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大明的特別之處

  第289章 大明的特別之處

  聽完了裕王爺的一席話,趙貞吉和李春芳更是茅塞頓開,整個都激動的抑制不住了。

  他倆萬萬沒想到經過了裕王爺的這一番分解開導之後,原來以為僅僅只是一個枯燥無比的修書衙門,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可以掌握天下文宗之地。

  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以往的人怎麼就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事情呢?

  其實這也不是以往的古人蠢笨,也不是以為的古人腦袋僵化,而是因為時代發展的局限性。

  以前的生產力過於低下,使得知識文化的傳播效率也變得極其低下,除了個別貴族和士紳家族之外,絕大多數人甚至一輩子都沒見過書本長什麼樣。

  但是時代發展了大明這個時期,一切的變化就不同了。

  大明除了沒有機械化的工業之外,但凡人力所能及的發明和創造也都到了極致。

  很多明朝發明的工具,即便是現代人看了也都是嘆為觀止。

  所以到了明代之後,不管是小說話本,還是戲曲文藝,也都到了巔峰時代,而之所以撐得起這樣一個蓬勃的文明時代,還是因為大明的生產力比起前代強多少了。

  不管是造紙,還是印刷,亦或是讀書的群體,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後世經常是說明朝窮,明朝苦,但是一個朝代能夠在如此窮苦的狀態里延續近三百年,肯定也有多其特別之處的。

  大明的首要特別之處之一就是對教育的投入。

  在大明朝時期,官府可以不修衙,但必須得建學堂。而且這些所修的公辦學堂,還會有專門的官員管理,其官職名為教諭。

  而且值得一提的就是,在原來的歷史走向之中,海瑞的官場起點就是福建南平縣教諭。

  也正是在這小小的教諭任上,海瑞第一次彰顯出了自己的非凡之能。

  海瑞主張讀書人應該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該對上官隨便下跪,阿諛奉承,得有讀書人的氣節和骨氣。

  所以在他任職南平教諭期間,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到了縣學(中國古代秀才讀書的學校)視察,其他學院先生們都跪在地上地通報姓名,唯獨海瑞長揖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先生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

  就這樣海瑞特性獨立的性格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至此之後,海瑞也漸漸的嶄露頭角,從一縣教諭做到了一縣知縣,繼而又升遷為戶部主事。

  並在戶部主事任上完成了留名青史的《治安疏》,以真實的魔法傷害,切切實實的破了嘉靖道君的防,讓嘉靖道君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所以從這些歷史之中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大明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確實也是歷朝之最。

  以至於到了後來的滿清,為了讓普通老百姓沒有反抗之力,據說還專門破壞和廢止了很多的明代學堂,不再讓普通漢人有機會獲得讀書機會,讓他們世世代代的都變成一個個渾渾噩噩只知道吃飯睡覺,又被人麻木剝削的行屍走肉。

  可以說在教育這一塊上,明朝的風氣還是非常自由,不僅允許普通人開辦書院,還允許讀書人結社交友,但可惜的就是明朝的財稅制度實在是垃圾至極,以至於朝廷根本就無力維持應有的國防力量。

  而那些得了大明好處的讀書人們,大多數則是一個個自私至極,哪怕國家淪亡在即,他們依然是醉生夢死,以為不過就是一場改朝換代的正常歷史輪迴。

  反正對於朝廷所要求的稅賦和責任,他們還是置若罔聞,只會哪裡不爽噴哪裡,從來沒有任何的擔當和道義可言。

  哪怕是明朝已經亡了,天下換了主人,他們還以為自己可以繼續享受之前在大明朝享受的特權和優待,結果最後也都付出了血的代價。

  其中最著名之人就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

  順治十八年,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為追收欠稅,鞭打百姓,以補常平倉虧空的漕糧,結果激起了蘇州士人的憤慨。、

  三月初,金聖歎與一百多個士人到孔廟聚集,以悼念順治帝駕崩為由,藉機發泄積憤,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控訴任維初,要求罷免其職。

  但是如今的天下已經不是那個鬧鬧事,就可以讓朝廷擔心影響而不了了之的大明天下了。

  江蘇巡撫朱國治當即就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並為任維初遮瞞回護,上報京城諸生倡亂抗稅,驚動先帝之靈。

  而當時的滿清朝廷也有意威懾江南士族,加強對南方的實際統治。

  於是乎,又逮捕金聖歎等七名士人,並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最後又以叛逆罪判處斬首,於七月十三日行刑,是為哭廟案,又名江南抗稅案。

  所以即便是晚明的文化再發達璀璨,但在這些讀書人們缺少了對家國貢獻的同理心時,他們的下場最後也會像在煤山上吊的崇禎皇帝一樣,落得一個淒悽慘慘的悲劇收場。

  最後也只能在野蠻的屠刀之下,也得變成一串可嘆可悲已經破碎的夢幻泡影。

  所以朱載坖這次既然已經得到了重設弘文館的權力,那麼他就得變個法子,讓這些有能耐的讀書人們換一種方式得到朝廷層面的控制和支持,讓他們在創作文化和知識的同時,也有一種與有榮焉的參與感。

  讓他們既可以享受到朝廷的幫助,又可以在賺取稿費的同時,為朝廷履行納稅的義務。同時朱載坖也可以利用弘文館的影響力,說明納稅的重要性,以及納稅人應有的榮譽感。

  只要能把納稅的概念和義務深刻的種植在這些讀書人的腦海里,等到這些能夠創造文化想像力的讀書人們都納了稅,他們自然也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倒逼那些不納稅的士紳地主一起納稅。

  要不然在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之下,誰特麼能一直願意當冤大頭呢?

  畢竟大明不是滿清,頭上沒有什麼八旗子弟的特權階級。

  人與人的不同,頂多就是你讀書當了官,我讀書還沒當上官的區別。

  所以想要收拾讀書人,就得學會利用讀書人,讓那些沒有得利的讀書人去攻擊和倒逼那一批既得利益的讀書人,這才是平衡進取,改革時代的王道!

  如果一味的就以剛猛之政,只搞搞什麼考成法,一條鞭法等等的變化措施,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國家的財政狀況。

  但這種方式很容易就會引起整個讀書人群體的反彈,他們會認為這是朝廷在剝削他們的暴政,一旦強推此政的人罷職或死去,人走茶涼,人亡政息的現實局面就會凸顯在現實面前。

  所以想要改革大明內里的財政弊病,就該換個法子由內入手,先分化一下讀書人的群體屬性,給他們製造出一種強烈的社會差異感,然後再刺激他們去拉平這種差異感,這不就容易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