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局勢變化

  第314章 局勢變化

  「家主,朱公、張公來訪。」

  管家湊到顧雍身邊,小聲的稟報導。

  顧雍神情一凝,管家所言的朱公、張公,正是將來江東四大姓中的朱家家主朱桓和張姓家主張允。

  俗話說的好,四大天王有五個。

  江東四大姓自然也不能免俗。

  其實真正的江東四大姓是有五家,其中朱家就有兩家。

  兩家朱其實是遠房,其中一支乃是以朱桓、朱據、朱異為代表之吳郡朱氏,也是明面上的四大姓朱氏的代表。另外一支則以朱治、朱然為代表之沛國朱氏,這一家投靠孫家要比前一支早的多,而且此支朱氏即南宋理學家朱熹之先祖。

  現在來找顧雍的,自然是吳郡朱氏的家主朱桓。

  朱桓在歷史上投效孫家相當晚,比顧雍要晚好幾年,直到孫策死後,孫權上台,明確表現出想和江東士族和解之後,朱桓才開始為孫權效力。

  嚴格的說,朱桓不像顧雍,他從來沒有為孫策效力過。

  張公張允,乃是江東四大姓中的最後一姓張氏的家主,他兒子乃是張溫,被顧雍評價為當今無輩的天才。

  這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張溫聲名在江東太顯赫了,容貌奇異偉岸,談吐文雅機敏,這就讓孫權十分好奇,詢問當時的眾臣,張溫可比何人?

  兩漢法古遵史,特別喜歡典故,試才也喜歡以人相媲。

  大司農劉基,也就是劉繇的兒子當時就說:「可與全琮同等。」

  這個讚許已經是相當高的了,全琮可是孫權的寵臣。

  結果還是太常的顧雍尤嫌不足,誇讚張溫為當今無輩,意思就是張溫這一輩人里他就是翹楚,無人可比。

  即便考慮到四大姓互抬身價的因素,張溫本人的才能也確實可見一斑了。

  尤其一點是,張溫本人是東吳較少的親漢派,他的政治主張是和睦季漢,北伐中原,這一點當真是難能可貴。

  顧雍心知能讓這二人不顧吳縣之中的緊張情況,聯袂來訪,顯然是出了大事。

  於是,他趕緊進府,很快就在堂上看見了朱桓和張允。

  千萬別以為這個年代的四大姓就都是斯文人,實際上朱桓和張允兩人都是身材高大魁梧。

  朱桓生性豪邁,輕財重義,為人高傲,有膽略,卻頗為桀驁,非有能者不能得其力。

  而張允的個性和朱桓頗為相似,卻有一字之差,朱桓輕財重義,而張允卻是輕財重士。張允在江東士族裡的口碑非常好,遍地都是朋友,他甚至還幫助好友高貸解救了原吳郡太守盛憲,也可見其俠義膽略。

  三人年歲相近,顧雍最為年長,今年二十九歲,張允次之,今年二十八歲,而朱桓則比他們小的多,今年剛剛二十一歲。

  因此,三人以顧雍為長,張允、朱桓看見顧雍之後,立刻起身行禮。

  顧雍還了一禮之後,將兩人邀請入密室交談。

  密室之中,三人落座。

  張允和朱桓對視一眼,後者開口試探道:「元嘆兄自何而歸?」

  「自我舅家而歸。」

  顧雍當即回答道:「內子擔心兄弟,特請我過府一趟。」

  顧雍這話一出,張允和朱桓俱是笑了起來。

  最近陸績的活躍有些反常啊。

  不論陸績有什麼神童的名氣,他畢竟只是個九歲的孩子,顯然會非常扎眼。

  其實朱桓、張允也為陸績遮掩不少,畢竟江東四大姓同氣連枝,互相聯姻,彼此也都算得上是親緣,自然不同其他。

  看見兩人的笑意,顧雍立刻明白了什麼,臉上也是露出苦笑,搖了搖頭。

  「紹文、休穆,你二人過府來,總不會是看我家舅郎的笑話吧?」

  聽見顧雍這麼說話,張允、朱桓二人當即臉色一正,齊齊朝著顧雍行禮道:「世兄,如今吳地烽火連天,士民豪強朝不保夕。我等乃是郡中之人,左右都是鄉親,特此前來,懇請世兄能夠給個主意。」

