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不必有我,必定有我!
「哥,咱商量個事情唄。」
「什麼?」
「你好歹……也是公眾人物。以後咱能不能別動不動就艷照門,動不動就這個那個的……你因為嘴巴吃的虧還沒吃夠麼,純愛戰神先生。」
「哈哈哈哈……」
你瞧。
有時候王斯聰的腦迴路就是這麼奇怪。
許鑫在很認真的跟他聊那「嘴沒把門、牙齒漏風」的事情。
他竟然笑噴了。
弄的許鑫自己都在懷疑……我難道真的說了一個什麼很好笑的笑話?
不過他也沒繼續往下說,而是問道:
「謝霆峰自己有特效電影公司?……我咋一點消息都沒聽過……」
「別說你沒聽過了,輪子才是最坑爹的那個,你知道麼?《東風破》,就是謝霆峰這個公司做的特效。他們還做過不少電影,剛才他們給我遞來的資料上,好長一串。」
「……輪子的《東風破》MV做過特效?」
許鑫一愣。
那MV他看過,好像沒什麼需要用到特效的地方吧?
「做過啊,資料上顯示的是2010年……誒?」
「……」
這下,王斯聰自己也反應過來不對勁了。
「它怎麼被歸到電影一欄了?」
「……」
許鑫更無語了,進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里,直接打開了電腦。
一邊問道:
「他們的作品先不說了,他那公司什麼規模?」
「獵頭說公司規模很不錯,香江那邊他們有著一批很穩定的客戶。我看了下單子,渣打、滙豐、包括TVB的一些GG,他們都能穩定合作。獵頭又通過一些渠道,挖到了他們去年的流水。他們2010年光員工工資,支付了接近四千萬港幣。財報雖然並不透明,但可以確定的是,按照比例來換算的話,他們2010年的項目流水,應該在七千萬到八千五百萬之間。不過……」
說到這,王斯聰頓了頓,才繼續說道:
「老許,這流水看似很高,但……特效的利潤點很低。」
「嗯,這我知道。平均下來,可能也就是百分之5到百分之7之間。」
倆人的對話要是放到外行人那聽起來,可能當場就會笑出聲了。
開什麼國際玩笑?
特效動不動就是一兩千萬,三五千萬的費用,要按照你這個利潤點而言,一千萬的投入,盈利才五十萬?
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特效製作需要的是什麼?
無非就兩點。
一是特效師,二是設備。
其中設備是死的,可能一次性投資,至少在兩年到三年內,只要它損壞,穩定運行,每年最多就是花一些軟體付費,以及電費而已。
而特效師……就正常給工資不就完事了?
這種製作成本,怎麼看,那百分之5的利潤都像是在逗傻子玩一樣。
根本不可能。
一個行業要是沒有百分之10到20的利潤,那就坐等賠錢就好了。6҉9҉s҉h҉u҉x҉.҉c҉o҉m҉
百分之5?
狗都不做。
但實際上許鑫的話還真沒有半分摻假。
就比如說《烈日灼心》的特效部分。
他這片子裡就最後那場警匪追逐戲,用到了綠幕,來拍攝出來高空追逐戲。
要是實拍的話,那等於把腦袋別在了褲腰上。
誰都不是程龍,怎麼可能給你這麼玩命?
而這部戲裡,需要用到特效的鏡頭,許鑫在交給剪輯之前,還算了一下。
一共是1分17秒。
而這段1分17秒的戲,先不說好萊塢的製作費用。就按照國內的特效製作來算,他的心理價位是在30萬到50萬之間。
畢竟這段戲只需要模擬出來高樓大廈,以及段毅宏被辛小豐拉著的時候,樓下的車水馬龍而已。
其實還是很簡單的。
只是區區一個背景而已。
而到製作階段,雖然許鑫不管這件事,但薛勇、李海平他們會先進行項目的招標。
把這個項目發出去後,自然而然就會有特效公司過來投標。
就跟做工程一樣。在不考慮關係、人情這些因素,把標書拿到了手裡後,那就先看公司資質。
哪個公司價格便宜,哪個公司資歷雄厚,那就直接入選。
入選之後……面談唄。
如果沒有「回扣」這種說法,那導演覺得50萬的價格合理,我為導演省錢,45萬你能不能做?
不能做,那就下一家唄。
你瞧。
這就是特效公司的市場流程。
它並非是按秒、按幀數來收費,而是項目打包。
《烈日灼心》項目,1分17秒。50萬,整體打包給你。
而如果是那種諸如《畫皮》、《白蛇傳說》之類的奇幻電影,可能一個公司吃不下來,那麼就會找多家公司一起合作。
但無論是多少公司合作,這個項目的預算就擺在這。
我不管你賠錢還是賺錢,總之,我把錢給你,你按照我的要求來做出來效果就行。
你以為這就完了?
