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紀少龍剛剛來到大使館的時候,他就看了每一個人的資料。
所有人的資料,都沒有引起紀少龍的警覺,相反,這個劉向同的資料,看起來很正常,紀少龍還是從中,看出來了一些端倪。
劉向同今年46歲,40歲的時候,從外交部調任到駐伊萊克尼大使館,擔任一等秘書,這一當,就是六年。
到第三年的時候,外交部曾經要把劉向同調到國內工作,劉向同拒絕了,他給出來的理由是他不想回到國內的安逸環境中,他要做一個外交官。
能有這樣的覺悟不容易,在綜合考慮之後,外交部同意劉向同留任駐伊萊克尼大使館,那一年,他還拿到了優秀外交官的稱號,這是外交官的榮譽。
第二個疑點,在今年張大使回國的時候,劉向同也接到了升職的任命,任命其為駐伊萊克尼大使館參贊,副館長,也就是接任吳鍾茂的位置,因為原本是計劃將吳鍾茂調回到國內或者調去其他大使館的,劉向同再一次拒絕了,他給出的理由是他還沒有擔任副館長的能力,希望外交部再給他兩年時間歷練一下。
這樣的一次拒絕,直接導致了吳鍾茂沒有辦法調走。
所以,在整個大使館,劉向同的口碑是相當不錯的,大家都認為,劉向同是一個實實在在踏實工作的人,並不是完全為了升官發財,因為沒有外交官會拒絕調回國內,也沒有外交官會拒絕升職。
這是何等的高風亮節。
也正是因為如此,紀少龍才覺得劉向同是可疑的。
現在看來,劉向同之所以拒絕,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一旦升職,他就不能繼續管理國內物資補給的工作了,一旦這個負責的內容丟失了,他就沒有辦法跟龐卓繼續交易了。
另外一點,就是他需要在出事的時候,找一個人來背鍋,而這麼多年,他一直是把吳鍾茂偽裝成背鍋的那個人的,吳鍾茂一旦被調走,那麼他苦心經營的偽裝,便消失了。
這兩點,都是他不能被調走,不能升職的主要原因。
面對這樣的現狀,劉向同顯然是不能抵賴了。
蘇戰找了一張椅子,放在了大廳的最中央,讓劉向同坐在了椅子的中間,並沒有給他採取任何的強制措施,他的周圍圍了有二三十人,誰也不用擔心,他會逃走。
紀少龍就站在他的面前,看著低著頭不說話的劉向同。
此刻,他可能已經下定決心了,什麼也不說。
紀少龍繞著他走了一圈,又回到了他的面前,問道:「我看過你的資料,你在外交部任職的時候,就曾經說過一句話,一直到現在,都是有些人學習的楷模,這句話好像叫做為華夏的外交事業,鞠躬盡瘁,我未必是一個好的外交官,但是我一定是一個稱職的外交官,對嗎?」
曾經說過的話。
劉向同還是能回想起來,當紀少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身體,還是顫抖了一下,顯然,這句話觸動到他了。
可是,他還是沒說話。
紀少龍看著他,說道:「吳鍾茂跟你一樣,只是想做一個稱職的外交官,可是你卻讓他變成了一個漢奸,或許他沒有想過跟張騫一樣名垂千古,但是也不想背上一個漢奸的罵名,你讓一個外交官的信仰崩塌了,我想,剛從事外交官的你,能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吧?」
被紀少龍這麼一說,劉向同再次顫抖了一下。
他終於把頭抬了起來。
看著眼前的紀少龍,眼眶中,居然濕潤了。
「對,是我做的,你想知道什麼,儘管問吧。」
劉向同說道。
紀少龍也找了一張椅子,在他的對面,坐了下來,說道:「從你被策反的時候,開始說吧……」
「我可以喝口水嗎?」
劉向同問道。
一個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將一杯水送了過來,劉向同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捧著杯子,眼睛看著斜上方的天花板,喃喃說道:「事情,應該從四年前多之前開始說起,具體的時間,我已經不記得了……」
跟紀少龍一樣,劉向同也是從國內的高等學府畢業的,一樣也屬於是天之驕子。
另外一點,跟紀少龍的際遇也是一樣的,劉向同是從一個相當貧困的家庭中出生的,從小沒有父親,就靠著母親,將她的三個孩子養大了。
他是家裡最小的一個,上面還有兩個姐姐。
為了供他讀書,兩個姐姐很早就出去打工賺錢,也是很早就嫁人了,以此資助他讀完了大學,可是儘管如此,兩個姐姐過得並不好,沒有文化,嫁給了農村的農民,因為要養弟弟,所以兩個姐姐在婆家也是忍氣吞聲地生活著。
他們一家,在那個村上,也被很多人看不起。
劉向同一畢業,就進入了外交部工作,在村子裡,也算是光耀門楣了,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並不是。
當了外交部的官員,名聲上的確是很好聽了,畢竟說出去,那也是外交官了,可是當時劉向同的工資並不算高,七七八八,固定工資加上五險一金,加上年終獎什麼的,都不足十萬元,為了供他讀書,家裡欠的債很多,這樣的工資,根本不夠他生活得很好,也不夠改善家裡人的生活。
人家說,只要當官了,就會有各種額外的收入,可是外交部的官員,在這方面,真的很難有別的收入。
現實,依舊讓劉向同寸步難行。
加上後來劉向同結婚生子之後,妻子也沒有工作,這樣的工資,只是勉強維繫自己的小家庭,想要幫助姐姐和媽媽,還是有些捉襟見肘的。
六年前,劉向同主動向外交部提出,要到國外的大使館工作,那個時候,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也僅僅是因為到駐外使館工作,工資會高一些。
就這樣,劉向同被調任到了駐伊萊克尼大使館工作。
劉向同的性格很好,一到這邊,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雖然遠離家鄉,可是劉向同而已慢慢適應了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