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

  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

  關中的情況,自然不可能只有袁紹一個人知道,劉儉那面自然也是知道的消息。

  劉儉在這知道這件事以後,所做的第一件就是迅速找到了負責校事府的賈詡,讓他增派人手往荊州,隨時查探袁紹的動向。

  但是有些事情並不需要劉儉提前知會,賈詡早就有預判性的都做到位了。

  他將目前有關天下各處主要的信息都告知了劉儉,而且個中的情報都非常的詳細,甚至包括董卓在涼州與馬騰和韓遂交戰的細節,校事府方面也儘量做到事無巨細的回報。

  很顯然,賈詡在這方面確實很有能力和潛力。

  不過,他也向劉儉提出了他的一個意見。

  就是目前校事府的進步雖然很大,但精英人員還是太少,河北有足夠的財力可以培養人才,但培養是需要時間的,而且管理上的精英人才實在太少,賈詡身邊可以指揮調度的高級別人員捉襟見肘。

  針對賈詡提出的這個問題,劉儉也早就有了解決方案。

  在組建校事府之前,劉儉曾讓他的同門國淵組織了一支實力強勁的偵查部門。

  這支部門的人員雖然不像是校事府一樣承擔那麼多的責任,比如說刺殺潛伏等事,但在情報刺探上,國淵所率領的這支隊伍的人實力和素質確實很高。

  於是,劉儉決定讓國淵的這支隊伍加入到賈詡的校事府中,增強校事府的整體人員實力和素質。

  現在,相比於關中,劉儉更加注重袁紹目前的動作。

  益州劉焉的死,一定會促使袁紹有所動作,就看他的動作是向北還是向西了。

  因為賈詡往益州也派遣了不少校士駐紮在益州本土,定時向回傳消息。

  「劉焉既然已經死了,那益州那面的形勢必然全部會傾向於袁遺,劉焉那幾個兒子無論是在聲望還是能力上都遠不及其父。」

  「指望他們在益州能夠翻起什麼風浪來,只怕是不可能的,現在就盼著他們不要被袁家在益州徹底的剿滅,能夠留下一點殘局的勢力。」

  「這樣一來,也方便日後我與他們接洽。」

  賈詡惋惜的道:「如此,也就只能看天命了。」

  「大將軍,袁紹在荊州調集各郡的兵馬,籌備軍械,同時還暗中調集民夫騾馬,還將各郡倉廩中的糧食向南郡集中,很顯然,就是要有大規模的行動。」

  「依照老夫推斷,袁紹原先也是想抱著後發制人的態度,讓大將軍先行進入關中,但是現在,他改變了主意。」

  「咱們也應該趕緊行動了。」

  劉儉言道:「這次的事情重大,你也隨同我一起去,另外荀彧也隨我前往,荊州那邊你要隨時盯住,看著袁紹那邊有什麼後續動作正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怠。」

  賈詡問道:「大將軍,那咱們何時出發?」

  「袁紹行動之後,咱們就興兵。」

  賈詡捋著自己的鬍鬚,奇道:「大將軍,只是不知咱們的軍械,糧草,還有士兵可曾都準備妥當?」

  「自然是在各處準備著,只是聲勢並沒有鬧得那麼大。」

  「各郡都在按著我的指示,暗中將原先的儲備糧向著河內的方向集結,現在三河那面反叛鬧得最凶,朱儁有重病在床不能起身,韓浩抵擋不住叛軍,屢次向我們發出求援。」

  「所以這個時候向三河集中一些兵力和糧草,並不會影響其他人的警覺,而且我採用的是化整為零的手段。」

  「這些事情,早在我徐州的時候就已經著手準備了,田豐和沮授替我籌辦的,你儘管放心。」

  賈詡聽完之後,不由感慨:「大將軍果然是多謀之人!」

  ……

  ……

  幾日之後,荊州方面的消息果然迅速傳到了河北。

  正是如同賈詡所預料的那樣,袁紹驅趕大軍終於北上,通過武關,直奔雒陽而走。

  由於司州的閥閱和關中的頂級豪富都已經與袁紹達成了政治共識,所以這些人倒是都非常歡迎袁紹抵達司州。

  袁紹代表的是舊有公卿與舊有閥約體制的利益,他和他的手下是維護這個天下舊有的傳統制度的。

  那些老牌兒的閥閱以及老牌兒的豪族,現在因為新政而損失了不少,並讓出了過多的政治利益。

  →

  他們很想將所有的體制改到新政之前,還是原先的大漢王朝,所有的資源還是供給他們分配。

  袁紹所代表的群體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在司州和關中這種老牌閥閱匯集的地方,袁紹還是比較受支持的。

