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揚威河內——三輔之亂始末(中)

  「至於這天下需要什麼樣的主人,需要什麼樣的法度和規矩,我不想教給你們。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當然,就算是告訴你們了,恐怕你們也聽不下去。

  這種事情需要你們自己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今日要告訴你們的是,這三輔之亂的歷史。

  其實三輔之亂這件事得從董卓西遷說起,當年董卓帶著西涼兵馬入主關中的時候,的確是也有雄心壯志。

  而且對關中的諸多世家,對天下的名士,那都是分外的客氣。

  在大義上,董卓當真是做到了問心無愧,甚至就連請弘農王退位讓當今的陛下登基這件事情上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如今的這位陛下,的確是在才華天賦上要遠高於怯懦的弘農王。

  可你們可知道,這麼一個曾經為天下豪俠表率的董仲穎為何最後落了這麼一個悲慘名聲?」

  「因為他乃是西涼鄙夫,此等出身...」

  「就算不承認他給自己找到的那太后董氏一族的身份,我大漢數百年雍涼幽并出來的將門也是數不勝數。

  怎麼當年那些人能夠走出來,並且被人們所認可,到了董仲穎就走不出來了?

  就算是不說那太原郭王兩家,就算是不說幽州公孫,單單是雍涼一脈,武威與敦煌的張氏一族,武威賈氏,安定皇甫,姑臧段氏....

  這些人哪個不是一方將門,出將入相的人物,在朝中可曾收到過那些名士的鄙夷?

  董仲穎當年也曾經是雍涼副將,也曾經坐鎮西域,甚至成為了我大漢平定黃巾的四位主將之一。

  這個時候,怎麼沒人說他是個西涼鄙夫?

  他不是沒有走出過雍涼之地,也不是沒有過機會,他當然很難,難到很多人都走不下去。

  可他難,那其他人這一路走來莫不是就不難了?

  這天下從來沒有天生的將門,哪個不是屍山血海中,從明槍暗箭之中殺出來的?

  只不過他當初選擇了捷徑,毀了自己的名聲這是其一。

  他看似善待世家名士,但是卻絲毫不守規矩,雖然足夠的權勢可以讓他破壞規矩。

  但無論是當年的荀攸亦或者是之後的王允等人,豁出性命要將他刺殺之人也同樣比比皆是。

  這是其二。

  除此之外還有其三,那就是他在得罪了名士,世家豪強等等眾多勢力之後,麾下兵馬因為野性難馴,再次將這百姓禍害了一個夠嗆,將他最後一條生路也給毀了。

  董卓的兵馬在進入洛陽時就已經四處殺人放火,劫掠女人,作風極度殘暴。

  在最後離開洛陽之前更是掘了大漢皇陵,將他們心中最後的那一點底線和桎梏也徹底鬆開。

  一群沒了約束的狼,進入長安之後哪裡還會有半點善良。

  董卓西遷之後,建造郿塢,要在那裡囤積三十年的糧草,這個數字朝廷自然是拿不出來的。

  所以便只能縱兵劫掠了!

  董卓要一石糧,那麼劫掠之人最起碼要搶走十石糧才行,否則他交差了自己人便不夠分了。

  從世家豪族手中搶糧雖然量大,但是危險也多,可這百姓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一群無法反抗的百姓自然也就成為了這些西涼兵馬最好的盤剝之人。

  所以,壞了民心便是其三!

  一個人得罪了朝廷,敗壞了民心,最後還站在了世家豪族的對立面。

  你們且告訴我,他的活路在哪裡?」

  聽到了劉峰的話語之後,便是之前那個昂首挺胸的傢伙都忍不住縮了回去。

  看到沒有人再繼續自作聰明的反駁什麼了,劉峰這才繼續說了下去。

  「董卓為了鎮壓百姓,以嚴刑統治,對誘降後的叛民施以割舌頭、斬手足、挖眼睛、活煮,如果還沒弄死的,就放血混著酒一起喝。

  到了後面,他的膽量也越來越大,除了對百姓對手之外,看到了世家豪族不肯出手,便開始對世家豪族也下了殺心。

  百姓不能逃,世家卻可以,大量的世家子弟逃入漢中乃是益州避禍,讓三輔失去了第一批治理之人,愈發混亂了起來。

  等到那些世家豪族也走得走,慫的慫了。

  那董卓的最後一步也就開始了,因為刺殺之事此起彼伏,他將屠刀對準了朝中官員。

  這是董卓又一次破壞規矩的開始。

  殺得挺痛快,很多人看著也很痛快。

  只不過可惜的是,他前腳殺,卻不能後腳補上....這一點你們誰能告訴我為什麼!」

  這一次剛剛那個咋咋呼呼的傢伙沒有站出來,反倒是另一個年紀最大的上前一步。

  「殺戮朝臣雖可以快速鎮壓朝局,也能夠藉機收攏不少好處,但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那就是殺戮朝臣過甚便會讓天下人心中生懼!

