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這個逆子恐怕還在沾沾自喜吧?

  第339章 這個逆子恐怕還在沾沾自喜吧?

  這算不算一個反制金日磾的把柄?!

  趙周暗自將這句話記在了心裡……

  如今他被金日磾拿捏住了,回去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得不向劉徹乞骸骨辭官,對此心中自是有些不滿,不過再轉念一想,就算硬要和金日磾鬥法,最好也就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貌似也並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何況正如金日磾所說,金日磾比他更了解天子的脾性,哪怕同樣有對方的把柄,自己的勝算也同樣不高……

  罷了罷了,乞骸骨就乞骸骨吧。

  別折騰來折騰去,自己丟官失侯不說,再讓已經成了大農丞的兒子趙過受到牽連,那趙家可就很難再有翻身之日了……

  這個金日磾很不簡單!

  別看他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在朝堂之上也沒什麼存在感,實則很有智慧與手段,萬不可輕視!

  如此想著的時候,便聽金日磾繼續說道:

  「正是『逆反』。」

  「據下官此前長久暗中觀察,發現陛下看待太子殿下,正如諸位看待旁親摯友一般矛盾……既怕旁親摯友過的不好,又怕旁親摯友過的太好,尤其怕旁親摯友後來居上。」

  「如今發生了這些事情。」

  「倘若諸位全力為殿下開脫,甘願與殿下共同進退,那殿下便是過得太好了,尤其各位還是朝中重臣,更加坐實了殿下後來居上、僭越皇權之實。」

  「皇權是最無情,最不容僭越的。」

  「一旦令陛下感到如此威脅,殿下的功勞越大,罪過也就越大,屆時非但殿下處境兇險,諸位也休想獨善其身!」

  「反言之。」

  「倘若諸位非但不為殿下開脫,將殿下的所有罪責如實稟報,還在奏疏中對殿下之罪過進行嚴厲公正的批評,而對殿下的功勞則一筆帶過,那殿下便是過的太不好了。」

  「如此陛下才會拋開皇權之無情,退而念及與殿下的父子之情。」

  「亦會感念殿下立下開疆擴土與找到銀山的功勞,此行遭受的委屈大於罪過。」

  「屆時就算殿下有些過錯,但立下的功勞卻仍是功勞,陛下才會不失偏頗的考慮殿下的功勞與過錯是否能夠相抵,殿下的處境反倒安穩。」

  「而諸位亦可在陛下心中落得一個不事二主的印象,殿下的功勞,亦可分給諸位一些,使得諸位本來將功贖罪的贖去了罪過,本來瀆職的亦可功過相抵,再不濟也是略微敲打一番,日後仍有機會受陛下重用。」

  「其實陛下的『逆反』,諸位此前也應該有所察覺。」

  「想想近幾年發生在殿下身上的事吧,哪一次不是殿下的處境越兇險,置喙與反對殿下的人越多,陛下便越是在暗中支持與縱容殿下,殿下的處境反倒越安穩?」

  「……」

  聽了金日磾的話,眾人紛紛陷入了沉默。

  的確,回想起近幾年發生的事,似乎的確是如此……

  之前的毀堤淹田、魯國史家、東萊候神、還有那場「廢立太子之議」,等等等等。

  就算他們不知劉徹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心中亦是明白,如果不是劉徹在背後支持著劉據,劉據安能穩坐太子之位,甚至還參與輔政,這不都是劉徹一句話的事?

  「那還是依金都尉的意思吧,咱們……」

  倪寬似是終於不再彷徨,下定了依計行事的決心。

  結果韓說卻又立刻提出了反對意見:

  「就算金都尉言之有理,韓某依舊不會這麼做!」

  「小女與殿下已有婚約,這次出來歷時大半年,回去之後便已臨近婚期,韓某與殿下也即將成為翁婿。」

  「若韓某公然上疏陛下批評殿下,日後還有何顏面與殿下以翁婿相稱?」

  「就算殿下不去計較,陛下又將如何看待韓某這個親家,韓某又如何向小女交代?」

  「總之,韓某與諸位身份不同,就算此事是為了殿下著想,韓某也不能去做,否則便里外不是人了……」

  話音未落。

  金日磾便又接過了話茬,笑著說道:

