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從今天起,你來處理百家(求全訂月

  第555章 從今天起,你來處理百家(求全訂月票!)

  什麼時候,這天下能輪到我來治理啊。

  扶蘇看到趙高,內心發出了真誠的疑惑。

  他回頭望著身後這麼多大儒一個個看著自己,仿佛眼前的人一顆明星;再看看自己的弟兄們一個個都握拳,都願意追隨自己。

  固然我拋磚引玉,畫餅團結眾人,但是你們也不該這樣坑害我啊!

  我只是給你們畫了一個餅,可沒有叫你們這就追隨我啊。

  嬴政這個時候召喚自己,肯定是因為自己方才和群儒辯論的事情。

  本來這次秋獵,是和自己弟兄們打好關係的大好時機啊。

  就這樣,扶蘇被趙高帶到了嬴政跟前。

  嬴政一眼就看到了他身後跟著的十幾個弟兄,更有大儒十多位。

  馬車一路跟隨在後,足足有十多輛。

  宦侍、朗衛賓從,旌旗在車頭飄展。

  這樣的隊伍,已經可以和嬴政平日裡出巡的隊伍相媲美了。

  至於這後面跟著的人,更是讓嬴政感到匪夷所思。

  這些大儒,隨便拎出來一個,那都是在天下赫赫有名的人物。

  最讓嬴政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扶蘇身後還跟著眾多的弟兄。

  這讓經歷過成嬌叛亂、嫪毐之亂的嬴政感到不可思議。

  「你知道我為何叫你過來嗎?」

  「適才兒臣不小心與諸位大儒說了兩句話,應該是這個打擾了君父狩獵雅興。今日群臣跟隨君父來到上林苑,都是為了秋狩。」

  「這樣事關國家收穫的大典,不該因為兒臣一個人的幾句話就被打亂。」

  「兒臣有過。」

  嬴政雙目微微眯起,這小子實在是機敏。

  看他這次懂事,寡人就先原諒他。

  「寡人聽說,你重新解釋了師道。」

  「君父,這不是兒臣解釋的。這是上古時期古人們已經總結好的,兒臣只是將真正的師道拿出來說而已。」

  嬴政望向李斯。

  李斯趕忙站出來道,「大王,太子謙遜啊。天下有那麼多大儒宗師,他們尚且不能發揚真正的師道精神,到了太子這裡,義言一出見英明。」

  其他的大臣也紛紛站出來附和。

  「大王,太子之德,可以持國;太子之學,可以治人心之蠱。太子治學天賦超群,可以釋經。太子既然具備這樣高的才能,連天下的群儒都折服於太子。」

  「臣等懇請大王,由太子親自來主持百家經典的修正編纂,重新解釋經典文書。」

  扶蘇心頭一震。

  今天這是怎麼了,怎麼一個個都忽然間變化這麼大。

  這般大臣怎麼了,忽然間想出一個法子。他們今天良心發現了,居然想著為幾千萬庶民的未來考慮了。

  從一開始,經典先誕生,隨後就出現大儒、名流、宗師。

  而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對經典的解釋權最終落到了大儒、宗師的後代手中,就衍生出經學世家。

  到了東漢時期,更是有無數經學世家。

  從西漢時期,就曾經有過以張蒼為代表的古經文學派和今經文學派的著名爭端。

  對於經典,歷史上張蒼等人自然是堅持保留原意。

  但是今文學派最終在後續占據主流。

  這場歷史上有名的經典解釋爭端,它不為大眾所熟知,但是卻對每個人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從西漢開始,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借著修撰經文的名義,對經文加新的註解。

  這也就是訓詁學上那句『自漢朝以後無真書』的由來。

  尤其漢代造紙術發明以後,編寫傳抄之風大盛,偽書遂流行開來。據證,經,史,子,集,道,佛等古書均有許多偽造或偏誤之處,總計辨正書籍達上千部。

  歷史上的漢代,那是一個民族自信心空前膨脹,民族意識空前凝聚的時代。

  但是誰人當時又注意到了,一些思想的毒瘤開始落地、發芽、生根、結果,甚至以野火燎原的方式迅速地遍播天下。

  漢代在經書文字上的解釋權並不在官府手中,多在世家乃至讀書人個體手中,由於當時的統治者沒有能力加以監管約束。

  陳陳相因,給後世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為何自漢代偽造開始多起來?正是造紙術的發明。

