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飛將軍,李廣……(求訂閱)

  第256章 飛將軍,李廣……(求訂閱)

  如果只是單獨看一個國家的歷史,或許有不少東西你無法證明。

  比如,有沒有大月氏這個國家。

  但。

  如果你通過其他一些國家,或許答案就很清楚了。

  原本的貴霜帝國就是亞歐四大帝國之一。

  他曾經的疆土橫跨中亞與南亞。

  在中亞與南亞這一些地方,必然會留下無數貴霜帝國的資料。

  「我認為貴霜帝國就是大月氏的後裔。」

  「大月氏原本處於西域,對於中亞人來說,他們來自於東方。與之同時,他們的作戰方式也非常特別,有一些像匈奴。加之,他們作戰經驗非常豐富,所以他們一出現就打敗了大夏國,並且再一路向南,征服了恆河周邊一系列的地區。」

  「從印《諸王世紀》一書當中,其中描寫對於貴霜帝國的生活描寫,很多與大月氏相同。」

  「我們再來看看不少貴霜帝國統治時期出土的裝備,與東方漢朝所作戰的武器,有不少是相同的。」

  當然。

  不僅僅是南亞這一邊的天竺。

  烏茲國。

  斯坦國。

  孟拉國,一些歷史學者也相繼發聲。

  而隨著這一些各國歷史學者不斷的將他們的研究發出時。

  瞬間,溫志敏的微博就已經被攻擊。

  「溫教授,來來來,過來看看這位天竹國歷史學家的觀點。」

  「對了,還有烏茲國的,斯坦國的,孟拉國的……」

  「相信你對於國外人說的都非常贊同,來來來,評價下?」

  「別叫他來評價了,就這水平,還說是西大歷史系教授。」

  「建議西大認真考察一下這位溫教授的學術水平,誤人子弟可不好。」

  ……

  這自然不是陳凡召集他們上去圍毆溫志敏的。

  但不需要陳凡發聲,一眾粉絲不約而同,早就上去了。

  其實他們看不爽溫志敏很久了。

  此前很多次對線當中,普通網友並不能占到太多的便宜。

  沒辦法。

  普通網友只是普通人,他們最多是歷史愛好者,他們對於歷史也沒有太多的研究。

  在整體水平上,是不如溫志敏的。

  所以很多時候,在討論歷史問題的時候,雖然他們看不爽溫志敏,但他們也說不過溫志敏。

  至少在專業方面,他們是說不過的。

  但現在。

  在陳凡的加入之下,整個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隨著一系列資料不斷的爆出,溫志敏不只在微博遭受到了一眾網友的群嘲笑。

  甚至。

  他在學校,也開始有一些學子對他有了另外的看法。

  「教授,我覺得西域絕對有大月氏這個國家。」

  「大月氏,這裡的氏讀zi,與天竹國里的禺知讀音非常像。」

  「教授,另外,從佛教起源來看,這裡也與大月氏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大月氏向南擴張,打到了恆河周邊。所以,佛教也從那個時候,傳到了我們中華。」

  「是的,教授,從這推測來看,他們所走的路線。應該是從天竹再到西域,再從西域來到漢朝。」

  這一些學子的出現,可是一次又一次挑戰著溫志敏的權威。

  除此之外。

  在這一些研究不斷出現之後,其他國內一眾歷史系學者,也給予了更多的解讀。

  「先說有沒有絲綢之路,這是有的。只是,當時可能並不是叫絲綢之路,或者沒有這一個稱號。絲綢之路只是陳凡老師的一個叫法,你可以不認同他取的名字,但這條貿易路線一定存在。」

  「我們可以拿另一個證據,唐玄奘所走的路線,其實就與絲綢之路一模一樣。他先是從長安出發,然後經過西域,再到中亞各國,然後才到南亞的天竹。為什麼會走這一條路,他為什麼不從雲省那邊前往?很簡單,那是因為雲省那邊看起來與天竹很近,但南方那時還沒有開闢,到處都是猛獸毒蟲。古時的那種技術,你根本很難穿越。反倒是絲綢之路,因為從漢朝開始就已經通行,往來又有無數的商人,路不僅好走,也更為方便。」

  「至於有沒有張騫這個人物,暫時來說史書上是沒有的,但在斯坦國史書上卻記載了一位來自東方的使者。這個使者,應該就是張騫。不過,就算是沒有張騫,也有其他的一位開眼看西域的人存在。要不然,此前很多年裡,中華民族是很難對付西域這一些國家,更不用說對付匈奴。或者就算是能對付,很多時候他們也不會去打,更不用說深入西域去打。畢竟,人生地不熟的,誰知道西域是個什麼情況。很多時候出了玉門關,那裡一個鬼影都沒有。」

