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知青來了

  實際當時就算沒有會上這一出,那些個大隊長不抗議,李富斌也是這樣打算的,想把第一批知青都打發去李家莊。

  首先李家莊是他所在的村子,還有就是,李家莊給知青蓋的知青點,也叫集體戶,他都已經讓李二早早就給知青們準備妥當了。

  到時幾個人過去就有地方住,口糧問題肯定也早就想好咋辦了。

  當然,把幾個人都打發去李家莊,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幾個人都是點名要來李家莊的,他現在拒絕哪個,都是得罪人的事。 ✾

  所以李書記乾脆來個順水推舟,把幾個人都推去李家莊了。

  李富斌這樣干,還有一個想法,這以後再有找關係打電話的,這就是個藉口,李家莊的知青太多了,誰都沒辦法了,不能把所有來臨青縣的知青,都推給李家莊一個村子吧?

  這話你們哪個沒腦子的領導能說出來?

  所以打從這六個知青都去了李家莊,縣裡領導再沒和李書記提過這樣的要求。

  頂多就是,看看別的村咋樣,這兩個娃娃是某某家孩子,那兩個娃娃是誰誰家親戚,都是點名要來咱們青山公社的,你看看你們公社別的村,比如靠山村……

  領導知道自己理虧就行,在這種情況下,李書記的工作就好干多了。

  之前那六個知青,得知他們都被分去了李家莊,就是李如歌家那個村子,開始還都挺高興。

  因為他們幾個沒下來前,父母都把李家莊描述的很好,啥糧食可勁吃了,聽說那裡的大青山可美了,人也都是聰明的,還出過一個京大的大學生呢。

  這些事作為領導,只需秘書一個電話,或是自己一個電話,就都能掌握。

  然後這一路他們又是和李如歌一路回來的,就更相信他們爸媽說的話沒錯,因為李如歌的確是京大畢業的,也的確出生成長在李家莊。

  可真的一進村子裡,幾個人就有點傻眼了,這裡不是很富裕嗎?咋住的都是土房?

  而且村民也都穿的很破,那衣裳上都打著補丁,這叫啥富裕啊?

  王建設示意幾個人都稍安勿躁,畢竟和他們這一路走過來的村子比起來,李家莊這不是還有幾戶磚房呢。

  有幾戶磚房也不可能是給他們住的?

  這點自知之明,幾個人到是都有,後一看果然是。

  李家莊的集體戶就蓋在大隊部旁邊,之前那兩間當過託兒所,又當過夜校的房子,修整修整,正好可以給知青用。→

  不過肯定是不夠,然後就在旁邊又蓋兩間,但走一個大門,上面還掛著個牌子,寫著三個大字,集體戶。

  曾經聽說過知青下鄉,遭遇過的不幸,李富斌同志都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避免那樣的事再發生。

  所以把集體戶蓋在大隊部旁邊,這也是個震懾,尤其李二這個大隊長,還有徐順利那個大隊書記,又是他比較信任的。

  只要有這兩個人在,李富斌堅信,未來能來李家莊插隊落戶的知青,都是幸運的。

  而且李書記對每個村都是這樣要求的,就是來的知青,男女不能混著住,東西屋也不行,必須要有兩個院子。

  你看走一個大門行,但往裡一走,就分開兩個小院了,中間還必須要有一堵牆。

  然後幾個知青要一起開火,那好辦,夏季可以在外面做飯,冬季為了暖屋子,就輪到男知青做飯,就在男知青這邊開火。

  同樣,輪到女知青做飯,就在女知青那邊開火。

  反正兩邊都有廚房,不一起開火就更方便了,自己管自己,免得違背李書記的意思。

  李富斌對幾個人的要求就這一點:「你們都還小,下來是幫助搞建設的,最好不要太早考慮個人問題。」

  都才十七八歲的小孩子,說句不好聽的,心智都未必成熟,過早談對象結婚,到時後悔了咋整。

  他們夫妻是過來人,又聽說過當年的事,自然能避免就儘可能的避免那種事再發生。

  所以首先就是要把男女知青分開兩個院子,其次就是時不時的敲打敲打,讓大家都別干將來讓自己後悔的事。

  幾個知青對李書記的印象都很不錯,對李二這個大隊長也印象很好。

  最起碼他們村的這個大隊長年輕啊,不似那些鬍子拉碴的老頭,一個個都髒兮兮的。

  後來混熟了,幾個人才了解,村中那幾間比較新的磚房,是個叫劉解放他們家蓋的。

  等村西頭那戶只有房前有磚的,就是李如歌家,也是那位笑容溫和,卻說話很有力度的公社書記家。

  還有一戶比較老舊的磚掛麵房子,據說是曾經這一片非常有名的李三爺家。

  不過那老頭兩年前就去世了,沒幾天,他老伴也走了,然後那幾間屋子,就由他們家老閨女李桂芝繼承了。

  幾個知青剛來對啥事都好奇,聽到這都想問問:「鄉下不是傳男不傳女嗎?咋把房子給閨女了?」

  搭話的人聽了這話,頓覺得意的不行,就好似他們即將要說出的人,是他們家兒子似的。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為啥李三爺有威望,還不是人家幾個兒子都是幹部,還都是城裡的大幹部哩。」

  難怪會住磚掛麵的房子,合著都是幾個兒子出的錢。

  還有一戶和李三爺家房子差不多陳舊的磚房,自然就是大隊書記徐順利家。

  幾個人剛來第一天,還沒體驗到農活的辛苦,也有心情溜達,滿村子一通亂串後,就把這個村一些表面情況了解的差不多了。

  李二對幾個人是這樣分配的,不偏不向,一個小隊分去一個,剩下的兩個女知青,因為拿鋤頭都拿不動,就被分去了養豬場。

  被剩下的兩個女知青里當然沒有周寧,這姑娘也不知周朝陽是咋和她灌輸的,一來就黏上孫鳳琴同志了,分小隊的時候,自己主動提出來,要去她李嬸子的四小隊。

  而且干起活來,也不嬌氣,不會就學,甚至手握鋤頭握的,磨出好幾個大血泡,都沒說這活她不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