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買一送一
「慈何德何能,竟勞動明公出城相迎。」
太史慈翻身下馬,朝著劉備的來處納頭便拜。
這一拜里,有忐忑,有慚愧,有希冀,有渴望。
飄零半生,太史慈今歲已三十也。
而立之年,卻寸功未立,名不過東萊,望不出青州,至今仍是白身,且無人重用。
亡父和老母的殷殷期待,讓太史慈很是自責,夜深人靜時,也偶爾會回想起昔日刀截毀章之事,問自己是否後悔。
可每次的結果都是,大丈夫行事,但求無愧於心。
對於自恃才能卓著,弓馬嫻熟的太史慈,他心中也有一個楷模。
此人便是東漢開國雲台二十八將中,名列第七的大樹將軍馮異。
在太史慈看來,如果寇恂為光武帝之蕭何,那馮異即便在將星雲集的東漢初年,那也是妥妥的光武韓信,也比韓信更為謙遜愛民。
劉秀拿下河北之後,稱帝所面臨的最大兩團敵人,便是更始軍三十萬洛陽駐防軍和數十萬關中赤眉軍。
而這兩大重兵集團,都是被馮異所破,也俱是以弱勝強,大獲全勝,受降降兵數十萬。
光武帝更是以七尺長劍賜予馮異,以壯其聲勢,轄制諸將。
太史慈的夢想,當屬大丈夫行於亂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了卻君王事。
「子義,你可是等的我好苦啊。」
劉備也翻身下馬,甩開馬韁,上前一把拖住太史慈,將其扶起。
「你我之間,何須此等俗禮。」
劉備抓著太史慈的肩膀,上下打量,只覺得對方依舊如三年前那般耀眼,猿臂蜂腰,氣質淵渟岳峙,讓人一見,便心生喜愛。
若不是如此,昔日以劉備的人情世故,又如何會冒昧相邀?
太史慈雙拳一抱,禮拜道:「慈來遲也,懇請明公降罪。」
「子義此話何解?」
劉備滿臉笑容,拉住對方的手道:「子義,昔日平原一見,備當時就已傾心,只恨當時聲微名低,更無顯職相待,只能忍痛放走子義。」
其實劉備當時的官職,是足夠徵辟太史慈了,可遺憾的是,劉備的平原相國只是個虛職,並沒有真正的轄制平原郡國。就連劉備帶來救援孔融的三千精兵都不是他自己的。
否則,太史慈別說婉拒劉備了,甚至還會主動表現自己,以期贏得劉備的青睞。
要知道太史慈之前為了郡國太守,甚至不惜幹了毀壞奏章這等要命的事情,可知太史慈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只是劉備當時擁有的太少了,連要求不高的太史慈都無法滿足。
聽聞劉備的話,太史慈臉上露出羞愧之色:「慈肉眼凡胎,不識英雄,不意明公如潛龍在淵,一朝起飛,威名加於東海,方知自己乃是潛水游蝦爾。」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用力拍打太史慈的後背:「昔日不知子義竟如此風趣,備不過一北地健兒,如何算得上在淵潛龍。此番不過是秉持人間正道,蒙陶公不棄,委以重任爾。」
劉備其實是故意點出舊事,剛才只一接觸,他就發現了太史慈心中的芥蒂。
雖然這芥蒂是對他自己的埋怨,可只要不化解這芥蒂,就會像是一根刺一樣,一直扎在劉備和太史慈的心裡,甚至越扎越深。
那劉備索性就替太史慈拔了這根刺。
「別說是子義你了,就是雲長,翼德、憲和、子龍、國讓他們,也是萬萬想不到有今日啊。」
劉備嘆息一聲:「其實就是備自己,也如墜夢中,深恐辜負陶公厚愛,不能安定徐州百姓。」
太史慈聞言,趕忙安慰道:「明公北伐琅琊,收復臧霸,又在東海安民屯田,美名已至青州,慈在東萊,也頗有耳聞,當地士、民都對明公很是欽佩,只恨不能生在明公治下。」
「謬讚了,子義謬讚了。」
劉備笑道:「如今幸得子義來投,有你襄助,備更有信心保境安民,讓徐州士、民能得享太平了。」
張飛竄了出來,朝著太史慈大聲喊道:「俺大哥說的沒錯,子義你就跟著俺大哥一塊兒干吧!」
關羽也在一旁捋須點頭:「子義,羽兄長當真是候你日久了。」
三爺和二爺也俱是開口,表達了對太史慈的歡迎之情。
劉備三兄弟的熱切歡迎,化解了太史慈心中最後的一點糾結,當即納頭便拜,願為劉備效犬馬之勞。
可憐劉封這時候才跟著馬車趕到,看見自己父親得意洋洋的攙扶起太史慈。
其實劉封也是會騎馬的,畢竟北地豪強,家裡但凡不是窮的吃不上飯了,都多少會點騎術。
劉備在曹操口中都是織席販履之輩了,不照樣精擅馬術?
