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以徐制揚
果然,審配說完之後,袁紹竟然毫不生氣,反而主動安撫道:「正南之言,也有道理,且稍安勿躁。」
隨後,他扭頭又對辛評說道:「仲治忠於謀國,無瑕謀身,此非忘恩負義,實乃是大義也。只是劉玄德忠義仁德,謙恭寬厚,此非我州之敵也,若是貿然興兵,恐為天下人所疑也。」
袁紹這話一出,算是為這件事蓋棺定論了。
劉備是個好人,我們不能打他。
隨後袁紹又立刻肯定了辛評的忠義,明確辛評提出這個想法,並非是出於私心,更不是忘恩負義,而是為了州郡,為了他這個主君,從而不顧自身的名譽。
得到袁紹的肯定之後,辛評拜服於地:「明公氣度恢弘,雅量高致,非評所能及也。」
「明公高見。」
評議堂上眾人盡皆俯首,拜服於地。
「諸位快快請起。」
此刻,袁紹心裡對辛評還是非常滿意的,對方能把對自己的忠,放到對朋友的義之上,這如何能讓袁紹不感動?
很多人以為袁紹在河北時就已經有改朝換代的氣象了,可實際上這個認知是極其錯誤的。
袁紹面臨的問題不比曹操少,甚至猶有過之。
曹操至少還有基本盤曹家和夏侯家,這兩家是出了死力支持曹操的,可袁紹卻沒這樣的基本盤,袁家的死忠不是在汝南郡,就是被袁術給送掉了,他手下還真沒多少。
從袁紹的視角來看,別說河北派了,哪怕就是依附於他的河南派都旗幟鮮明的反對他改朝換代。
官渡之戰前夕,也就是袁紹覆滅公孫瓚的當年。
袁紹曾經做過兩次試探性的舉動,第一次就是怠慢進貢,以曹操挾持漢獻帝為理由,拒絕繼續進貢朝廷。
這一次試探,得到了群臣的支持,畢竟袁、曹開戰在即,再繼續進貢,無異於是在資敵。
可袁紹卻是誤判了形勢,以為眾人是徹底放棄了對漢室的尊崇和支持,於是帶著竊喜和忐忑的心情,緊鑼密鼓的安排了第二次試探。
第二次就是指使大將軍府主簿耿苞密白曰:「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
意思是老劉家天數已盡了,袁氏乃是虞舜之後,黃德代替赤德,是順應天意取代劉家天下。
為了看看大家對於自己稱帝的反應,袁紹向軍府僚屬公開了耿苞的這些言論。
想法是美好的,可現實是骨感的。
河北雄主袁紹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虛弱和無力。
因為袁紹的試探所招來的結果就是:議者咸以苞為妖妄,宜誅。紹乃殺苞以自解。
不但所有的僚屬們都認為耿苞妖言惑眾,混淆視聽,應當殺頭,就連州郡官吏也一併激烈反對。
河南河北士人竟摒棄前嫌,異口同聲,聲勢之大,讓袁紹都為之震驚,不得不乃殺苞以自解。
這一次事情屬於典型的事小後果大,袁紹自此開始同河北人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了。
之前為了當皇帝,你們蹬鼻子上臉,對著我噴唾沫我都忍了。
可結果你們原來是根本不想讓我當皇帝,那我不就白忍了嗎?
