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個門外漢的經濟理解

  李中孚把朱雄英抱了起來,擦乾他臉上的淚水:「別哭了,粉紅色的羽絨服不適合男子漢,你是男子漢對吧?」

  朱雄英這么小,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是男子漢?

  但李中孚給他的定義,他欣然接受:「對,我系男子漢。」

  「那你就別要羽絨服了,男子漢應該大口吃飯,大口吃肉。」

  「三姑,飯好了嗎?」朱雄英口水下來了,期待的看著朱鶴鳴。

  朱鶴鳴有些為難。

  她才剛下來了,還沒來得及做飯。

  李中孚既然這麼說,自有用意。

  從背包里把之前開出來的自熱盒飯拿了出來,李中孚道:「這是我特意為你準備的,你的姐姐跟妹妹都沒有。」

  朱雄英笑問:「這裡頭有飯飯和肉肉嗎?」

  「嗯,而且和你平時吃的那些都不同。」

  朱雄英抱住了自熱盒飯:「大姐、小妹,我雖然沒有俞永福,但我有吃的。」

  江都到底大一些:「好好好,你不要我們的羽絨服,我們也不要你的吃的。」

  「嗯嗯。」

  宜倫才兩歲多,可沒有什麼公平的概念:「鍋鍋,我也想吃你的飯。」

  朱雄英半點都沒猶豫:「好,咱們一起七。」

  「好,謝謝鍋鍋。」

  朱雄英:o(* ̄︶ ̄*)o

  李中孚很欣賞朱雄英這種大方的性格,幫著他把酸湯肥牛肉弄好,將叉子遞給朱雄英,又把勺子遞給宜倫。

  朱雄英叉了一塊肥牛塞進嘴裡,嚼的眉開眼笑:「酸酸噠,辣辣噠,真好吃。」

  宜倫也有樣學樣吃了塊牛肉,覺得十分好吃,於是笨拙的豎起了食指。

  李中孚被她逗笑了:「覺得好吃?」

  「嗯嗯。」

  「那你應該豎大拇指才對。」

  宜倫看了看自己的小手,有些分不清哪個是大拇指。

  糾結了一會兒,她衝著李中孚豎起了小拇指。

  李中孚:(⊙o⊙)…

  一旁的江都雖然知道自己不該分弟弟的美食,但聞到自熱盒飯的味道,還是不禁伸頭看了過去,嘴裡瘋狂分泌口水。

  朱雄英發現後,把叉子遞給她:「姐姐你也吃。」

  「那我也嘗口,待會兒我把羽絨服借給你穿。」江都接過叉子,叉了一塊豆腐泡。

  朱雄英拍了拍胸膛:「我是男子漢,不穿粉紅色俞永福。」

  「李大夫,你也沒點火,也沒加開水,這飯盒怎麼自己就燒開了,還把裡頭的飯菜給悶熟了?」朱元璋在一旁觀察了一會兒,忍不住問道。

  「因為這裡頭的飯菜本來就是提前弄熟的,而這飯盒底下還有一層,裡頭是石灰包,石灰遇水生熱,就冒出水蒸氣了。」李中孚解釋道。

  「明白了,相當於把飯菜熱了一遍。」

  「差不多是這意思。」

  朱標道:「可是我看你倒進去的米似乎是真的米,也不像是提前弄熟的。」

  「這個我還真了解過,簡單說就是把米提前蒸熟,然後脫水、磨粉,接著加入一些麵粉、高粱面、魔芋粉等,重新製成米的外形。」

  朱元璋點了點頭:「這東西倒是適合行軍打仗用。」

  李中孚知道他想說什麼:「適合倒是適合,但除非是你們直接從我這兒買,因為以大明目前的科技水平,做不到完美密封保存,光是米粒還好說,菜包就差點意思了,尤其是肉包,根本不經放。」

  「說的也是。」

  「太祖爺,皇爺爺,李大夫,你們在聊什麼呢?」朱瞻基也過來了,手裡拎著兩隻老母雞。

  「瞻基也過來了,正好,吃完早飯,咱們請教一下李大夫寶鈔的問題。」朱元璋問道:「你拎兩隻雞是?」

  寶鈔?

