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山南國

  第326章 山南國

  同治八年六月十七,亂匪「總統兵馬大元帥」杜文秀受封「山南王」,接受了邵全忠的招安。

  清廷建立山南國,裂土九萬平方公里,封給杜文秀,命杜文秀即刻就任,為國屏藩。

  雪區是有個山南縣的,但跟新建的山南國並無關係。山南國這個「山」,指的是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南麓,是印度洋熱帶海洋氣候區的最北端,水利資源豐富,土地富饒,乃是雪區小江南。

  後世這裡天竺移民七十多萬,經多年繁衍,人口達到一百四十萬,平均每平方公里也才十六個人。

  邵全忠的手筆比天竺人還大,一次移民了一百萬人過去,為國鎮守這塊因為高原、高山阻隔,難以實控的土地。

  邵全忠隔著鍋台上炕,頂著欽差的名頭,去干預雲貴總督麾下的事情,就是看中了杜文秀團伙的組織度。

  杜文秀在占領區設立官員,實行統治達十四年,政令暢通,儼然一副小官府的姿態。那麼整體搬遷過去,馬上就能抱團牢牢占住那塊地盤。

  大理亂匪官府的效率果然很高,杜文秀一聲令下,所屬各地軍隊、官吏、阿渾一齊出動,馬上組織所有麾下亂民,攜帶家資,開始了邵全忠組織的又一次人口大遷徙。

  二十萬亂匪攜家帶口,亂民總數達到一百萬人,推著小車,帶著家當,立即開始了比馬占鰲遠徵聖地規模還大的移民行動。

  一百萬人的遷徙不是一波走的,大理附近的最先得到通知,第一批出發。隨著遠近不同,移民次第出動,隊伍綿延數百里。

  清廷發布了小皇帝的特赦令,追隨亂匪造反的其他老百姓,全部赦免,留在了當地繼續當順民。包括本地原來的漢、白、彝、納西、傣、僳僳、景頗各族老百姓。

  這一次遷徙完成,雲貴境內跟陝甘一樣,亂民基本就沒了,此長治久安之策。

  至於他們遷徙的目的地,那可是東天竺,信仰跟他們基本一樣,鄰居還能和睦點是吧?

  要從地圖上看,大理和新鮮出爐的山南國直線距離很近,但卻不能這麼走過去,一百萬移民穿越橫斷山脈是不可實現的。

  長達數百里的移民隊伍繞了個大大的圈子,向東直奔廣西,在百色附近入珠江水系,乘船到達廣州,入住珠江口為他們準備好的移民營。

  再由南洋水師護衛,乘運輸艦繞道馬六甲海峽,經印度洋到達吉大港。

  距離達到一萬四千里,跟馬占鰲去聖地的行程距離差不多。

  不過他們的行程可輕鬆多了,不用在嚴冬里穿越戈壁沙漠,不用一路訛糧食,沿途由官府供應吃喝、運輸船隻,大部分行程在海上。

  官府提供吃喝吃虧了麼?他們要是不被招安,歷史上又打了四年仗才被剿滅,雙方幾十萬大軍打四年的消耗和對領地的霍霍,拿出零頭就足夠這點差旅伙食費了。

  更別說恢復戰後千瘡百孔的經濟要投入多少,邵全忠天馬行空的主意絕對起到了多方共贏的結果。

  邵全忠跟赫德簽的《清英海陵協定》,在東天竺要到了一條鐵路線,誰去鎮守?誰修鐵路?都需要朝廷花錢。

  要是派普通移民和軍隊去,光是移民費用就是天量的,還要承擔常年駐軍的費用。

  這些造反的罪民不用給移民費啊,出運輸費和路上的糧食就行了。

  朝廷甚至不給這些護路軍發武器,就用他們造反時候落後的火繩槍、大刀長矛弓箭。

  他們又不是去跟英軍作戰的,需要對付的是東天竺本地想偷鐵軌的竊賊而已。

  反正邵全忠是不打算在東天竺跟英國衝突,修好鐵路坐等大英帝國崩潰,那早著呢。

  杜文秀這個藩王,有義務出勞役修築孟鐵,出兵當護路軍保護孟鐵沿線,精銳駐紮吉大港,護衛雪區的印度洋出海口,朝廷一個銅板都不花。

  這是你藩國存在的意義啊,我白給你封王麼?以山南國養孟鐵,這是這次建立藩國的原因啊。

  修鐵路朝廷要派人勘探、設計,運鐵軌過去,但少了人力成本,能省一多半錢啊。

  算上龍駒寨經西安、蘭州、伊犁省、浩罕省一直到西域四藩的鐵路,亂民們為華夏的鐵路事業算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當然勞役不是奴隸,孟鐵的修建效率會大大降低。不過呢,本來這也不著急,慢慢修。

  雪區內部的鐵路更難,需要的時間更長。恐怕要經歷跟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一樣的波折,修個七八十年都有可能。

  至於他們反叛脫離華夏?邵全忠跟英國人可是盟友,從吉大港方向出兵收拾他們玩似的。

  再說你反叛就能獨立了麼?旁邊就是世界第一列強英國人,你沒有華夏背後支撐,還想自立?英國人揮揮手就滅了你,杜文秀不是傻子的話就不會幹這個事。

  至於幾十年後,跟內地的鐵路修通,那就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

  同治八年六月二十五,邵全忠抵達廣州,中途還在三門島停靠,視察了施工中的三門島軍事基地。

  他人在海上,還沒到廣州,胳膊伸得老長,以兩廣總督的身份,幫雲貴總督解決了占據云南一半領土的叛亂,替朝廷除掉了最後一塊心腹大患。

  朝廷表示,邵全忠真是太能折騰了。

  要是沒有邵全忠跟英國人合作,從吉大港方向派遣移民的路子,朝廷要派一百萬移民翻越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實控山南地區,實在是太困難了,基本不可實現。

  那塊地雖然好,眼巴巴看著開發不了啊。

  都空多少年了?一般人都不知道華夏有這塊寶地。封出去個藩國就是一道命令的事,不花錢辦大事的典範啊。

  邵全忠到現在也沒造反,還幫朝廷除去了最後一個大反賊,還一直為我大清開疆拓土。

  就是文祥,也得承認,邵全忠雖然是權臣,但對我大清忠不可言。

  話說當年文祥還是雲南提督的時候,朝廷派他第一次西征杜文秀,就大敗而歸。損兵折將,虛耗國孥。

  人家邵全忠就派了一個說客,杜文秀乖乖領著所有亂民搬走了,不服不行。

  兩廣總督府衙門曾設在肇慶一百多年,現在搬到了廣州府,在現代的越秀區越華路116號。

  三個營的近衛軍在總督府四周駐紮,已恭候多時。他們是在漢堡與邵全忠分開,隨鄧世昌臨時護衛艦隊,護衛普援歸國的。

  隨著邵全忠的到達,四營匯聚,邵全忠的近衛部隊又恢復到了一個旅的規模。

  新任大秘伊莎貝爾和王嬤嬤指揮警衛排士兵,打掃布置房間,接洽電報房,忙得不可開交,第一步先把書房布置好。

  邵全忠在書桌後的太師椅上剛坐下,端起沏好的紅茶,伊莎貝爾來報,「劉永福求見,已經在廣州等你十幾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