  張允和朱桓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因為目前階段,四大姓中唯有顧姓,也就是他顧雍和孫家走的最近,關係最好。

  有血仇的陸家就不提了,陸績才九歲都想報仇雪恨。

  張家和朱家也和孫家不怎麼對付,他們既看不起孫家,也更心向天子。跟著袁術混,還回吳地橫徵暴斂,殺人無數的孫策,自然是張、朱眼中的亂臣賊子。

  「陸郎何來笑話可言!」

  顧雍這話讓朱桓不開心了,直接挺直身體,痛斥其非道:「元嘆兄當真以為陸郎所行之事,只是個笑話嗎?」

  顧雍臉色微變,知道朱桓這話半真半假,其實也有逼他亮明立場的用意。

  不過顧雍明知道對方的意圖,卻不能顧左右而言他,否則張、朱二人恐怕會當場和自己割席絕交。

  顧雍沉吟少許,開口答道:「績郎做事莽撞,喜怒於色,如此行事,恐非有益於朝廷,反為小人所乘。」

  張允此時接話道:「我與休穆,可為小人?」

  顧雍故意露出不悅之色:「紹文此言何意,卿輕財重士,享譽州郡,江東之地,何人不生敬佩之心?休穆心存壯志,膽略雄渾,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如何會是小人。」

  「善!」

  張允、朱桓兩人離席大拜,懇請道:「我等有一事相求,望元嘆兄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顧雍心中一驚,但臉上卻是沉穩依舊道:「若是大義之事,雍安敢有所存力,兩位賢兄請賢歸座再言。」

  張允和朱桓卻是不聽,只是拜道:「我等欲送一人出城,北上曲阿。」

  「何人?」

  顧雍心中一個咯噔,立刻意識到這必然是一個燙手山芋。

  果然,張允答道:「乃是前任太守盛孝章也。」

  顧雍臉上閃過一絲震驚,他隱隱有些猜測,卻還真沒猜到是盛憲。

  這盛憲不少人會很陌生,可這位在江東屬實是個大人物,他不但是會稽名士,還出任了吳郡太守,且在兩地頗有聲望,為人所重。

  盛憲年少時成名,舉孝廉出生,在洛陽鍍金後,竟一躍成為了尚書郎。

  按照東漢的規矩,每一年的孝廉需要前往洛陽進行學習,學習完畢,才能當官。

  而當年孝廉中的最優秀者,才能出任尚書郎,也即是每年只選一人。

  可見盛憲的才學有多厲害了。

  隨後,盛憲還在洛陽交了個兄弟,也是劉備的老熟人——北海相孔融,而且兩個人關係好到結拜成了義兄弟的地步。

  只是這人也有個缺點,就是和他的結拜兄弟如出一轍,堪稱眼高手低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中央的時候還能混日子,出任地方官時,因為當過尚書郎,直接外出就擔任了吳地太守,而並非是從縣邑起步。

  結果到了吳地之後,為都尉許貢架空,更相爭不過,索性放棄了太守之位,想要辭官歸隱。

  盛憲為太守時,尚且被許貢逼的無處容身,這一辭官,連太守都不是了,居然還妄想許貢會放過他。

  結果許貢當時就要乾死他,結果為高岱、張允、沈三人聯手保下。

  之前只以為他們將盛憲送回家了,怎麼還在這吳縣城中?