  李中孚心中一動。

  這玩意兒是挺值得請教的。

  正好,愛看歷史小說的我多少有些了解。

  朱瞻基解釋:「這是劉石頭家的雞,他趕著搬家,沒法帶它們,就送給我了,我也不會做,乾脆帶過來了。」

  「送後廚去吧。」

  「遵命。」

  時間來到上午七點半。

  常氏、朱棣、馬皇后他們陸陸續續都起來了。

  今天吃飯的人多,大家索性把朱鶴鳴和麗妃做好的飯菜端到了二樓餐桌上。

  除了常氏和朱允熥,其餘人都在餐桌上就餐。

  連馬皇后也不例外。

  今天朱鶴鳴和麗妃做的早餐是清湯麵片和茶葉蛋。

  大早上吃還挺清爽的。

  李中孚他們幾個大男人都吃了兩大碗。

  但唯獨朱棣吃的渾身冒汗。

  無它,身體太虛。

  吃過飯,朱元璋十分客氣的從朱鶴鳴手中接過茶杯,親手遞給李中孚:「嘿嘿,李大夫,咱想跟您請教一下寶鈔的弊端,咱聽瞻基說,永樂朝的寶鈔都快比紙還便宜了?」

  李中孚點了點頭:「根據史書記載是這樣的,等到了嘉靖一朝,寶鈔直接被朝廷廢除了。」

  「又是嘉靖,之前你就提過這個皇帝,他很出名嗎?」

  「那是相當出名,畢竟在大明一眾奇葩皇帝里,他屬於最奇葩的那個。」

  朱元璋:……

  整理了一下心情,朱元璋繼續問:「怎麼會這樣呢?咱當初設立寶鈔制度,可是為了大明好。

  畢竟大明銅銀金稀缺,而民間交易頻繁,錢根本不夠用,如果沒有寶鈔,就只能以物易物。」

  「你是為了大明不錯,可你和你的臣子們壓根沒搞明白經濟和貨幣的關係。」

  朱元璋撓了撓頭:「還請李大夫解惑。」

  李中孚雖然不是專業的,到底來自後世,看過無數歷史小說,多少懂一點:「所謂經濟,大體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種。

  微觀經濟指的是一個行業甚至一條街或一個具體的人的營生,東西好不好賣啊,明年還要怎麼調整啊,諸如此類。

  宏觀就複雜多了,以房子和泥瓦匠為例,如果大明有大批泥瓦匠,他們除了手藝就沒有別的謀生方式。

  那如果沒有特別多的房子需要他們建造,他們就得失業,嚴重的甚至會讓一家人跟著一起餓死,保不齊就有人走投無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造成惡劣後果。

  因此,朝廷必須設法搞出更多建房指標,同時又得滿足他們的糧食需求和其它需求,這是一個覆蓋很廣、影響巨大且只能由朝廷居中調度的概念。

  至於貨幣,就好像學生做完卷子後,老師給打的分數一樣,對的多,分數自然高。

  也就是說,理論上一個人創造的價值越大,他就該擁有越多錢,如果越努力越貧窮,那一定是不正常的。

  以一個工人來說,他一天能幫老闆掙到八十文錢,老闆給他四十文工錢,剩下四十文老闆自己留著,或用來生活,或用來當本錢,一個月下來,工人如果一天不休息,就該有一千二百文錢。

  而老闆手底下如果有多個工人,則老闆能掙更多錢,這也是正常的,畢竟他雖然不出力,但出本錢,還要操各種心,更有破產的風險,和工人只付出時間是不同的,但如果他只給工人十文二十文,就屬於剝削壓榨。

  經濟與貨幣的變化關係,也可以分為兩種,即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的意思是在供需一定的情況下,市面上貨幣太多,導致物品價格高漲。

  如此一來,窮苦百姓所能買到的東西會少上許多。

  假使是一個種菜的人,他在十年前賣掉一千顆白菜,一棵兩文錢,共得錢兩千文。

  而十年後他不賣菜了,又趕上通貨膨脹,他買一顆白菜需要二十文錢,兩千文就只能買一百棵,刨去買賣價格不同的因素,他照樣虧得慌。

  通貨緊縮則是在供需一定的情況下,市面上貨幣減少,導致物品價格下跌。

  如此一來,窮苦百姓想要賣一些東西出去,肯定賣不出價錢,被逼的只能以物換物,十分不便。

  對於老百姓而言,能用同樣的時間賺更多的錢,然後以相對平穩的物價買賣,是最為理想的,那意味著同樣的付出,能夠得到更多回報。

  你們可能在想,人還是那個人,能力有限,怎麼就能用同樣的付出得到更多回報?

  我還是給你們舉個例子,就拿種地來說,在數量不是太誇張的情況下,一個人種的田地多與少,花的時間其實相差不大,而等到收穫的時候,哪怕只多一畝地,也能多出幾百斤糧食。

  對於一個國家、尤其是剛建成的國家來說,哪怕疆域面積恆定,按理說國民生產總價值也是會逐步提高的,直到達到一個很難再突破的高峰。

  因為隨著國家穩定,各項傷亡會逐漸減少,新生兒會逐漸增多,各行各業都會得到發展,在微觀層面上可能只是小小的增長,可匯聚到宏觀層面,卻是一個驚人數字。」

  朱元璋他們幾個聽完,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朱元璋撫須輕笑:「種田這個例子舉得好,咱這些年一直輕徭薄賦,鼓勵開荒、屯田,不正是為了增強國力嗎?」

  朱標眼珠轉了轉:「李大夫,雖然您說的很多道理我們此前並沒有想明白,甚至根本沒有意識到,但不少方面在行為上早就在做了。

  以寶鈔為例,在逐步發展的明初,各項交易飆升,而錢財一定,通貨緊縮是肯定的,那父皇發行的寶鈔豈不正好遏制了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