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激進派

  第487章 激進派

  如此眾多的「低俗」小說出現,代表有大量的讀書需求。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明朝普通人識字率很高,不然怎能看懂小說呢?需要注意的是,從明初一直到明末,明朝這一類低俗小說,都是層出不窮!

  在明朝的各個時期都在大力的興建書院,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明朝全國各地的書院加起來達到了2000所左右,私塾更是不可計數。

  在明朝的成化年間,有一個被稱為天下第一清官的人,叫楊繼宗,他為了在其治下普及全民教育,曾經規定,民間子弟八歲不入學者,罰其父兄。就是說八歲的孩子,如果你還不給他上學,他的父親或者他的哥哥都要受到懲罰。

  但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清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瘋狂的實行愚民政策,百姓的識字率為歷代最低。

  根據南石門縣的縣誌記載,明末的時候,該縣有私塾60多所,經過了明末清初的戰爭摧毀後,到了順治時期,該縣的私塾下降到了17所,但在滿清朝廷的指示和縣衙督學對私塾的指導下,到乾隆年間,該縣的私塾僅僅只剩下了一所。朝廷還有令,未經官府允許開私塾者斬立決,即使家學所教授的課業也得經過官府審查,「如有教授內容不可經理者,以謀反罪斬立決。」鄉野遺老和知識分子們「如有私傳所學妄議聖人之事,縣衙一經發現,直接禁之,再次發現,直接重罪論處」。

  到了道光年間,該縣有兩個村的村民發生了械鬥,參與人數共有1000多人。最後縣衙抓了帶頭械鬥的村民進行處理,並對兩村村民進行登記在冊。但是兩村人口5000多人,居然沒有一個人會寫自己名字的。這也就是說,清朝道光年間的百姓識字率已經不足千分之一。

  在1909年,也就是清朝滅亡的前兩年,曾經做過一個統計,清朝全國的識字的人口不到300萬,而當時清朝一共有4億的人口,也就是說,清朝社會的識字率不到1%。

  社會識字率不到1%是什麼概念?

  從軒轅黃帝到堯舜禹夏商西周的時代,只有貴族和少數的貧民識字,社會的整體識字率大約徘徊在4%左右。

  清朝的識字率連中國的遠古時代都遠遠不如,直接倒退回了野人時代。

  「這倒是能說得過去,小民見識不足,只有用這種手段才能讓他們知道陛下的功績啊!」費信良說道,其實他這麼也是在自己臉上貼金,要是沒有那些地圖,他也搞不清楚朱厚照打下來多大的疆土。

  「不知賢弟最近在忙些什麼?」費信良接著說道。

  「忙?翰林院有什麼可忙的?」余承勛臉上露出一絲蕭索的神色。

  「賢弟這是什麼話?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翰林官乃是儲相,清貴無比,別人都羨慕不來呢.」費信良連忙說道。

  余承勛又喝了一口酒,說道:「你說的我都懂,但是在京城一直聽著北方草原上傳來的一道道捷報,聽到陛下氣吞萬里如虎的事跡,總是讓我感覺翰林院是如此的無聊.」

  費信良張了張口,想要繼續去安慰一下好友,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你看看,聊這些幹什麼.」余承勛打起了精神說道:「說點有意思的,最近我們翰林院的同仁正準備聯名上疏呢?」

  「聯名上疏?」費信良露出感興趣的神色,「這是為何事聯名上疏啊?」

  「我們正準備上疏請求陛下收收復交趾布政司,北方戰事平息,正好把近衛軍精銳調到南邊打仗,大明故土不能一直落到安南蠻子手中!「余承勛激動的說道,臉上露出了狂熱的神色。

  「啊?」費信良難以置信的說道,他怎麼都沒想到余承勛竟然會為這件事而上疏,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也讓他感覺眼前的好友變得有些陌生起來了。

  「伱不知道近衛軍是多麼的精銳,我參加過好幾次閱兵」余承勛臉上露出興奮的神情,就要滔滔不絕的講下去

  「我在江南就聽聞閱兵式之名,而且陛下成為天可汗,乃是千年一遇之盛事,我更是不想錯過,所以就來到了京城.」費信良忍不住打斷了余承勛。

  「啊?」余承勛呆了一下,然後說道:「那你來的可真是時候,這次盛事也有閱兵,規模還是歷次之最,到時候我給你弄一張邀請函」

  「那就多謝賢弟了!」費信良興奮的說道。

  「客氣,等你見過近衛軍的精銳之後,你就會發現放著這些精銳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費」余承勛又把話題拉了回來。

  「其實也有小道消息說陛下想去收復西域之地」余承勛露出了笑容,「要是陛下真的把西域收復了,我就申請去西域為官.」

  費信良無比震驚的看著余承勛,他完全沒辦法理解余承勛的想法,好一會兒才說道:「你瘋了嗎?你放著好好的翰林檢討不做,你去西域那危險而偏僻的地方做官?」

  「我沒瘋,我想的很清楚.」余承勛冷靜的說道。

  然後他看著費信良說道:「信良兄你還記得我最喜歡的詩人是誰嗎?」

  「李太白?」

  「對!就是李白李太白!」余承勛站起身來,走到窗邊,看著遠方。

  「李太白出生於西域的碎葉城,已經七百多年沒有漢人去過那個地方了,我想去那裡看看.」余承勛輕輕的說道,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

  費信良張大著嘴巴看著余承勛,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他能理解余承勛,但又不能完全理解余承勛

  其實余承勛就是最近朝堂上新出現的激進派,其中不乏像余承勛這樣的年輕官員。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新湧現出的激進派,以前有許多都是厭惡戰事的守舊派。他們思想的劇烈轉變,一是來自朝堂穩定;一是來自國庫豐盈(皇家集團雖然不受文官們控制,但文官們也把皇家集團的收入當成國庫的一部分);三是是來自歷次大捷,這讓所有人的心氣都不一樣了。

  傳統文臣,就算只知吟詩唱詞,但誰還沒想過開疆拓土,輔佐君王達成萬世景仰的文治武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