  「盛孝章為何還在城中!?」

  顧雍忍不住詢問道。

  張允、朱桓相視苦笑,前者回答道:「先有許貢,後有孫策,皆通緝追捕盛公,再加上戰事密集,兵火連天,我等如何敢讓盛公離城。」

  顧雍啞然失聲。

  他也知道對方說的是真話,盛憲確實算是個人形寶貝,就是孫策也想抓捕他,日後更是死在了孫權的手裡,無非就是他對吳地和會稽的影響力太強。

  顧雍心中無語,他之前還以為張、朱二人是來找他一起內應徵南的,沒想到事情雖然不是這一件,但後果卻是一樣的嚴重。

  顧雍突然想起一件事,盛憲既然早在城中,怎麼之前不見他們來找自己。

  要說防範,之前孫策屢戰屢勝,將戰線壓倒由拳時,吳縣的防備可沒眼下這麼緊。

  聯想到張、朱剛剛還在用陸績來試探自己,顧雍心裡哪裡還不明白,自己這可不就是被大舅哥給連累了嗎。

  正是陸績的表現,引起了張、朱的注意,他們肯定去查了陸績的表現,陸績的行為自然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再一試探自己,自然也就試出了自己的真實立場。

  就算弄錯了,四大姓同氣連聲,相信自己也不會出賣他們。

  「好吧。」

  事到臨頭,顧雍也不會優柔寡斷,當即就做出了決定。

  「如今吳將軍正在徵集糧秣,我已經答應輸送一批糧草入城,你二人每人也出三千石吧。」

  三千石可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可張允、朱桓卻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似乎並不怎麼心疼。