  雖然可以說人人嚮往仕途朝堂,但卻也不盡然。

  聽聞當年武帝時期,也曾因為武帝覺得丞相辦事不利,遂接連罷免乃至斬殺當朝丞相。

  連連更換丞相不但讓朝局愈發混亂,最重要的是,讓即將擔任丞相之人也是瑟瑟發抖,幾欲昏聵!

  這便是人之本性,趨利避害!

  所以董卓殺戮朝臣非但沒有讓那些阿決定殺他的忠貞之輩感到害怕而放棄,反倒是讓大量準備報效朝廷的人而放棄。

  也就是那個還是,朝中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

  大量的郡縣無人治理,朝中的職位大量空缺,這或許就是三輔之亂進一步失控的原因。」

  「嗯....孺子可教!」劉峰看著面前這個小傢伙第一次露出來了笑容,只不過他仍然沒有問此人的姓名如何。

  「多謝先生誇獎...」

  「誇獎?你若是這般說就可以滾回去了,你們能夠出現在我的面前,最起碼也證明了你們的天賦不錯。

  若是說出來這些東西都要一句誇獎,那不如趁早離開就是了!」

  「....小子明白!」

  「這三輔之亂起源於董卓,最初的原因是他破壞了規矩,但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則是因為王允的猶豫不決!

  王允在誅殺董卓後也清算一堆董卓的黨羽,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可他偏偏又是一個反覆無常,猶豫不決的性子。

  最開始的時候王允為了肅清董卓餘黨,為朝中眾多臣子還有那位陛下出一出心中的惡氣。

  所以殺起來就有些不管不顧了,該殺的不該殺的全都要殺。

  可偏偏他該殺的要麼手中握有兵權短時間難以下手,要麼就是諸如呂布李肅這種和他一同刺殺董卓之人,也殺不得。

  所以最後他選了一群董卓府中的幕僚出身的先下手。

  李儒和賈詡都看出來了,所以他們提前就跑了。

  蔡邕也看出來了,但是他不想跑了,他想要留下自己這一生的心血《東觀漢記》

  所以他雖然死得冤枉,卻也是死得其所。

  至於那倒霉催的丁彥思....那是壓根就什麼都不知道,莫名其妙就被屠了個滿門。

  也就是丁彥思這一死,賈詡等人找到了機會,直接開始傳播出王允要趕盡殺絕的消息。

  而偏偏這個時候,呂布又連殺牛輔等駐邊大將,還順手殺了李肅這個幾次三番說降他的人。

  讓這個傳言變得更加的真實了。

  王允後面後悔了,但是又不好意思直說,竟然做了一件近乎於算是默認的事情。

  後面的事情你就們也知道了吧。」

  「王允斬殺蔡公,引發天下名士震動,李傕郭汜兩人反攻長安,眾多西涼降兵擔心被狡兔死走狗烹。

  臨陣反叛者不知幾何,呂布王允再次離心離德,李傕郭汜兩個國賊成功殺入了長安之中。

  開始了李郭亂政....」

  「的確,當年王允不信呂布,因此而對他冷落,李郭大軍前來的時候,王允更是不許呂布出城決戰。

  最後李郭攻城十日而城陷,呂布與他們在城中打巷戰,李傕、郭汜則任由士兵們在城中任意殺人縱火,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王允不與呂布同逃,被李、郭所害。

  他們一共就在長安執掌了兩年的時間,卻放縱自己的士兵四處劫掠,而且當初為了攻破長安,他們還邀請馬騰韓遂兩人共同進入長安。

  這就造成了第四次三輔之亂的開端。

  李傕掌權之後,馬騰屯兵於郿,接近於長安,韓遂屯於涼州的金城,並沒有真正的崛起。

  馬騰背靠羌人,又在雍涼之地頗有威望。

  可韓遂雖然步步高升,但是那九曲黃河的名聲當初可不是什麼好名聲,說到底...算是為了和山東聯盟對抗組成的一個西涼部落。

  所以,李傕郭汜為了防備馬騰做大,便聯繫了金城的韓遂,讓他從背後偷襲馬騰。

  也算是將本該是他的東西,再拿回去!」

  「驅虎吞狼...不過似乎並沒有成功!」之前那個咋咋呼呼的傢伙再次恢復了正常。

  「當然沒有成功,就韓遂那個腦子,一般人是領悟不到他的想法的。」劉峰忍不住臉皮一抽,撇了撇嘴,「他前腳送走了李傕的使者,後面就找到了馬騰。

  正趕上劉焉長子左中郎將劉范和侍中馬宇以及諫議大夫種邵等人密謀,拉攏馬騰這股勢力來對付李傕、郭汜。

  所以馬騰、韓遂起兵與郭汜、樊稠大戰於長平觀下。

  結果此時的西涼大軍正所謂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馬騰遭受慘敗,劉范等人均被殺死。

  而馬騰和韓遂,也再次結了仇!

  第四次三輔之亂正式開始了....」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