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電視裡,李赫和袁華即將進行即興創作的小小比試,周雅雯有點想笑。【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但是看抽出來的限定範圍,周雅雯又有點當心了。
眾所周知,袁華雖然表面上打著華人明星的旗號,但其實他是加拿大人,深受美式文化的影響,在歐美流行樂的理解上肯定比李赫要深。
而且袁華還有棒子男團的經歷,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舞台經驗。
雖然周雅雯一直吐糟棒子各種團體,但不可否認的是,能團體出道的棒子男團女團各個都是有真本事的。
國內這兩年也開始學習棒子練習生制度,推出各種偶像選秀成團節目。
但除了顏值,業務水平和隔壁棒子比起來差了不少。
這也是歸國四子受到追捧的原因,人家不光顏值高,業務能力強,起碼在唱跳方面都沒有問題。
音樂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李赫有前世十多年的從業經歷,外加今世所學,才能將所有東西融會貫通。
而袁華,說句實話,隨便一個網絡音樂人估計都比他強。
但觀眾不懂啊!大家只知道又有好戲可以看了,上次李赫和許松的切磋至今還在網友口中流傳,兩人的即興創作比試已經被傳成華山論劍的感覺了。
所以這次李赫和袁華的切磋,就被看成華山論劍0,被正在觀看的觀眾所期待。
其實也有觀眾質疑袁華的真實水平,畢竟論音樂上的發展和成就,明顯李赫比袁華強了不少。
袁華的粉絲可不管這些,比試還沒開始,袁華粉絲群里就已經傳開了。
一開始還很中肯,粉絲之間也很理性,希望自家哥哥進步就好。
但是說著說著,不知從哪裡開始,口風就變成了袁華音樂才華出眾,碾壓李赫這種了。
要是讓外人看見,非得笑掉大牙不可,袁華的音樂才華能碾壓李赫?任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腦子清楚,都不會說出這種話來。
還好,袁華的粉絲們沒往外傳,只是在粉絲群內自己嗨。
揭曉範圍後,李赫和袁華各拿一把吉他,袁華還炫技般的來了一段吉他SOLO,引起一陣歡呼和掌聲。
然而李赫的評價是,不如葉子欣,甚至有幾個音彈錯了,外行人聽不出來,他這樣專業的仔細聽就會聽出來。
李赫笑著鼓鼓掌,沒有學袁華一樣炫技,而是調試起吉他音色。
何老師拿著話筒採訪兩人,先採訪的李赫:「我們都知道,你的即興能力是很出色,平時創作的時候用鋼琴比較多吧?」
李赫回到道:「不,其實我用吉他創作比較多,常常就是彈著彈著就會有一段旋律莫名其貌的冒出來,比如這樣……」
李赫說著說著,一段吉他旋律就從指尖撥弄出來,有點華夏古典梅花三弄那種感覺。
「哇,曲子很優美。」何老師鼓掌道,現場也響起一陣掌聲。
周爸爸看著電視,對周雅雯說道:「這曲子不錯,要是再長一點就好了。」
周雅雯還解釋道:「李赫管這種曲風叫華夏風,他和許松共同提出的概念,但是今天的比試是英文流行歌,華夏風肯定是不行的。」
短短的一段,完全把此前袁華炫技的吉他SOLO給掩蓋住。袁華心裡不爽,風頭就這樣被搶了。
這時候何老師又去採訪袁華:「華華,你準備得如何?」
「創作音樂靈感很重要,我在棒子男團的時候,就是負責詞曲創作的工作。」袁華吹噓了一下自己的履歷。
然後學著李赫簡單彈了幾個和弦,彈著彈著一段旋律就出來了。
袁華裝逼的眉頭一挑,酷酷的說道:「我已經有了……」
「這麼快?不需要再準備一下?」何老師裝作驚訝的樣子。實際怎麼回事兩人都清楚,袁華早就準備好了。
「那是當然,靈感來了誰都擋不住。」袁華說著,還看向正在紙張上寫寫畫畫的李赫,正好李赫也看過來,空氣中兩人的眼神交匯,似乎擦出了火花。
「李赫,你準備得怎麼樣?」何老師又問李赫。
李赫正好寫完一段音符,把紙遞給何老師:「我已經可以了。」
何老師看了一眼,連連擺手道:「你這五線譜我也看不懂啊,袁華,你來看看。」
袁華暗罵何老師,你不懂我就懂了?
