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三賢獻策

  第116章 三賢獻策

  三日後,泡在營地里,繼續訓練徐盛部曲,準備迎接新兵的劉封突然接到劉備的召喚。

  於是,劉封匆匆趕回州府。

  見了劉備之後,發現對方正在看著並沒有什麼急事。

  看見兒子來了,劉備表現的很是高興,衝著劉封就是招手。

  「封兒,且坐到為父身邊來。」

  劉封自無不可,乖乖的坐了過去。

  「父親,您找我有何要事?」

  聽到這話,劉備故作不快:「怎麼,為父若是想你了,還得有事才能叫你過來看看?」

  劉封只能討饒,告罪了一番,劉備才放過了他。

  言歸正題,劉備指著案几上的幾卷帛書,皺著眉頭道:「近日裡,元龍、長文、子敬三人都上書言事,只是方向卻是南轅北轍,為父猶豫不能決,就想聽聽你的意見。」

  得了劉備的允許,劉封打開帛書看了起來。

  第一封帛書,是陳元龍的手筆,他希望能夠加強琅琊的兵力,往北發展。

  眼下青州無主,群雄並起,袁譚據平原、濟南,田楷占樂安、齊國,孔融有北海,蔡振守東萊,皆是無能之輩。

  況且青州有鹽鐵之利,又是徐州北邊屏障,無須全據青州,只需要拿下黃河以南,就可占據青州大部,並有黃河天險。

  按照陳元龍的估計,可先聯合孔融,拿下東萊,再以東萊、琅琊為根據,往攻田楷。至少也可以和袁譚平分樂安、齊國,如此一來,孔融北海可保,而袁譚在青州的領地也會被黃河一分為二,難以為繼。

  陳登的判斷是正確的,歷史上袁紹在青州的統治算得上真實有效的,僅僅只有黃河以西的平原一郡,其他郡國名義上從屬袁紹,卻是豪強並起,各自盤踞一方。

  往往袁紹派往青州的官吏都不敢過河上任,實在是因為青州豪強屢次殺戮袁紹所遣之官,而袁紹卻拿他們毫無辦法。

  最後也直接導致了官渡之戰開始時,臧霸一月破三郡,直接把戰線推到了黃河邊上,而袁譚縱然兵力占據優勢,卻遲遲打不開局面。

  陳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藉助孔融是己方盟友的優勢,在青州先行圈地。

  田楷是沒救了,也不能救,救他就是和袁紹破盟了。

  既然如此,不如和袁紹一起分了它,如此一來,孔融的北海一國也將會被徐州包圍在中間,日後甚至可融為一體。

  北方有了青州這麼大片的緩衝區,琅琊郡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不能不說,陳登的戰略是非常有眼光的,也極具可行性。

  而且劉封相信,袁紹那邊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如此一來,了結了青州戰場,袁紹就能集中全部精力去對付公孫瓚了。

  劉封記得很清楚,今年袁紹對公孫瓚的戰績可是相當難看。

  在鮮于輔等人的幫助下,先大破公孫瓚,可結果卻遲遲拿不下公孫瓚的根基,最終糧盡而退時,被公孫瓚追擊大破,盡失輜重。

  袁紹這次損失可是相當慘重,最能打的鞠義軍還損失過半,這可都是百戰精銳。

  更慘烈的是,輜重居然盡數丟光,這裡面可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的甲冑、軍械、以及大車。

  這些損失比起百戰老兵的損失更讓袁紹心疼,畢竟部曲是鞠義自己的,而裝備盔甲卻是他袁紹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啊。