  顧雍接著道:「幾日內我會以接運糧食為名,派人出城,你們讓盛公化妝成隊中文書,混出城去。城外應該也有可靠的人手吧?」

  「感謝大兄高義!」

  張允、朱桓當即大拜道謝,只要出了城,他們這些地頭蛇自然有的是辦法將盛憲送往曲阿。

  顧雍的辦法雖然有少許風險,但已經是如今能想到的最好辦法了,兩人又如何會不同意。

  ********

  時間倒退劉封出兵秣陵之後,周瑜帶著本部四千人,並張英、於麋四千人,開拔前往丹陽郡治宛陵。

  周瑜所部留在江北的周道部為劉備派人所換防,自然立刻追了上來,趕在周瑜開拔之前與他會師。

  周瑜見狀很是高興,誰也不會嫌棄嫡系兵力過多。

  隨後,八千人大軍南下宛陵,一路順風順水,沿途的蕪湖也是備下了犒軍酒肉,並為大軍補充了軍糧。

  等到周瑜抵達宛陵時,周尚已經出城五里相迎了。

  「瑜拜見從父!」

  周瑜遠遠下馬,上前拜見周尚。

  周尚此時滿臉笑意,熱情的將周瑜攙扶了起來,口中還讚嘆道:「真乃我家麒麟子也。」

  此時,周尚還不知道正是周家反水,導致孫香被擒,壽春城破的。

  但至少周家成功跳船,從袁術這艘已經沉沒的船上換到了更新更大更強的劉備處,這本就足以讓周尚喜出望外了。

  周尚隨後將周瑜引入城中,安頓諸多兵馬入營休整,又給張英、於麋安排了住處,約定了晚間的酒宴之後,叔侄二人這才有了獨處的時間。

  周尚最先問的並非是江北的情況,而是長兄周崇的情況。

  周瑜自然不會隱瞞,將這半年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的同周尚說了一遍。

  周尚一直默默的聽著,並沒有開口打斷周瑜,臉色卻是一變再變。

  等到周瑜說完之後,周尚才長嘆了一聲:「原來兄長已經將家主之位讓與了公瑾。」

  周瑜趕忙謙虛道:「伯父只是因身邊唯有瑜一人,暫時委以重任。如今瑜見從父,自然當以從父為主。」

  周尚卻是很看的開,要不然他在歷史上也不可能為周瑜說動,背刺劉繇了。

  他一直以來對周瑜都相當欣賞,如今三代凋零,能活下來的也只有周瑜等寥寥數人,其中還只有周瑜最為英武成器,而周尚是對周瑜最為欣賞的長輩。

  要知道周尚自己可是還有兒子活著的,而他的大兄周崇,二兄周忠,都已經沒有子嗣存世了。

  按理來說,周家嫡脈就應該由周尚繼承,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

  可周尚就是對周瑜十分喜愛,對其非常支持,寵愛遠勝自己的兒子。

  「你是我家麒麟子,從父總會老的,不,從父其實已經老了。」

  周尚笑著摸了摸鬢髮,自去歲就已經能看見白髮了。

  「周家的未來在你,不要做女兒狀。」

  周尚正色說道:「既然大兄選擇了你,那從父就一定會支持你。」

  周瑜忍著心中的喜悅,重重的點了點頭。

  隨後,周尚似乎是不想繼續這個有些沉重的話題,轉而問起了另外一個問題:「驃……大將軍真的說過可任我選擇?」

  劉備此時乃是驃騎大將軍,但不少人,尤其是劉備的手下人為了表示親近和敬重,往往會稱呼他為大將軍。

  反正曹操遠在洛陽,也沒人會來計較,而且也沒法計較,畢竟劉備可是貨真價實的驃騎「大將軍」。

  周瑜笑了起來,點點頭:「大將軍到壽春之後,曾召見過侄兒,乃是親自當面提起過此事。」

  周尚有些不可置信的嘖嘖嘴:「大將軍竟如此器重我周家,可見我周家雖然屢遭劫難,子息不盛,卻仍有氣運啊。」

  周瑜好奇的問道:「從父,你已經有所選擇了嗎?」

  周尚卻搖起了頭,露出了幸福的苦笑:「那幾個職位可都是美職,任何一個都要勝過丹陽太守,更何況我這丹陽太守,其實還只是半個。」

  周尚的戲謔是因為北丹陽其實一直都是聽命於劉繇的,而無視周尚這個正派丹陽太守的命令,這也是周尚和劉繇之間的矛盾。

  周瑜皺起眉頭:「從父,可張英卻是奉了征南之命,前來接任丹陽太守之職的。」

  出乎周瑜的意料,他原本以為周尚會有些不滿,畢竟他還沒有做出選擇。

  可誰想周尚卻是一臉開懷道:「張英想要接任,我自然會交權。」

  看著有些不敢相信的周瑜,周尚卻是非常輕鬆:「我也累了,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大將軍給的選擇可是相當優渥,我可得好好考慮考慮,如果選錯了的話,從父會非常後悔的。」

  周瑜這才明白周尚的確是不在意丹陽太守的位置了,於是他也悄悄鬆了口氣,他來的時候,一路上最擔心的可就是這件事了。

  其實周尚可是相當識趣的,原時空歷史中,周尚和周瑜背刺劉繇,幫助孫策橫掃江東之後,袁術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就用自己的堂弟袁胤接替周尚擔任丹陽太守,吃相簡直難看到了極點。

  可周尚依舊毫無反抗,甚至沒有怨言的交出了丹陽太守的位置,返回壽春聽命。

  可見周尚本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野心,這也和他將周家大權交給周瑜的風格一脈相承。

  當然了,周瑜和孫策相交,也是周家在喪失了整整一代精英和武力之後的無奈決策,最開始可不是周瑜所能決定的。

  只是周瑜在和孫策相交之後,大為投契,雙方反而有了真友情。

  周尚的全力配合,徹底打消了周瑜心中的顧慮,於是接下來他將後續的計劃也托盤而出。

  周尚聽完之後,眉頭緊皺,連連搖頭。

  周瑜吃了一驚,有些疑惑的試探道:「從父是認為瑜之計劃有哪裡不足嗎?」

  周尚卻是不答反說道:「你自年初回了壽春,江東之地發生了不少事情。」

  隨後,周尚將一些情況說了出來,聽的周瑜也是大為頭疼。

  原本按照劉封和周瑜商量好了的計劃,他是要走故鄣,然後經烏程,側擊孫策軍,為會稽王朗減輕壓力,同時也為劉封一路襲破吳郡爭取時間的。

  原本故鄣也好,烏程也罷,比較大的勢力就一個嚴白虎,故鄣甚至還在周尚的影響之下。

  結果今年情況不對勁了,從故鄣到烏程,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