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四。】
【答案詳解:因為未被吹滅的六支蠟燭會燃盡,而被吹滅的四支蠟燭最後則會保留下來。】
.......
「原來如此!」
朱家三代哭笑不得。
這可不是算術題,是思維題了。
他們猜測著。
可能華夏後世的科舉考試,更看重頭腦靈活、思維創新?
朱家三代好歹是見多識廣,一下就明白了答案的含義。
大部分古人看著這個答案還是腦子繞不過彎。
「天幕莫不是誆我!」
「怎麼還剩四個呢?」
「十支蠟燭少了四個,不是六個嗎?」
「不對啊,要是未被吹滅的六支蠟燭沒有燃盡,那不就是十支嗎?」
還沒等他們思考清楚,下一道題又出現在天幕中。
......
【第五題:甲、乙、丙、丁四人,每人只會鷹、法、德、漢四種語言中的兩種。沒有一種語言大家都會,但有一種語言三個人都會。另外,甲不會法語,但當乙與丙交流時需要甲當翻譯。乙會漢語,丁雖然不懂但他們能交流。沒有一種語言甲乙丙三人都會。沒有人既懂德語又懂漢語。據此可以推知,三個人都會的語言是:】
【一、鷹語;二、法語;三、德語;四、漢語】
......
上一道題就已經有很多人沒明白,現在各朝古人又被這道題徹底繞暈了。
聽不懂!根本聽不懂!
題目這麼長一段話,看著都頭暈眼花。
他們看了看選項,字少。
嗯,肯定選第四個漢語!
......
【正確答案:一。】
【答案詳解:已知甲不會法語,但乙與丙交流時需要他當翻譯,那就說明乙和丙沒有都會的語言,甲則會乙和丙各自所會的兩種語言中的一種。】
【已知乙會漢語,丁不懂漢語,但能跟乙交流,說明乙和丁有一種都會的語言。】
【已知沒有人既懂德語又懂漢語,所以乙不懂德語。】
【假設乙會鷹語,丁不懂漢語,但能跟乙交流,則丁會鷹語,乙丙兩人不能單獨交流,則丙會法語和德語,所以,甲會德語和鷹語,則甲乙丁都會鷹語。】
【假設乙會法語,則甲會漢語和鷹語,乙丙兩人不能單獨交流,則丙會鷹語和德語,有一種語言三人都會,則丁會法語和鷹語,所以甲丙丁三個都會鷹語。】
......
嬴政眼皮突突直跳。
後人出這種題目為何意?
是在暗示朕什麼嗎?
後世上竟然還有這麼多種語言!
而且漢語竟然不是大家都會語言!
統一!必須統一!
必須讓世界都說漢語!
......
永樂年間。
朱瞻基嘖嘖稱奇,對後世的考題生出了濃厚的興趣。
「後世的考題還挺有意思的。」
「儘管這解析初看似乎有些曲折複雜,但細細思索,一步步跟隨其邏輯,竟然感覺自己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有種引人入勝的感覺!」
對於朱瞻基的這種反應,其實並不令人意外,這與後世華夏許多人熱衷於解謎推理遊戲的心理頗為相似。
朱高煦嘟囔著:
「我最不喜歡這種彎彎繞繞,好好的題目不能出得直接點嗎?」
「整這齣,把人都要繞暈了!」
朱瞻基看了二叔一眼。
二叔果然腦子不太靈活呢。
「爺爺,咱要效仿後世,科舉出與之類似的題目嗎?」
朱棣思索片刻之後開口。
華夏後世即使人人平等,也需要官員來執行政策。
選拔官員,依然是重中之重。
既然如此,華夏後世設計這些看似離譜的考題,必定蘊含著深刻的用意和深遠的思考。
「雖然這些題目很離奇,但是也是在大明試驗一番的。」
「大明的科舉考試目前採用了八股文格式,限制頗多。」
「或許可以將其加在殿試之中,用於挑選才思敏捷之人。」
「就是這題目,該如何出的問題?」
「瞻基,你思維開闊,就由你來負責吧。」
朱瞻基有點傻眼。
這題該如何出啊!
......
天幕又接著播放了一些奇葩考題。
行測中五花八門的考題,讓各朝古人不斷懵逼。
這得是知識面有多廣,腦筋轉得有多快,才能回答對這些問題?
各朝讀書人紛紛汗顏,要是他們生在華夏後世,這些題目,只怕都答不上來幾個。
華夏後世的學子,要學習的範圍也太廣了!
李世民此時也終於明白了「癲」這個字的含義。
他感覺後世的考試內容無比廣泛,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風土。
凡是後人能想到的,都能考到。後人想不到的,也會考到。
而且,這些考題彼此之間可以說毫無關係。
所以華夏用這種題目來選拔官員,究竟是要考察人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他本來還想著華夏後世能快速崛起,一定是同這個考試內容選拔出來的優秀官員有一定關係。
大唐正值科舉改革之際,他還生出了效仿後世考試內容的念頭。
然而,在看到後世的考試題目之後,他感覺後世人在準備考試之時,精神狀態一定不是很好!
若是他坐在考場,面對的全部是諸如此類的問題,怕是要瘋!
或許,這也是考試的目的之一,保持積極的心態!
亦或是,能選對的考生都是運氣極好之人,這樣的人當官,可旺國運!
所以,能通過這個考試之人,一定是人中龍鳳!
至少,考試精神就讓人值得敬佩!
李世民頓時生出不少敬意。
在眾人感慨之際,下一個視頻開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