因此整個東漢末年軍閥家裡的忠漢問題,其實都很大,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們遠遠沒有習慣軍閥即土皇帝這個概念。
相當多的人都只覺得軍閥是自己的上官,本質上大家還都是大漢麾下的臣子,做的是撥亂反正的大業。
大漢雖然是二元君主制,但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有一個根本區別,那就是天子是所有人的君主,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
對於當時絕大部分士人來說,地方軍閥的確是我們的主君,但漢家天子更是我們的天子。
上一個篡漢的王莽,下場可是相當慘的。
天下十三州,劉姓州牧就有四個,誰知道這裡面會不會有第二個光武帝,所以士族們對改朝換代始終保持著非常保守的態度。
這個問題在袁紹、曹操,劉焉、劉表處尤其明顯,因為他們在立業的時候,得到了許多士族家族的投資。
劉備和孫策就截然不同了,內部相對純度更高,劉備是從來沒有大士族對他進行過大力投資,而孫策乾脆就把江東的大士族殺了個遍。
雖然眼下這些事情還沒發生,可對於河北士人保守的態度,袁紹還是很有些察覺的。
也因此,對於辛評「忘我」的忠誠,袁紹可是相當看重的,不吝重獎。
被袁紹一頓誇獎之後,辛評再次稟報導:「明公,還有一事,需得上報。」
袁紹神態輕鬆,言辭大度道:「哦,仲治還有何事?可盡言之。」
「乃是左將軍之近況。」
左將軍即是袁術,而袁術對於袁紹來說,不是情同手足,那也是不共戴天了。
辛評嘴裡冒出來的左將軍三個字,讓袁紹輕鬆自如的神情頓時不翼而飛。
這個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簡直就是袁紹最痛恨的人,沒有之一。
理論上來說,袁家第一號繼承人是袁基,他袁紹就該是第二號繼承人。
現在袁基已經死了,他袁紹就是理所當然的族長。
可袁術卻在洛陽之變後,借著往南跑的優勢侵吞了大半的袁氏家底,這讓本就和袁術關係惡劣,又認為自己才是袁家正牌繼承人的袁紹如何接受得了。
袁紹冷哼一聲,點點頭:「仲治請說。」
於是,辛評將整個淮泗、江東地區的事情一一備述,尤其是袁術興兵攻打劉備,兩軍於廣陵城內交鋒,最終劉備軍成功擊退袁術。
以及孫策偷襲丹徒得手,成功橫掃了半個吳郡,將劉繇擠壓的十分憋屈等事情全部匯報給了袁紹以及堂上眾人。
袁紹臉色有些陰沉,他沒想到袁術竟然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了。
他忍不住怨恨起曹操來,當初匡亭之戰時,若不是自家這小弟故意放縱,袁術就是有三條命也都該讓他活捉了。可偏偏曹操就是只圍不抓,奔襲六百里,三戰三捷,卻偏偏網開一面趕著袁術一路去了淮泗。
這裡面要說沒放水,那真是把袁紹當傻子看了。
只是情勢比人急,沒能解決公孫瓚的袁紹就是離不開曹操,不得不大力援助對方,不但派了朱靈、路昭帶五千精兵直接下場支援,還前後援助了數萬石的糧草。
要知道這年頭大戶家也沒餘糧啊,像劉表那樣的糧食大戶,全大漢也就一個半,另外半個是劉璋。
袁紹擠出這麼些糧食當真是牙縫裡省下來的,為此甚至剋扣了鞠義那邊的供應,若不是要幫扶曹操,這幾萬石糧食,最少也夠鞠義多撐上一、兩個月,或者從容撤退,何至於遭此慘敗。
袁紹努力的恢復了平靜,開口問道:「諸君有何看法?」
「明公,或可以徐制揚!」
沮授首次發言,此時的沮授地位堪稱真正意義上的河北第二人,有都督節制諸軍的權力,其話語權相當之重。