  打完之後,袁紹又開始猶豫起來了,竟然想要和公孫瓚議和,只能說袁紹對公孫瓚是真有陰影的。

  歷史上最後公孫瓚滅亡,真就是他本人瘋狂到找死的地步了,而不是袁紹真能打敗他。

  而袁紹直到公孫瓚自焚的建安四年年初,都想要和公孫瓚議和,而不是徹底掃滅對方,可見白馬義從的威名之烈。

  不過劉封覺得,至少今年袁紹的求和,除了白馬陰影的效果外,還是有一些緩兵之計味道的,他吃了大敗仗,要是公孫瓚趁勢重新反撲,那樂子可就大了。

  畢竟大半個冀州原來可是支持公孫瓚的,袁紹才是後來者。

  只是袁紹也想不到,公孫瓚眼下也已經沒有反擊的力氣了嗎,他的求和反倒是又暴露了心虛的底子。

  放下陳登的帛書,劉封又拿起了另外一封。

  這一封是建議劉備抓住機會,往西發展,可先行占據魯國、沛國這兩個郡國。

  劉封笑了,這必然出自陳長文之手。

  陳長文在帛書中認真分析了局勢,認為不論是北上青州,還是南下廣陵,都會為徐州引來袁紹、袁術這樣的龐然大物為敵,實不可取。

  唯獨豫州,眼下雖有刺史郭貢,可州內卻是四分五裂。

  撇開屢次遭到董卓軍洗劫而受損嚴重的潁川郡不提,剩下的汝南是袁家的基本盤,即便派兵占領,也很難控制的住,梁國則是郭貢占據,其擁兵一萬餘眾,又有刺史的名分,暫不可圖。

  至於陳國,有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此二人有勇有謀,又得陳國百姓之心,可為盟而不可圖也。

  唯有魯、沛二國,盡在徐州之側,混若一體,國內又無國相就任,若是劉備此時出兵,當可輕鬆得手。

  另外,陳群還委婉的提醒了一句,陳登之父陳珪,曾任沛國相,而且時間就在幾年之前。

  當時陶謙實力達到巔峰,橫跨三州八郡,表奏陳珪任沛國相。

  陳珪在沛國期間,為政清明,鎮壓匪患,得到當地士、民的好評,留下不少遺澤人脈。

  後來陶謙勢敗,袁術占據了廬江之後繼續擴張,陳珪手裡沒兵沒糧,只能離職逃回老家下邳。

  若是劉備表奏陳珪為沛相,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同時,陳群還自承他家在豫州也素有薄名,若是劉備不棄,願為劉備效勞,安定地方。

  陳群這個建議就比較保守,但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成功的機率很大,而且最關鍵的是還不得罪人。

  因為不論是魯國還是沛國,現在連個國相都沒有,更不是誰的舊有地盤。

  劉備如果出兵拿下來的話,既沒有受到強力狙擊,也不會得罪任何強敵,有些類似白撿的好處。

  而且魯、沛兩國就緊貼著徐州,完全可以與徐州融為一體,還能遮蔽東海、下邳的側翼。

  尤其是魯國,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魯國雖不大,雖然只有六個縣,卻地處交通要隘,上下左右連接三州八郡,東海、彭城、泰山、任城、東平、濟北、山陽、沛國整整八個郡國。

  只在魯國駐紮一支精銳,可隨時威脅兗州五個郡,可謂是鋒芒在背。

  不把魯國給拔除了,兗州對徐州就毫無戰略主動可言了。

  孔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從戰略角度來說,也是相當正確的。

  控制了魯國,就輻射了半個中原地區。

  劉封最後看到的,則是魯肅的建言帛書。

  與前兩份相比,魯肅的帛書立意要更加高大,更從大戰略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意見。

  如果說陳登的策略是北進,陳群的意見是西擴,那魯肅的意見就是南征。

  魯肅指出眼下是南下的最好時機,周圍所有軍閥都陷入泥潭而抽不出手,廣陵目前沒有太守,代理郡務的袁綏又不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其人雖然有才,也為政清廉明事,可他最大的弱點就是過于謙弱,且不知兵。

  這樣一個代理太守,若是承平時會是一個最佳選擇,也能得到各縣的支持。

  可現在是亂世,廣陵士、民們最缺乏的是安全感。

  明公剛以數萬大軍,旬日之間橫掃琅琊,震動山東,廣陵士、民必心生敬服,熱誠以盼明公大軍南下,廣陵唾手可得也。

  若是延誤時日,等到袁術騰出手來,必定派遣大軍與主公爭奪廣陵,屆時戰火瀰漫,生靈塗炭,就算打下了廣陵,可得到一片白地,又有什麼用處?

