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8 章 好的制度

  始皇帝不是傻子,他對於權力和地方上的權利劃分的非常的仔細,雖然在歷史上秦末各種起義不斷,但是始終只在某個範圍內在燃燒。

  一直等到大秦的勢力完全崩潰才完全燃燒了起來,這樣看來大秦對於地方上的控制也是完全可以算的上是比較好的,即使當時的陳勝吳廣起義也只持續了六個月。

  現在聽柴尺說起了行省制,這個始皇帝依稀記得柴尺曾經在「十日談」的時候說起過這件事情,當時柴尺就比較詳細的說了一下行省制和郡縣制的優劣。

  始皇帝自然是記得很清楚的,當時還記得柴尺說過行省制是郡縣制的進化版。

  當然從理想角度考慮,兩級制優於三級制,現在甚至提倡扁平化管理。但由於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太慢,導致兩級制沒法管理一個太大的國家。

  比如一個郡鬧了災荒(古代災荒常年發生,且一般波及好幾個州府),他要賑災就只能報到中央,等驛馬跑到中央,中央開會討論,然後驛馬跑到附近幾個郡調糧賑災,黃花菜都涼了。

  有些兄弟會說有八百里加急啊,但八百里加急也難保證日行八百里,而且遇到名川大山路更難走。

  更有甚者,中央調糧命令到了災荒附近郡縣,這些地方受災荒波及也缺糧了,這些郡守們還得再打報告到中央,中央重新開會討論,重新下命令向更廣範圍內調糧。時間都浪費在了路上。

  三級制就好很多了。郡里打報告到省里,省里做三手準備,第一,到報告到中央,向中央反映情況;第二、調集省內資源賑災;第三,向隔壁省借糧,對方借不借那得看心情。

  這樣處理突發事件就快多了。那麼,三級制是不是元朝的「發明」呢?當然不是,行省制度是不斷進化的結果。

  早在漢朝開國,分封諸王就開了三級制的先河,後果大家都看到了。中州來來回回經歷了好幾次二級制、偽三級制當時的最高一級僅僅具備監察功能,沒有管理權力和三級制。

  比如:二級制時期:漢初如果不算分封王國的話,南北朝後期這個時期州一級數量太多,導致州郡在管理功能上實際上平行了。

  隋朝其實行政上也是分成了幾個州的,但這些州都是擺設一直到唐初時候不算各都督府的話都是二級。這些時候都是中央要管的事太多,太累,而且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太弱。

  偽三級制時期:漢朝的漢武帝之後這個時期主要是設州刺史,西晉已經有設州,但是西晉州牧權利不太大,唐朝中期曾經設道一級官吏、宋朝在當時設路,路具備管理功能,但路的權利過於分散有點混亂,可以說偽三級制是和平時期的不二之選,但遇到民變就抓瞎。

  三級制時期包含了下面幾個時期,漢末分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州牧遠遠牛於州刺史,例如當時的劉備做過的徐州牧。南北朝前期也就是胡亂華年年戰爭。

  唐朝藩鎮割據的時期,這個時期藩鎮其實就是「道」,但當時的節度使們權利好大的,基本上就是一個土皇帝了。

  也就是說三級制相對於兩級制的優勢各個朝代都是看得見的,關鍵是三級制的至高一級(州、道、路、省)權利太小就辦不成事,權利太大就會叛亂,很難拿捏。

  元朝特殊,少數人管理多數人是不會叛亂的,一旦出現叛亂統治層都玩完。明朝借鑑宋朝路的設置方式解決了問題,那就是省級設兩個主官、一個監察官和一個軍事官,這裡其實就是出現了軍政開始分離的嘗試、管理監察軍隊三方面獨立,避免一人坐大威脅中央。

  但應對大範圍民變等重大事件,行省還是力不從心,由此有了巡撫、總督和督師等職。

  清朝的行省制更完善,總督管個省的軍事,處理民變能力加強,巡撫管理行省,處理民政事務能力加強。

  巡撫品級不如總督但不隸屬總督管轄,這樣就激化了總督和巡撫的矛盾,總督不會坐的太大。但就是這麼一套制度,也有八國聯軍時江南聯省互保,看中央好戲的事情發生。所以從制度上來說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

