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吾非相,乃攝也

  第199章 吾非相,乃攝也

  聽完張居正的一系列改革,各朝古人表示由衷的欽佩。🍪🐟 ❻➈丂𝐡𝐮𝓧.Ⓒ𝓸𝔪 🎄🐤

  這些改革措施極大減輕老百姓負擔的同時,也能增加大明王朝的財政。

  當然了,各朝的地主階級自然是不待見張居正的。

  蘇晨重點介紹完張居正改革後,繼續往下說。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萬曆贈上柱國,諡號文忠。」

  張居正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感慨萬千,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算算時間,距離他病逝還有八年時間。

  也就是說,他要用這八年時間重新布局,確保這一世的改革可以成功。

  更關鍵的,要讓改革深入人心,不能再次出現人亡政息的情況。

  八年時間太匆忙,要是時間可以長點,他也將有更多的時間布局準備。

  張居正:主播,我是得什麼病去世的,有辦法救治嗎?

  既然是病逝,那就有可能醫治,說不定可以醫治好多活幾年。

  「關於張首輔的死因,主播也不太清楚,學術界至今有不同的看法。」

  「後世學者王世禎在編撰《嘉靖以來首輔傳》中記載,認為張居正服用房中藥後致使體內燥熱,又飲寒劑導致腹瀉成痔,從而脾胃虛弱不能進食,痔瘡拔去不久因肛門排便不順而復飲寒劑,致使腹瀉難止且大腸被排出體內。」

  「明代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記載,張居正死於服用過多的海狗腎而體內燥熱。」

  「近代史學家朱東潤在《張居正大傳》中記載,認為張居正的死因是割除痔瘡後致使脾胃衰弱,最後過勞而死。」

  張居正:……

  主播一說完,張居正老臉通紅,臉臊得厲害,尷尬至極,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深深的後悔了,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剛才就不應該多嘴。

  現在好了,全天下都知道他的醜事,他都沒臉見人了。

  小萬曆饒有興趣的瞥了一眼張居正的屁股,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

  他以前倒是沒有發現這一點,看來是張先生掩飾得太好了。

  張居正被小皇帝盯得渾身不自在,差點逃離現場。

  這麼私密的事被公之於眾,尤其是當著小皇上的面,這頓時讓他顏面大失。

  不過唯一欣慰的是,既然已經知道病逝的原因,那他可以提前規避這一點。

  綜合三人的死因判斷,最可能的情況就是他痔瘡犯了之後,又服用過多的房中藥導致的。

  看來,他以後要注意保養身體,儘量少一些房事。

  只要平時可以多注意,他相信自己不會那麼早去世,最少也可以多活幾年。

  「張居正病逝後,主播繼續講講張居正死後的遭遇。」

  「張居正逝世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居正生前所舉薦的潘晟。」

  「萬曆罷免潘晟的官職,表明了張居正的失寵。」

  「同年十二月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於是萬曆查抄馮保家產並將馮保發配南京孝陵種菜。」

  「萬曆十一年,南京刑科給事中阮子孝又上疏彈劾張居正,雲南道御史羊可立彈劾張居正構陷遼王。」

  「同時遼妃上書為遼王辯冤,於是萬曆於次年下令剝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並查抄張居正府邸。」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屈打成招後自縊身亡,二子張嗣修投井自殺未遂後發配邊疆,三子張懋修被發配到煙瘴地而死。」

  「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後萬曆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

