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大漢四百載,氣數將盡。
遊方道人張角,高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以性命請大漢赴死,徹底掀起大地烽火。
漢失其鹿,群雄逐之。
你方唱罷我登場,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間發生,青史留名。
而要說最具傳奇的,便是那從織席販履出身,白手起家,最終位登九五的劉皇叔。
生有異相,天生神力,起於草莽之間,在鬧市之中,制服兩位兄弟。
於黃巾嶄露頭角,親自斬殺魁首張角,以戰功入幽州為將,又結岳飛等豪傑,抗擊外敵,戰功赫赫,官拜太守。
後十八路諸侯討董,一馬當先,入青州,封刺史,又御曹操於徐州,得青徐二州,再攻汝南,占江東,破荊州,伐益州,據漢中。
逼得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與雄踞冀州、幽、並三州的袁紹聯軍討伐。
漢軍連戰連勝,逼得曹操、袁紹先後自刎。
再復山河,漢帝劉協當眾禪讓,三次三讓之後,新皇劉備登基,大小官僚,一一升賞,大赦天下,九州軍民,無不欣躍。
只是當無邊氣運匯聚的時刻,皇宮之中,新皇劉備坐在龍椅之上,卻有些悵然若失。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天下紛亂不斷,大哥平定天下,如今百姓安居樂業,如何不歡喜?」
皇宮之中,劉備身旁,一個身長九尺,髯長二尺的壯漢站立,只見他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像貌堂堂,威風凜凜,一副虎將風範。
赫然便是官拜大漢大將軍的關羽。
「也不知怎地?只是忽然間覺得,在登基的剎那,似乎是得到了什麼,但又感覺是失去了什麼?」劉備搖了搖頭,略顯疑惑。
冥冥之中,他感覺他好像是失去了什麼。
「難道是大哥的天命預感又有所徵兆?」關羽聞言驚道。
他與劉備相識於草莽,披荊斬棘,同舟共濟而來,最清楚自家大哥神異。
除卻過人的文韜武略之外,還有玄妙的預感。
或者說天命在身。
謀劃決策,往往出人意表,眾多謀臣不解,但到了最後,卻又讓人心悅誠服。
比如說,占據青州和徐州之後,當時陳群幾個建言獻策要去攻伐曹操,但大哥力排眾議,先南後北,掃平南方,又自關中出,最終定鼎天下。
還有便是在荊州遇到還是個孩子的諸葛丞相的時候,第一眼便確定是個人才,悉心栽培,待丞相成年,便拜為軍師。
行為奇奇怪怪。
但算無遺策。
「一些感覺罷了,無甚要緊。」劉備道,有許多事情,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只是冥冥之中有個感覺如此,然後就做了。
聽劉備說無恙,關羽才鬆了口氣道:「還有史官來問,關於張角如何定義,是要直接設為叛賊嗎?」
他們三兄弟靠著打黃巾得到軍功,從而嶄露頭角。
就連號稱大賢良師的張角都被劉備所殺,但關羽卻知曉劉備和張角惺惺相惜,只是立場不同罷了。
若是一般的對手,倒還好,給些讚揚也無妨,比如曹操、袁紹。
但張角掀翻的是漢家祖業,如果給褒獎,問題比較大。
劉備聞言,微微皺眉,道:「罷了,便是帝王也不能一切隨心所欲,國史上就定為黃巾賊,只是讓陳壽再修一份私史,稱呼黃巾為起義。」
「大哥,起義是否不當?」關羽聞言,丹鳳眼都睜大了不少。
如果黃巾是起義,那大漢是什麼?
