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應天府
朱雄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明白馬皇后的用意,也深知在皇室之中親情與權力的交織往往讓人陷入兩難的境地。
到了歲數不就藩肯定不行,拖著也不是辦法,而且朱元璋也打算幫助朱雄英培養出一套自己以後能用來治國的班底先來充任王府屬官。
因此,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虞地不好,如今中原人口尚不充實,明年不如改封到吳地。」
吳王?
朱雄英有些驚訝,在明初的政治環境裡,吳王這個封號,可是有特殊含義的,因為在元末亂世的時候,有兩個著名的吳王,一個是張士誠,另一個就是朱元璋。
而且按照默認的封藩規則,吳地是不在封藩之列的。
這是由於大明的首都是應天府,直隸管轄內的江南屬於京畿之地,在離京城這麼近的地方封一個藩王,會對皇帝的統治直接造成威脅,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江南經濟發達糧食產量高,所謂「蘇常熟天下足」便是這個道理,哪怕藩王並不直接擁有土地,而只是擁有對土地徵收「藩王稅」的權力,但也會直接影響到大明的財政。
所以,一旦封藩改成吳地成為大明吳王,哪怕礙於繼承順序不能在朱標成為皇帝之前冊封朱雄英為太孫,那也是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了。
嗯,洪武朝如果真封一個吳王出來,或者能夠通過間接的方式影響地方政務,那麼就約等於北宋初年的皇儲兼任「知開封府」,而這個官職雖然北宋不常置,但一旦出現那就是皇帝覺得接班人該鍛鍊了才會讓他擔任,而准皇儲升為正式皇儲後就不會任官了,而是讓普通官員「權知開封府」來管事。
這件事情雖然不急,最早也得到明年,但有馬皇后的幫襯,既然朱元璋開了這個口,那這件事情就大概率能成,朱雄英這位親王,也將會不僅是大明第三代里的第一位親王,更是擁有特殊政治含義的吳王。
朱雄英看向馬皇后,眼中滿是感激之情:「就藩之事,孫兒自當遵從安排。」
朱元璋哈哈大笑,馬皇后聞言,眼中亦是閃過一絲讚賞的神色,她輕輕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英兒,你果然是個懂事的孩子,只是奶奶希望你能記住,無論何時何地,有事都要跟奶奶說,知道嗎?」
朱雄英恭敬地應道:「是,皇奶奶,孫兒一定會牢記您的教誨。」
隨後,朱元璋又與朱雄英詳細討論了莫愁湖的改造計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朱雄英一一應答如流,在朱元璋面前展現出了不凡的才幹和難能可貴的遠見。
而這種表現,也是朱元璋最想看到的,畢竟他可不想讓一個窩窩囊囊沒有能力和擔當的人,來繼承大明的江山,這對於大明是徹頭徹尾的災難。
時間悄然流逝,宮內報時的鐘聲響起也提醒了朱元璋,該去處理朝政了。
朱元璋也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身為朱家子孫,自然要勇於任事,不過,你奶奶也說得對,你身上的擔子不輕,整頓莫愁湖這件事情,算是皇爺爺給你的第一個任務,做得好了不僅咱面上有光,朝中的文武大臣也定能對你刮目相看,有益於你以後的路。」
朱元璋雖然沒說,但朱雄英也清楚,雖然有著鼎力支持,但自己絕對不能爛泥扶不上牆,權力無法杜絕質疑的聲音,但政績可以。
「英兒,好好干,咱期待著你的佳音。」
朱雄英躬身行禮:「是,皇爺爺,孫兒定不負您的期望。」
隨著朱元璋的離去,坤寧宮內又恢復了寧靜,馬皇后拉著朱雄英的手又叮囑了許多,方才放他離開。