  「終萬曆一朝,沒人敢再提及張居正。」

  「張居正在世時所用一批官員有的削職,有的棄市。」

  「後都御史鄒元標等人於天啟年間倡議為張居正平反昭雪,直到崇禎即位後為張居正徹底平反。」

  馮保:好你個李植,我沒有找你麻煩,你還敢告我的狀,伱給我等著。

  遼王:這裡面怎麼還有本王的事,本王和張首輔不熟,不要什麼髒水都往本王身上潑。

  鄒元標:張居正一代首輔,嘔心瀝血的改革讓大明局勢好轉,卻不曾想死後被清算至此,本官也是看不下去,這才到處奔波為張居正平反昭雪。

  各朝古人聽到張居正悽慘的結局,一個個心思各異。

  各朝的老百姓紛紛為張居正打抱不平,大都覺得萬曆是一個昏君。

  張居正為大明江山做了那麼多,幫助大明朝廷解決了困境,可最後卻要被萬曆皇帝清算。

  至於各朝的文武大臣,一個個內心警醒。

  自古以來,改革者都沒有好下場,張居正的遭遇讓他們更加堅信了這一點。

  張居正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臉色落寞至極。

  儘管早已經得知死後被清算的結局,可再次從主播口中聽到家人悲慘的遭遇,還是讓他心如刀絞,痛徹心扉。

  他為了挽救大明江山,不惜得罪地主階級推行改革,可到頭來卻落得這般田地。

  張居正:主播,我想詢問一下,我和皇上的關係還算和睦,可為什麼還是遭到皇上的清算?

  蘇晨從張居正發送的彈幕就可以感受到此時的張居正有多麼落寞,他非常能理解張居正此刻的感受。

  畢竟從君臣關係來說,張居正這個臣子當得很稱職,緩解了大明的危機。

  從師生關係來說,張居正教導萬曆非常用心,就連教材都是他親自編撰的。

  現在得知萬曆在張居正死後大肆清算,也難怪張居正一時無法接受。

  「張居正在生前備受萬曆皇帝的榮寵與信任,可以說是君臣關係和諧的典範。」

  「張居正和萬曆皇帝之間的關係,即是君臣,也是師生關係。」

  「但是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便著手清算張居正,將其抄家。」

  「其實,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信任、言聽計從、禮遇不斷等,都只是表象。」

  「在這表象之下,是萬曆皇帝內心深處對張居正的日益不滿。」

  「而張居正本人,也屢屢觸碰到君王的大忌。」

  「張居正死後之所以被萬曆皇帝清算,主要是由六點原因造成的。」

  張居正聞言,不由得為之一愣,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他剛才聽到了什麼?

  皇上對他的言聽計從和禮遇不斷,全都是表面功夫?

  其實皇上對他的真實感受是日益不滿?

  他不可置信的看向身旁的皇上,眼中滿是不能理解。

  他非常想當著皇上的面問一句,主播所說的都是真的嗎?

  他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對他不滿,難道是因為他管教太嚴厲了嗎?

  可是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皇上能夠早日成才。

  而且更令他驚訝的是,皇上之所以對他清算,原因居然有六點,這讓他大為不解。

  萬曆下意識的點了點頭,確實如主播所說,他早就對張先生大為不滿了。

  他表面上之所以對張先生言聽計從,主要是迫於對方的威勢。

  張先生的一些行事,一而再再而三的令他不滿,他早就受夠了。

  「第一點,張居正勸萬曆皇帝躬行節儉,自己卻不以身作則。」

  「張居正經常以國庫虧空、民生凋敝為由,規勸萬曆皇帝生活要躬行節儉。」

  「萬曆剛繼位的頭一次元宵節,由於萬曆年紀尚小,小孩子都比較喜歡熱鬧,因此打算在元宵辦個燈會。」

  「對於一國之君而言,元宵辦個燈會,並不算什麼大事。」

  「然而,張居正還是以節儉為由規勸了小萬曆。」

  「小萬曆依舊童心未泯,不情不願的說可以把燈會的規格降低一下。」

  「結果張居正還是固執己見,小萬曆只得取消燈會,然而內心的不爽是可以預見的。」

  「萬曆有一些計劃,比如修宮殿、裁新衣等。」

  「張居正都是本著能省則省的意思,就連夜晚時候皇宮需要照明的費用都全部被減免了。」

  「這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真的是十分苛刻的,皇帝的吃穿用度畢竟和尋常人不一樣。」

  「就像是自己看中一件衣服,明明有能力買但是家人堅決不讓,這種感覺其實是差不多的。」

  萬曆:本來就是如此,朕剛剛登基,辦一個元宵燈會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張先生偏偏橫加阻攔。

  他自然也是知道國庫沒有多少銀子,但哪怕庫銀再少,總能拿出舉辦元宵燈會的銀子吧!