  漢朝假託古人蔚然成風。當時的人,「多尊古而賤今」。

  尊古之風在東西兩漢成為大眾流行文化,一般知識分子仍非常嚮往先秦諸子百家的著述,所以編書者假借古人之名遂成習慣。

  再者紙張革命使文字一下子從竹簡錦帛中解放出來,書寫材料變得廉價易得,方便攜帶。即便印刷術還沒出來,但以抄書為業的行當已經發展起來。

  以上兩點,就為商人們提供了操作空間,利潤來源。

  民眾大多都處在謀生的繁忙與無盡的痛苦之中,一者沒時間讀書,二者經典又多是佶屈聱牙,很多經文的道理根本難以理解,而且即便讀懂了也難以做到。

  再加上,秦末楚國項羽一把火燒掉了大半,秦始皇又坑殺了很多儒士,毀掉了很多經書,

  來來回回,真的經書已經沒有幾本。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給後世稍微懂得一些學問的人創造假書的契機。

  誰人若是能寫出像樣的經文,安撫民眾一時的痛苦,讓他們聽的高興,屆時再附上老祖宗的名號,自稱是某個祖師留下來的傳人,一些單純懵懂的民眾這就掉進了甜蜜的陷阱里。

  看書的人萬人追捧,造書的人勢必筆耕不輟,財源滾滾。

  假書也就越來越多!

  而漢代假書這個問題,對後人的精神毒害威力是相當大的。

  最典型的一個騙局,就要數德道經里那句後世人人廣而傳誦的道理。

  說什麼大器晚成,騙了無數老實人一輩子。

  有的人努力了一輩子,等到真的老了,手上還是一個破房子,一個破碗,家裡破破爛爛,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成就。

  有的人老了,倒是家裡有錢了。可是年輕時不愛惜身體,中年時過度透支,等到家業成了,人的身體已經不行了,也享受不了福。

  甚至突如其來的家庭條件改善讓他十分地不適應,覺得多年卑賤的自己配不上這麼好的生活,沒過幾天咯噔走人。

  可就是這句話,勉勵了無數人,讓無數人打了雞血去拼搏去奮鬥,去追求某個東西。

  但是人家老子根本就沒說這話。

  《德道經》原文本說,大器免成!

  這句話的本意也就是民間有智慧的人自己經常說的那句,「小富在勤,大富在天。」

  真正的道理意思都是一樣的!

  如果想要得到大的成就,大的富貴,你得看天意,也就是運氣。有那個運氣,你就上去。

  沒有,伱就安安心心在家待著,做你的閒魚,一輩子平平安安舒舒服服,享受清福。這本來就沒有錯!本來人就應該這麼舒舒服服、輕輕鬆鬆的生活!

  而衣食溫飽,稍有餘錢,這是自己稍微努力就可以得到的。

  但是很多人都被大器晚成這句話騙了。

  這句話騙人說,要努力、要吃苦、要自律、要忍耐。

  中國古代從未有心理學,但是駕馭人心那一套,實在是惡毒。

  不知不覺間,又一批老實人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被人坑害了。

  大器晚成,這就是後世鼓吹人奮鬥的來源吧。奮鬥本身是好的,活著就得干點事情。但是當大器晚成被鼓吹的時候,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過分地努力,過分的追求,過早的透支了自己。

  害人最大的,永遠都是思想。

  一念之差,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有時候一個決定做錯,整整十年都要為那個錯誤的決定痛苦,回頭時人生最黃金的時代已經過去!

  而漢朝偽書盛行的原因除了商業追求利潤這個最大的原因,偽造書籍也可出於誹謗他人,黨同伐異等目的,這也都有實際記載。

  事實上,也就真的應了那句話,禍害遺千年。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千均的重擔。至於錯誤的思想,流傳了千百年,又到底毀了多少人的一生,禍害了多少個家庭。

  電光火石之間,一想到漢朝解釋經典的權力落在世家和士人手中,那得是多麼可怕!

