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風裡雨里,南越將士
甌雒軍的人數要遠遠少於秦軍,當時的兩廣總人口數加起來都沒有超過五十萬。
在秦攻打兩廣地帶之時,能戰的適齡青壯年大致在五萬人上下。
所以秦國的史書上,在記錄這件歷史大事的時候寫著,「西甌軍人數僅及秦軍十分之一」
但是不管怎麼樣,秦軍的兵力是占絕對優勢的,秦軍為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是不惜代價的。
兩廣自然好拿,可是攻打嶺南,可就是另一回事情了。
秦軍的四路40萬大軍雖然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但是戰爭的過程卻令秦軍感到了戰前從未想到的艱苦和壓力。
在戰前,秦軍考慮到了糧草可能會出現問題,也考慮到了南方炎熱的氣候對於大部分出生在北方的秦軍士兵的不適應。
集體的智慧總是超越古今,即便沒有穿越者扶蘇,他們也能夠打下百越,只是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比如讓秦國滅亡!
秦軍到了嶺南後才發現,戰場環境的惡劣以及敵軍的強大實力與超乎尋常的頑強抵抗精神都是以前始料未及的。
以西甌部落為主力的軍隊的頑強抵抗,甌雒軍在首領「譯吁宋」的率領下與秦軍進行了兇悍慘烈的激戰,秦朝大軍步步艱難,節節受挫,損兵折將,遲遲不能進入廣西及越南。
在戰爭中,甌雒軍在首領「譯吁宋」戰死後又馬上另選了新的首領,並全線退入山地叢林中與秦軍繼續作戰。
這種頑抗之心,簡直讓秦軍害怕,因為他們比楚軍都要頑強,寧可死,也不要投降!
甌雒軍甚至不惜隱匿深山與野獸為伍,至死不投降秦軍,並且不斷對秦軍部隊進行偷襲,切斷秦軍糧道,迫使秦將屠睢寫信給秦始皇上報說秦軍糧草已經不足。
秦始皇被迫命令徵調大量民工開鑿靈渠,這才溝通了湘江和灕江水系,確保了秦軍的糧草運輸。
另外秦軍還有一個最大的敵人——炎熱的氣候,秦軍士兵多為北部人,大部分都為今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人,不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士兵中瘟疫橫行,直接影響了秦軍的戰鬥力。
甌雒軍這時在新首領桀駿的率領下大致在大戰第四年的時期,對秦軍發起了反擊,秦軍大敗。
秦兵伏屍流血數十萬,而秦軍總指揮官屠睢也在今廣西中部一帶被一支西甌軍夜襲部隊擊斃,迫使秦軍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
士兵們惶恐不可終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雙方一直處於相持對抗的局面。
這就是這四年裡,南越將士的狀況。
若非風裡雨里,便是飢中餓中;不是刀光劍影之下,就是亡命逃脫之中。
士兵們整日戰戰兢兢,在憂傷和恐懼之中死去的都有不少人。
當時秦軍陣亡人數在30萬人上下,剩下的10餘萬人全部退到廣西的東部邊界一帶,但是甌雒軍的傷亡同樣十分慘重,也沒有力量繼續發動進攻,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而且一對峙就是3、4年時間。
對於此時不需要忌憚任何人的秦始皇來說,在他看來,哪怕用這五十萬秦國將士的命去換廣大的長江以南區域,那也是值得的。
所以,嬴政根本沒打算就此停下!
他派了他的兒子過來監軍,給將士們打氣。以圖謀實現他的諸多政治目標。
消解扶蘇在咸陽城的影響力,利用扶蘇的影響力啃下南越這塊骨頭到時候來個一石二鳥,一來保住了他的繼承人,讓他晚點繼位,同時給扶蘇軍功;
二來嬴政可以在咸陽城高枕無憂做皇帝,而百越戰爭一旦被扶蘇打贏,那麼功勞將是嬴政的。
這會極大的提升嬴政的威嚴!
嬴政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他跨不過去的坎,沒有他滅不了的國!
極其聰明睿智的嬴政在趙高、李斯等人的臣子作為下,很早就養成了把臣子的功勞歸在自己頭上的好毛病。
所以嬴政是寧可犧牲全體將士,也要吃掉百越。
其實,嬴政始終都是那個嬴政,他過去沒有多麼偉大,後來也沒有昏庸。
只是他的堅持、始終如一,在一個變遷的時代里給民眾釀造了無數的苦難。
他沒有打算改變自己,但是卻改變了時代。改變了時代之後,自己卻不能適應新的時代!
這就是人的局限性。即便是祖龍,只要作為一個人,困在肉體軀殼之中,就註定有所局限!
人永遠只能觀測到事情的某幾個位面,永遠看不到事情的全貌!
