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賣國賊溥儀

  第253章 賣國賊溥儀

  直奉大戰,最後以吳佩孚的失敗告終。

  這個結果對於北洋時期的人來說,多少有些遺憾。

  原因很簡單,就目前的亂世而言,吳佩孚是最有能力統一全國的。

  大家早就受夠了連年戰亂,無時無刻不期待著有人能夠統一全國,讓他們能夠過上安定的日子。

  現在最有希望橫掃天下的吳佩孚敗了,這也就意味著動盪的年代還將持續。

  要是吳佩孚光明利落的敗在張作霖手中,那他們還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畢竟技不如人,也怪不得他人,只能說吳佩孚沒有那個能力結束戰亂。

  可偏偏並不是吳佩孚的問題,而是馮玉祥背後捅刀子,使得吳佩孚慘遭大敗。

  按照直奉雙方實力分析,要是吳佩孚沒有遭遇馮玉祥這一出,那張作霖肯定不是吳佩孚的對手。

  所以千錯萬錯,都是馮玉祥這個臨陣倒戈的小人的過錯,害得他們還將持續更久的戰亂。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在戰爭最為關鍵的時刻,背刺直系,臨陣反水,導致了直系的失敗。」

  「一般認為,馮玉祥背刺直系是為了自己上位,但其實馮玉祥臨陣倒戈的原因並沒這麼簡單。」

  「而馮玉祥倒戈後,為了立人設,選擇驅逐身在紫禁城的溥儀,造成的影響也非常大。」

  「比如說,張作霖就非常生氣。」

  「按常理而言,張作霖出身草莽,他的伯樂是徐世昌。」

  「溥儀只是前清的退位皇帝,對張作霖並沒有提攜之恩,兩人貌似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張作霖對此為何會生氣呢?這事說來話長。」

  張作霖:馮玉祥把溥儀驅逐出京城,完全打亂了我的部署,讓我如何能不生氣。

  雖然他沒有承溥儀的恩情,但溥儀對他有大用,必須要善待溥儀。

  當他得知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北京城,他對馮玉祥做的蠢事異常憤怒。

  他在東北稱王稱霸,可並不安定,還時刻面臨滿清遺老遺少的復辟威脅。

  當然了,憑藉他手中的兵力,他自然是不懼那些遺老遺少的。

  可問題是那些滿清遺老遺少勾結小日本,想要復辟滿清政府,這就讓他不得不警惕了。

  小日本雖然討厭,但實力確實強大,他不得不忌憚。

  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他才選擇拉攏溥儀,就為了應對那些遺老遺少和小日本聯手搞事情。

  為了博得溥儀的好感,他不知道送了多少銀錢給溥儀補貼用度。

  可現在馮玉祥把這一切都搞砸了,硬生生的把溥儀推向小日本,他自然生氣了。

  「關於馮玉祥和直系的矛盾,要從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後開始說起。」

  「直系大敗奉系後,曹錕就對軍事不感一趣,開始專心參選總統。」

  「而參選總統需要競選經費,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吳佩孚認為,與其把有限的資金浪費在競選總統上面。」

  「還不如利用這筆錢去買軍火擴充武裝,為日後統一全國打基礎。」

  「但曹錕對此不以為然,堅決要選總統,曹、吳始終談不攏。」

  「於是,兩人就此鬧掰。」

  「吳佩孚一怒之下,不在北京待了,跑回洛陽大本營,讓曹錕很沒面子。」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原本只是直系邊緣人物的馮玉祥站了出來,他對曹錕大獻殷勤。」

  「為了能讓曹錕當選總統,他忙前忙後,大肆張羅,最終贏得了大哥曹錕對他的信任。」

  「而曹錕也是投桃報李,讓馮玉祥一飛登天,搞得吳佩孚很沒面子。」

  「因為這件事,吳佩孚和馮玉祥結了仇,也導致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沒少擠兌馮玉祥。」