  但是,通過張騫,這讓漢朝一下子認清了西域各國所存在的情況,也認識到了西域各國與匈奴之間的關係。最終,漢朝通過自己的武力以及戰略,將西域納入了漢朝的版圖。」

  如果將這一些聯繫起來。

  那麼,漢朝的很多事情你就能明白了。

  ……

  「溫教授,上線回答一下啊。」

  「不想回答。」

  「聽說你在西大,有一半的學生都不想去上你的課。」

  「謠言。」

  「什麼是謠言,我就是西大的學生,我就不想上你的課。」

  「你叫什麼名字,我的課你不要過了。」

  「誰還稀罕上你的課,就算是不過,我也不上你的課。」

  ……

  「凡哥,威武。」

  「凡哥,牛逼。」

  「凡哥……」

  又一次直播。

  剛上線,無數的字幕便不斷的刷了出來。

  陳凡揮了揮手,讓大家不要激動,並且說道:「這些都是基本操作。」

  一眾粉絲自然是豎起中指,再次回道:「不裝逼我們還是好朋友。」

  裝逼自然是要裝逼的。

  不裝逼怎麼活啊。

  陳凡擺好了手機,接著再說:「我們繼續。」

  「凡哥,繼續說什麼,還說西域嗎?」

  「西域雖然精彩,不過,其實之前講西域,只是為了引出漢朝,我想講的是大漢。張騫做為中華第一位開眼看世界的人,雖然他的功勞非常大。但是,如果沒有那些保家衛國的大將,漢朝就算是再強大,西域36國也無法納入漢朝的版圖。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位,在漢朝時期非常有名的大將李廣。」

  「李廣是誰?」

  「李廣之前我稍稍提到過。王勃在他的滕王閣序當中,他就提到過,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裡的李廣難封,說的是李廣打了一輩子仗,為了漢朝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卻一直沒有得到封侯。另外,這也是王昌齡詩裡面,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龍城飛將,就是李廣,也被稱之為飛將軍。」

  之前對於李廣,陳凡只是簡單的進行了解釋。

  但說起李廣,他一生都是傳奇。

  「飛將軍,李廣……嘖嘖,這個稱呼牛逼。」

  「一邊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一邊又是李廣難封……看起來很矛盾啊,凡哥,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李廣。

  不少人記起來了。

  不過。

  陳凡這麼說,大家對於李廣卻有一些感覺奇怪。

  既然這位飛將這麼牛逼,那早應該封侯拜相了。

  可如果說他不牛逼,怎麼會有飛將軍這樣的稱號,怎麼又會有唐朝這麼多詩人寫他?

  對於此,陳凡卻不緊不慢,開口說道:「李廣,他是秦國李信的後代。他自小精通射箭,有一次李廣出獵,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以為是老虎,張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待走過去仔細看去,原來是石頭,過後再射,就怎麼也射不進石頭裡去了。

  在漢文帝時期,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因為精通騎馬射箭,斬殺匈奴首級很多,被任為漢中郎。李廣曾經數次隨從皇帝狩獵,格殺猛獸,漢文帝說:「可惜呀,你沒遇到時機,假如讓你生在高祖帝代,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漢景帝即位後,漢朝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這時李廣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以此名聲顯揚。當時的梁王非常看重李廣,於是就把將軍印給了李廣。還師後,朝廷得知李廣接收了梁王的將軍印,然後就沒有對李廣進行封賞。」

  這時。

  有粉絲問道:「凡哥,這裡有一些不明白,為什麼李廣接收了梁王的將軍印,朝廷不對他進行封賞,他不是立了戰功嗎?」

  「確實是的。」

  陳凡點頭:「李廣在七國之亂當中確實立下了赫赫有名的戰功,但梁王當時與景帝是存在矛盾的。梁王很想取代景帝,於是在七國之亂的時候就想拉籠李廣。可惜到底現在的皇帝是漢景帝,李廣私自收受了梁王的將軍印,這其實表明了李廣是有意站隊梁王的。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李廣立下了再大的功勞,也不會受到朝廷的封賞。」

  這一說,眾人明白了。

  這是一個站隊的問題。

  當時的李廣站錯了隊。

  接著,陳凡繼續說道:「後來李廣被調任上谷太守,基本上天天與匈奴打交道。而李廣這個人呢,雖然是大將,但他卻與士兵同吃同住。甚至,他對於自己比之對於士兵都更為嚴格。比如行軍的時候看到水源,他都讓士兵喝完水後,他才會接著喝水。當吃飯的時候,他都讓士兵吃完飯後,他才會吃飯。因為李廣非常體恤士兵,所以士兵們都很喜歡跟著李廣。」

  「不只士兵們喜歡李廣,因為李廣帶兵打仗非常厲害,所以很多時候當匈奴人都很怕他。在漢武帝即位之後,因為李廣名氣很大,漢武帝很信任李廣,並派他鎮守右北平太守,匈奴知道是李廣鎮守這裡,稱呼李廣為飛將軍,很多時候都躲著李廣。幾年時間裡,匈奴不敢進犯。」

  「只是雖然如此,李廣與匈奴打了非常多的仗,功勞也有很多,也殺了不少匈奴人。但讓李廣非常傷心的是,一直以來,他都沒有被封侯。反而,那一些比他年紀小了很多的,個個都封侯拜相。這也是王勃所說的,李廣難封。甚至,到他死,李廣都沒有被封侯。」