別急。
還是《烈》舉例。
這1分17秒的特效,比如是10個工資一萬五的特效師花了一個月,用了20台電腦特效渲染出來的。
這20台伺服器級別的電腦電費,一個月不眠不休的渲染,少說得一萬塊吧?
電腦軟體的費用,就按照一台一個月500的成本來算,這也是一萬塊。
10個員工呢。
十五萬。
成本目前是十七萬。
這還不算場地房租、模型設計等等成本。
拿到許鑫面前……許鑫要是覺得滿意,那這一單就賺了。可如果不滿意呢?比如哪裡需要修改、比如視覺營造上面的高低差他不滿意……
這並非是許鑫挑剔,而是一定會出現的情況。
任何一個項目,其實都是一個甲方與乙方相互溝通的過程。💚💎 6➈𝐬ʰυ𝔵.cỖм ☝👤
只不過,電腦特效的溝通,是要以成品來算。不拿到成品,誰也看不出來到底行不行。
許鑫不滿意,那就更改。
溝通花了三天,兩天重新設計,十天渲染。
這又半個月過去了。
成本直接被抬高到了25萬。
滿意麼?
好。
這回滿意了。
完美的賺到了剩下的25萬。
在不考慮上稅的前提下,如果公司里的業務運轉良好,很快有下一個項目,那還好。可如果有空窗期,那麼這25萬你仍然要支付員工工資、房租、軟體費用等等……
而這些還是最理想的方式。
實際情況是1分17秒的片子,用20台電腦一個月渲染完成?
那種五毛特效的片子,保底團隊人數都要在30人以上。
所以,做特效看似項目金額大,實際上利潤真的低到不行。
員工和電腦設備、軟體這些,再加上時間成本要吃掉整個項目利潤的百分之90以上,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王斯聰聽到了許鑫的話後,應了一聲:
「對,很低。這也是為什麼謝霆峰不想弄了的原因。他09年就在魔都那邊開了分公司,10年,也就是去年,他才把公司從地庫里搬到了寫字樓。但他現在香江的寫字樓並不大,分兩層,樓上樓下加一起才不到五百平方。香江那邊目前只是承接業務,特效方面都轉移到魔都了。沒辦法,內地便宜嘛……」
「他什麼時候開始弄的這個公司?業務方面是良性麼?沒出什麼問題吧?」
「那倒沒有。獵頭說他當時也是帶著幾分「振興華語特效」的念頭的。好像是因為他的一支MV製作效果不滿意,才開始弄的。」
「唔……出發點不錯。」
「對,和你差不多。得承認,他確實弄出來了規模了。但還是那句話……特麼香江電影都快完犢子了,而且這個公司目前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如果沒有強大的投資注入,那麼他的規模最多也就只是現在這模樣了。
獵頭說他這幾個月也在積極尋求出手……但不理想。香江現在的電影資源已經不支持他這麼做了。內地方面……大家都知道特效利潤低,韓國人搶市場搶的也厲害……人家有基礎,咱們想追趕,就得有人做個冤大頭。大手筆投入,低利潤產出。並且還得面臨其他特效公司的挖角之類的……」
王斯聰的話放到別人那或許會是苦惱。
可對許鑫而言……
恰到好處。
「他的公司現在確定是良性發展?」
「確定,雖然拿不到財報,但他也是通過獵頭在找投資公司。這些業務消息是透明的~」
「他的公司現在估值是多少?」
「我估摸著……兩個億頂天了。」
「……」
許鑫嘴角一抽……
「才兩個億?這種良性運轉的特效公司才兩個億?你確定?」
「大哥,兩個億隻是現在。你要真收購了……我估摸著保守估計啊,你光追加的設備、場地這些亂七八糟的,至少得一個億。然後你要拉業務吧?你要拓寬渠道吧?你要招聘吧?他現在這個規模,每年的員工工資都四千萬了。
你追加完了硬體、招聘了人員,這怎麼著不得翻一倍的成本?一年8000萬的運營成本,特效市場裡你怎麼保證營收?怎麼保證自己的業務不斷檔、不賠錢?這才是讓投資公司望而卻步的原因。長遠來看,只要規模上去,這是個必賠的項目。這才是真正的死結。」
王斯聰的話雖然是和倆人平常聊天吹牛的語氣毫無區別。
但字裡行間的意思,卻是冷冰冰的現實。
賠錢,是一定的。
而且誰也不知道它會賠多少錢。
前景怎麼樣。
除非是華語市場變的越來越好,否則,它可能一輩子都沒翻身之日。
並且……特效公司就和開網吧是一個道理。
你的設備落伍了,就算折舊變現,都不值錢。
華語電影市場畢竟不是好萊塢。
特效公司要配備的各項條件……很苛刻。
以現在的市場規模……
太難了。
而最尷尬的地方也就在這。
這件事你做不做?
