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太子終於來了!(求打賞全訂!)
「報——」
「報——」
「報——」
從轅門,到前軍帳,再到中軍大帳。
傳令的士卒甩著兩條腿捲起地上的沙土一落往帳內飛奔而去。
「啟稟二位將軍,太子車駕已至轅門外。」
蒙恬站起,「太子到了?」
「車駕就在轅門之外。」
蒙恬和李信本在帳內正商討軍事政務,在聽到太子駕臨的消息之後,二人俱對視一眼。
李信放下手中竹簡,站起身來,「傳令全軍,太子駕到,速速準備軍禮。凡千夫長及以上將官都隨我去迎接太子。」
「唯。」
待這傳令的士兵退下之後,李信便急急忙忙一面系披風,一面穿戰靴。
李信對也在一側急忙穿甲套靴的蒙恬道,「太子終於知道要來軍中看一看了。」
蒙恬也道,「是啊,太子率兵出發戍邊,到了新鄭之後卻一直坐在驛站。如今太子終於驅車前來軍營,我等必須以重禮相待。」
轅門之外,儘是平沙。遠處則是連片連片的湖泊,河道湖泊岸邊皆是密密麻麻的蘆葦。
軍營正處在連片連片的蘆葦叢之中。
就在將士們這日常進行操練,將軍們排兵布陣時忽然聽到一陣綿綿的號角聲從高處吹起。
大秦的旗幟遍布軍中每個築樓高處、樓台。黑色黑色的旗幟上面是秦國的國號字樣,此時正齊齊迎風搖擺。
厚重的旗幟迎風招展時,總是發出與空氣激盪的聲音。
當長長的號角在軍中傳遍軍中各大營地時,所有的將士們都有抬頭望向灰白色的天空。
士兵們臉上紛紛掛著高興而滿意的笑容。
「你們聽,是太子來到軍中了。」
「太子對我們庶民一向是能給多少就給多少,我們都打心眼裡感激太子。這一次能隨同太子一起戍邊,實在是我等的榮幸。」
「是啊是啊,我也是這麼想。」
此時此刻轅門外,扶蘇的車駕已經在門前靜候了一刻鐘左右的功夫。車上的鑾鈴在大風的出動下,叮叮作響。
扶蘇並沒有坐在馬車之中,而是站在戰車之上,由灌夫親自為他御馬。
他沒有穿那厚重華麗的冕服,前來只是一身黑色常服。外表如斯,十分謙遜有禮,一派彬彬。
當各級將官們來到轅門前,看到太子自然一一拜見。
「太子,末將等有失遠迎,還請太子恕罪。」
「軍中不比宮中規矩多,這些繁瑣規矩在營帳之中不必講究,一切以實用為主。我此次來軍中是來看看將士們是否有懈怠之心,此次戍邊時日頗久,如今楚軍兵臨城牆,宛城將士再三催促。我擔心軍中將士士氣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親自前來。」
扶蘇一到場,立刻表明來意中將是。眾將官,心裡紛紛讚嘆太子處事周密、考慮周全。
李信本就在軍中按捺多日,如今聽到宛城之中又有軍士來報軍情,當即兩眼放著精光。
「請太子入帳。」
一道道拒馬樁,這才從營門之前被一道道打開。
一條寬闊的大道展現在扶蘇眼前,扶蘇的目光自然不在那些行軍禮、排列在兩邊迎接的將士身上;而是站在兩側排成方陣的大部隊。
「我看將士們皆目光炯炯,戰意十足,可見平日裡諸位將軍,訓練有方。」
任囂笑道,「太子,這些兵並不是我們所訓練出來。」
「哦?」
「太子這些兵士都是藍田大營里的精銳,之前他們雖也稱攻城略地,但在營地之中都是由蒙老將軍親自訓練。所以戰士們軍紀嚴明。現如今這十萬將士也多虧了我們蒙將軍時常在軍中監督,這才讓將士們每天都能打起精神。」
「蒙將軍經常對將士們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打仗往往只是短短數日的事情,但是之前的操練卻是數月數年的事情。雖然是戍邊,可是時時都有和楚軍交鋒的可能,士兵們必須時時警惕。」
任囂說出這一番話,立刻引著軍中其他將士隨聲附和,「軍將軍囂說的都是實話啊。」
「將士們只認得蒙將軍和李將軍,哪曉得我們這些泥腿子的姓名。估計等到我們回到咸陽之後,眾多士卒們還要在背後怨恨我們沒有給他們提拔的機會。」
扶蘇自然聽出來,這些人是在暗示自己。
這任囂的意思不就是,藍田大營的人都只聽蒙恬的話。
因為在秦國將士們戍邊得到的待遇是非常低的。
這就讓那些曾經以從軍為志向,想要靠著軍功出人頭地的庶人後代感到抱負被壓抑。他們長久地困在軍營之中,猶不得升遷,整日只能以飽食度日,自然心中生怨。
而任囂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則是因為他擔心此次戍邊隨軍,到時候落在他們身上的連尺寸之功都沒有,只有蒙恬和李信,他們二人會因為這次的事情得到大王的重賞和重用。
一個是軍功世家之後,一個是二代郡守之後,都是在朝中有依傍的人。
正如他們所擔心,所不滿的現狀一樣。
蒙恬和李信生來就比他們擁有的機會多。
扶蘇站在戰車上,身後的戰車前前後後跟了十幾輛。
他明顯感覺到後面的將官們似乎催馬催得快了,一股莫名的壓迫感從身後襲來。
蒙恬急忙道,「臣不敢邀功,都是軍中諸位將軍全力配合,否則以臣微薄之能如何使得眾士賓服。」
扶蘇笑笑,「凡隨本太子,出征戍邊之人,此次各有功勞。蒙將軍所言極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仗早晚都會打,軍功自然也人人有份。」
「但是這平日裡將士們的所作所為,才是決定戰場上兩軍勝負的關鍵。此次我身負君父之命。全力對抗應付楚軍,若是能為秦國延緩戰事準備。到時候等到秦軍大規模進攻楚國,凡今日」
扶蘇的目光在一個個方陣上遊動,將士們手中持著足有一人高的長劍。
這些都是現在秦國在戰場上主要使用的長劍。
長足有八尺多。
這戰鬥方陣型中,自然是一寸長,一寸強。
秦劍,失傳的技術。
秦朝的鑄劍技術發達到後世西方靠著現代技術才能勉強複製的地步。
秦劍劍身塗著一層鉻鹽化合物,而鉻卻是兩千年後被發現的。
同時秦劍劍身共八個棱面,而每個棱面之間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可見鑄劍的精密程度。
而劍體和劍刃金屬配比也不同,既能保證劍體的硬度,又能保證劍刃的鋒利度。
劍身長八十六公分,但是不易折斷。
曾有人挖掘出埋葬了千年的秦劍,竟然在壓彎的情況下於千年之後又反彈恢復了筆直的狀態。
就是這樣的秦劍,才配備、支撐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