  一個元宵燈會又能花費多少銀子,為什麼就不能滿足他這個願望呢?

  張居正:皇上從這裡就開始記恨上了嗎?

  他一時有些無言,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之所以沒有同意皇上的意見,一是國庫確實沒多少銀子,二是希望皇上可以節儉,以免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他拒絕皇上後,自然也看出了皇上的不高興。

  但他並沒有當一回事,畢竟小孩子被拒絕了不開心也很正常。

  但現在經過主播這麼一說,他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的關鍵。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哪怕他再怎麼把皇上當成學生教導,也不能忘記了學生原本的身份。

  既然如此,那就適當滿足皇上的要求,在嚴厲的同時也要和藹可親。

  唯有如此,才能讓皇上感受到他的好,避免死後被清算。

  張居正:陛下,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是元宵佳節了,到時候臣舉辦一個元宵燈會可好?

  萬曆:張先生,這是真的嗎?太好了,朕到時候也要參加燈會。

  看到小皇帝臉上燦爛的笑容,張居正好像有些明白了。

  他以前對皇上太過嚴厲,以至於好久都沒有看到皇上如此開心的笑容。

  「張居正讓萬曆生活節儉,但他本人卻生活奢侈,並且還收受賄賂。」

  「史書記載張居正生活奢侈的,無不是來源於一次他回鄉的經歷。」

  「張居正回鄉奔喪時,沿途官員給張居正製作了一個三十二人才能抬得動的大轎子。」

  「轎子裡面不僅僅是可以坐,還可以睡,甚至還能上廁所,還有專門的僕人照料,沿途的茶水接待,就是皇帝也沒有這麼豪華。」

  「由於古代道路太窄,轎子太大,所以為了讓轎子通過。」

  「從北京到湖北江陵的沿途都大興土木、毀壞農田,修建了一條特別寬敞的道路。」

  「每到一地一城,沿途官員都會早早等在道路旁,跪迎張居正,見識這頂三十二人抬的轎子。」

  「張居正沿路的吃食也很講究,他獨愛雞舌羹,常常要取上百隻雞的舌頭,才能做出這一份菜。」

  「後來這些傳入了萬曆皇帝耳中,張居正讓他節儉生活,但自己倒好,回個鄉就這麼大陣勢。」

  「這種表里不一的做法,令萬曆皇帝非常氣憤。」

  之前還對張居正大加讚揚的各朝老百姓,此時此刻全都懵住了。

  他們還以為張居正是一個好官,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惜得罪權貴。

  可現在聽到主播所說的,張居正生活奢靡,讓他們瞬間打破了對張居正的濾鏡。

  乘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轎子,吃一碗雞舌羹要殺上百隻雞。

  這在大家看來,張居正的這種奢靡做法簡直就是大貪官。

  這下子,各朝的老百姓對張居正的定位完全搞不懂了。

  說他是好官吧,他又幹了貪官才幹的事。

  可說他是壞官吧,他又頂住壓力推行改革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此時此刻,大家對張居正的態度極為複雜,不知道該如何評判張居正。

  張居正:三十二人抬轎子還沒有發生,我以後避開就是了,還有我最愛的雞舌羹以後也不吃了。

  他在生活方面是奢侈了一點,可沒想到這居然會成為他死後被清算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今已經知道這一點,那他以後會注意這方面的。