當然了,曹操可以鄙視劉備織席販履,但現代人卻鄙視不了。
因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你沒有家族後台的照料,是不配織席販履的,這可是來錢的生意啊。
「走,子義!」
劉備高興的拉著太史慈:「且先回城,備已經準備了酒宴,為你接風洗塵。伱我回頭在席上,可要好好痛飲一番。」
太史慈自然是一口答應了下來,可突然他停下了動作,似乎想起了什麼,衝著劉備行禮道:「明公,慈有一人,想要舉薦給明公。」
「哦?」
劉備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太史慈這樣的地方豪強,自身又才能卓越,等閒的凡夫俗子可入不了對方的眼界。
能讓太史慈開口推薦的,那必然是有能之士。
劉備眼下正缺少有才能的心腹,別的不說,琅琊十幾個縣,彭城國八個縣,加一起足足有二十一個縣的縣令可以撤換。
可劉備沒有足夠的人手,只能暫時以原官吏暫代。
這就是劉備的聰明之處了,使用原官吏暫代,一能保持穩定安定,保證今年的賦稅,二來也正好能阻斷徐州本地士族豪強的伸手。
如果現在全換了,那只能是便宜了徐州本地士族豪強,而且讓他們伸手容易,再想讓他們交出來可就難了。
等到什麼時候自己有人手了,就可以開始替換了,有幾個,換幾個,豈不美哉?
因此,劉備聽到太史慈有人才要舉薦,很是高興。
「子義有何賢士要舉,可盡數道來,備無有不從。」
劉備這番話可謂是說的相當滿了,給足了太史慈臉面。
太史慈心中暗自感激,告誡自己日後舉薦需更慎重,不能讓明公顏面受損。
「慈舉薦之人,正在車隊之中,其人姓是名儀,乃是北海郡營陵縣人,歷任縣長吏和郡長吏,此人性情沉穩,低調謙遜,為人剛正,敢於諫言,今南下欲往揚州,投奔相當劉繇。」
太史慈面色誠懇,極力推薦道:「慈以為此人當有大才,且忠貞謙恭,懇請明公察之用之。」
「是儀?」
劉備只覺得這名字有點耳熟,看向周圍。
關羽張飛等人自然是不明所以,而其他侍從也都不清楚,唯有劉封這時走了過來,小聲提醒道:「父親,此人正是先前同太史叔叔一起徵辟的另外兩位賢士之一。」
太史慈就站在劉備身邊,這話聽的一清二楚,心中吃了一驚。
莫非劉備已經徵辟了是儀,那這是儀為何不曾與自己說過此事?