  說真的,與其由著世家和士人解釋經典,真的不如從一開始就收歸中央啊,由官府朝廷掌控經書的解釋權。

  甚至於萬一日後自己的子孫後代不夠強,也不關注這些,那日後想收也收不回來。

  扶蘇心裡不由得一怵。

  好啊,這可是天賜良機。

  這個差!我必須得接!

  「寡人以為,沒有比你更合適在挑起這個任務。你在天下士人心中,本來就有著超然的地位,又曾經師從韓非,現在又以博士僕射淳于越為師。」

  「對於經典,目前為止,只有你的解釋最得人心。方方面面來看,只有你做這件事最合適。」

  扶蘇聽到這些,卻有些茫然。

  如果把經典的解釋權收回國家的話,那他願意做這個人,統領百家。

  但是你若說,讓自己去解釋那麼多經典。

  那不是讓自己去做士人的差事嗎?

  怎麼聽起來,有點像以後自己要專門去做這件事。

  扶蘇感覺眼前分明有個圈套已經給自己挖好了要自己跳。

  再看李斯王綰之流,覺得個個都是面目可憎。

  「兒臣只是偶然靈感迸發,若是要擔當這樣的大事,恐怕才能尚不足啊。」

  嬴政捋須。

  這件事他是真的打算交給扶蘇,因為沒有人比他更合適。或許別人解釋經典上有私心,但是扶蘇他不會。

  他不屬於任何世家,不屬於任何流派。對他來說,民眾的利益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論地位,天下只有寡人高過他,其他人都不如他。

  論學問,天下的士人沒有人能夠辯得過他。

  他每天都和這些士人攪和在一起,與其放他出來在朝堂上摻和政事,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不如讓他專心做這件事。

  嬴政也不多說,直接面向文武群臣。

  「這不是寡人的意思,是文武諸臣的心愿。我們都一致認為,只有你最適合去做這件事。」

  李斯也出言,「太子素來就通曉經文典籍,解釋經典更是接近上古聖人之訓。每每出言,都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而太子學冠群儒,深得經典奧妙。事情還未發生,就已經預測到結果。臣以為,太子恐怕比李斯更為明白,如果任由諸子百家學說再這樣各行其道,橫行於世,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禍亂。」

  「請太子接受大王的命令吧。」

  李斯早就看穿了嬴政的心思,這一招也實在是借坡下驢。既然太子深得士人之心,那就讓太子去引領那些士人吧。

  至於等到太子登基。他身後天然就有著一批支持者,根本不用擔心缺乏才士的問題。這樣太子也就不用自己煞費苦心到外地去尋找名士。

  大王安心,太子的王儲之位也能穩固。

  兩全其美之法!

  眾臣也站出來齊齊道。

  「太子,此事非得請您出來主持大局。」

  眾人固然襄舉,扶蘇自然不肯接受。

  這是規矩,哪能人家一請,你就立刻答應。

  嬴政望著眾人托舉扶蘇,扶蘇還不肯答應。

  這時候他就下了一道最直接的命令。

  「寡人任命你為太學祭酒。太學曾經就是你提議修建的,諸子百家的名流也都已經入了太學。從現在起,你來掌管太學,專門治理諸子百家學說。」

  「寡人要的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讓雜亂的學術都統一起來。什麼百家爭鳴,爭來爭去的結果無非是製造更多的糾紛和爭奪。」

