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功成身退

bookmark

  第399章 功成身退

  在這次雙方都很滿意的密談結束之後,劉封又不得不繼續停留在了洛陽城中。接下來的時間裡,劉封親自作保,邀請張楊、楊丑、眭固前來雒中會盟。

  張楊、楊丑還好說,眭固比較麻煩一點。

  張楊本身就非常畏懼袁紹,常年懷疑袁紹要弄死自己,和張邈如出一轍。而楊丑在原時空里親近曹操,在現時空里親近劉封,武力不強,但眼光很好,所以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唯有眭固,原時空里他可是寧可去投奔袁紹也要反曹的。

  這時候可不是心慈手軟的時候,劉封直接聯手曹操設了個鴻門宴,斬殺眭固,同時派人接管其部兵馬,打散吞併。

  眭固對劉封倒還算是過得去,可誰也沒法保證眭固到時候不會搞出叛亂。尤其是逼迫他和曹操站在一個陣營,更是容易出事。

  為了大局,劉封不得不行此下策。

  其實在下手之前,劉封還曾經試圖最後挽救一下眭固,表示希望眭固能夠帶著部隊南下,跟他一起前往江東。

  可眭固卻一口拒絕了劉封的請求,表示在河內待的好好的,不想南下。

  既然這樣,那就只能送他去死了。

  他不死,將來就有無數己方的戰士會因為他可能的背叛而陷入絕境,被敵人所屠殺。

  解決了眭固的問題之後,張楊立刻同意讓出河陽城給曹操布防,同時願意提供四千人的民夫為曹軍效力。

  楊丑素來和眭固不和,但此時也有一些兔死狐悲。

  不過在劉封的安撫之下,楊丑很快就忘了眭固,堅定了守盟的信心。

  當然,好處也是少不了的,劉封不但答應將眭固那部分的貨品轉交給楊丑和張楊均分,同時還答應提供新的貿易品——香油。

  除此以外,劉封還擔保如果河內戰事不利,曹操必須接應張楊和楊丑等部退過黃河。

  在成功定盟之後,劉封總算可以離開雒中了。

  在劉封離開洛陽的那一天,曹操親自送行,帶著曹昂並曹丕、曹植、曹彰等一眾子嗣送出洛陽十里。

  隨後,劉封在孟津上船,自黃河順流而下,至陰溝水轉入浪湯渠,匯入潁水,最終轉進淮水,抵達壽春城。

  此時劉備本已經打算離開壽春,返回郯城了。

  不過劉封先派人傳信回來,請他在壽春多等一陣。

  對於好大兒的請求,劉備自無不允。

  「父親。」

  看見父親又親自站在碼頭上等自己,剛一下船,劉封就立刻上前行禮。

  劉備溫厚的幫劉封理了理散亂的劉海,隨後拉著兒子的手拍了拍,關心道:「封兒一路辛苦了,我聽聞雒中出了事情,當時就擔心你有沒有事,立刻就派了人北上。」

  劉備感慨道:「所幸你書信很快就到了,為父這才放下心來。」

  劉封趕忙告罪道:「孩兒不孝,累父親勞心了。」

  劉備擺了擺手:「這算不得什麼,只要你平安無事就好。」

  父子倆敘話片刻之後,劉封開始給劉備介紹起他身後的新人來。

  「父親,這位是潁川鍾元常,乃是潁川四長之季明公嫡孫,他身邊這位乃是其弟鍾仲常,亦是潁川名士。」

  劉備一聽,頓時大驚,趕忙上前行禮。

  鍾繇、鍾演兩人也被嚇了一大跳,他們哪裡想得到以劉備之尊,竟然在初見之時,主動向他們行禮。

  兩人自然不敢受劉備大禮,匆忙之間閃開避讓,然後恭敬回禮。

  劉備卻是鬆開了好大兒,上前一手一個,拉住了鍾繇兄弟倆。

  「賢昆仲之名,備如雷貫耳,素有仰慕之情,只恨福薄,不得相見。」

  劉備一副推心入腹之態,語氣諄諄,情感至臻,聽的鐘繇兄弟倆十分感動。

  「今日有幸得見,備自不量力,懇請賢昆仲入我幕府,好讓備能有朝夕請教的機會。」

  果然,三句話沒說完,劉備就開始挖牆腳了。

  劉封心中冷笑,幸好自己手腳又快又好又乾淨,沒給老爹留下縫隙。

  果然,鍾繇、鍾演兩人露出十動然拒之色,先是恭恭敬敬的朝著劉備行禮,感動非常道:「愚兄弟雖略有薄名,卻不想得蒙驃騎大將軍如此厚愛,本該粉身碎骨,以報答將軍之恩德。然先前已應左將軍之請,入了左將軍幕府,所幸左將軍乃大將軍之子,我等也能繼續為大將軍出力,報答大將軍之恩寵了。」

  左將軍?

