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袁崇煥

  第150章 袁崇煥

  蘇晨拉黑錢謙益後,繼續講述下面的內容。💔♤ 6➈Ⓢ𝔥𝔲𝕩.ᑕ๏ⓜ 🍩♗

  「但在朝堂之外,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建立的後金占據著遼東,而這也成為崇禎初年最嚴重的邊患。」

  「早先,崇禎啟用袁崇煥守衛遼東,袁崇煥上任後,整頓防務,委任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分別守錦州、寧遠、山海關一線,打造了寧錦防線,還屢次打敗皇太極,迫使皇太極繞道蒙古攻打大明。」

  「在已巳之變中,後金軍繞開山海關,自長城大安口突入關內,離北京很近,導致崇禎恐懼不安,他急召袁崇煥回京勤王。」

  「但袁崇煥準備在冀鎮堵截金軍,結果金軍大多是騎兵,很快就越過了冀鎮。」

  「袁崇煥分析形式認為金軍的目標肯定是北京,於是等金軍兵臨北京後,他才趕到北京城下,並在城下與金軍作戰。」

  「袁崇煥多使用火器,一度迫使金軍後退,金軍面對袁崇煥的寧遠邊軍一時無法取勝,便開始考慮退兵。」

  崇禎:這個袁崇煥不錯,朕果然沒有看錯他,能夠穩穩的壓制滿清。

  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生已巳之變,清軍還沒有圍攻京師,但也不妨礙他欣賞袁崇煥。

  遼東一直被後金占據著,時常侵擾大明境內,儼然是大明危害最大的邊患。

  為了解決遼東問題,他接受東林黨人舉薦的袁崇煥守衛遼東。

  當然,之所以任用袁崇煥,除了東林黨的舉薦,還有就是袁崇煥許諾五年平遼。

  他正是被五年平遼的美好願景打動了,這才賞賜袁崇煥尚方寶劍駐守遼東,給了袁崇煥莫大的自主。

  可如今看來,五年平遼的計劃失敗了,要不然大明也不會滅亡,大明江山更不會落到滿清手裡。

  這就讓他有些不明白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按照主播講述的,袁崇煥以後表現得很好,死死的壓制滿清。

  可後面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形勢大轉,讓滿清篡奪了大明江山。

  袁崇煥:老夫駐守山海關,可以讓金兵大敗而歸,可要是金兵繞道山海關的話,那老夫就無能為力了。

  他現在已經隱隱有些後悔,不應該說什麼五年平遼的大話,以至於現在有點下不來台。

  一開始,他還是挺有信心的,覺得五年時間足以平定遼東。

  可等他來了山海關和金兵正面作戰後才發現,後金的實力一點也不弱。

  他只能做到鎮守山海關,不讓金兵跨過山海關。

  可想要平定遼東,剿滅後金,怕是難以做到。

  「然而此時袁崇煥早先下給皇太極的挑戰書和弔唁努爾哈赤的書信被明軍截獲,明朝一些大臣認為袁崇煥有傭兵自重和暗通敵人的嫌疑。」

  「而崇禎帝也被後金軍的直搗京師的舉措搞得非常惱火,於是他認為袁崇煥當初五年平遼的計劃根本沒有用,不值得信賴。」

  「但袁崇煥卻認為自己千里迢迢奔來勤王,還打退了金軍,自己是有功之臣。」

  「這樣一來,君臣之間有了隔閡,崇禎帝也趁召見他的時候,當場下令錦衣衛將他下獄,隨後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決。」

  「聽聞崇禎殺了袁崇煥後,皇太極大喜過望,後金也於1636年改國號為清,不久又在受降的明朝邊軍中獲得紅夷大炮的技術,實力不斷增強,與明朝分庭抗力。」

  崇禎:朕怎麼感覺截獲的書信像是滿清栽贓陷害的,中了滿清的圈套。

  現在他站在旁觀者角度,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他的問題所在。

  有袁崇煥在,滿清只能龜縮關外,休想踏入山海關一步。

  而且怎麼可能那麼巧合,袁崇煥給滿清的書信就被明軍截獲了,這一看就是滿清故意的。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身處局中,看不清形勢的話,確實容易中了敵人的詭計。

  既然如今已經識破詭計,那他就不可能再犯錯了,袁崇煥是對付滿清的一張王牌,不能輕易折損。

  如今的袁崇煥還在山海關駐守,他擔心袁崇煥因為主播的話生出異心,當即就書信一封送去山海關,讓袁崇煥安心駐守山海關。

  袁崇煥:老夫就這麼死了?如此明顯的離間計,陛下怎麼會聽信謠言呢!

