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文官和中央

  第295章 文官和中央

  小人、黨附、蒙蔽、權奸.

  這些是奏疏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

  朱厚烇最後發現現在朝堂上的重臣竟然都被人彈劾了.

  如果光從這些奏疏上來看的話,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是好人。

  每個上疏的人都認為別人是奸臣,自己則是忠心耿耿、大公無私的。

  朱厚烇簡單的統計了一下,這些彈劾別人的奏疏竟然占到了所有奏疏的三分之一還多

  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文官們用得著把那麼大的精力放在內部鬥爭嗎?

  朱厚烇想了想感覺這應該是皇家集團的出現讓宦官的勢力小了很多,因為皇家集團的出現擠占了不少宦官們的生態位,畢竟把很多事情交給皇家集團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宦官們差事就少了很多,相應的權勢也降低了不少,氣焰也降下去很多。

  而皇家集團在朱厚烇的帶領下也比較低調,行事也比較規矩,從事的也是工商之業,也不太摻和政治,所以文官們現階段就感受不到太多的外部威脅,所以就開始加大力度搞內鬥了.

  朱厚烇很不喜歡這種奏章,因為他們在奏章上說了一大堆,卻拿不出什麼切實的證據,支撐他們論點的東西很多都是他們聽說或者自己想像出來的,雖然不少文采很不錯,但朱厚烇也欣賞不來

  朱厚烇第二不喜歡的是一些勸諫的奏章,因為真的是空洞無物,就比如這一篇梁儲上疏勸諫朱厚照的奏疏:

  「請陛下以國事為要,兼聽則明,先清除奸佞、裁撤冒濫;再遠離小人,臨朝聖裁。勸學開科,任用賢臣;廣開言路,澄清吏治;薄徭輕賦,施行仁政;君臣相佐,再致中興。」

  話說的非常漂亮,非常正確,但沒有一句有用的,都是大話、空話、廢話!

  在朱厚烇看來,正確的廢話等於沒說!

  但你要說梁儲這個內閣首輔水平低吧,那還真不是,人家說的每一句話都在代表著文臣的利益。

  總而言之,不要折騰,讓他們這些「賢臣」來代為牧天下。要親自和賢臣們打交道,聽賢臣的建議治理天下,不要被小人攛掇著窮兵黷武、大興土木、勞民傷財。

  全是老套路,多少年以前堯舜聖君在位時就是這麼幹的,君臣窮盡一生的目標也只不過是回到過去傳說中的時代。

  讀了兩天奏疏的朱厚烇很失望,在他看來現在大明群臣的奏疏存在三個問題:攻訐成風、誇大成風、務虛成風。

  朝堂里有著這樣的風氣,整個大明怎麼才能好。

  朱厚烇也忽然有些理解他的皇兄朱厚照了,就朝堂這種情況,怪不得朱厚照要建立豹房了,整天待在豹房了,連朝會都不上了,開始了「荒政」的生活。

  朱厚照也看得明白,現在的大明政治生態,皇帝勤政的作用也不太大。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爹孝宗朱佑樘,他幾乎符合文官們對明君的要求,也對文官們言聽計從,但大明的國勢反而變得更差了

  朱厚照建立豹房的目的就是另立一個小中央,然後想折騰出來一些事,但他手下的人才素質實在是堪憂,不過就算這樣在歷史上也折騰出了一些事。

  不過在這個世界,朱厚烇的出現則完全彌補了朱厚照在這方面的劣勢。

  朱厚烇其實也在暗自把皇家集團往大明另外一個中央的方向上去建設。

  看看皇家集團下面的哪些部門吧!

  大明皇家銀行、鐵道部、重工部、輕工部、煤炭部、化工部、文宣部

  這還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現在的明朝人看來,這個組織架構也看不出來問題。

  但是讓一個現代人去看這個組織架構,都會驚嘆:這不是中央,那什麼是中央?國家的命脈都攥在手裡呢!

  只要再發展上幾年十幾年,那大明皇家集團這個工業型組織肯定會壓倒大明朝廷這個主要靠農業稅的封建組織。

  朱厚烇真感覺這次監國接下了一個爛攤子,他也是看明白了,現在文官們說白了就是占著茅坑不拉屎。

  國家的制度隨著時間的的推移而不斷的敗壞著,他們只能在已有的經驗上去維持這個國家的運轉,去打各種補丁,去裱糊,畢竟他們的思維有著時代的局限性,像張居正那樣的人還是太少了.

  朱厚烇前世曾經看過一句話,一個王朝在她一百多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死了,只是兩百多歲才被埋到墳墓里。

  朱厚烇感覺這句話說得很貼切,他感覺大明就處於這樣的一個階段,掐指算算,現在的大明也有一百多歲了

  就在朱厚烇在閱讀奏章時,梁儲和楊一清也在討論今天朝會的事。

  「今天這事倒是一件好事,這早朝是存在不少的弊病.改了也好!」楊一清開口說道。

  雖然在朝會上沒有多少人對朱厚烇的早朝改革表示贊同,但很多人其實在心中已經對這個早朝改革用雙手雙腳表示贊成了。

  畢竟是個人就能看出早朝制度的不合理,只不過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而且誰也不想天天起大早,皇帝在皇宮裡住可以5點鐘起床,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就得凌晨三點四點起床,簡直是太苦逼了

  梁儲聽完沒說話,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這荊王殿下一向行事穩重,怎麼突然變得如此激進了?」楊一清繼續說道。

  「這才監國三天,第一天封陛下為威武大將軍,第二天改了司禮監的批紅流程,第三天就要改革早朝制度這些事要是放在平常哪個都要討論上十天半個月的,還不一定有結果,現在竟然看著像是都快要成功了這簡直是驚世駭俗啊!」楊一清感嘆道。

  「我也不清楚荊王殿下的變化會如此之大,這三天乾的三件事,換成其他人監國,肯定是一件事都不敢幹,荊王真是膽大妄為啊」梁儲搖著頭說道。

  「不過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一下這個事情,也許是荊王殿下不想監國,所以就故意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事情,以逼陛下回京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