  左將軍不是袁術嗎?

  啥時候成我兒子了?

  劉備一臉懵逼,額頭仿佛冒出了幾個問號,滿臉疑惑的望向好大兒。

  劉封趕忙上前半步解釋道:「父親,此次孩兒入雒,蒙天子厚愛,朝廷器重,大將軍舉薦孩兒晉位左將軍,接掌揚州牧,封吳侯,食邑六千五百戶,都督東南揚、交兩州諸軍事。」

  劉備有些吃驚,沒想到天子給的居然比自己預想之中的待遇還要好上許多。

  此時他尚不知好大兒在雒中已經聯手曹操把天子給徹底架空了。

  這份獎賞,與其說是天子給的酬功,倒不如說是曹操給的報酬了。

  「父親,還有天子詔令。」

  劉備一聽,趕忙行禮:「臣驃騎大將軍劉備,恭迎聖旨。」

  劉封隨即說道:「驃騎大將軍劉備,都督東南諸軍事,平定江淮、江東,擒獲袁術、孫策,安定地方,撫慰百姓,勞苦功高,特此加封兩千戶食邑,以酬其功。」

  劉備原本受封譙侯時,也是八千戶食邑,此時又加了兩千戶,達到了一萬戶食邑,算是相當之高了,如今整個大漢朝廷中,應該僅次於大司馬袁紹一萬兩千戶和大將軍曹操一萬一千戶。