  「比如,吳佩孚故意找茬,免去了馮玉祥的督軍一職,改任為陸軍檢閱使。」

  「馮玉祥丟了地盤,失去財政來源,手裡僅剩軍隊,被吳佩孚卡住命門,發展受到限制,這也是他後來要發動北京政變的原因之一。」

  曹錕:我後悔沒有聽吳佩孚的話,沒有看出馮玉祥的不臣之心,結果導致如今這局面。

  一想到馮玉祥的臨陣倒戈,從而導致直奉大戰失敗,而他也被馮玉祥軟禁起來。

  他就後悔不已,痛恨當初固執己見,沒有聽吳佩孚的忠告。

  當初馮玉祥在他跟前鞍前馬後,為他競選總統跑上跑下。

  也正是這樣,他當選總統後,就對馮玉祥大加封賞。

  那時候吳佩孚就告誡過他,說是馮玉祥這人品行不行,不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可他以為吳佩孚只是忌憚馮玉祥才這麼說的,就沒有當一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可萬萬沒想到,他對馮玉祥有知遇之恩,卻還是被馮玉祥背叛。

  他此時此刻萬分後悔沒有聽信吳佩孚的忠告,要不然如今也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更是讓直系勢力的大好形勢付之一炬,徹底斷絕了統一中華的希望。

  「這件事站在吳佩孚的立場上想一想,貌似沒什麼毛病。」

  「自家主公不務正業,自己做小弟的冒著被邊緣化的風險死諫。」

  「結果這時候跳出來一個弄臣,誘導主公繼續在那條邪路上飛奔。」

  「如此不靠譜的人,也難怪會修理馮玉祥了。」

  「然而馮玉祥不這麼想,他不是吳佩孚的嫡系。」

  「見吳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劃倒直。」

  「於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夕,馮玉祥就主動派人去聯絡張作霖。」

  「而張作霖也知道,雖然奉軍這時候已經改頭換面,飛機、重炮、坦克、軍艦一應俱全,戰鬥力大大增強。」

  「但真要打起來,奉軍未必有把握戰勝直軍。」

  「在這種雙方都有需求的情況下,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關係。」

  「接下來就有了戰場上戲劇性的一幕,當直奉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馮玉祥突然倒戈。」

  「連夜帶兵殺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當年被他自己捧上了總統寶座的曹錕。」

  「這一突如其襲來的變化,導致直軍全線潰敗。」

  「吳佩孚戰敗後,馮玉祥和張作霖很快又產生了矛盾。」

  「張作霖強勢入關,擺出一副以大欺小的架勢。」

  「馮玉祥打不過張作霖,為了制衡奉系,拉攏革命力量。」

  「便拿溥儀開刀,讓部將鹿鍾麟帶兵進宮,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我招誰惹誰了,憑什麼違背《清皇室優待條件》把我趕出去紫禁城。

  想他堂堂一大清皇帝,如今虎落平陽被犬欺,現在更是連家都回不去了。

  當初他的額娘和袁世凱談得好好的,只要同意退位,民國政府就優待他。

  答應得倒是挺好的,可最後卻一再違反優待條件。

  先是民國政府答應每年給與固定的銀錢養活紫禁城,可後面要麼拖延付錢,要麼減少額度。

  而且優待條件規定紫禁城屬於他的家,可現如今他被趕出了家。

  張作霖之前一直送銀子接濟他,讓他對張作霖的印象大好。

  而馮玉祥和張作霖是一夥的,讓他懷疑他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是不是有張作霖的授意。

  現在回想起來,張作霖之前討好他,肯定是不懷好意、別有用心的。

  「驅逐溥儀後,馮玉祥幹了一件很缺德的事。」

  「那就是捲走了不少紫禁城中的寶物,用這些財寶補貼軍費。」

  「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鹿鍾麟後來也承認,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的財寶,國民軍單靠西北幾省的稅收也撐不到北伐軍北上。」

  「聽說馮玉祥驅逐了溥儀後,張作霖當時就怒了。」

  「張作霖之所以會勃然大怒,倒不是因為馮玉祥借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背著他搶寶貝,吃獨食。」

  「張作霖不缺那點零花錢,他真正動怒的原因是想利用溥儀,想把博拉到自己一方。」

  「張作霖為什麼要拉攏溥儀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費盡心思終於坐上了東北王。」

  「但是東北的滿蒙復辟勢力很大,經常在東三省搞一些復辟運動。」

  「比如肅親王善齊、恭親王溥偉就重建宗社黨,在遼東一帶召集土匪,悄悄地組織勤王軍搞滿蒙獨立運動。」

  「這些人如果只是自己干,張作霖倒是不怵。」

  「然而問題在於他們背後有日本人的支持,歷史上著名的川島芳子就是善齊的女兒。」

  「日本支持滿清復辟,這就讓張作霖很苦惱了。」

  「為了壓制這股勢力,張作霖便想到拉攏溥儀,希望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夯實自己東北王的地位。」

