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管它白毛黑毛(求打賞月票!)

  第196章 管它白毛黑毛(求打賞月票!)

  聽著太學的鍾聲陣陣,信突然心頭一酸。

  他十五歲入學室,跟隨老師學習為吏之道,因為他是當時學室里數一數二的佼佼者,第一次十七歲參加考試就獲取了做史的資格。

  所以他才被直接選入王宮裡,這才有了能夠在大王身邊當差的機會。

  世界上的天才,大多數都上交給過國家了。

  信甚至沒有參加兵役,直接在王宮之中學習做事。

  鍾聲一響,太學中河堤岸上的楊柳叢中,幾十隻白鶴展翅騰空飛起,隨後又鑽入更遠處的蘆葦叢,即蒹葭之中。

  蒹葭散發著蒼白之色;柳樹也不再繁盛茂密,原先碧綠油亮的枝幹,如今也裹上白色以及略顯成熟的青色。

  「吾今日來到太學,得到諸位律史的點撥,實在是受益良多。」

  「過去在宮中學習,雖然學的是君子六藝,百家之說。可是因為涉獵甚廣,不免有眼花繚亂之感,總覺得百家各有長處。」

  天空中掠過幾隻白鶴,幾片羽毛落了下來。

  太子發話說到一半戛然而止,這讓身後跟著的一眾垂聽者一個個都互相望著。

  律史郜吞了吞喉哽,年邁的他再度上前,「律史郜斗膽,請問太子如今又是怎樣的看法呢?」

  扶蘇撿起一邊地上原先白鶴在此地遊玩時掉落的一地各色羽毛,像是陷入沉思。

  眾人莫名都把心提到嗓子眼裡。

  「你們說,這白色的羽毛和黑色的羽毛有什麼不同?」

  一眾老頭兒又是將腦袋聚在一起,用眼神在交流著什麼。

  隨後一人又將郜推上前去。

  郜心中多少無奈,面上始終從容淡定,他覺得羽毛這玩意,無關乎緊要,也犯不著計較討論顏色的區別吧。

  他壯著膽子,打算『倚老賣老』,好回答太子這個問題,同時期待太子滿意。

  「太子,這羽毛本就只是羽毛,何必論什麼黑色和白色呢?」

  身後一眾戴著獬豸冠的黑袍長者,一齊微笑點頭。

  扶蘇像是眼前一亮,當眾拍掌叫好,「好!說的好!這句話,真的是微言大義啊。」

  「那你們說,這獵野兔的野犬,是白毛的犬好還是黑毛的犬好?」

  眾律史聞言,多恍然大悟。

  和這類人打交道,稍微賣個關子,大家就明白彼此要說什麼。

  也只有灌夫,他在努力地思索,太子手下幾十條狗,當屬那條灰色的大狼狗最勇猛,雖然它長得最瘦最干。其他顏色的狗,雖然長得膘肥體壯,但是都沒有大狼來的迅猛。

  灌夫覺得自己難得聰明一回,若不是要給這些律史面子,他一定要搶先站出來說。

  可是太子常教導自己,『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做人一定要低調。』

  灌夫壓抑著自己激動的心情,他一遍遍勸告自己,『灌夫,你可是太子身邊的第一高手,大秦國太子衛率!低調,低調。』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

  灌夫笑出了聲音來。

  信在一側瞟了一眼他,氣得閉上了眼睛。他拿起自己腰間的刮刀在灌夫眼前晃了晃,灌夫這才回過神來。

  讓灌夫感覺神奇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明明他沒有聽到任何人說話,可是這些律史在面對太子時,眼中都是贊同之色。

  氣氛一下變得比之前任何時候都好。

  令史朱站出來道,「太子所說皆為要言。誠如太子之說,毛色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是管用。不管是白毛還是黑毛,它的本質都是羽毛;而不管是白犬還是黑犬,重要的是它能夠抓捕獵物。」

  扶蘇沒有回答,只是和眾律史對揖。

  灌夫這下急的險些要跺腳了。

  不是問白犬厲害還是黑犬厲害的問題,怎麼變成了黑白不重要,重要的是抓捕獵物,這不是把問題給繞開了嗎。

  「我秦國素來講究的實用,只要對國有利,一切的法子都是可行的。我想是我過去太拘泥於百家之說了。」

  律史盛說出了心中所想,「太子實在是聰慧。太子已經從所見所聞所學之中,明白了治國、為人、處事的要義。利才是第一位的,只要得到實質性的好處,達到實際效果和目的,這才是我們必須要把握的準則。」

  「不過,老臣倒是有些慚愧。因為這個道理,是我在學室潛心領悟觀察了十多年才豁然開朗明白的事情。果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執行它的過程,並不重要。」

  「太子年僅十七,這就領悟了我秦法的要義。臣佩服太子。」

  這些人繼續和太子討論法制中的問題,他們仍舊繼續討論方才提到的著名的法理上的問題,諸如,「為什麼庶民會在官府強制下達命令後做出與官府對抗的行為?」

  「為什麼某些人本性不壞,但是他們卻犯罪了。而真正無惡不作的人,卻游離於法律之外。正是因為有後者的存在,所以才讓惡屢禁不止,所以才讓其他人感到犯罪的成本過低,進而作惡。」

  這個時期的律法,並沒有發展到後世那麼成熟完備的地步,很多時候,扶蘇從這些律法制度之中感受到的是古人對於人性的探究,對人的未來發展問題的思考,對子孫後輩的後續安排。

  看扶蘇聽得這麼認真,對每個人的見解都加以圈點,一一肯定。

  這些人自然比平時教導學僮弟子感到高興萬倍。

  這時候,這些太學裡的律史仍舊沒有反應過來,太子為什麼要整這麼一出。

  他們都是久在學室里教書育吏,研讀經典、修繕法條律令之輩。

  雖然本就是在權力鬥爭之中的落敗者,只是因為血緣得以分一杯羹。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安逸倦怠生活,早就讓他們忘記了危險,更加不知道警惕為何物。

  看看當初自己在朝堂上提出懷柔、賞賜庶眾苦勞的建議時,朝中大臣們議論自己政見所的角度,反應的速度,占據的高度、反對自己的嗓門音量程度。

  再看看如今這些長者,他們一個個圍著自己,仿佛自己是他們的知音人。

  扶蘇知道,自己這是來對地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