  畢竟孰輕孰重,他還是非得清楚的。

  「第二點,作為萬曆皇帝的帝師,張居正嚴厲得不近情理。」

  「張居正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他是萬曆皇帝的老師,負責對萬曆皇帝的講課。」

  「有時候,小萬曆朗誦文章的時候,個別字讀錯了,張居正就以老師的身份對小萬曆大聲呵斥,絲毫不顧忌太監宮女在場。」

  →

  「小萬曆被嚇了一跳,在心中形成了很深的陰影。」

  「我們相信,張居正的呵斥是出於老師對學生的愛之深、責之切。」

  「然而,張居正忘了他與萬曆皇帝的最根本的關係是君臣關係。」

  「作為一名臣子,以這種口氣對一位帝王進行呵斥,是很犯忌的。」

  司馬光:同樣都是帝師,還是你張居正厲害,都敢大聲呵斥皇帝。

  他現在總算明白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為什麼會清算了。

  往小了說,張居正教導皇帝比較嚴厲。

  往大了說,張居正忘記了君臣之道,都忘了應該以什麼樣的姿態對待年幼的皇帝。

  張居正:原以為嚴師出高徒,要不是主播提醒,我都差點忘了師徒關係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還是君臣關係。

  他以前對待皇上比較嚴厲還不覺得有什麼,畢竟他是為了皇上好。

  但現在細細想來,他發現自己飄了,沒有在意皇上的身份,以至於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一點。

  現在經過主播的提點,他要重新審視自己和皇上的關係。

  所謂帝師,帝在前,師在後。

  他和皇上首先是君臣關係,然後才是師生關係,他需要牢記這一點。

  「在萬曆十七歲時,一次喝酒耍酒瘋,傳旨召來兩位宮女唱新曲,宮女不會。」

  「萬曆生氣得讓人把這兩個宮女的頭髮割了一小揪,象徵性的懲戒了兩人違抗聖旨之罪。」

  「萬曆身邊的大太監馮保知道後,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太后和張居正。」

  「李太后讓萬曆長跪在地,威脅他再這樣胡作非為就和張居正商量,廢掉他這個皇帝。」

  「張居正要求萬曆下罪己詔,意思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做檢討。」

  「萬曆不願意,張居正則直接代勞,寫了一封罪己詔,直接蓋印發了出去。」

  「這些行為,都在年幼的萬曆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劉徹:萬曆不過是割了宮女一小揪頭髮,又是懲罰長跪,又是下罪己詔的,有必要這樣嗎?不知道的還以為萬曆殺了那兩個宮女,即便是殺了,也用不著這樣懲罰吧!

  他不禁搖了搖頭,對李太后和張居正的教育方式極不認同。

  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甚至連小事都算不上,何必這樣上綱上線呢!

  要知道那時候的萬曆不過才十七歲而已,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候。

  為了不算小事的事,就這麼嚴厲的懲罰。

  更加過分的是,就為了這個,居然就威脅要廢掉皇帝,這簡直是離譜。

  僅僅通過這點小事,他總算看出張居正對萬曆有多麼嚴厲了,也難怪萬曆會記恨上張居正。

  各朝古人不禁搖搖頭,這事他們聽著都有些過於離譜。

  就因為萬曆皇帝割了宮女的一縷頭髮,就讓萬曆皇帝給全天下臣民下罪己詔,多少有些荒謬。

  「第三點,張居正喜歡任用自己人,大搞結黨營私。」

  「張居正當國十年,手中的權力接近於宰相。」

  「於是張居正也利用職務之便,大力提拔自己的兒子、門生、朋友、同鄉。」

  「最過分的是,萬曆二年科考,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落第,張居正一怒之下竟想停止開科五年。」

  「由於反對聲太大,再加上他的次子張嗣修也要參加科舉考試,方才作罷。」

  「萬曆五年科考,張居正的次子張嗣修、三子張懋修都榜上有名,張懋修還被欽點為狀元。」

  「當時的兩位主考官,申時行與余有丁都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故舊,其中的貓膩可想而知。」