你做了,就要做好長期虧損的準備。
可對許鑫而言……
不做?
不做就意味著落後、挨打。
個人的雄心壯志與追求,此時此刻,在這些冷冰冰的金錢面前,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從市場到環境再到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告訴許鑫一個相同的答案:
「目前,並不是一個發展特效的好時機。」
曾經那個和你有著相同志向人,如今都開始打退堂鼓了。
你在這時候出來接盤?
這不叫抄底。
這叫血虧。
想了想,許鑫問道:
「投資顧問們都怎麼說的?」
「不建議收購。從長遠來看,外包是最好的選擇。建議融資控股,短時間內觀望為主,前景並不明朗。」
「你的建議呢?」
「我無所謂啊。」
聽到許鑫的話,王斯聰的語氣很是輕鬆:
「你想弄,哥們就陪你弄唄。這件事賠賺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咱們正在做一些事情。」
實話。
許鑫的心裡熱乎乎的。
而他也點開了自己的郵箱,從裡面下載出來了自己的論文。
滾輪一陣滑動,他找到了自己論文裡的一段內容後,對王斯聰說道:
「我最近不是在寫博士論文麼?我給你說個數據,然後告訴你我為什麼會有信心哪怕它不賺錢,但也不會賠太多。」
「嗯,你說。」
「我論文的原話是:毋庸置疑,好萊塢大片的製作成本每年都在不斷攀升,增幅遠超過通貨膨脹率。根據圖1中的數據顯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間,製作成本超過1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共60部。然而到了接下來的2005年到2011年的6年間,這一數量激增至113部。(注1)
這部分資料,是我讓公司的人幫我一部電影一部電影找出來的。
我的觀點是,如果好萊塢不降低拍攝成本,跑不贏通貨膨脹,那麼它一定會內爆。這張圖一會兒我拍下來發你,你看下曲線圖就知道了。它這增長過於誇張了,通貨膨脹是衡量所有物品價值的根本,而美國那邊不僅僅只是院線票房分成,DVD也是大頭。
不過它的回收過程太過漫長,這部分我還得請幾個經濟學家聊一聊。現在還沒動筆。
但我的觀點其實很簡單,好萊塢在08年次貸危機之後,伴隨著它電影投資超過通貨膨脹的增幅,在結合咱們國家作為世界工廠的吸引力……我相信,國家的命運會折射到咱們這個行業內部。未來的好萊塢,一定會有大批量的外包工程,脫離美國本土,轉移到其他地方……你猜猜這個其他地方是哪裡?」
「……」
王斯聰那邊先是沉默了一會兒,接著才說道:
「還用問?你都說了是世界工廠了,只要咱們這邊的條件足夠、政策支持,這些黑心資本家肯定把咱們當成最廉價的勞動力來做……」
「而咱們能從這些廉價勞動力上面得到的是……」
這下,王斯聰根本就沒思考,不假思索的接了一句:
「一整套的好萊塢工業體系。」
說完,便再次沉默了下來。
是啊。
特效公司最缺乏的是什麼?
模型庫、經驗、技術……
而好萊塢的工程外包過來的話……那麼,只要這家公司規模足夠大,成本足夠低……
那對於這家NIKE公司而言,不就是最合適的「莆田」?
而當「莆田」壯大到一定程度……
會發生什麼?
還用問?
自己的「鞋」啊!
讓大家下雨天不用在赤腳的一雙鞋!
而穿著這雙鞋……
這天下之大,又哪裡不能去得?
想明白了這一點,王斯聰只感覺自己的血壓「嗡」的一下上來了。
「老許!弄了!我和你說,元旦之後咱倆去香江!這件事絕對可以搞!謝霆峰不弄就不弄,咱們弄!」
「行。」
倆人的位置仿佛被調換了一樣。
王斯聰也忘了本來一開始就是他打電話喊許鑫去香江。
許鑫也忘了本來是老王邀請自己。
他看著自己論文上的數據,答應了之後,像是自言自語一般說道:
「總得留下些什麼……對吧?」
「嗯。」
王斯聰應了一聲:
「一點都沒錯,總得給後來者,留下些什麼!」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想到這,他只覺得血都熱了起來!
(注1:本節內容節選自某乎【凡影周刊】《票房不是收入的TOP 1?好萊塢大片的成本、收入與利潤分析》,作者:Fan ink。特此說明,並非原創。不過他的文章里是197部電影,時間是05年到15年。但實際上11年好萊塢產生了34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後,在第二年,就由史匹柏等人提出來過了「內爆」的行業憂慮,好萊塢開始降本增效。所以113這個數字可能並不準確,但也相差不多。大家勿要較真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