整頓莫愁湖環境,妥善安置遷徙來的富戶,這不僅是他的第一個任務,更是他在大明朝廷第一次嶄露頭角的機會。
朱雄英不敢耽擱,策馬先行直赴大天界寺,道衍和尚已在寺院中靜候多時。
兩人見面便直入主題,朱雄英將他構思的步驟細細道來,而道衍和尚則靜心聆聽,不時點頭,表示會意。
不過道衍雖然尚未歸心,但也不只是當點頭蟲,而是根據他對京城的了解,針對朱雄英的初步計劃提出了一些細微的修改建議,使得整個計劃更加完善,更加貼近實際。
朱雄英亦是虛心接受,對計劃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商議既定,道衍和尚不好太多拋頭露面,朱雄英便邀請潭王朱梓和魯王朱檀兩位叔叔同行,一同前往應天府衙。
應天府衙坐落在城中的繁華地段,門前石獅威武,朱雄英一行人在門前下馬,向門房通報。
府尹高守禮聞訊三位親王聯袂而至,趕緊帶著應天府一眾官員親自迎了出來,門前簡單的寒暄過後一行人便進入了府衙內部。
府衙的議事廳內,梨花木書架上擺滿了典籍,牆上掛著不少字畫,顯得文人氣息濃厚,府尹高守禮請朱雄英等三位親王上座,並命人奉上了清茶。
朱雄英環視一周緩緩開口:「高府尹,此次我與兩位叔叔前來,乃是因為陛下賦予的一項重任,也是伱之前所上奏的內容.莫愁湖周圍確實混亂,需大力整頓,同時還要妥善安置各布政使司遷徙來的富戶。」
應天府的一眾官員有些訝然,這可不是什麼好活,妥妥的燙手山芋。
之所以這麼說,其一是因為這些遷徙來的富戶雖然眼下困頓不堪,但畢竟都是一方豪強,而京城的京官們也都是各地籍貫都有,這些人只要肯使錢貼臉面,在朝中也是各有門路都很能鬧騰;其二是因為莫愁湖周圍的破落戶一貫是應天府眼中的「刁民」,這些人不僅刁潑難治,慣於對抗五城兵馬司,而且此地雖然是「鬼市」,卻也是整個京城商業循環里必不可少的一環,若是直接連根拔起,這麼多人成了遊民不說對治安造成多大亂子,就是很多城內外的交易也沒法進行了,這相當於應天府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計劃先在聚寶門外建立一大片安置房,將莫愁湖附近的外地富戶和本地破落戶整體遷徙過去。」
高守禮聞言,眉頭微皺,面露難色。
他深知這其中的利益糾纏,而且對於整個京城的治理體系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然而,在三位親王的注視下,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說道。
「殿下,此事涉及多方利益實施起來恐怕有些難度。」
見他還敢推諉,朱雄英不好說話,左右兩位叔叔撿回了一條命又得了朱雄英許諾的好處,這時候事關自己利益,自然跟哼哈二將似地開始給高守禮施壓。
不過,就藩的藩王沒有治民的權力,這件任務朱雄英能被賦予也是因為他還沒就藩,情況有點特殊,所以他們倒也不直接從事情上說,免得給高守禮落下話柄,而是句句話里不離皇帝。
魯王朱檀咳嗽了兩聲,面色蒼白著冷笑道:「高府尹,陛下既然將此重任交給你,你便有責任將它辦好本王相信你作為應天府尹,也有能力處理好這些瑣碎之事,若是瑣碎之事都處理不了,這應天府也合該換個人了。」
潭王朱梓也附和道:「高府尹,京城乃是首善之地,莫愁湖畔本王也去看了,亂糟糟的像個什麼樣子?此事不僅關乎朝廷顏面,更是不能在陛下眼裡容沙子,安置房的錢款你也不必操心,把協調這些人的事情辦好即可,到時候自有工部來建。」
朱雄英沒說話,但意思也很明顯了。
面對三位親王的壓力,高守禮只得屈服:「是,下官定當竭盡全力,完成殿下交付的任務。」
朱雄英點了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