  張居正:不是我喜歡任用自己人,而是為了順利推進改革,不得不用自己人。

  他的改革措施一經公布,就引得眾多反對派口誅筆伐。

  改革措施也是需要官員去推動的,在這種情況下,他不任用自己人沒辦法推行改革。

  對於任用自己人這一點,他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錯。

  至於什麼結黨營私,他是不認可這一點的。

  反對派人員眾多,他要是不結黨聚在一起,還怎麼對抗那些反對派,還怎麼順利推行改革措施。

  說他結黨可以,但他結黨是為了改革,可不是為了什麼營私。

  「第四點,權勢太大,行事太招搖。」

  「張居正的權勢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史書上有詳細的記載。」

  「萬曆六年,張居正回鄉安葬完父親後,起程北上返京。」

  「其所過之處,地方長官都親自迎送,行長跪禮。」

  「路經襄陽時,襄王也為張居正設宴接風。」

  「按照當時的禮制,朝中大臣不論官階多大,在見到藩王時,也要執臣禮。」

  「而張居正見襄王時,僅執賓主之禮,略微作一長揖就完了。」

  「襄王宴請時,張居正居然還位居上座。」

  「連藩王都不敢怠慢張居正,張居正權勢之顯赫由此可見一斑。」

  「樹大容易招風,歷朝歷代,權勢過於顯赫的大臣,最終的下場大多不太好。」

  襄王:沒辦法,張居正權傾朝野,本王也不得不妥協。

  他雖然是藩王,看起來風光無限,但也要看是在誰的面前。

  在其他人面前,他自然是威風凜凜的襄王。

  可在權勢滔天的張居正面前,他哪怕是襄王,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以免惹惱了張居正。

  張居正:好吧,我明白了,等以後路過襄陽的時候,不讓襄王接風洗塵就是了。

  雖然這件事還沒有發生,但他大概猜得到自己為什麼會對襄王那麼失禮。

  襄王的名聲素來不好,魚肉百姓,胡作非為。

  就襄王這種道德敗壞的品行,他身為堂堂大明首輔,自然是不會真心尊重對方的。

  「第五點,樹敵太多。」

  「張居正本身就是通過一系列權力鬥爭登上內閣首輔之位的,在首輔任上,他依舊排擠各式各樣的官員。」

  「一方面,張居正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但凡是得罪過張居正的,或者同他意見相左的,張居正都要設法排擠。」

  「另一方面,張居正又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要實行變法,就絕對不能容忍尸位素餐的,或者反對他變法的官員。」

  「由於樹敵太多,在首輔任上,就不斷有官員上疏彈劾張居正。」

  「萬曆皇帝雖然都替張居正給頂了回去,但彈劾的次數多了,萬曆帝對張居正的信任難免會出現危機。」

  「而張居正死後,屍骨未寒,彈劾者更是呈倍數暴漲,彈劾書像雪花似的紛紛飄到萬曆皇帝的案前。」

  「萬曆皇帝本身就想清算張居正,有了這些彈劾書的推波助瀾,就顯得更名正言順了。」

  張居正:既然要改革,那就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人,樹敵太多也沒有辦法。

  也並非他要排擠其他官員,而是那些官員不支持他變法改革。

  既然如此,那他必須把反對派踢走,換上志同道合的改革派。

  在這個過程中,樹敵就不可避免。

  但他並不後悔,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抱負,哪怕樹立再多的敵人也不能阻止他改革。

  「第六點,權力與皇權相衝突,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張居正當國十年,所攬大權,是萬曆的大權。」

  「當然,張居正並沒有蔑視皇權的想法。」

  「他攬權,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是用來為國家效力的。」

  「然而,對於萬曆皇帝而言,張居正權力之大,無形中已經對他的皇權造成威脅了。」

  「在權力上,張居正和萬曆皇帝成為對立面。」

  「張居正的效忠國事,獨握大權,在萬曆皇帝的心裡便是一種蔑視君主的表現。」

  張居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權力衝突,我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

