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

  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

  第二天清晨,朱雄英起的稍有些晚,吩咐宮人通知內廷司設監準備車馬。

  一開始朱雄英其實以為車馬這些東西,是歸御馬監的,後來才知道,御馬監其實是內廷的武裝力量.

  隨後,朱雄英前往城外的一處道觀,拜訪正在那裡修行的袁珙,四海商會的這條線沒斷,那幾個夥計也是跟著他一路回到南京的,因此通知了袁珙,袁珙一直在等他。

  今天天氣沒有過去幾天那麼濕熱,反而有些晴爽車馬出了城,行駛在通往道觀的土路上,道路兩側的樹木被微風吹動著樹葉,發出了沙沙的聲響。

  朱雄英掀開馬車的帘子,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盎然的綠意,青翠的賞心悅目,仿佛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讓他跟著心情也好了起來。

  道觀坐落在湯山附近一片幽靜的山谷之中,遠離了京城的喧囂,顯得格外的清幽。

  在侍從的簇擁下,朱雄英來到道觀門前,只見門前懸掛著一塊古樸的匾額,上面書寫著「清風觀」三個大字。

  他輕輕叩響門環,不一會兒,一個小道童前來開門。

  袁珙正在後院的一間靜室內打坐,聽到朱雄英到訪的消息,睜開雙眼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道袍,迎了出去。

  「殿下光臨本觀,真是蓬蓽生輝啊。」袁珙拱手施禮道,其雙手舉至胸前,立而不俯,隱約間就是抱元守一的渾圓樁架子。

  「袁先生客氣了,早就聽聞先生在此修行,今日特地前來拜訪。」朱雄英還禮道。

  袁珙伸手將他引入靜室之中,道觀的道童和朱雄英帶來的人,都等候在外面。

  門被重重地關上了,兩人在蒲團上對坐。

  「此處隱秘,旁人窺聽不得,殿下若是有什麼想問的,不妨直言。」

  見袁珙如此開門見山,朱雄英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表明了來意。

  「袁先生我此次前來,主要是想向先生請教一些關於陰陽炁海的事情,不知先生能否為我解答一二?」

  別古崖對應的時空蟲洞,在大明世界這一頭,也就是秦嶺的那個時空蟲洞,最早就是由袁珙發現的,袁珙因此憑藉著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與沐勝做交易繼而建立起了分號廣泛分布於大明各主要城池的四海商會。

  而沐勝雖然告訴朱雄英,袁珙並不知曉陰陽炁海對面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更沒有給過袁珙現代世界的科技物品,從來都是用黃金結算古董,朱雄英也相信沐勝不會坑他.可袁珙是多聰明的人?當官做到侍郎,從商做到四海商會規模在大明位居前列,他難道真的不會對陰陽炁海對面的世界產生好奇?或者說,在交談中,誰能保證袁珙不會從沐勝的話語裡猜到些什麼?

  這些事情,都是只能由朱雄英親自來獲知真相,畢竟在沒有出現第三個可用的時空蟲洞之前,秦嶺的這個時空蟲洞是傳輸物品最為便捷的,除了給藍玉輸送軍援,以後大明進行工業建設,也需要用到大批的工業設備。

  「陰陽炁海之事,我前些年確實親身接觸過.」

  袁珙的言語間,並沒有露出什麼破綻,跟沐勝說的基本沒有出入。

  「袁先生當年就聽到過我的名字,但並沒有與沐勝說明身份。」

  朱雄英單刀直入,緊緊地盯著袁珙的眼睛。

  袁珙苦笑一聲道:「其實當年我聽到沐勝向我打聽『朱雄英』這個名字的時候,我就知道殿下應該是自有一番機緣巧合,只不過事關天家,委實是不敢摻和進去.這種事情,有幾個腦袋夠掉呢?」

  「那為何我自秦嶺回到大明,袁先生又這般急切派人尋我呢?」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是朱雄英沒有對袁珙起殺心的原因。

  如果是別人接觸過陰陽炁海,甚至認識沐勝,那麼其人顯然對於朱雄英來說,是一個威脅,這涉及到了資源的獨占性.雖然朱雄英對於沐勝有著特殊的意義,但人情和利益,畢竟是不能上秤的。

  那麼換到袁珙的角度,是不是也是同理呢?