「徐州劉使君素來與左將軍不和,左將軍更是覬覦徐州,不但自號徐州伯,更不斷侵蝕徐州周界,可見他們二者之間,有著很大的矛盾,這便是我冀州可以利用之處。」
「若是讓劉使君南下揚州,攻伐左將軍,不論勝敗,對我冀州都是一樁大好事。劉使君勝,則左將軍敗亡,若是劉使君敗,則我或可全取青州,甚至派兵援徐。」
聽到沮授的話後,袁紹精神為之一振,詢問眾人道:「公與此見甚明,公與還有何高見?可盡數說來。」
沮授素來多謀善斷,眼光長遠,胸有天下之志,可以說是袁紹陣營的王佐之才,曾經為袁紹上過戰略策略,讓袁紹大開眼界,倚為智囊。
沮授輕易不開口,開口則必有獨到的見解。
袁紹對沮授也是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言聽計從,勢力不斷壯大,後一階段懷疑沮授有私心,開始言不聽計不從,最後官渡慘敗。
沮授開口道:「明公若能誘劉使君南下,可有一舉三得之妙。」
「如何有三妙?」
袁紹只想到了兩個妙處,第一個好處自然是轉移劉備對青州的視線,袁術再怎麼樣也是淮泗強藩,劉備不全力以赴,未必拿得下袁術。
如此一來,一旦徐揚開戰,劉備自然也就顧不上青州這邊了。而只要劉備不想著向青州擴張,袁紹就樂意和他維持現在和平的狀態。
第二個妙處,自然是攻伐袁術。
在這點上,誰找袁術的麻煩,誰就是我袁紹的好兄弟。
哪怕劉備真把袁術給滅了,袁紹也只會叫好,誇讚對方。
至於第三個妙處,袁紹倒是想不出來了。
「明公昔日遣袁遺南下爭奪豫州,結果卻為左將軍所敗。自此以後,汝南不再為將軍所有。」
沮授說的是昔日袁紹所表奏的揚州刺史袁遺,他是少數支持袁紹的袁家主支嫡系,一直以來都站在袁紹的一邊,袁紹也相當信任對方。
因此,袁紹表奏袁遺為揚州刺史,想要下手搶奪揚州的權柄。
只是袁遺根本不是袁術對手,當即就被後者打的土崩瓦解,本人也在逃往沛國的路上,為自己所部的亂兵弒殺。
這裡還有個很有趣的地方,袁遺之所以會被袁紹表奏去南方擔任揚州刺史,其實是為了給曹操騰位置。
袁遺上一個官職是兗州山陽郡太守,這也意味著山陽郡幾乎就是袁紹的地盤。
當初劉岱之所以指揮不動兗州,就是因為兗州中有好幾個郡國其實是受袁紹影響力掌控的,山陽郡就是其中之一。
劉岱戰死了之後,曹操在當地士人的歡迎,以及袁紹的力挺之下,成功登上了兗州牧的寶座,與袁紹成為了背靠背的盟友。
只是兗州東郡是個巨大的漏洞。
眾所周知,東漢的郡國劃分,總會有一些非常彆扭和反常的劃分法,為的就是遏制地方獨立。
兗州也不例外,他最扭曲的就是東郡的劃分。
整個東郡地跨黃河兩岸,仿佛像是三明治一樣,包夾著黃河。
這樣一來,理論上黃河以北的一長條沿河地帶,卻是兗州在管理。
如此一來,就給陶謙鑽了空子,一度派兵自泰山郡北上,竟然打到了東郡發乾縣屯兵,同時和公孫瓚手下的劉備、單經、田楷聯兵,直接威脅到了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以及曹操的大本營東武陽、鄄城。
發乾縣不但位於黃河以北,而且距離鄴城直線距離甚至不到兩百里,還不用過黃河,比去東郡郡治濮陽還要方便。
可想而知這對鄴城的威脅有多大。
袁、曹立刻聯手,組織兵力反擊,成功挫敗了這一次的公孫聯盟行動。
隨後,袁、曹立刻就這個問題商談解決辦法,最終達成一致。
曹操割讓黃河以北的東郡領土給袁紹,這也是為何後來袁紹的愛將臧洪居然擔任起了兗州東郡太守的緣故。
而袁紹則將山陽郡讓給曹操,為了補償丟掉山陽太守職位的袁遺,袁紹便出錢出糧出兵馬,支持袁遺南下揚州擔任揚州刺史一職。
這一次領土交換,袁曹雙方都非常滿意。