  李世民:小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知,竟敢覬覦東北的領土。

  從小日本發動甲午海戰那時候,他就知道小日本也想瓜分中華大地。

  現如今過了這麼長時間,清政府都已經倒台了,小日本依舊還惦記著侵吞中國領土。

  小日本之所以支持復辟,他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利害關係,就是為了扶植傀儡政府,要不然肯定不會這麼好心。

  他也很清楚小日本的戰略,無非就是在東北地區幫助溥儀復辟清政府。

  而溥儀因為是在小日本的支持下復辟的,就必然會依賴小日本,從而不得不聽命於小日本。

  如此一來,小日本就可以通過溥儀這個傀儡大清皇帝控制中國東北地區。

  然後再以東北地區為根據地,一步一步向南方推進,以便於實現最後侵吞整個中國的狼子野心。

  而他也明白,溥儀肯定會忍不住接受小日本的幫助,尋求復辟清政府。

  從那些滿清遺老遺少背後有小日本的支持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些滿清宗室完全不顧中國利益,徹底倒向了侵略中華大地的小日本。

  他不相信那些滿清遺老遺少不知道小日本侵吞中國的狼子野心,可依舊選擇投靠與虎謀皮的小日本,可見滿清宗親儼然變成了賣國賊。

  「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前,為了討溥儀的歡心,張作霖沒少在他身上砸錢。」

  「比如1919年,張作霖就給溥儀的老爹載灃匯了一筆巨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

  「那時候正是溥儀比較困難的時期,開支全靠北洋政府的施捨。」

  「而北洋政府又經常剋扣優待費用,這導致溥儀為了維持日常開支,不得不偷偷倒賣文物。」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張作霖在溥儀最困難的時候借錢給他花,這讓溥儀對張作霖頓時起了好感。」

  「後來,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帶著貢品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的好感進一步加深。」

  「當時民間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復位,這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貴族眼裡也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因此溥儀對於張作霖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只要張作霖能捏住溥儀,滿清復辟勢力和日本在東北就翻不了天。」

