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2章 雍正新創,色薄而淡,滋潤無比

  第1952章 雍正新創,色薄而淡,滋潤無比

  仿官釉——唐英著的《陶成記事》中,稱之為鐵骨大觀釉。

  有月白、灰青兩種。

  數量在清雍正仿古釉中最多,造型也最豐富。

  舊藏品有不少,像是蒜頭瓶、撇口瓶、盤口瓶、鳩耳瓶、雙耳穿帶瓶、如意耳寶月瓶、三孔葫蘆瓶、天圓地方葫蘆瓶、綬帶耳葫蘆扁瓶、五孔弦紋方瓶、三系梅瓶、四系瓶、獸耳銜環瓶、包袱式瓶。

  再就是一些其他器型,像是花瓣口花觚、石榴尊、燈籠尊、雙耳爐、侈口花澆、蓮蓬式香插、盞托、靈芝水丞、鴨蛋水丞、桃式洗等二十多種樣式。

  這些器型都製作的非常規整,相同的造型的器物,有統一的規格和尺寸。

  高30厘米以上的中型陳設器皿居多,實用的盤、碗、碟類較少。

  胎體一般稍厚重,釉色均勻,青中略泛灰色,大多有疏朗而淺的開片,也有少量沒有開片紋的器物。

  絕大多數的器物底部,都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或雍正年制四字的暗刻篆書印章款,無款器極少。

  許多造型都是按照清宮舊藏的宋官窯為摹本燒制的,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據圓明園來貼內稱員外郎海望奉旨:著照官窯缸的尺寸畫樣呈覽交江西燒造處燒造。

  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怡親王交大官窯圓碟一件。這些都是照樣做出樣來。

  仿汝釉——舊稱鐵骨無紋汝釉,大多呈深天青色,製品的數量僅次於仿官釉,許多造型多與仿官釉重複,只是種類減少。

  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奏事太監劉玉交(汝)窯瓷爐一件,官窯瓷爐一件,哥窯瓷爐一件。

  (汝)窯爐上照官窯爐座樣配座子,六月二十五日,怡親王呈進。

  雍正時期新添的造型有高足尊、直椎瓶、折角六方瓶、缽缸、蓮子罐、深腹大碗、盤等。

  釉色青中閃藍,類似深天青色,款識常見的篆書六字印章款,也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的。

  仿哥釉——舊稱鐵骨哥釉,有粉青、米色兩種。

  造型比仿官、汝釉少,盤口瓶、雙貫耳方瓶等與仿官、汝釉相同。

  另有新增的三孔穿帶耳扁瓶、雙耳四系瓶、乳釘石榴尊、雙魚耳香爐、筆山子、筆洗、水丞等文房小件器皿。

  釉色青中泛淺灰者居多,釉青有類似金絲鐵線,深淺交錯的開片紋。

  多數製品圈足內,暗刻六字篆書印章款,少數不帶款識。

  仿鈞釉——是雍正官窯最具特色的品種之一。

  雍正七年,唐英派吳堯圃到南河了解宋鈞窯的配方。

  其後迅速地將失傳三百多年的宋鈞窯,全面恢復。

  一方面燒製成功玫瑰紫、海棠紅、紅斑塊、月白等與宋鈞窯十分相像的釉色;

  釉很厚,釉面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紋,底部刻一至十的大寫的數字,無款識,完全模仿宋鈞窯製作。

  另一方面創燒了窯變花釉,掉成以紅色窯變為主的火焰紅。

  或是以青藍窯變為主的火焰青,釉表光潔明亮,玻璃質感極強,有如升騰燃燒的火苗向上竄動。

  造型有膽式瓶、盤口瓶、荸薺扁瓶、鼓釘洗等,底有大清雍正年制篆書六字印章款。

  窯變花釉中還有爐均釉、青金藍、碧玉釉等珍稀品種。

  仿定釉——雍正朝的仿定窯製品中,有凸印花鼎爐、雙系凸印花扁瓶、出戟花觚、印花花囊、葫蘆瓶、印花盤、印花碗和撇口小瓶、小盒、小罐等小件的器皿。

  釉色漿白泛黃而不透明,釉表多有細碎的開片紋,胎體較輕。

  一般都有凸雕或印花的輔助裝飾,花紋規整細膩。

  器底有釉下暗刻的,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印章款;

  和少數暗刻,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

  黃釉黃釉,為明清兩代宮廷中的至尊之色。

  日常餐飲所用的盤、碗絕大多數為黃釉器。

  黃釉的呈色劑是氧化銻,雍正時在氧化銻中加入不同數量的鐵,使色調發生豐富的變化。

  此時的黃釉有嬌黃(澆黃)、淡黃、蜜蠟黃、鱔魚黃等,有名的淡黃(蛋黃)為雍正新創,色薄而淡,滋潤無比。

  雍正黃釉,不像康熙朝那樣在素坯的澀胎上施釉。

  而是在燒好的白瓷上施低溫黃釉,所以十分潔淨。

  蛋黃釉多見小件薄胎盤、碗器物。

  有少量凸雕蓮瓣的黃釉盤,口徑可達40厘米。

  黃釉有里外全黃、裏白釉外黃釉之分。

  盤、碗的底白釉內,多有青花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篆書印章款的器物較少。

  黃釉製品的用途,主要是祭祀用品和日常餐飲。

  據《清檔》記載:雍正元年正月十六日,怡親王黃瓷盤六十件,黃瓷碗八十個。

  此盤碗上,都配做銅果托果罩。

  一般來說日用餐用盤、碗是不必配置銅果托果罩的。

  只有盛裝供果的盤、碗,便於祭品的擺放才需要配托罩。

  清代祭器所用之色,沿襲傳統的天玄地黃之說。

  按照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配以對應的五色;

  青、赤、黃、白、黑來祭拜不同方位的神靈。

  國家大祭中圜丘、祈谷、常雩用青。

  方澤用黃,日壇用赤。

  月壇用白;社稷,先農用黃。

  日常餐具方面,皇帝、皇后,可以無定額地使用最尊貴的黃釉器皿。

  皇太后份額下,每年供應黃瓷盤二百五十個,各色瓷盤百,各色瓷碗五十。

  皇后略少,用黃瓷盤二百二十,各色瓷盤八十,黃瓷碟四十,各色瓷碟五十,黃瓷碗百,各色瓷碟五十。

  以此類推,皇貴妃使用裏白外黃瓷,貴妃、嬪、貴人、答應、常在位序的中下等嬪妃們則與純黃器無緣。

  清檔中,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茶房筆貼式常寧,送來散秩大臣茶飯房總管馬哈達等咨稱,本房奏茶飯房黃瓷碗、黃磁盅現不足用。

  飯房欲添二等黃瓷碗三十件、三等黃瓷碗二十件,黃磁盅三十件。

  茶房欲添黃磁盅二十件,共添一百件。

  請海望行與該處燒造等語。

  最後下達旨意:交總管取用。

  從此可以看出,黃釉器在宮廷之內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