是賈詡的這次成功站隊,最後才得以善終。
「賈詡認為自己不是曹操的老部下,而又謀劃深遠,害怕被猜忌。」
「便閉門自守,不私自與人交往,子女嫁娶也不與高門大族結親。」
「當時天下研究智謀計策的人,都十分推崇賈詡。」
「公元220年,曹丕即位,任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
「公元223年,曹丕問賈詡說想征服天下,先打東吳還是先打蜀漢。」
「而賈詡則建議應該好好治理國家,慢慢的安撫他們,當他們發生變化再去平定就比較容易了。」
「吳、蜀雖然都是小國,但各自卻有江水和山脈作為阻隔。」
「蜀國劉備具有才略,諸葛亮又善於治國。」
「吳國孫權能識政治虛實,大將陸遜又看得清軍事形勢。」
「只要他們據守各自國家的險要地勢,都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謀求。」
「用兵的規律,是要先造成能取勝的局勢再開戰,預估敵人的形式再去調兵遣將,才不會失算。」
「他認為魏國的兵將之中,目前沒有人是劉備和孫權的對手。」
「即使曹丕御駕親征,也未必有勝利的把握。」
「倒不如先修文德而後用武力,致力於魏國本身的建設,用文教道德去安撫國民,坐等其他兩國的發生變故再做圖謀。」
「曹丕不聽,在後來發動的江陵戰役中傷亡大批將士,終無功而返。」
「同年6月,賈詡去世,享年77歲。」
「回顧賈詡的一生,先後屈居於董卓、李傕、段威、張繡、曹操等人,並多有建樹,一生幾乎算無遺策。」
「而且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視為心腹。」
「可見其善於交際,也深知亂世自保之術,因此也被稱為三國中最聰明的人。」
朱棣:賈詡的站隊是明智的,收穫也是重大的。
後來曹丕繼位,為報賈詡相助之恩封其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
更重要地是,賈詡是三國里少有的能夠得以善終的人。
縱觀賈詡的一生,曾經輾轉效忠於多個主公,無論在誰帳下都屢獻奇計,算無遺策,是個兢兢業業的好臣子。
要說唯一的污點,那便是獻計攻取長安,殺戮過重。
但要嚴格來說,他也不覺得這是污點,畢竟賈詡只是想在亂世中保住性命而已。
天下大亂的帷幕已經徹底拉開,作為一個小小的文人,又怎麼可能在短時期內挽狂瀾於傾倒,扶大廈於將傾。
賈詡的精明在於知人也自知,知道自己根子不深,不是曹操舊臣,卻又策謀深遠。
而曹操又不是一個寬宏大量之人,也是一肚子陰狠的花花腸子。
為怕曹操猜忌,不跟人打交道,不與人稱兄道弟,子女嫁娶也不結高門。
總之,秉承一貫低調做人的原則行事。
雖說賈詡被人稱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
不過論氣節,賈詡這個人是沒有的,所以說他亂武一點不為過。
賈詡之所以能夠高官厚祿得以善終,只因為賈詡把時局和人性都看透了,這是他最佩服的一點。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