  這也是李廣最為悲劇的事了。

  他因為這事還問過一系列的人,但都給不出什麼結果。

  哪怕就是現在,當陳凡說到李廣時,眾人也情不自禁問道:「凡哥,為什麼李廣未被封侯。他立的功勞這麼大,名氣又這麼廣,按理應該會被封侯啊。」

  「其實漢文帝就說過,李廣為什麼不被封侯,就是因為他沒有遇到好的機會。」

  「沒有遇到好的機會?」

  眾人有一些不明白。

  陳凡再一次解釋說道:「漢文帝與漢景帝時期,他們對於匈奴的策略,基本上是以防禦為主。所以,李廣抵禦匈奴,更多的是打防禦戰。儘管這種防禦做得很不錯,但在軍功這一塊上,那就算不了什麼了。他有一些像守門員,當足球射過來的時候,你守住了,那是你應該的。你要是守不住,那得罵死你。」

  「但後來,漢武帝時期,因為張騫出使西域,掌握到了西域一系列的情報。這讓漢武帝明白了西域那邊的情況,隨之而後,漢武帝也就調整了原來的策略。他們從原來的防禦,轉變成為了進攻。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改變,當一直擅長打防守戰的李廣讓他主動出擊打匈奴時,李廣便接連吃了敗仗。」

  這一說。

  眾人有一些明白了。

  至此。

  也正因為漢武帝調整了對於匈奴的策略。

  從原來的防禦變為了主動進攻,隨之而後的李廣迎來了一系列的敗仗。

  在龍城之戰當中,漢武帝親自步署,分派四路攻擊匈奴。

  結果這四各當中,只有一路順利。

  另外三路當中,一路無功而返,剩下的兩路,也就是李廣與公孫敖都大敗而歸。

  最慘的就是李廣,他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甚至他自己都被抓了。

  最後還是他機靈,在被押解的途中,李廣逃了出來。

  但也因此,李廣被廢為庶人。

  後來。

  因為匈奴不斷的進犯,漢武帝又起用了李廣。

  原本李廣與張騫一同帶兵進攻匈奴,可後來張騫竟然遲到,至使李廣又差一些全軍完蛋。

  最為悲劇的,要數漠北之戰。

  說到這一戰,陳凡即是欣慰,也有一些感慨。

  欣慰的這一戰讓某一位將軍封神,悲劇的是,這一戰,李廣迷路了。

  整理了一個思路,陳凡說道:「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由定襄、代郡出擊跨大漠遠征匈奴本部,李廣幾次請求隨行,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李廣請求,同意他出任前將軍。但雖然同意出兵,可漢武帝對於李廣非常熟悉。他覺得李廣打防守戰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打這種主動出擊戰,基本上沒戲。

  而且漢武帝比較迷信,他認為李廣自小的時候就跟著文帝,後來又跟著景帝,最後還跟著自己,是三朝元老,這樣的三朝元老都沒有被封侯。他覺得李廣運氣有一些差,命運也不好,並不想讓他當主力。隨即他還交待衛青,希望衛青不要讓李廣主動出擊。」

  「事實上,衛青一直都是按著漢武帝的要求,並沒有讓李廣擔當主力,而是讓李廣繞東路迂迴。李廣就對衛青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大將軍卻命令我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至今才得到與匈奴對陣的一次機會,我願做前鋒,先與單于決戰。」

  這時有粉絲問道:「李廣這是想藉機此會斬殺匈奴,立軍功封侯?」

  「是的。」

  陳凡點頭:「這個時候李廣已經年紀很大了,他知道,如果不把握這一次機會,他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但衛青還是沒有答應。」

  「這……」

  一眾粉絲這時不知道怎麼說。

  對於陳凡說到的李廣,他們是有好感的。

  畢竟。

  此前一眾詩裡面,不少詩人對於李廣的評價非常高。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樣的高度評價,也讓大家認為李廣是一位非常有才的將軍。

  他們實在是很希望李廣能夠有一個好的結果。

  但是。

  他們也知道。

  李廣這會兒老了。

  並且帶兵打仗哪裡能夠這麼亂來。

  李廣是想立功,是想封侯,但他的實力在主動進攻這一塊真的有一些弱。

  對此。

  陳凡也不想進行太多的評價,他只陳述當時的事實:「一氣之下,李廣也就沒有向衛青告辭,提前帶著部隊直接啟程了。結果衛青與匈奴單于交戰,將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就要活捉匈奴單于,但因為人手不夠,最後單于竟然逃跑了。而李廣去哪裡了呢,原來,帶著大部隊先走的李廣,在進入漠北之後,竟然迷路了。等衛青收兵之後回來,這才碰到還在後面的李廣……」

  有的時候現實就是這樣。

  你以為這是最後一個機會,想要好好把握。

  結果。

  最後一個機會雖然是機機會,但仍沒有把握住。

  「看到迷路的李廣之後,衛青送給李廣乾糧和酒,順便向李廣、趙食其詢問迷路情況,衛青要給漢武帝上書報告軍情。李廣沒有回答。衛青令李廣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說,校尉們無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現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到大將軍幕府,李廣對衛青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污辱,於是拔刀自刎了……」

  閉上眼睛。

  陳凡能夠看到那一個無比落寞的畫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