  ——對於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除掉。

  而袁珙在朱雄英剛剛來到大明時的表現,卻讓朱雄英的殺心極大減弱了,因為在朱雄英沒有確認身份的時候,袁珙的四海商會就給予了他相當重要的幫助,始終表現出了極大地善意。

  現在朱雄英依舊有兩個選擇。

  第一,他可以選擇除掉袁珙用以安心;第二,他也可以選擇與袁珙繼續談下去,看對方的意圖到底如何,能出得起多少價碼。

  到底選擇哪個,取決於袁珙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袁珙長嘆一聲,說道。

  「人常言『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袁某老了,總該為兒孫後代鋪條路出來,這商會的財富在皇權面前不過是浮雲罷了,而在未來,又有什麼能比得過殿下呢?」

  袁珙的回答讓朱雄英很滿意,結合他所了解到的情況,袁珙確實是相對謹慎且重視家族的一個人,畢竟在他了解到的《明史》上就有明確記載「珙相人即知其心術善惡,人不畏義,而畏禍患,往往因其不善導之於善,從而改行者甚多。為人孝友端厚待族黨有恩」,而兩個袁珙或許際遇不同,但人生的前半段都是一樣的,所以這種特質應該不會改變。

  正因如此,袁珙沒有向沐勝告知朱雄英的身份,也正因如此,袁珙才會在朱雄英回歸大明的第一時間就讓人去幫助他。

  見朱雄英放下了戒備,袁珙也是暗自鬆了口氣,對於朱雄英的品行他也一直在暗中觀察,其人並不是那種狠毒無情之人,做事也頗有章法,袁珙認為家族的未來可以寄托在他的身上,畢竟這是一條通天的路子,用當年呂不韋的話來說就是「奇貨可居」。

  袁珙並不指望自己能操縱朱雄英,但是對方並非薄情寡義之輩,又有極大概率能夠繼承大明江山,因此這時候在羽翼尚未豐滿之際就傾家投效,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股」了,日後朱雄英繼承帝位,那麼對於袁氏一族,自然能夠施以恩惠,這樣一來或許與國同休不能奢求,但世代簪纓卻絕非奢望。

  想明白這些,袁珙也不猶豫,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其實不多,但用四海商會來出錢出力卻絕對沒有問題,畢竟按照四海商會的體量,也算是能排得上前列的商業巨擘,於是袁珙試探著問道:「我觀殿下似乎有意建立一個大的莫愁湖市場。」

  「不錯,確實正有此意。」

  這件事情,也是朱雄英來拜訪袁珙的順道目的之一。

  在朱雄英的計劃里,建立一個能作為試點貿易區的市場,最重要的當然是朝廷的政策支持,但除此之外,在商界也需要有勢力來帶頭出錢,並且給予其他大商人足夠的信心,這樣才能把「勢」造起來,只要起勢了,那麼各地商人自然不再觀望,這個市場才能做到足夠大。

  而除了袁珙的四海商會,朱雄英還打算跟那些外地遷徙來的富戶們,以及京城本地的富商巨賈們都談一談,先把事情談好再去大刀闊斧地改革。

  袁珙微微一笑:「我如今雖為商人,但也希望能夠為朝廷和百姓做一些貢獻,若是殿下不棄,四海商會願傾力協助殿下做成此事。」

  如此一來,也算是納了一個投名狀,從今往後就算是「自己人」了。

  朱雄英聽後,看起來是深受感動,他緊緊握住袁珙的手:「袁先生高瞻遠矚,實乃大明之福!」

  兩人相視而笑,盡在不言中。

  接下來,他們又談了許多關於商業、時局以及未來發展的看法,直到日暮時分朱雄英才依依不捨地告別離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