太史慈本能的以為是儀是欺瞞了自己,可轉念一想,是儀並非是這樣的人。
這下子太史慈有些患得患失起來,更懊惱剛才怎麼嘴快,說了是儀想去投奔劉繇的事情了。
萬一引得劉備不快,斷送了是儀的仕途,可如何是好。
「啊!正是此人。」
劉備恍然大悟,隨即面露喜色,握著太史慈的手追問道:「是子羽竟然也已至郯城,還是同子義一塊來的,這可真是天助我也。」
「子羽現在何處?子義快快帶我前往,備要親迎賢者。」
劉備臉上滿是笑容,頗有些笑逐顏開的味道,看的太史慈心中一暖。
「明公,子羽就在後續車隊之中,請隨我來。」
太史慈回答了一句後,主動引路,帶著劉備朝是儀所在的後續車隊而來。
是儀此時正坐在車中,遠遠看到劉備竟然親自出城,遠迎太史慈。
兩人見面之後,又把手言歡,心裡滿是艷羨之情。
想到自己已經年過而立之年,卻一事無成,甚至還要背井離鄉,前往江東投奔劉繇,躲避戰亂,心裡一團亂絮,百感交集。
是儀靠在馬車裡,眼睛有些發酸,讓他不得不閉上眼睛。
都說大丈夫其心如鐵石,那自己還真當不成大丈夫了。
就在是儀嘲諷自己用以緩解自哀自傷之情時,外面卻是突然響起了馬蹄聲。
是儀只覺得是太史慈回來了,趕忙擦了擦眼角,調整了心情,端坐在車中。
卻聽見車廂外響起了個陌生的聲音。
這聲音溫潤慈和,隱含期待,朝著車中是儀喊道:「車中可是是子羽是先生?在下徐州牧劉備,懇請先生下車一見。」
是儀頓時坐不住了,仔細確認,剛才確實是有一個人在車外自稱徐州牧。
是儀不敢怠慢,他沒有倨傲的資本,更沒有倨傲的性格。
於是,他掀起車簾,向外望去。
卻見一寬面闊臉,耳垂極大的北地漢子正站在車轅處,面帶笑容。
此人正是徐州牧劉備。
劉備甫一見他,就行禮道:「備添居徐州州牧之位,久仰先生高姓大名,特地派出州使徵辟,不知先生竟同子義同行,有失遠迎,還請先生恕罪。」
其實仔細追究起來,劉備這話也就是個順水人情,既然都來接太史慈了,那順帶接一下是儀也沒問題吧?
況且是儀還是太史慈帶來的,剛才還親自舉薦給劉備。
給是儀顏面,就是給太史慈顏面,一個人情賣兩家,當真是血賺。
是儀這時候心神有些混亂,好在此人平素就是個慢性子,愣了片刻後,慢慢下了牛車,然後朝著劉備行禮。
「不知使君駕臨,有失遠迎,此儀之罪也,如何敢反責使君?」
是儀慢吞吞道:「只是徵辟一事,儀實無所知,本欲南下,道路不通,恰好遇到子義。子義為人任俠,熱情好客,邀儀同行,儀這才得知子義為使君所辟。至於在下自己,確實不曾接到過辟書,更不知有此事。」
等是儀說完,劉備恍然大悟,那應該是恰好錯過了。
青州兵荒馬亂的,若是不在孔融治所中,還真的可能找不到人。
劉備上前握住是儀的手,將其扶起:「這定然是州使之過,只是兵荒馬亂,也著實怪不得他。」
說到這裡,劉備回頭去看太史慈,衝著對方感激道:「幸虧有子義路遇子羽,否則備豈不是錯失了賢才。」
太史慈心頭火熱,沒想到自己竟然無意間幹了件大好事,只衝使君如此對待是儀,便可知使君唯才是舉,不會計較地域出身。
畢竟是儀是個什麼家世出身,太史慈再清楚不過了。
是儀心裡已經沉穩了下來,可還是被劉備的話所打動,滿臉歉容道:「儀,愧不敢當。」
劉備卻是大笑著握住對方的手:「先生何以不敢當,莫非是看不上備名微德薄,不願留在徐州?」
是儀自然不可能這麼講,當然連忙否認:「儀只恐才微學淺,不足以輔佐使君。」
「子羽過謙也!」
劉備哈哈大笑,隨即左手拉著是儀,右手握住太史慈:「今日喜得兩位賢士,備不勝喜悅,當一醉方休。諸君,且隨我一起回城。」
劉封苦著臉,下定決心要好好再練練騎術,至少要讓自己老爹滿意。