  現在的行省制好不是制度上有根本改進,而是信息技術發達了,從根本上解決了管理能力與疆域大小的矛盾,比如中央派飛機上地方逮人,管你天涯海角,分分鐘滅掉你了。

  不過總體來說如果國土面積加大的時候行省制度是要優於郡縣制的管理的,其實這個就是等於將中央的部分的權利下放了一些,不過這個還是需要輔助一些措施的。

  尤其是在軍事上,這個還是需要有一些措施的,否則真的像元朝那樣的行省制,把地方的財政、軍事的權利集中到了一起,這樣絕對會留下大的隱患。

  說不好聽的,各個省的封疆大吏權利過大,很容易就形成了自治的情況,這個裡面還有的就是稅收的截留問題,這個其實都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定的。

  參照比較成熟的發展,各省可以保留一定程度的武裝,其實在大秦這些就是相當於郡兵,由專職的武人來守備,用來應付一些突發的事件。

  而大的武裝則有中央統一調度,基本上保證的中央集權制,大秦的軍制還是很成熟的,基本上和後世的軍事制度沒有什麼區別。

  不過比現在的大秦因為城市的面積比較小,所以這些駐軍都是在軍營之中的,不會打擾到城市居民的生活。

  現在的大秦的軍隊主要是分成了四個軍團,第一個是關中的軍團,當然就是由韓信主要負責的京郊的大營,這裡部隊可以說戰鬥力是最強的。

  不得不說一下這裡的戰鬥力紙所以強悍,不僅是訓練和體質,而且大部分的裝備也都是在這裡率先普及的。

  第二個軍團就是楊端和率領的長城軍團吧,這個軍團的戰鬥實力也不弱,相比較起來至少不比韓信的軍團差的太多。

  第三個軍團就是駐紮在長城的由章邯率領的長城軍團,這個軍團現在是整個大秦軍隊的核心戰鬥力,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恐怕會在一定的時間後被京郊大營的趕超。

  第四個就是由王齎率領的百越軍團,當然這個軍團的配置蘇澈還在想辦法,畢竟這個軍團有點特殊,他即將要進行的是大量的山地和叢林作戰,這種戰鬥對於單兵的技能要求的很高。

  有了這四個軍團再加上衛戍帝王的專職軍隊禁軍的保衛,所以說在一定的範圍內國家是非常安全的,這也就是始皇帝敢於實行新政的最大原因。

  「陛下行省的設立就能充分的保證各個行省對於地方政策的把控,基本上這些地方上的政策就會靈猴了很多,也會更適應地方的發展,而且各省的郡兵有委派的官員去管理,必然能夠起到很好的保障地方的秩序,配合巡迴的監督,那些舞弊的地方必然會受到嚴懲。」

  白仲傻了,馮去疾也傻了,這個柴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腦子呢?怎麼忽然就有了如此重大的改變呢?

  明明就是一個解不開的疙瘩,到了他這裡人家根本就不用去解開,而是直接利用了這些疙瘩之間的矛盾直接從疙瘩的內部把矛盾就給解決了。

  不過要是馮去疾那麼容易就認輸那可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讓他很快就能從行省制中找出毛病來這個也不現實。

  在他還沒有捋清行省制度的優劣的時候這個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難題,不過他卻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入手。

  「大秦現在的吏治本來官員就有點少了,現在對加了一級會不會我們的官員會不夠?」

  這句話正中了紅心,不過好在柴尺早就有了準備,戰場上經歷生死走下來的老兵雖然有些粗野,但是無論是在紀律性還是在自律性上都要優於普通人。

  尤其是那些重傷下來的老兵,原來是都推給了地方或者是直接遣散,現在在柴尺的推薦下,這些人經過培訓正好可以完好的充當各地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