  魯肅更在此後詳細描述其人的戰略思想。

  拿下廣陵之後,譴使交好劉繇,然後聯繫劉表,三面圍攻,先滅袁術,盡取淮泗之地。

  到那時,劉繇若降,則最好,不降,則吞併之。

  如此一來,明公可坐擁徐、揚二州,退可保守一方,裂地稱王,進可逐鹿中原,角逐天下。

  這是北讓袁紹占據河北,西讓曹操占領司兗,而我則據有徐揚。

  如此一來,三足可成,鼎立可成。

  袁、曹直面,退無可退,必先決戰。

  而我保有江東,則袁、曹只可爭相拉攏,而不能聯手也。

  魯肅的判斷非常準確,如果劉備沒有江東這條退路,那袁紹、曹操甚至有可能先滅了劉備,再決一勝負,總好過打到一半被人偷襲。

  這就是老大、老二較勁,老三先死了的道理。

  可如果劉備有退路,那就算袁紹還想要先拉著曹操滅了劉備,可曹操只要不是蠢貨,那是絕對敬謝不敏的。

  到時候就算把劉備趕出了徐州,難道袁紹還能追到江東去滅了劉備?

  放著江東的劉備在背後,曹操還能和袁紹決戰嗎?

  這就是江東對徐州的重要性,有江東,則徐州安,無江東,則徐州危。

  看完三封帛書,劉封將它們全部放歸原位。

  劉備一直安靜的坐在一旁,看著自己這個得意的兒子。

  越看,他臉上的笑容就越濃郁。

  沒有什麼比人過半百,好容易創下一番事業,又後繼有人更讓一個父親感到開心了。

  「封兒,汝可是看完了?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兒看完了。」

  劉封衝著劉備點了點頭,然後又陷入了沉默。

  他在思考究竟該如何選擇。

  如果是之前,那他其實是更贊同魯肅的建議,南下江東的。

  畢竟和中原的大鱷們相比,江東此時真就是魚塘。

  袁術麾下頭號牌面孫伯符,現在連劉繇的豪族聯軍都干不過,遲遲過不了長江,被困在江北厲陽養傷。

  劉備南下雖然要直面袁術,可現在的情況已經變了。

  徐州軍再沒有歷史上的後顧之憂,而且還能搶先占領廣陵,等於白得一個沒有經歷過戰火,保存完好的大郡。

  最重要的是,哪怕劉備不南下,袁術明年一樣要北上,袁術和劉備之間幾乎沒有共存的可能,只有伱死我活的關係。

  劉備現在直接南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個完整的廣陵,還能多收一年的糧食和賦稅,這相當於一次巨大的輸血,收穫更遠在這次琅琊之上。以劉封的估算,只要明年能夠擊退袁術,保住廣陵不受大的摧殘,等到後年,徐州軍就已經可以主動進攻袁術的淮南了。

  按理來說,劉封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魯肅的這套方案。

  但他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因為陳群和陳登的方案也有相當大的可取性。

  陳登進取青州,以為琅琊屏障,又有機會能占據黃河天險,拉攏孔融,得青州鹽鐵之利,好處之多,劉封也是非常動心的。

  至於陳群所說的魯、沛兩國,也的確是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誘人心神,無須靡費氣力就可輕易摘取。而且一旦全部拿下,尤其是拿下魯國,這兩國立刻就能和徐州融為一體,還能威脅兗州腹心,讓曹操再也不敢睨視徐州。