袁紹全取了河北之地,而且還能支持袁遺進取揚州,而曹操則用破敗的半個東郡換來了完好無損的山陽郡,可謂是皆大歡喜。
這個戰略大方案,就是沮授所獻。
只是沮授沒能想到,南下揚州的袁遺居然被袁術輕易擊敗,連自己的小命都沒能保住。
更有連帶效果就是,汝南郡的袁氏基本盤直接投入到了袁術的麾下,袁紹對汝南郡老家的影響力驟降。
這讓袁紹相當不滿,卻又無可奈何。
「明公可擇一可靠之人表奏其為汝南太守,再請劉使君出兵扶助,如此一來,或可為明公奪回汝南基業,斷左將軍一臂。」
沮授的這個意見,讓袁紹耳目一亮,心動不已。
汝南郡可是天下第二大郡,而且完全沒有像南陽郡那樣殘破不堪,還保持著一百多萬的人口,區區一個郡國,都快趕上徐州一個州的人口了。
袁紹要是能把汝南郡從袁術的嘴裡掏出來,那當真是如斷袁術一臂了,後者不論是聲勢還是實力,都將會大為下降。
兼且位置極為重要,是為豫州之腹心,東南接壤揚州,西南接壤荊州,北連兗州,如果能控制住汝南郡,就能和河北遙相呼應,策應南北。
若是讓袁紹親自派兵,倒不是無兵可派,主要是袁紹派過去的兵馬立刻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很容易就步了袁遺那次的後塵。
如果讓劉備出兵的話,不但風險轉移到劉備頭上,而且汝南距離徐州也僅僅隔了個沛國,沛國現在還是徐州所能影響的郡國,自然沒有袁軍的弊端和缺陷。
袁紹最後猶豫良久,還是沒下定決心,而是斟酌道:「此策甚佳,可風險也是極大,且容我三思。」
袁紹雖然沒說風險具體是什麼,可在座的卻都知道最大的風險就是劉備會不會鵲巢鳩占。
該如何讓劉備甘心情願的出兵保護袁紹的人上任,又不至於喧賓奪主,這還需要袁紹好好斟酌思量一下。
評議結束之後,郭圖、郭援、辛毗一起來到了辛評的府上。
郭援是郭圖的族侄,同時也是鍾繇的外甥,同時還是辛評、辛毗的侄子。
可見潁川世家之間,聯姻錯綜複雜,可謂是根深蒂固,縱橫交錯。
等到辛評屏退下人之後,郭援倒是第一個開了口,他有些壓抑不住心中的疑惑:「姑父,以徐制揚之策您昨日便已定策,今日為何藏拙?」
在場眾人辛評的姻親至交,又是同一小圈子,自然能夠互通最隱秘的信息。
辛評回來之後,就備述劉備之善,認為可以引為援而不可豎為敵。
但辛評心思縝密,他認定劉備有胸懷天下之志,日後必定會和袁紹發生衝突。
因此,他故意先請袁紹南下青徐,只要被袁紹所拒,以後縱然出現事端,那也怪不到他頭上。
更何況他還成功禍水東引,利用信息差狠狠坑了河北佬一把。
饒是沮授、田豐智計百出,也絕想不到只是因為對徐州和劉備的不了解,而一腳踩進坑裡去吧。
對於郭援的問題,辛評解釋道:「文淵,此事我們私下說說無妨,但在堂上,姑父便是唯一一個不宜提出此策之人。」
郭援還是不解,一臉迷茫。
郭圖笑著捋須道:「文淵,你姑父剛剛才獻上南下青徐,攻打劉備之方略,轉頭又獻上聯合劉備,以徐制揚,借兵入汝南。這不就等於告訴別人你伯父在耍詐了嗎?」
郭援仔細想想,恍然大悟,還真就是這個味道。
只是郭援解決了一個問題後,又想起了另外個問題,朝著郭圖問道:「族父,您曾經不是特別厭惡劉備的嗎?怎麼如今反而幫他說話了。」
郭援不問還好,一問之下,郭圖臉色竟然突然變紅,支支吾吾起來。
辛氏兄弟卻是哈哈大笑了起來。
別人不知道,他們倆還能不清楚嗎。
劉備送的那一車車財帛貨物,其中可是有一部分是郭圖的。
收了這麼厚重的禮物,又沒什麼深仇大恨,郭公則雖是個小人,但他的長處就是身段靈活,自然不能再和徐州為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