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有所發現

  第733章 有所發現

  工人們製作十八件木模,陳文哲就在做泥范,因為景雲鐘的鑄造需要泥范。

  泥范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出來的,因為需要精修、晾曬等等工序。

  泥范的製造,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

  從考古發掘來看,夏代已經能熔鑄青銅。

  最初的鑄型,使用的是石范。

  由於石料不易加工,又不耐高溫,因此,石范很快被泥范取代。

  商代早期以偃師二里頭遺址為標誌,已經用泥范鑄造銅錛、銅鈴等。

  盤庚遷殷以後,青銅冶鑄技術達到鼎盛時期。

  為獲得形狀複雜、花紋奇麗的青銅鑄件,冶鑄工匠選取質地純淨、耐火度高的泥沙煉製泥范。

  這就是重點,合格的泥沙,才能製作出合格的泥范。

  這一點,有著大師級練泥手藝的陳文哲,做起來並不難。

  真正難得,是知道用什麼樣的泥沙。

  不說其他,一般泥沙,和成泥之後,稍微晾曬,就會開裂。

  而開裂的泥范,你要怎麼用?

  要想避免這樣的結果,就要看傳承。

  傳承之中,有著太多成功的經驗,所以陳文哲不會走彎路,他會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選擇好了泥沙,開始製作泥范,這時,還需要選擇工藝。

  在造型工藝上,泥范鑄造以分鑄法為基本工藝,從而鑄成複雜的器型。

  或者先鑄器身,然後在上面合范,澆注附件;

  或者先鑄附件,再在澆注器身時,將二者鑄接成一體。

  春秋時期,先鑄附件,後鑄器身這一工藝,成為分鑄法的主流。

  這時,表現技術的時候就來了。

  分鑄法做出來的泥范,對范芯的乾燥、焙燒、裝配、均勻壁厚,都有嚴格的要求。

  只有做出合格的泥范,澆鑄之時,使之能夠同時凝固,預熱鑄型使它能順利澆注,這樣才能鑄造出合格的產品。

  在這方面,商周時期就已摸索出一整套成熟工藝。

  到了漢代,工藝自然是更加成熟,比如放在不遠處的三件青銅器。

  得到這三件青銅器,陳文哲可不止是為了喜歡收藏,或者是為了賺錢,他最看重的還是那份工藝。

  漢代的鑄造工藝,不能說一定比夏商周、春秋戰國之時強,但是,絕對不弱。

  比如疊鑄法,在漢代就達到了鼎盛時期。

  可以說,泥范鑄造的又一個傑出成就,就是疊鑄法的出現和廣泛應用。

  疊鑄是把許多范塊,或者成對的范片,疊合裝配,由一個共用澆道進行澆注,一次就可以得到幾十甚至上百個鑄件。

  我國最早的疊鑄件,是戰國時期的齊刀幣。

  漢代,疊鑄法廣泛用於錢幣、車馬器的生產。

  唐宋時期,用泥范鑄造大型和特大型鑄件的工藝日臻成熟。

  州滄五代時期的鐵獅子、神都大鐘寺的永樂大鐘,都是世界聞名的巨大鑄件。

  至於景雲鍾,他是分鑄法製作,不是特大型鑄件一次成型!

  所以,有些事情,需要提前做好。

  而只要做好了,以後繼續做一些大鐘,也許就不用這麼麻煩了。

  畢竟是第一次做,還是先按照原版的方法,摸索著來吧!

  畢竟陳文哲也沒有去看過永樂大鐘,不知道一體鑄造是怎麼完成的。

  製作泥范、木模,就是最近一直以來的工作。

  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停的燒熔銅礦石,提煉銅礦,也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有條不絮的慢慢推進,這一天,陳文哲製作的一些小型泥范,已經可以用。

  而一些青銅材料,也被燒製成功,放在一邊備用。

  這個時候,就需要陳文哲來試驗一下,看看他準備的這些合金材料,適不適合製作打擊樂器。

  對了,這些日子一來,陳文哲還把家裡的那批粵鈺青銅器,都運到了大海市,因為今年過年,他們不回老家。

  一個方面是小侄女太小,不能舟車勞頓。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家裡的兩位老人,捨不得飯店的那份收入。

  越是過年,飯店的生意越好,他們怎麼可能為了回家過年,就放棄那份垂手可得的巨大收入?絕對不可能!

  所以,他們只是稍微商量,就決定一家人留在大海市過年。

  反正一家人全在大海市,在哪裡過年,不能一家團圓啊?

  那批青銅器之中有著一件編鐘,還有一些銅鈴,這些都是陳文哲需要的。

  粵鈺黃家的技術,他還是很佩服的,陳文哲還真不信,黃家人做出來的全都是樣子貨。

  所以,看不到真正的編鐘,那就借鑑一下仿製品的技術。

  就是有著各方面的準備,陳文哲才會製作了一些小型泥范,準備做一些試驗。

  這一次他製作的最簡單反而是編鐘、頌缽和一些風鈴。

  鈴鐺的工藝,還要稍微複雜一些,類似於大鐘。

  而且需要一體鑄造,這份工藝,陳文哲感覺還沒有完全掌握,所以就想著先做一些簡單的東西。

  不要看編鐘和頌缽的個頭要大一些,但是,這東西鑄造起來,真的沒有什麼難度。

  做好了泥范,只要把銅水澆鑄進去,等冷卻了,修邊、打磨就可以了。

  一體澆築,成不成,就看這一下子。

  冷卻的速度很快,等敲碎了泥范,取出一隻只編鐘和頌缽,肯定沒有失敗的可能。

  有著現代化的機器,不管是修邊,還是打磨,速度都很快。

  機器固定上砂紙,快速旋轉。

  這時把銅器放進去,想要打磨哪邊,你就可以打磨哪邊,根本就不用多費事,很快就打磨完成。

  一切工序走完,這時候就是驗證成果的時候了。

  打擊樂器,好不好的,敲一下就知道是什麼情況。

  「叮」聲音悠揚,餘音繞樑,很好聽。

  但是聽過別人製作的頌缽的聲音,陳文哲知道,他這也好像沒有多動聽吧?

  感覺跟買來的那些頌缽的聲音,沒有什麼兩樣啊!

  又敲了一下編鐘,聲音就是那種聲音,不是專業人士,好像也沒法鑑定好壞。

  到了此時,陳文哲有點麻爪!

  幸好曹慶春給他準備了兩種頌缽,一種聲音低沉,一種聲音清脆。

  這樣一對比,陳文哲才有所發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