  不過這些都是好處,壞處自然也有。

  北上青州,勢必打亂袁紹取得河北四州的戰略計劃,引來袁紹的忌憚和敵視,平白為曹操分擔了壓力。

  而西擴魯、沛,又會嚴重刺激到袁術和曹操,因為袁術早已將豫州視為自己的地盤,只是暫時無力拿下,而魯國的位置又太威脅兗州的腹心了,曹操怎麼可能坐視不理。

  這些利害關係,劉備也早已經明白了,在他看來,這些策略都很好,可惜只能三中選一。

  他個人是已經放棄了陳群的西融策略,在北進和南下中還沒能做出決定。

  看見劉封想的認真,劉備也就耐心等待,深怕打斷了劉封的思緒。直到劉封緩緩突出一口濁氣後,才好奇的問道:「吾兒在想些什麼?」

  劉封衝著劉備露出了一個略帶狡黠的笑容,看的劉備心頭一軟。封兒到底還只是個孩子啊,都怪自己這個老爹沒本事,過早給了他莫大的壓力。

  「父親,孩兒在想,三位大賢的計劃都非常誘人,也有很強的可行之處,不知可否有一個方案,能夠盡取其利?」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自家這個兒子還真是有夠貪心的。

  笑完之後,劉備搖著頭嘆息道:「我兒壯志可嘉,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此三策雖好,可我徐州力有不逮,如何能盡得之。」

  「也不盡然。」

  劉封臉上露出一個神秘兮兮的笑容。

  劉備看到這笑容,身體一顫,不可置信道:「難道封兒你有辦法?」

  劉封當然不敢在劉備面前繼續賣關子,直入正題道:「孩兒或有一法,可試行之。」

  劉封將陳登等人三塊絹帛攤開,給劉備分析起來。

  「三位智者之見,具都有利於我徐州。可即便如此,按其難易,收穫來看,可分其高下。其中子敬先生之謀略難度最高,但收益也是最大,只要我徐州能平定江東,坐擁徐、揚二州,則進退自如,天下可爭也。」

  劉備緩緩點頭,這他也知道,所以他才會在陳登和魯肅之間搖擺不定,做不出決定。否則的話,他早一邊倒的支持陳登,北上青州了。

  劉備這人就是這麼用人唯親。

  歷史上激戰漢中的時候,劉備徹底上了頭,曹軍的強弓都射到他跟前了,也死活不肯後退。

  當時一堆大佬心急如焚,可任憑誰勸都沒用,最後還是得靠法正才成功讓他後退。難道只有法正說後退,才是關心劉備?

  顯然不是,只是因為話是法正說的,上了頭的劉備才聽得進去罷了。

  「南下方案則是難度最高,收益最大,得之可成問鼎之基業。」

  「長文先生之策,難度最小,收益也是最小,可後患卻是最大。如今曹操被呂布糾纏,袁術被劉繇、劉表圍攻,自然是拿徐州沒辦法。可一旦他們各自騰出手來,那局勢可就不一樣了。曹兗州一路或可商量,可袁術必定來犯。」

  劉備思考了一下,確實正如劉封所說,曹操或許可和,袁術則必一戰。

  劉封繼續分析道:「既如此,長文先生之策與子敬先生一策,其實並無根本矛盾,只是多出了一個曹兗州。如果父親能穩住曹兗州,則大可同行兩策。」

  劉備先是一愣,隨後恍然大悟,想通了此間的關節。

  南下是要跟袁術開打,西擴也要和袁術開打,打的都是同一個袁術,又不可能變出兩個袁術來。

  既然如此,只要能夠穩住多出來的那個變數——曹操,那徐州南下和西擴兩策略確實可以同時而行。

  劉備興趣頓時上來了,難道真像封兒所說的那般,三條策略竟可同時執行?

  這畫面太過美好,劉備之前可是連想都沒敢想過的。

  劉備壓住激動的心緒,「那元龍之策呢?」

  劉封卻是搖了搖頭,宛如一盆冰水,讓劉備冷靜了下來。

  「元龍先生之策,收益中等,後患也中等。我們進入青州,勢必會得罪袁紹,袁紹此時內部還有公孫伯父,大概率會有所忍讓。可一旦等袁紹統一北地,那他就要對我們露出獠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