  他早就有擔心過這個問題,沒想到還是發生了衝突,引起皇上的芥蒂。

  隨著小皇帝慢慢長大,手握大權的他天然站在皇上的對立面。

  嚴格說起來,他現在之所以權傾朝野,全因為皇上還年幼,需要他獨攬大權震懾群臣。

  可一旦皇上長大,他自然也要慢慢把手中的大權交還給皇上。

  現在經過主播的提醒,他更加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不管他願不願意,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他不能緊握大權,站在皇上的對立面。

  「張居正對大明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其人獨斷專行,權勢滔天。」

  「張居正對人曾說過一句話,吾非相,乃攝也。」

  「意思就是我不是宰相,我是攝政王。」

  「在張居正家中懸掛著用黃金打造的一幅對聯,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說起這幅對聯,不得不說當年張居正的壽辰。」

  「那時候的張居正已經成為了內閣首輔,不僅司禮監是他的盟友,而且他本人也掌握了所有文官集團的力量。」

  「當時張居正在過壽的時候,官員們前來向他祝賀。」

  「當然這些人前來賀壽是小事,關鍵還是要藉機送禮以此來獲得自己的利益。」

  「這些來送禮的人,有的人送出了價值高額的珠寶,有的人送出了美貌的女子。」

  「當時這些禮物都還在合理之中,萬萬沒有想到有人卻送出了出格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一副用黃金打造的對聯。」

  「日月為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岳,四方頌太岳相公。」

  「簡簡單單的幾個文字就如石破天驚,讓在場眾人暗自震驚。」

  「眾所周知,對聯的下聯要高於上聯,這副對聯就隱喻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爹。」

  「這副對聯是別人送的,但是張居正卻沒有任何的遲疑接受了,這已經在公開的場合宣布了自己對於政權的控制。」

  「這不僅僅挑釁了皇帝的權威,而且挑釁了整個封建政權的結構。」

  「如果作為一個忠臣,怎麼可能接受這樣的對聯,又怎麼能夠以這樣的對聯來進行自比?」

  「當時的張居正沒有拒絕這一切,這說明張居正早就已經把儒家的傳統觀念拋之腦後。」

  「這時候的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掌控一切,成為一個不是帝王但是凌駕於帝王之上的存在。」

  各朝古人聽到張居正赤裸裸的說出吾非相乃攝也,無不倒吸一口冷氣。

  這簡簡單單六個字,足可以看出張居正的滔天權勢。

  這要是在其他朝代,有人敢說這句話,那必然是滿門抄斬的下場。

  自古以來,帝王最忌諱的就是有臣子獨攬大權,更何況說出吾非相乃攝也這樣狂妄的話語。

  大家此刻深深的明白,萬曆皇帝為什麼會清算張居正了。

  況且張居正還公然接受大逆不道的對聯,這已經是對萬曆皇帝明目張胆的挑釁了。

  「萬曆皇帝內心深處對張居正的不滿是由來已久,只不過張居正的能力實在太強了,朝中的事務還需要他來打理,因此一直隱忍著。」

  「而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徹底爆發了。」

  「我們相信張居正對於大明王朝是鞠躬盡瘁的,對於萬曆皇帝也是忠心耿耿的。」

  「然而,張居正沒能嚴格規範自己的行事,所作所為很多都超過了臣子的範圍,再加上樹敵過多,最終釀成了這一齣悲劇。」

  「海瑞評價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是非常恰當的。」

  張居正:我知道了,確實沒有規範好行為,我以後會嚴格注意的。

  現在仔細想來,他之前確實忽略了小皇上的感受。

  與其說是忽略,倒不如說是被權力蒙蔽了雙眼,下意識的沒有把小皇帝放在眼裡。

  也正是他的驕傲自滿,讓他忽視了最基本的君臣之道,最終釀下大禍。

  既然現在已經知道緣由,那他以後必然會小心謹慎,時刻把君臣之道銘記於心。

  小皇帝哪怕再年幼,那也是皇帝。

  他哪怕再權傾朝野,那也是臣子。

  臣子應該如何對待皇帝,他一清二楚。

  想通這一點後,他不禁渾身輕鬆,仿佛卸下了心頭的重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