否則他下一次還是敢讓自己繼續呆在馬車、牛車上,這也太耽誤事情了。
沒奈何,劉封還是只能跟著大隊人馬重新回城。
等到了州府正堂內,分主賓坐下之後。
劉備笑吟吟的衝著太史慈和是儀道:「子義、子羽,備徵辟汝二人,實為了大用。以備之見,欲以子義為將,以子羽為政,不知汝二人意下如何?」
太史慈和是儀對視一眼,一同拜倒:「明公安排,我等何敢不從,當以明公馬首是瞻。」
「好、好。」
劉備開心的連連點頭,先對著太史慈道:「子義,我觀你帶來了數百壯士,此皆是青州豪傑,需得你親自統領,我欲將其編練為一部,拜汝為都尉,同時,為表重視,另委卿為武猛從事,只待有功,可遷校尉,子義可還滿意?」
劉備這番安排,可謂是十分周到。
首先把太史慈的老鄉們繼續安排給他統領,讓他有了可以指使的基本盤。隨後又給他補充人馬,拜為都尉。和平時期,都尉已經算是高級軍官了,秩比千石,已經不遜色於大縣縣令了。
就這樣還嫌不足,另給太史慈加上武猛從事,以顯親近,可謂是無微不至了。
太史慈可不是普通人,看不懂劉備的這番安排。
也正因為這樣,太史慈才會為劉備的安排而感動。
太史慈當即離席大拜:「明公待慈情深意長,關懷備至,慈無以為報,唯願為明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子義快快請起。」
劉備笑容滿面:「你我之間,何至於此,子義為人,備還能不清楚嗎?子義,你我君臣,路遙且長,還需你我互相扶持啊。」
太史慈也動了真情,感激涕零道:「明公所言甚是,慈感同身受,定與明公善始終。」
「好,好。」
劉備大笑,連連點頭,請太史慈歸座。
隨後,劉備又看向了是儀:「子羽,不知你願為何職?此處並無外人,子羽可盡言之,備當為子羽擇一美職。」
是儀心裡也是十分感激,在他看來,自己不過一地方小吏,不知什麼原因,竟然入了劉備的眼裡。
料想劉備與孔融相交莫逆,來往密切,莫非是孔融舉薦的自己?
聽見劉備的問話,是儀定了定神,下拜道:「今儀已應辟,明公為主君,儀乃是臣子。豈有臣子在主君面前挑肥揀瘦的道理。明公可隨心安排,不論何職,儀必盡忠職守,效忠明公。」
是儀這番話相當謙遜,更表達了對劉備的忠順,但在最深的底色上,卻也表現了自身的能力。
一個人如果能力不夠強,不夠全面,如何能做到勝任所有崗位?
是儀敢說出這番話,就表明了他對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
劉備這種人精,如何聽不出是儀的意思,他滿意的對著是儀點頭,同時陷入深思。
既然是儀想要展現能力,那最好就是將其放到具有難度的崗位上,這樣才能出成績。
「州中尚缺一琅琊郡國從事,不知子羽可肯屈就?」
劉備這話一出,在場眾人紛紛側目。
這郡國從事雖然不比得四大從事,卻也是順位極高的從事,乃是州內設置,每郡國設一員,職責是主督促郡國內部文書往來、申報,同時察舉官吏非法行為,報之於刺史、方伯。
目前徐州境內,只有彭城、琅琊和廣陵因為各種原因,暫時沒有郡國從事。
現在琅琊收歸州府,自然要重設琅琊郡從事,原本徐州本地士族正想要謀取此位置,沒想到劉備竟然許給了是儀。
是儀雖然不是琅琊人,可他卻是北海郡人,與琅琊分屬鄰居,或許劉備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才如此決斷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