  「然而就在張作霖準備進京面見溥儀時,溥儀卻被馮玉祥一腳給踢出了宮。

  「另外,馮玉祥還派兵包圍了醇親王府。」

  「溥儀從來沒有見過這架勢,當即嚇得半死,暗地裡逃進北京的日本大使館。」

  「後來在日本使館的操作下,又逃到了天津的日租界。」

  「見此情形,日本各大報章紛紛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將來建立偽滿洲國造勢。」

  溥儀:我就知道張作霖不懷好意,原來是想控制我,根本就不是想幫我在東北復辟。

  他就奇怪,自己和張作霖非親非故的,怎麼張作霖大老遠的巴結他,原來是這樣。

  他被困在紫禁城,手中也沒有皇帝的權力。

  張作霖即便巴結他也沒有什麼用,畢竟他也給不了張作霖什麼好處。

  他非常明白這一點,無事獻殷勤,非奸即詐。

  所以張作霖給他巨款時,他就打定主意其中肯定有問題。

  後來張作霖又讓結拜兄弟帶著貢品巴結他,他就明白張作霖所圖非小。

  可即便這樣,他還是選擇收下張作霖的銀子。

  沒有辦法,紫禁城那麼多人,開銷極大,可國民政府經常剋扣優待費用。

  無奈之下,為了維持宮裡的開銷,他哪怕知道張作霖別有用心,也不得不接受張作霖的好處。

  後來隨著張作霖會支持他在東北復辟的傳言的擴散,就連他也慢慢相信了這個傳言。

  那時候他雖然沒有見過張作霖本人,但張作霖派來的人也隱隱告訴他支持復辟的意思。

  也正是因為這樣,隨著張作霖資助他的銀子越來越多,他也就慢慢放下心中的戒備,選擇相信張作霖是想要投靠他,以便在將來復辟後獲得大量好處。

  可如今看來,這個張作霖也是不安好心,盡想著利用他掌控東北地區。

  「張作霖一直擔心溥儀被日本利用,現在好了,怕什麼來什麼,讓張作霖非常惱火。」

  「為了避免溥儀倒向日本,張作霖一進京便派人跟馮玉祥交涉,讓他撤走包圍醇親王府的軍隊。」

  「隨後他找人去跟溥儀疏通,表示逼宮這事是他馮玉祥乾的,跟自己沒關係,讓溥儀不要擔心。」

  「可是溥儀並不信任張作霖,還是派羅振玉等人秘密接觸了日本政府派來的代表。」

  「張作霖聽說溥儀與日本勾結後立馬慌了,趕緊找人跟溥儀繼續解釋。」

  「但前兩次都被拒絕,不得已,張作霖只好親自求見。」

  「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約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這才讓張作霖大舒了一口氣。」

  「據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記載,兩人見面的那天,張作霖跪在房門迎接。」

  「首先磕了一個響頭,然後畢恭畢敬的三拜九叩,就像前清官員給皇帝行的大禮一樣,給足了溥儀面子。」

  「磕完後頭,張作霖當著溥儀的面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是為了拿宮中的寶貝才趕溥儀出宮。」

  「而他張作霖是個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贏得了溥儀對他誇讚。」

  北洋時期的老百姓心中甚為擔憂,害怕溥儀和小日本勾結在一起。

  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小日本肯定不安好心,想要利用溥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

  他們好不容易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可不想再迎來一個清政府,而且還是小日本在背後操控的。

  尤其是位於東北地區的人,更加害怕他們重新回到清政府的統治之下。

  這個時候,北洋時期的老百姓無不譴責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來了。

  要是溥儀一直被困在紫禁城,他們根本就沒有這種擔憂,小日本哪怕想利用溥儀都不行。

  可現在就因為馮玉祥愚蠢的行為,使得溥儀成為了一個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被小日本抓去東北建立偽滿洲國。

  一些知識分子則更加擔心,他們看得更遠,總覺得溥儀會復辟成功,成為小日本的傀儡。

  溥儀害怕被馮玉祥傷害,跑到了小日本的大使館,這就已經說明溥儀有投靠小日本的意思。

  一旦溥儀選擇徹底投靠小日本,這對整個中國的形勢來說是極其嚴重的,不得不讓他們憂心忡忡。

  「然後,張作霖話題一轉,略帶威脅的博儀說。」

  「皇上,您出宮不久,我便帶兵到了北京,在那時我有足夠的力量可以保護您的安全,為什麼您還要逃到日本使館去呢?」

  「張作霖心裡其實非常緊張,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勾結日本大使館。」

  「溥儀聽後,連忙解釋說,當時馮玉祥的軍隊還在,他是不得已才逃進日本使館的。」

  「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大舒一口氣,便立刻接話。」

  「皇上,您要是願意到瀋陽去,就住在瀋陽故宮,只要有我在,沒人能動您半分。」

  「會談結束,兩人分別時,張作霖站在門口,見到門口的日本使館工作人員,當場故意大聲說道。」

  「皇上,在日本租界內,如果日本鬼子對您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您只管告訴我,我自會去對付他們。」