但還是裝作自己很懂的樣子,拿著李赫的曲譜道:「不錯不錯,尤其是這個旋律,很精彩。」
也只能說到這裡了,不能多說了,不然就露餡了。
何老師還不忘挖坑:「華華,你也寫下來吧!」
袁華臉色一僵,裝作自信的樣子道:「我全都在腦海里了,就直接開始吧!」
「那好,我們比試馬上開始,現場的觀眾朋友,電視機的前的觀眾朋友們,走過路過不能錯過。」何老師快速念了一遍贊助商。
「接下來,讓我們聽聽李赫和袁華的即興創作成果吧!」何老師手一攤,鏡頭轉向已經準備好的袁華。
只見他坐在凳子上,架著吉他似模似樣的彈奏了一曲小調英文歌。
李赫全程聽著,聽覺感官上還不錯,但是英文歌詞略顯敷衍。
千萬不要以為英文歌曲,歌詞不重要,雖然英語論文字描述的優美程度不如漢語,但作為歌曲重要的一環,也是至關重要的。
不過英文嘛,大部分人都聽不懂,袁華唱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關係不大。
曲子不錯,很歡快的小調,配合歌詞講述戀愛開心快樂的場面,還能聽。
短短一分多鐘,袁華仿佛經歷了生死大戰一樣,唱完自己都虛脫了。
但還是強裝鎮定,面對掌聲毫不客氣的鞠躬謝幕。
「好好聽啊,華華不愧是從棒子男團回來的歌手。」何老師敷衍的吹捧一句。
接著看向李赫:「說到歌手,不得不提正在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競演的李赫,李赫,這一次你又帶來什麼樣的作品?」
李赫回答道:「整首歌的靈感其實來自於著名摩城唱片歌手馬文·蓋伊,他有一首情歌《Let's Get It On》,我寫的相當於是這首歌的現代版,名字叫《Thinking Out Loud》。」
「連歌名都有了?那就讓我們聽聽你這首致敬前輩的歌曲吧!」何老師讓李赫開始演唱。
一旁的袁華眼神納悶,不是搞即興原創嗎?你怎麼直接抄人家的原曲,還說現代版,這還是即興原創嗎?
其實李赫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前世這首《Thinking Out Loud》就是抄的《Let's Get It On》。
黃老闆雖然抄襲,但抄出了新意,抄出了歐美樂壇金曲,這首情歌傳唱度跨越了文化語種的差別,成為世界金曲。
而馬文·蓋伊的原版歌曲,要不是黃老闆這首歌,估計許多人都不會認識和知道馬文·蓋伊和他的歌曲。
地域文化語言之間的差別,足以造成音樂理解的差異。
中西貫通的華語歌曲尚可以用所學所知來解釋,但一首純正的歐美流行歌曲可不是這麼好糊弄的。
有鑑於以後可能會掏出其他歐美流行歌曲,正好借著這個舞台,李赫用致敬歐美流行音樂大佬的歌曲,來展示自己對歐美流行樂的理解。
這之後其他英文歌出來,聽眾就會順理成章的認為:
李赫寫出英文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是理解歐美流行音樂的作品,翻唱創作,並加入自己的理解。
之後,理解深入之後嘗試創作,因為李赫天才音樂人的形象,這個過程快一些也沒什麼。
還是那句話,音樂是一個專業性很強,也很看天賦的行業。任何在舞台上呈現給觀眾的東西,沒有長年累月的積累,沒有才華橫溢的天賦,是辦不到的。
當然,賣臉的除外……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