  援軍方面,蔡瑁、黃祖、孫堅等人兵分三路,直接北上,先行搶攻入了司州,兵鋒直指雒陽。

  同時,袁紹還派人上奏朝廷,說是目前司州與關中的叛亂實在太多,他身為漢臣,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他此番興兵是為了解決國家危難,並不為了其他。

  但這些話也不過是騙一騙那些不懂政治的普通黎庶百姓而已,換成像以劉辯為首的一群朝堂政治老手,那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董卓在西涼生了大病,他的將士被韓遂、馬騰等涼州叛軍反攻,退縮到了冀縣,這件事兒本來就讓劉辯夠頭疼的了。

  現在袁紹突然發兵,再次進入了司州,可以說是讓劉辯措手不及。

  按照道理來說,袁紹確實有能夠能力撲滅司州本地的各項叛亂。

  但是撲滅了司州本地的叛亂,他會不會繼續撤走呢?

  雒陽本來就是貴族豪門原先所聚集的重要地區,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政治要地。

  此處更是天下的正中心。

  司州五郡,一旦被袁紹控制了,再加上南陽郡的望族,這兩地的望族為了復興他們原先在東漢王朝的地位與利益,一定會極力支持袁紹復辟舊制。

  這會對劉辯的皇位產生巨大的威脅,只怕是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辯可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繼續打壓朝廷中的清流士族一系了。

  因為就楊彪、王允等人的政治立場來說,他們雖然與袁紹的利益有分歧,但是總體大致方面卻還是站在一隊的。

  董卓如今生病了,指望不上,這些人就是朝廷中勢力最大的政治群體。

  能夠與他們相抗衡的只有清流一系,如果清流一黨再被撲滅了,袁紹一旦進了長安城,與楊彪他們會合,那劉辯就徹底玩兒完了。

  一想到這兒,劉辯就不由渾身冒冷汗。

  現在董卓指望不上了,他能指望的是朝堂中的清流,另外還有他的母后何氏。

  劉辯停止了對清流一系的打壓,同時開始下放了一些官位給清流系的青年才俊,作為他向清流系的示好。

  另外,劉辯還請教其母何氏,母下應該怎麼辦?

  何氏的意思則是讓他去請教大長秋呂強。

  劉辯實在是不願意聽到呂強這個人的名字。

  自從上一次劉辯對呂強進行了暗示之後,呂強就比較自覺的龜縮起來。其在內宮中少有露面,只是做一些他分內的事情,不讓劉辯的嫉妒之火燃燒到他的身上。

  不過劉辯對呂強雖然十分的厭惡,但是何後對呂強的感情卻一直非常的堅固,她一直視呂強為自己的長輩,因而強行讓劉辯認呂強這個阿公。

  在這次這個節骨眼上,何後認為讓劉辯去請教呂強,讓呂強給劉辯出出主意,或許能夠緩和一下他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

  但問題是,何後打錯了主意,劉辯的心中從來就沒有把呂強當成過親人,他只是把呂強當成了最低等的奴才。

  這次向呂強征討意見,也不過是不得已。

  不過,如今的皇帝也畢竟不是當年了,他壓下了對呂強的蔑視。親自去拜訪呂強,向他詢問如今的形勢應該如何穩定。

  按道理來說,身為大長秋,而且還這麼大年紀,為了能夠得到一個好的結局,呂強不應該插手政治,不過他畢竟是老臣了,而且對待劉辯的感情比較深,所以呂強最終還是給出了劉辯一個答案。

  一是利用劉儉,讓他進入司州對抗袁紹,二則就是立刻廢除小錢之政。

  按道理來說,這兩條建言都是忠君之言,但是卻都觸怒到了劉辯的逆鱗。

  從呂強向劉辯說出了這兩條意見開始,劉辯就已經下定決心不讓呂強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