  皇甫嵩當初平定黃巾之亂,幾乎拯救了東漢朝廷,為東漢又續了一波命,也不過才加封了八千戶食邑罷了,可見封邑的價值之高。

  眼下的封邑雖然已經注水膨脹了,但一萬戶依舊是一個分水嶺,堪稱最高一檔。

  如今天下,封邑在萬戶以上的,依舊只有三個人,袁紹、曹操、劉備。

  隨後,劉封又補了一句:「父親,朝廷依舊命你都督徐、豫兩州諸軍事。」

  劉備雖然驚訝劉封收穫之豐,但兒子得到的獎賞越多,老子自然是越高興。

  當即就叩謝了天子之恩,朝廷之德,領受了加封。

  「父親,兩位鍾先生已入我幕府。」

  劉封舊事重提,看見劉備有些不虞之後,趕忙繼續介紹起其他人來。

  「父親,這位乃是我新徵辟的幕府主簿,出自弘農楊氏的嫡脈子孫,前驃騎將軍楊賜之孫,前太尉楊彪之子楊修。」

  楊賜曾出任太尉,在司空任上病逝,死後被追贈為驃騎將軍。

  劉封特地讚譽道:「楊德祖恭敬好學,博學多才,尤擅經典,可謂出口成章,乃關中後起之秀也。」

  別看劉封年紀小,可如今地位卻是妥妥的大佬級別了。

  堂堂左將軍,武侯,揚州牧,都督揚、交兩州諸軍事。

  光是這一連串的頭銜,就決定了他的話語權。

  能夠讓劉封評價一句關中後起之秀,楊修心裡都忍不住驚喜交加了。

  劉備又起了招募之心,這可是弘農楊氏嫡子啊。

  眾所周知,楊家可是天下第三的門閥,在士族之中也僅次於袁家,而且兩家的差距並不大。

  如果說袁家心思眾多,不但騎牆,還居心叵測的話,那楊家確實要忠心的多,他們親近天子,效忠朝廷,要遠比袁家來的忠謹。

  只是大漢這條船不可避免的沒落了,而和大漢深度捆綁,直到晚期都沒想到解綁的楊家,毫無意外的伴隨著大漢這艘沉船一起下沉了。

  原本劉封是想連楊彪一起帶走的,但曹操拒絕了劉封所請,且態度堅決。

  沒辦法,劉封也只能帶著楊修一個人南下,而將楊彪留在了洛陽。

  劉備心中浮動,只是他還沒來得及想好理由挖人,就被好大兒給嚴詞拒絕了。

  隨後,劉封還給劉備介紹了董昭等人。

  董昭名氣不大,家世也不出眾,但劉備卻沒有因此而小覷他,反而以更大的熱情相對,顯然挖人之心不死,而且對自家好大兒的眼光很是信任。

  好在黑胖子對劉封忠心耿耿,忠不可言,最終還是十動然拒,沒讓劉備扳回半點顏面。

  「元常叔父、仲常叔父,一路遠來辛苦了。」

  劉備身後的荀攸衝著鍾繇、鍾演行禮。

  按照輩分,荀彧和鍾繇、鍾演兄弟是平輩論交,哪怕荀彧的年齡也不小,在鍾繇的面前依舊是晚輩。

  鍾繇認出了荀攸,露出了一個笑臉:「原來是公達,自數年前一別,已是許久不見了。」

  荀攸恭敬答道:「叔父所言甚是,自從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我離開洛陽後,至今已經六載。」

  緊接著,荀攸露出一個真心實意的笑容道:「劉驃騎父子以誠待人,善於納諫,實為明主。叔父日後在少主處呆久了,自然能得出同樣的結果。」

  鍾繇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知道荀攸這是在給自己賣好。

  潁川四大姓可謂是同氣連枝,彼此之間也通婚,都算得上是姻親。

  劉備父子這邊高層很少有豫州人,尤其是潁川人,至今只有荀攸等寥寥幾個。即便荀攸為劉備父子所重視信任,但潁川人的話語權著實不高,完全沒法和徐州人相提並論。

  如今鍾繇兄弟倆加入,荀攸自然喜不自禁。

  這無關品行,只是出自真情。

  眼看著諸多俊才在眼前,卻沒一個能夠納入幕中,劉備顯然不死心,當晚在城中設下酒宴,為劉封等人接風洗塵,同時也想要和鍾繇兄弟、楊修、董昭等人多做接觸。

  當晚眾人盡興而歸,包括劉封。

  考慮再三,劉封還是覺得不能急於一時,沒必要和喝了酒的劉備談論正事。

  這次雒中發生的事情,顯然很逆反劉備的喜好,劉封不得不多做考慮。

  次日中午,劉封才單獨面見劉備,此時才將雒中發生的事情述說了一遍。

  不過劉封也沒傻到完全坦白,而是使用了春秋筆法的手法,重點敘說了曹操如何對楊彪發動政治打擊,又是如何奪過了天子僅剩的兵權,最後得以大權獨攬。

  至於自己在其中的作用,或為一筆帶過,或為輕描淡寫。

  重點就是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劉封這也是迫不得已,總不能直接和劉備說天子是我攛掇曹操架空的,楊彪是我煽動曹操抓捕的。

  要真這麼說了,十有八九劉備要翻臉,上演一回大義滅親。

  劉封一邊拼命甩鍋給曹操,一邊又替他洗地道:「父親,大將軍如此也是無可奈何。」

  「嗯?」

  劉備不解的望了過來,眼中還有清晰的不滿,顯然對兒子替亂臣賊子辯解而感到不悅。

  看見這一幕,劉封心中嘆息一聲,幸好自己防了一手,否則現在說不得自家老爹就要大義滅親了。

  「父親可知河北境況?」

  劉封不答反問了一句。

  劉備眉頭微微皺起:「公孫兄長依舊困守易京,只是其已經再無昔日雄心,只想拖延時日,以待候知天下之事矣。」

  公孫瓚這話的意思是,他在等著天下大勢明顯化,說白了也就是不打算爭奪天下了,坐等明主出世,然後把自己僅有的地盤賣個好價錢。

  這可謂是頹唐到了極點,要不是公孫瓚恨透了袁紹,寧可死也要和對方死磕到底。

  但凡換上一個人,恐怕他早就投降對方了。

  「父親有所不知。」

  劉封開口,緩緩將袁紹欲和公孫瓚議和的事情托盤而出。

  劉備聽完後極其震驚,甚至有些不信的懷疑道:「汝這是從何而來的消息?」

  劉備之所以會這麼驚訝,也是因為他想不通袁紹都這時候了,怎麼可能還和公孫瓚議和。

  「此消息乃是出自大司馬左右,父親不必懷疑消息真假。」

  劉封搪塞了一句之後,繼續說道:「大司馬此番要與公孫伯父議和卻系真事,只是其心中所想,卻未必是真。」

  劉備有些疑惑,不解道:「此是何意?」

  劉封猜測道:「孩兒懷疑大司馬之議和,乃是計策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