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1章 無始無終,回味無窮

  第1961章 無始無終,回味無窮

  能夠燒制陶器,那麼製作彩陶就達成了基本條件。

  再認識了一些彩料,那麼彩陶的圖案,也就不在是問題。

  彩陶圖案,有大量的幾何形紋飾。

  這既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水渦、樹葉等圖案的延續和變化,同時也是原始人內心音樂涌動和視覺表現。

  人能把自身體驗到的運動、均衡、重複、強弱等節奏感用畫筆表現出來,這無疑是神奇的創造。

  彩陶中的動植物形,一般都用幾何形把它概括出來形神兼備,顯示了彩陶藝術寫心寫意的高超水平。

  彩陶的象形圖案多種多樣,最基本的主題是生殖主題。

  有大量的魚、蛙、植物果實、花朵的描繪。

  半坡時代人的壽命平均二三十歲,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

  所以魚蛙這些多產的動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徵。

  尤其在母系氏族社會裡,對生育能力的讚美就是對女性的讚美。

  生育繁衍的主題,在民間藝術里一直延續。

  有一些很特殊的圖形,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盆,是在盆的內壁描繪圖案。

  這些盆子用裝飾的手法,畫出一個圓圓的臉,三角形的鼻子。

  用兩根短線畫出眼睛,似乎閉目在默默地祈禱什麼。

  雙耳和嘴的部位都畫著魚,盆的其它部位也畫著魚。

  這種圖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關,是圖騰崇拜的產物。

  這種以魚來裝飾人體的母題,一直延續到民間藝術里。

  只不過含義和象徵,會隨著社會習俗的變化,而產生畸變。

  在青省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馬家窯類型的舞蹈紋彩陶盆,是在接近盆口的內壁,描繪了三組拉手手小人的紋飾。

  這些小人每組5人,有頭飾,還有尾飾。

  拉手小人圖案,在民間藝術里是個很重要的母題,叫「拉手娃娃「,總稱為「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在民間藝術里圖式千變萬化,但總是來說他是人類繁衍和保護自己的神祇。

  所以像拉手小人這樣的圖案,不會是單純為娛樂而創作的。

  它含有「巫「的性質,是為人類自身的實際目的服務的產物。

  彩陶器形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造型樣式千變萬化。

  這充分體現了制陶者的藝術才能,和樂此不疲的創造熱情。

  而且不同類型的裝飾技巧和藝術效果,各具特色。

  半坡類型的彩陶,以長安半坡、臨時漳姜寨、寶雞北首嶺等遺址出土得為代表。

  施彩的陶器通常為圈底式平底缽、平底盆、彭腹罐、細頸瓶等。

  花紋繪在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位置,或繪在敞口盆的內壁。

  花紋圖案除有寬帶三角、斜線、波折等幾何紋樣外,還有大量的動物圖案,後者具有濃厚的繪畫意趣。

  廟底溝類型的彩陶,以南河陝縣廟底溝及西陝華縣泉護村遺址出土得為代表。

  彩繪多施於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風格輕盈挺秀,紋樣多用弧線描繪。

  除了鳥、魚、蛙等動物圖形外,最流形的紋飾手法是以圓點、弧邊三角、垂幛、豆莢、花瓣、花蕾等構成圖案,植物紋顯著增加。

  多數圖案採用二方連續的方式構成,具有虛實相生之妙。

  馬家窯類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型。

  裝飾面積大,紋樣以旋渦紋、波浪紋、弧邊三角紋居多,具有構圖繁密,迴旋多變之特色。

  這裡面有裝飾的一些規矩,也可以說是法則。

  其一,「無始無終,回味無窮。」

  其二,「仰觀俯察、由上觀下」。

  一是游目法則,這是後來我國繪畫和華夏園林的一個基本審美原則。

  即畫面既無起點,也無終點,呈現為一個整體;

  二是彩陶的創造和觀賞按照「仰觀俯察」。

  這一華夏觀照方式進行,這也是後來在詩詞畫和建築中,廣為應用的一個基本法則。

  陶器是圓形的,面向四方,具象圖案把人的注意集中在一面,傾向於形成焦點、定點。

  而具象圖案轉為抽象之後,整個圖案就是遊走的了,面向四面,使四面形成一個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一氣呵成的整體。

  這樣彩陶的繪製自然而然成了移動的散點透視,它讓你圍繞著彩陶進行「步步移,面面看」的欣賞。

  期間又在這彩陶有限的圓面中,體會到一種「無盡」的意味。

  而這種「游目」,正是後來我國繪畫和園林的一個基本審美原則。

  我國彩陶不同於其他文化彩陶的另一個特點是,無論是盆,是缽,還是瓶與罐,都注意到由上觀下的效果。

  例如瓶與罐,在繪製四面圖案之前,就細心照顧到靠近瓶罐頸口處的圖案,使得在由上方下視時也形成一幅和諧的圖案。

  由此可見,彩陶的創造和觀賞是按照「仰觀俯察」這一中國觀照方式進行的。

  這也是後來在詩、詞、畫和建築中廣為應用的一個基本法則。

  要製作這些古代彩陶,自然要先認識它們,了解它們。

  不管制作什麼樣的陶器,或者是瓷器,都需要重視胎質。

  遠古先民製作的彩陶,選用經河水沖積的優質陶土,純淨無雜質,潤如粉糕;

  和成泥有柔韌性,燒製成的陶器用肉眼觀看有「膠」質感。

  由於當時燒造技術條件差,燒造溫度相對較低,燒出的陶器具有很強的吸水性。

  用手敲打陶身,會發出低沉的啞音;

  用手掂陶器,感覺重量比較輕;

  不該有沉重的壓手感;用水打濕陶器,能嗅到一股微弱的土葷氣味;用心察看陶器表面會有細小的針眼。

  古陶器,大多都是先民的生活用具,在埋入地下之前,器身有磕碰痕跡。

  長期使用器身,有自然磨損現象。

  還有與空氣、水、油脂等物接觸而產生的「皮殼色漿」。

  彩陶埋入地下幾千年,長期的積澱,陶器表面生滿了「水垢」。

  真「水垢」用水沖洗不掉,用稀鹽酸刷試「水垢」,就會見「水垢」冒白煙,起白沫。

  製作一件陶瓷,除了胎質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造型。

  真正的古陶給人的感覺是古樸、淳厚、自然、柔和、飽經滄桑,沒有生硬的火氣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