  看到自己悲慘的結局,他頓時心生膽寒,一臉死寂之色。

  他要是和金兵戰鬥的過程中戰死了,那他無話可說,也就認了,沒什麼好遺憾的。

  可他死於陰謀詭計,而且還是凌遲處決,這就讓他有些不能接受了。

  他為了大明江山兢兢業業,駐守山海關,不讓金兵進犯,不知立下了多少功勞,可最後陛下聽信謠言就要把他凌遲處死,他此刻感到心寒。

  他希望陛下能夠明辨是非,不要被敵人的詭計蒙蔽雙眼。

  要是陛下一意孤行,非要對他不利的話,那他也只能投靠後金了。

  「在政治上,可以說崇禎確實是明朝所有皇帝中為數不多的勤政皇帝,有中興明朝的潛質,但他卻並未解決民生問題。」

  「崇禎年間,小冰河期進入較為嚴重的階段,導致災荒頻繁,糧食欠收,而土地賦稅卻依舊不減。」

  「再加上土地兼併嚴重,金蒙時常竄入關內劫掠,以及山賊、亂軍也加入其中,不斷擾亂剿匪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北方農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也被拉開。」

  崇禎:農民起義的問題可以不用擔心,朕有了土豆和紅薯,不出五年,就可以讓大明各地的老百姓種植土豆和紅薯,到了那個時候,人人都能吃飽飯,想必就沒有人造反了。

  高產主糧種子,尤其是土豆和紅薯,已經陸續送到京師。

  再過幾天,主糧種子就可以到齊了。

  到時候,他會在皇莊進行栽種,培育出更多的土豆和紅薯。

  時間完全足夠,完全來得及,不用擔心。

  有了高產主糧種子,他已經絲毫不擔心農民造反問題。

  現在的農民造反只是小問題,以大明目前的情況還可以應對。

  只要再堅持三五年,等全國的土豆紅薯大豐收,一切都不成問題。

  「1628年,陝西爆發王二起義,他們殺死知縣公然造反。」

  「崇禎帝得知後大怒,立刻命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三人互為犄角,剿滅農民軍。」

  「不久又以楊嗣昌擔任兵部尚書,崇禎更是將解決遼東、平息民變的希望完全寄託於他。」

  「楊嗣昌本人也非常有能力,他迅速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戰略,逼得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潰散,張獻忠農民起義軍投降。」

  崇禎:王二,李自成,張獻忠,這些都是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雖說這些人造反是以後才會發生的,而且現在有了土豆和紅薯,歷史已經改變,他們三人估計也沒有造反的機會。

  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處死為好,把威脅的源頭徹底消滅。

  於是他當即下令派人捉拿此三人,死活不論。

  楊嗣昌的表現引起了崇禎的注意,能夠逼得農民軍如此窘境,足以看出楊嗣昌的能力有多強了。

  他在心裡把楊嗣昌默默記下,等會就派人去找找此人,儘快調到身邊任用。

  如今身邊缺乏能幹的官員,這個楊嗣昌有能力的話,那就提前重用。

  「1638年,清軍再次入關,大掠山東,京師告急,崇禎隨即調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勤王。」

  「而這也讓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機會,他們迅速招兵買馬,接連在河南、湖北攻克重鎮大城。」

  「此時,洪承疇率精銳將士正在遼東禦敵,盧象升早已戰死,孫傳庭被誣陷畏懼敵人,遭懷疑心極強的崇禎下獄。」

  「楊嗣昌手上沒有了可用的精兵良將,面對這樣的結果,他也只好自裁而亡。」

  崇禎:原本能用的人就少,一個戰死,一個下獄,一個自裁,也難怪江山亡得這麼快。

  聽到如此嚴峻的形勢,他不禁內心戚戚然。

  不過還好歷史已經改變,他相信自己可能重振大明江山,不會再重蹈覆轍。

  楊嗣昌,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四人都是國家的棟樑,必須委以重任,讓他們好好保家衛國。

  盧象升:戰死的結局早在我預料之中,身為軍人,隨時都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

  看了看其他人的結局,他戰死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

  不過要是可以活著,他也不願意戰死。

  孫傳庭:這就被下獄了,然後呢,結果怎麼樣?

  要是誣陷別的入獄,他無話可說。

  可誣陷他畏懼敵人,不敢上陣殺敵,他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這種誣陷就是對他的羞辱。

  他早已經做好了戰死疆場的準備,怎麼可能畏懼敵人呢?

  楊嗣昌: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可用的精兵良將,再好的設想都無濟於事。

  他對自己自裁而亡絲毫不意外,確實是自己做得出來的。

  不過現在歷史的軌跡已經發生偏轉,大明的局勢也將越來越好,他也相信自己的結局再也不會那麼淒涼。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