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殺姜維不成的士卒都被問責了。
士卒們卻並未因此惱怒、後悔。
作為親眼瞧見姜維憑空消失的人,他們只會擔驚受怕。
「姜維不會突然殺回來吧?」
「姜維會仙術,我等凡人豈能是對手?」
「傳聞姜維是諸葛亮的弟子,諸葛亮就會仙術,姜維會也沒什麼稀奇的,我得找個機會溜了,留在軍中效力太危險。」
「算我一個。」
幾個靈醒的士兵前腳走,後腳姜維就率領大軍來到咸熙時空。
將該地曹軍消滅後,他們沒有妄動,只牢牢將穿越門保護好。
一日後,曹髦率領大軍二十萬也過來了。
姜維問道:「你們這次帶了何人為將?」
曹髦哈哈一笑:「不多,兩套五子良將而已。」
姜維道:「等你們那邊打起來後,我這邊才會行動,在此期間,東吳鼠輩很可能會偷襲你們魏國。」
曹髦笑問:「大將軍此話有何用意?」
姜維的視線落在兩個張遼身上:「我家丞相說,若派張遼鎮守曹魏與東吳沿線,你我雙方皆高枕無憂矣。」
「好辦法,張遼,你二人自領一隊人馬去攻合肥,拿下後就地駐紮,給我死死看住東吳鼠輩。」
一老一少兩個張遼齊刷刷下馬抱拳:「末將領命。」
曹髦朝著姜維擺了擺手:「朕去了,等我的好消息。」
姜維拱了拱手:「祝曹軍馬到成功。」
蕭何等人也齊聲道:「祝曹軍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肯定是馬到成功的。
畢竟曹魏還是曹魏,曹髦占據著大義。
且他們這邊兵多將廣,又對地形熟悉。
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占盡了。
曹魏那邊打成一團時,姜維率軍收復蜀漢失地,解救被困皇宮的劉禪,難度就更小了。
此舉卻也給司馬昭增添了大麻煩。
畢竟斷手斷腳固然疼痛,斷一根手指也能叫人疼的抽抽。
為了固守蜀漢疆域,司馬昭派了不少士兵過來。
隨著他們的有去無回,司馬昭能動用的兵力越發少了。
正如諸葛亮、姜維所料,眼見局勢混亂的一批,東吳鼠輩果然又想偷襲。
可當他們打到合肥城下一看,城頭上立著的居然是『張』字旗。
站在城頭之上觀望的那兩名將領更讓他們覺得無比熟悉。
可惜這個時空的孫權已經死了十二年,再沒機會見到張遼的英姿。
否則怕是又要演繹一場蹴馬趨津、跳過斷橋。
被救下來的第二天,劉禪正式於朝會之上召見姜維等人。
「諸位將軍,日前匆匆忙忙,朕還沒來的及詢問你們究竟發生何事,你們是從哪兒借來的這許多精兵猛將?
而且這五位將軍……為何如此面熟?」劉禪坐在熟悉的皇位上,語氣複雜的問道。
臨時被拉來開會的大臣們比劉禪還震驚,還想知道答案,一個個四下看著,跟做賊似得。
姜維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
劉禪聽的是淚流滿面:「好啊,好啊,大漢列祖列宗保佑,李大夫真乃神人也。」
大臣們也都哭了起來。
「不想世上還有仁愛醫館這等神奇之地,若非李大夫,我大漢已回天乏術矣。」
「大將軍受苦了,您是大漢的功臣。」
「一想到此時高祖皇帝……武皇帝……丞相正在翹首以盼這邊的戰果,我便覺得渾身都是勁兒。」
「我說怎麼看著這五位將軍眼熟,原來他們是靈帝時空的五虎上將。」
「先帝,丞相,我們終於又能見到了,嗚嗚嗚嗚。」
「這兩位便是大漢第一任丞相和留侯張良!今日能見到他們,死也無憾了。」
傷感過後,劉禪起身走下台階,和蕭何、張良、五虎上將互相行禮。
劉禪隨即命人擺宴,款待一眾功臣。
宴會結束後,劉禪將幾位主要大臣請進偏殿議事。
「諸位,接下來該是個什麼章程?」劉禪問道。
關羽捋了捋鬍子:「先滅東吳鼠輩,免去後顧之憂。」
年僅十三歲的馬超已然長得人高馬大,英俊不凡,喝了口酒,他笑道:「繼而經略涼州西北的廣袤大地,末將願為先鋒。」
劉禪大喜:「錦馬超乃是西涼戰神,在涼州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若由你領軍攻伐,大漢疆域勢必倍增。」
張飛哈哈一笑:「陛下說得好,不愧是大哥的兒子。除了西北,東南也是好地方。
有諸葛丞相和孟獲的情誼在,我們可以在未來一二十年裡改土歸流,一步步向著東南侵蝕,占據包括但不限於安南等地。」
黃忠道:「這些我們都做慣了,凡是蜀漢與曹魏並存的時空,都是這麼過來的,陛下儘管放心,出不了一點問題。」
劉禪鬆了口氣:「如此甚好,那卿等放手去做吧,朕在後方為你們保駕護航。」
「是。」
蕭何笑道:「陛下,高祖皇帝臨行前有命,想見一見你這位本該是末代皇帝的子孫。」
劉禪打了個哆嗦:「朕……身體不適,過些時日再拜見高祖皇帝。」
張良道:「身體不適,就更該去仁愛醫館了,那裡有普天之下最厲害的神醫,亦有更齊全的藥物和千米地下水井,陛下可以更快恢復。」
「額……那好吧。」
轉天,劉禪不情不願的來到了仁愛醫館。
蕭何昨天就派守門人去仁愛醫館通知了。
所以劉禪一進來便瞧見了一堆劉備、諸葛亮、劉禪以及大漢皇帝。
劉禪:……
總感覺我會死在司馬昭前頭呀。
「要打他一頓出出氣嗎?隔壁的胡亥都被打的能一邊挨揍一邊上分了。」劉徹問道。
劉啟默不作聲的拿起了一個棋盤。
劉備本來面無表情,見狀往前走了兩步:「諸位先祖,一切皆因我二弟丟失荊州,而我不聽勸告,造成夷陵慘敗,雖有諸葛丞相、姜維將軍等奮力挽救,終是難挽頹勢,和這孩子無關啦。」
幾位劉禪也紛紛求情。
劉邦嘆了口氣:「罷了,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咸熙劉禪:୧(๑•̀◡•́๑)૭
不愧是我大漢高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