屠唯臨終之時,他的將士們曾經反覆問過他一個問題。
「花費這麼多的代價,殺這麼多人,就為了滿足他一個人的願望。他想要建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功績,我們只是他打造豐碑的工具罷了。這場戰役,根本發動的毫無理由。」
「就是為了占領別人的地盤而占領別人的地盤。」
之前就說過,老秦人中也是有很多有識之士,這些將軍們通曉易理周書,他們打仗不會只為了軍功而打,還是很講道理人倫的。
這次秦國要攻打百越,其實秦國的將軍們首先有一部分人就不看好。
原因有很多。
其一,扶蘇之前就說過,要改革軍功爵制。然後改了一半,人不見了。這肯定不是扶蘇不想幹事,是有人不想讓他繼續把這個事情幹下去。因為牽扯到的利益階層太多了。
而當時反戰的臣子們,大多都畏懼嬴政的威勢,氣焰很弱小,在朝堂上幾乎發不出聲音來。
其二,將官們找不到攻打百越的理由。
這也就是這一次扶蘇南下百越,前往兩廣地帶的時候,與之同行的尉繚和他講的道理。這些將軍們,也是在討論這個事情。
因為這關係到戰爭的成敗。
正月末,扶蘇和尉繚、尉繚之徒王敖,馮敬、呂氏兄弟幾人已經一同踏上了前往百越的道路。
「古曰:師出有名。這打仗,首先要名正。」
「師卦,貞,丈人吉,無咎。」
戰爭,會帶來死亡,這是不吉利的。所以老祖宗在總結易經的道理時,對於師卦做出的論斷是無咎。
在老祖宗們看來,即便是戰爭勝利,也不值得高興。而且也不可以以此高興,否則國家就要危險。
那麼眼下的秦國,已經踩了這個不該犯的錯誤。
尉繚可是特意跟隨扶蘇前來的,他重新被拜為尉,一是滿足嬴政想要調遣使用他的想法,二是為了給秦國繼續培養繼承人。
要成為一個聖君,扶蘇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繚一邊要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指導他,一邊還要以臣子的身份好好輔佐他。
尉繚,戰國末年最強輔助。
這是師徒三個第一次外出實踐,和之前在宮裡閒聊完全不同。
馬車上,繚對扶蘇說著打仗勝利的法寶。
「易經曰:師之道,必有正名。因師之與,天下萬民必傷,如不以正,則民心不從,致凶之道。」
「打仗的法則,必須要名義上合乎正道。因為只要發兵,那民眾的生命就會被奪取。如果不合乎正道,那就是招凶。」
對於秦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根源就在這個戰字上!
因為秦朝時期,很多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國內的聯結長城、徭役、挖地宮這些事上。
其實對大秦帝國影響最大的就是兩次連接起來的戰爭。
第一就是攻打南越,第二就是攻打北胡。
對於歷史上占卜者對秦國做出的論斷,「忘秦者胡」。
不管是指胡亥還是指胡人,似乎都是說得通的。可見此讖言之妙。
「所以打仗要想勝利,第一個法寶就是正名。」
繚的意思,也就是諸位將軍的意思。
因為嬴政一個人想要滿足青史留名的願望,發動五十萬大軍去滅了人家的國,殺了人家,這樣的戰爭,連秦國的將軍們自己都感到不合理。
這已經完全地違背了秦國當初欲望一統天下,結束戰亂紛爭的開戰目的。
所以打六國時,秦國的將軍們沒人反對,至少旗號還是對的。
但是打百越,根本說不過去。人家根本沒有來招惹你,嬴政卻因為自己很強大,所以就想要去滅掉其他的國家。
這是在給國家招凶。
扶蘇就問繚,「所以國尉的意思是,這場戰役,本就不該打。」
繚捋須,「天時地利人和,哪一個都不具備。就算是贏了,那也是大凶!。」
扶蘇雖然人在馬車上,心卻在咸陽城。
誰懂啊,剛殺了趙高,被封了一大堆地盤和金子,隨後被派來平定百越,這感覺就像是新婚之夜把褲子脫了,新娘子蓋頭也給揭了,愣生生被人拉出去打仗了。
扶蘇坐在馬車上,正月的南方,還是刮著冷風。
扶蘇的內心何嘗不是如此呢。
但是他沒辦法,因為嬴政的力量還是太強大了,他沒有辦法迅速地奪取皇位,只能暫且以退為進。
只是沒想到,在上戰場的路上,扶蘇就面臨了和當初那五十萬南下開拔的戰士們一樣的問題。
這場戰爭,它並不合乎道義。
註定結局大凶!
扶蘇記得,歷史上的秦國滅了百越,打了八年多,而五十萬大軍變成了十萬大軍,至於百越民眾,更是死傷無數。
此時的扶蘇還沒有抵達戰場,繚和歷史已經告訴了他答案。
這使得扶蘇之後頻頻回顧咸陽的方向。
因為嬴政這是在消耗大秦的氣運。扶蘇認為,嬴政給太自私了,完全沒打算給他留下點什麼東西。
他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可以讓子孫後代們享受萬世之福澤,可是結果呢,秦二世而亡。
這都是好聽的,其實就是嬴政死了,秦國就亡了。
只是胡亥當了嬴政的背鍋俠罷了。
【加油啊,每人每天最新發布章節VIP章節一條評論,攢夠十條,姐姐就保證明天六千字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