「桓靈二帝確實於民無益,黃巾一開始也的確是義,只是後來變質了而已。」劉備不在意的笑道,「有些事吧,是要告訴外人的,而有些事是要給自己人看的,所以給後世子孫留個教訓吧,免得一個個真的覺得皇位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理所應當就是他們的一樣。」
「是。」關羽點頭。
「還有,你和丞相的王位聖旨也定了,等會兒便會發出去。」劉備道。
「大哥,高祖白馬之盟,非劉氏不可稱王啊。」關羽聞言又是一驚。
這又是個違背祖宗的約定啊。
「你我之間,雖無血脈之親,但與真的骨肉同胞又有何異?再者,高祖之約已經距離如今太久,本也過時了。更別說,當年高祖死後,呂后便大封呂家諸侯王。」劉備不在意的笑道。
關羽還想再推辭,他與劉備至親,不在意王爵與否,但劉備執意如此,只得從之。
劉備見狀這才又喜笑顏開道:「對,這才是我的好二弟。你也不必約束太多,在這天下人眼裡,為兄是天子,但要說印象深刻的,恐怕還是丞相和你。來日,或許大漢會滅,世人也不會再記得我劉備,但一定還會給你和軍師立廟。」
他有這種感覺,自家二弟和軍師未來一定會名流千古。
「絕不可能,世人若記得弟,那就必然會記得兄長,弟豈敢在兄之前?」關羽忙道。
「亮亦不敢也。」
這時,外間又有一個聲音響起。
便見一個身高八尺,留著三綹長須,縱然已是中年,依舊稱得上是丰神俊朗的文官緩緩走來。
「丞相說笑。世間無永恆之王朝,自古如此。大漢能三興,已經是上蒼垂憐,未來如何實不可知。但王朝會被滅,可文化不會,朕有預感,未來你二人必能流傳,到時後人給你們立廟的時候,記得在旁邊留個位置給我。可不許說不,在陽間,我靠著你們一統天下,在陰間,也還是要靠你們。」劉備笑道。
「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關羽和諸葛亮聽到這裡,不再推諉,直接應下。
也不在意什麼,在自家廟宇里留位置給君主這樣子會不會僭越,大漢君臣沒這麼多約束。
只是陰間若能相遇,那也要效忠。
「那便說好了,死了,也要靠你們一起。」劉備微微一笑,又看向諸葛亮道,「丞相,這麼急匆匆趕來,是為了什麼,又有何等大事?」
「乃是關於大漢重建之後,佛門如何安排。」諸葛亮道。
「佛門怎麼了?」劉備皺眉道。
「佛門,自明帝時建白馬寺而揚名,日漸昌盛,哪怕經歷戰亂,依舊未曾衰弱,而如今陛下收拾山河,他們更是壯大,大肆發展信徒,宣揚佛教宗旨,有大量男子出家,拒服兵役,名下土地不予交稅。」諸葛亮道。
「他們是要造反嗎?」劉備聞言頓時大怒。
「陛下,還需慎重。佛門勢力龐大,九州之中信仰佛門者不在少數,若是沒有理由對佛門動手,恐怕各地仍有諸多不服的勢力。且佛門入了南瞻部洲,能興盛至今,也有道理緣由,民間皆說信佛可得庇佑。而毀佛謗佛,則遭報應。戰亂之時,佛鑄金身,也曾有人想要熔金身為軍資,結果熔煉不久,便兵敗身死。」
「還有笮融,弘揚佛學,推廣佛門,縱然身死,但親眼有人見到他死後成為羅漢,受人供奉。若是貿貿然動手,恐怕大漢還有危險。」諸葛亮憂心勸阻道。
「九州朕都能打下,曹操袁紹一世之雄,也不過手下敗將,佛門算什麼?就算是他釋迦摩尼來到我南瞻部洲,見了朕也要跪下。這天下是朕的天下,不是什麼阿貓阿狗的都能撒野,拒服兵役,收斂錢財,也配叫清淨,傳令下去,滅佛!」劉備斬釘截鐵地說道。
話音落下,立時間,蒼穹變色,原本萬里晴空,忽然間有大片陰風滾滾,黑雲蓋頂,欽天監官員面色大變。
唯劉備面不改色,冷笑道:「這就是天譴?那好,今日朕要滅佛,哪個敢誅朕?」
聲音霸道,久久迴響於大殿之中,而未曾有半點回應。
半晌,劉備又道:喝道:「既然無神敢,那就滾。」
一聲怒喝,當即撥雲見日,眾仙神皆不敢違。(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