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期貨探花郎
邵全忠萬萬想不到,張二傻子的張,會跟張之洞的張是一個張。
自己十六歲離鄉,討飯進京,去尋在順義當縣令的同鄉文大老爺謀求出路,路上碰到十四歲的張斯文。
兩人同甘共苦五年,生死相托。張二傻子在討飯路上替自己挨過打,在槍林彈雨里救過自己命,是這個世界上自己最信任的人。
自己居然不知道,原來義弟說的,小時候給貴人家的孩子當陪讀,是給張之洞當陪讀啊。
現在的張之洞可不是自己記憶深處存留的那個老頭子形象,仔細打量年輕版張之洞,邵全忠赫然發現,他面目上跟張斯文竟然有三分相似。
聯想到張斯文管張之洞叫「舉人哥哥」,應該不止是陪讀那麼簡單啊。
不過張之洞身材挺拔,張斯文虎背熊腰,身形上倒是完全不像哥倆。
自己碰到張斯文的時候,他骨瘦如柴、奄奄一息,險些餓死。是自己坑蒙拐騙、討飯有術,才把四弟養這麼壯的。
老張家世代簪纓,張之洞的堂兄張之萬狀元及第,張之洞現在是舉人,將來可是探花之姿,在當代人傑里可以排進前四——嗯,不算邵全忠這個亂入者。
老四你要真是張家人,怎麼會跑到江湖上要飯呢?
一時間,對四弟的關注超過了初見英才的震驚,「斯文,你有這麼厲害的哥哥,當初是怎麼流落江湖的?」
張斯文神色複雜,「我要是不為了二哥你的大業,就是討飯餓死,也不會再踏進張家門的。」
看來張家是欺負四弟了啊,張之洞嘆氣,「是張家有負五弟你了,不過事情過去這麼多年,當事人都已經過世,雖然——唉,父親把你接進家中讀書,畢竟對你還是不錯的。」
邵全忠鬼精鬼靈的人物,一聽這口氣,就知道張斯文應該是張之洞老爸張瑛在貴州興義當知府的時候,在外面「偶然的錯誤」,多半是知府大人遇到了張斯文口中「出身貧苦的苗女」。
豪門多事端,張瑛過世,沒有身份的外室遭遇可想而知,陪讀、身份不明的張斯文沒有了老爹罩著,受氣是必然的……
邵全忠反躬自省,邵氏也是冉冉升起的豪門。
自己有了慧兒、秀兒兩個老婆,足夠給自己生一大堆兒子,可決不能在外面沾花惹草,犯什麼「偶然的錯誤」。
家庭一團和氣最重要,雞飛狗跳、家宅不寧還哪有精力成大業?
「張兄大才,久仰大名。走走走,小弟明月樓備酒,歡迎張兄的到來。」
一路上,張斯文已經把能說的事情說了個通透。
張之洞擺擺手,開門見山,「邵大人公務繁忙,酒宴就免了。邵大人跟舍弟是至交,咱們之間,不用太客氣。張某頗有自信,應該是能入邵大人法眼的。」
人跟人比得死。樂森當初自薦找邵全忠求職,竭力表現,謙虛自抑,生怕給邵全忠留下不好的印象。
沒辦法,落第秀才沒人權啊。
張之洞不用表現,院試第一、鄉試第一,在貴州幫老爸理政,管理一府之地好幾年,又是剿匪,又是施政牧民,文武雙全。
要不是今年會試主考官是堂兄張之萬,他必須迴避,一路過關斬將直接就進士及第,入翰林院直入中樞了。
張瑛是歿於任上的,老來身體違和,幹不了啥活。他在貴州響噹噹的政績,憑之官至道台,實際上都是四兒子張之洞的功勞。
成名要趁早,張之洞年方二十四歲,憑著考試成績和政績,已經名滿天下。這是真正的少年英才,完全不需要再替自己吹噓。
張之洞又朝邵全忠一拱手,「舍弟多蒙邵大人照顧這麼多年。不過咱們之間,情義是情義,公務是公務。耳聽為虛,在下是不是供邵大人驅策,還要考察過淮軍的實情方可。」
邵全忠連連點頭,「那必須滴。斯文,你就負責陪張兄考察咱們淮軍,淮軍的地盤,哪兒都可以去,哪兒都可以看。」
這就不錯了。劉備請諸葛亮要三顧茅廬,後世大名鼎鼎的張香帥自己送上門來,要來自己這個小廟打工,考察一下老闆值不值得效忠是應有之理。
「邵大人放心,考察之後,即使在下不想在這干,張家也會在朝堂上支持淮軍。還有,我跟邵大人先說好,我只能在這裡干三年。三年後,我是一定要入春闈的。」
「應該應該,我怎麼能耽誤張兄的前程呢。」
這個年代,進士文憑是頂級人才的資格證,張之洞這種學養冠絕當代的人物,不順手考個頂級證書會是一輩子的遺憾。
左宗棠因為「同進士」身份被人笑話一輩子,提起來就鬱鬱不樂,也不過是糾結中了進士後,殿試一甲、二甲、三甲的細微區別而已。
只要你肯來,現在我是啥條件都答應。
嘿嘿,三年。三年後太平天國都滅了,淮軍肯定不是現在這個局面。到時候就算你中了探花,也未必捨得走了。
張之洞是個坐言起行的人,不跟邵全忠磨嘰,帶著張斯文就出去了。
從軍營看到訓練場,從留洋預科學校、行營武備學堂看到軍械倉庫。仔細詢問快槍、阿姆斯特朗火炮的性能,還拿著工兵鏟研究半天。
問完官兵的餉銀髮放情況,又去找樂森、海青打聽情報處、秘密調查科是什麼玩意。
第二天,張之洞去了海陵軍械所,又考察文氏兵工廠的黑爾火箭製造,還仔細詢問委託容閎從美國購買機械設備的事。
然後是文氏錢莊、福余堂藥鋪,各種文福記後勤供應工廠,新成立的文氏漕運船隊,第三天居然乘單桅快船去了鎮江,回程還考察了瓜洲的保險隊。
也就是來路上徐州利國驛煤鐵礦務公司已經考察過了,不然也要去,一來回得一個來月。
張之洞考察得越多,邵全忠心裡越有底,這是真想做事的人才會幹的。
這些玩意都是自己一手催生出來的,自己其他手下都只是各負責一攤。
自己到處忙,分身乏術,顯然張之洞是有幫自己掌總能力的。
第五天早上,張之洞求見邵全忠,「統制大人,淮軍讓張某大開眼界,始知天外有天,世界之廣闊。我大清的希望在淮軍身上,張某願加入淮軍,供大人驅策。」
「好,以後咱們共謀大事。來人,召集所有營級以上軍官!」
很快,外面傳來不斷的軍靴聲,手下骨幹陸續來到指揮部。
邵全忠咳嗽一聲,「弟兄們——」
「報告!去安慶公幹的吳子義回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