  「韓將軍的立場下官亦有考慮,韓將軍的確不能來做此事,而我們也的確需要一個人讓陛下對殿下的功勞有足夠清晰的認識,否則豈不真成了攻訐殿下?」

  「不過就算如此,韓將軍也需講究方法與時機。」

  「依下官所見,韓將軍為殿下表功的最佳時機是在回京交還兵權之後,此時韓將軍才不會被陛下視作挾兵自重,陛下才會將韓將軍的話聽進心裡。」

  「另外,下官此前還從公孫卿那裡要來了一部【神道】經書。」

  「屆時還請韓將軍親手將經書獻給陛下,陛下看過這部經書,自會知道經書中的『天帝』所指何人,足可一錘定音,抵消殿下私鑄官印的僭越之嫌,令陛下徹底放下戒心。」

  韓說聞言沉吟了片刻,方才沒有了異議,點了點頭道:

  「若金都尉如此安排,韓某便沒什麼好說的了,自當全力配合。」

  然而韓說這邊沒有了異議。

  卻又有一個人伺機鑽起了空子,陪著笑問道:

  「金都尉,下官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能不能讓下官也像韓將軍一樣,只在陛下面前為太子表功?」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謁者李季。

  金日磾瞟了他一眼,淡淡的問道,

  「李謁者,我聽聞常融落海之時,身邊只有你一個人,也只有你說的清楚常融『不慎』落海時的具體情形?」

  「啊這……」

  李季頓時僵住。

  「諸位上官,關於常融落海之事,你們也都是從李謁者口中聽說的吧?」

  金日磾又向趙周等人微微躬身,施禮問道。

  「確是如此。」

  趙周等人頷首還禮。

  金日磾隨即拍了拍李季的肩膀:

  「李謁者,今後請務必謹言慎行,萬一有人親眼看見了呢?」

  「???」

  李季只感覺腦瓜子嗡嗡作響起來,呼吸都跟著慢了半拍。

  他下意識的看向趙周、倪寬和韓說等人,卻見這幾個人正對著他微笑頷首,似是全然默認了金日磾的話。

  什麼情況啊這是?

  說好的大家今後都是同一條破船上的人呢?

  為何這群老狐狸都坐在船艙里,獨我一人被綁在了桅杆上?

  ……

  劉據並不知道這些人在搞什麼飛機,也不關心。

  反正身為一個掛逼,對於他來說結果都是一樣的,只要他們維護好自己就行了。

  於是在合浦大營修整了幾日,一行人便踏上了歸途。

  至於那些銀礦石,劉據本來的想法是只帶上幾車樣品回去給劉徹看看就夠了,免得拉來拉去勞累馬匹和漢家兒郎。

  但韓說堅持要全部帶回去,趙周等人也表示支持。

  用他們的說法是,這五萬兵馬來都來了,又沒怎麼打仗就立下了開疆擴土的功勞,運點東西回去才對得起陛下日後的封賞。

  劉據看得出來,他們這麼做更多是為了回去之後在劉徹面前顯擺表功。

  畢竟紅口白牙的說話,哪有讓劉徹看見實物更打動人心?

  劉據也無所謂,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那就隨他們便是,多大點事啊……

  ……

  不久之後。

  劉徹又陸續收到了趙周等人命信使送回來的奏疏。

  這些奏疏的內容與金日磾此前的奏疏大差不差,都是以揭露劉據的欺君、矯制和僭越之嫌為主,不過卻也有各自不同的個人視角和側重,甚至某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還存在著一些小出入,看起來不像是互相串供之後寫出的奏疏。

  而且唯獨少了韓說的奏疏,倒讓人覺得這些隨行官員之間,似乎也存在著一些分歧。

  另外,眾人還一齊稟報了一個最令劉徹安心的消息

  ——劉據正式踏上了回京之路!

  韓說此行率領的五萬大軍,除了留下一萬繼續鎮守置於王儉城的聯合都護府之外,其餘四萬兵馬也一併踏上了歸途。

  安心之餘,劉徹自己都沒覺察到他心中的戾氣正在悄然衰減,叱鼻冷笑:

  「呵呵,這個自以為是、膽大妄為的逆子,現在恐怕還沾沾自喜,全然不知他竟如此不得人心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