  「從今天起,你來處理這百家。」

  祖龍一聲令下。

  頓時周圍的人氣場都要減半。

  「唯。」

  扶蘇咬著牙,接下了此事。

  扶蘇早已經不習慣被人命令而去做事。

  這一天,上林苑裡聚集了上萬人。其中大臣名流加起來約有上百人。

  眾人襄舉一處,於此推舉扶蘇為太學祭酒。

  場面非常浩大。

  在這上林苑秋狩之際,嬴政聽取李斯的意見,又為大秦帝國的創立加上了統一思想學術這一塊非常重要的基石。

  因為這次的事情非常重大,在大秦帝國即將誕生的前夕,秦國的國土面積空前擴大,甚至於大過了當初周朝剛剛建立。

  而百家的學說和思想,只是因為秦國的鐵蹄踏平了五國,使得曾經沸騰一時的各家名流都一度銷聲匿跡。

  但是他們的學說始終沒有消失,他們的影響力也沒有減弱。

  史官們洞察歷史,他們預見到了嬴政這個決定將會歷史造成多麼重大的影響。

  而由扶蘇來主持這件大事。

  他的身份是那麼的特殊,一國的太子,未來的秦王,憑藉著出色的天賦,獨特的見解,以不足二十的年紀,統領天下文士,監管當世經學世家,把控對天下經典文書的最終解釋權。

  這也昭示著扶蘇這位王者繼位之後的大政與前人有所不同。

  未來的秦國,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採取什麼制度,身為國君,引領國家和子民向什麼方向發展,都引人深思。

  史官不僅濃墨重彩地記錄這件事。

  更有人將這次上林苑扶蘇接受眾人推舉,接替太學祭酒的大事的宏闊場面做成了石刻畫像。

  一共分為六板。

  第一板畫面為事情的開始,扶蘇帶著十八世子質問群儒。

  第二板畫面為群儒和扶蘇的對辯。面對一眾儒士,扶蘇的氣勢在工匠的刀刻下,壓過了在場所有人。而群儒提劍,都對著扶蘇接連不斷地發起質詢。

  第三板畫面則是群儒對著扶蘇低首。群儒固然仗著長劍,可是在扶蘇面前卻都是心悅誠服的模樣。

  這昭示著太子扶蘇憑藉個人出類拔萃的能力,壓倒了不可一世的儒學世家。

  第四版畫面就是廷尉李斯向秦王政上諫。這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丞相,他站出來維護了衡秦王政和太子扶蘇權力天平。

  第五版畫面就是眾人托舉扶蘇,立其為太學祭酒。這昭示著王室把控了經典解釋權。

  第六版畫面,工匠卻是匠心獨運。

  畫面中只有嬴政和扶蘇兩個人。

  秦王政高高在上,氣勢非凡,他低頭對著扶蘇做出某種意義重大的安排。而占據畫板另外一半的則是年紀尚輕的太子,在高傲專權的嬴政面前,他傲然挺立,昂著頭接下這樣的命令。

  只是這一版畫面上也只有這兩個人,再無其他……

  這些自然都是後來的事情。

  ——

  只是那一天之後,眾多公子在親眼看到了扶蘇被秦王任命,又得眾臣推舉的場面後。

  這引發了他們內心深處極大的自卑感。

  當天扶蘇被人任命後,其他公子再看扶蘇時,覺得他好像是一隻飛起來的仙鶴,而他們只是生下來就用於襯托他的野雞。

  仿佛扶蘇已經成為了一座巍峨的高山,他只要一低頭看著他們,就顯得他們很是渺小。

  他們從一開始地熱烈地崇拜扶蘇這個大哥,變成了一個個望著扶蘇卻不敢走近。

  這些幼小單純的王弟們,他們生下來就接受了嬴政作為一個君王的強權壓制,隨後又逐漸地活在了扶蘇這個太子巨大的陰影之下。

  在看到自己的王弟們這樣的反應之後。

  扶蘇立刻以祭酒的身份,對嬴政說出自己打算讓自己諸位王弟都進入太學的想法。

  「既然要讓王室掌握經典的解釋權,那就要貫徹到底!」

  「培養王室宗親學習經典,讓王弟們努力掌握學術,假以時日,必有大成。屆時解釋經典學說的權力,自然而然就落在王室手中。」

  而自己也就可以多歇息一下。

  嬴政聽了,自然也萬分喜悅。

  他一直都看著自己的其他庶子感到多餘,卻又不忍,畢竟那也都是他的骨血。

  扶蘇的主張,直接去掉了嬴政的一塊心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