  「後來直隸督辦李景林和張宗昌也拜見了溥儀,說的話和張作霖差不多。」

  「一面給足溥儀面子,一面表示可以保護溥儀的安全,讓他放一萬個心。」

  「溥儀遜位已久,最愛聽這種奉承話。」

  「用溥儀自己的原話說,我聽了這番話,當然猶如久旱逢甘雨一樣很是感激。」

  「因此,奉系一眾高層表態,也讓溥儀不再與日本人有實質性的接觸。」

  「直到1928年6月,孫殿英盜掘了清東陵。」

  「可以說,如果張作霖沒在當時穩住溥儀。」

  「溥儀就很可能被日本人提前利用了,搞不好偽滿洲國建立也要提前幾年。」

  「當然,張作霖極力討好溥儀,並不是他有多關心溥儀。」

  「張作霖只是害怕溥儀脫離自己的掌控,成為日本的棋子,影響他在東北的統治。」

  「在張作霖看來,溥儀不能死,更不能倒向日本,必須要牢牢把這顆棋子控制在自己手上。」

  北洋時期的中國人聽到溥儀最後還是被小日本利用了,不禁內心一沉,臉色極為難看。

  在聽到被馮玉祥驅逐的溥儀跑去小日本大使館的那一刻,他們就在擔心溥儀會不會投靠小日本。

  如今看來,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狀況,最終還是發生了。

  溥儀被小日本利用,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這個消息讓他們難以接受。

  他們非常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代表了小日本可以通過偽滿洲國來侵略大中華。

  小日本施加在他們身上的恥辱還歷歷在目,偽滿洲國的建立讓他們再一次擔心小日本大肆侵略中華大地。

  他們不相信溥儀不知道小日本的狼子野心,可依舊選擇了投靠小日本,乃至在東北地區建立偽滿洲國。

  對於溥儀這種惡劣的賣國行為,甘當小日本的走狗,他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很痛恨。

  在痛恨溥儀賣國的同時,他們也對馮玉祥充滿了怨念。

  要不是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小日本也就不可能利用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連張作霖都知道溥儀不能落在小日本手裡,擔心溥儀勾結小日本危害中華民族。

  可馮玉祥的大局觀遠遠不如張作霖,絲毫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以至於讓小日本抓住了機會。

  他們想不通,馮玉祥為什麼就要放走溥儀呢?

  驅逐就驅逐,不讓住在皇宮,可以把溥儀關在大牢里,偏偏放走了溥儀。

  「北洋時代雖然亂,到處都是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但軍閥之間基本的遊戲規則還是有的。」

  「當初徐樹錚殺了馮玉祥的姑父陸建章,馮玉祥愣是沒敢報仇。」

  「直到1925年12月,馮玉祥徹底與北洋系翻臉,才命張之江在廊坊將徐樹錚做掉。」

  「可以說,但凡有一絲迴旋餘地,馮玉祥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堵死。」

  「直奉大戰後的北京城中,馮玉祥是實力最弱的,甚至比滿清遺老遺少的實力還弱。」

  「千萬不要小看那些人,他們經營北京幾百年,根基極深,並且張作霖也不可能同意馮玉祥採取極端手段對付溥儀。」

  「一旦馮玉祥這麼幹了,張作霖必然找他玩命。」

  「所以1924年的馮玉祥就像在颱風的中心,只要一步走錯就會粉身碎骨。」

  「驅逐溥儀出宮已經是他的能力極限,囚禁溥儀他根本做不到。」

  「不過即便如此,馮玉祥也觸犯了張作霖的底線。」

  「張作霖只是因為要對付直系和皖系,才沒有立即發兵跟馮玉祥火拼。」

  「而當張作霖解決了南方的直系後,他回過頭來必然要與馮玉祥兵戎相見。」

  「那麼馮玉祥會坐以待斃嗎?自然是不會的。」

  「為了制衡張作霖,馮玉祥在勾搭上蘇聯的同時,還與孫傳芳和奉軍大將郭松齡、李景林取得了聯繫。」

  「馮玉祥、孫傳芳、郭松齡、李景林聯手,一場針對張作霖的大戰即將登場。」

  張作霖:馮玉祥要是膽敢囚禁溥儀,我非滅了他不可。

  他一直留著溥儀原本是有大用的,可結果卻被馮玉祥搞砸了,想想就令他大為氣憤。

  馮玉祥把溥儀驅逐出紫禁城就已經觸犯了他的底線,更別說把溥儀囚禁在大牢了。

  馮玉祥的所作所為不僅打亂了他的計劃,更是為日後的中華民族埋下禍根。

  如果溥儀一直待在紫禁城,也就不會有小日本利用溥儀建立偽滿洲國這件事。

  說來說去,這都要怪罪馮玉祥的無知行為,硬生生把溥儀逼到小日本一邊。

  偽滿洲國的建立,不僅給他帶來嚴重的麻煩,更是給中華民族帶來更大的災難。

  而且打敗直系後,他本就要對馮玉祥動手。

  現在有了這檔子事,他就更不可能對馮玉祥手下留情了。

  儘管馮玉祥和其他人聯手,但這一次有了先知先覺,他相信自己這一次大戰肯定會勝利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