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傳世五大逆天青銅器
為什麼神面卣是西周青銅器中,藝術水平最高的一件?
只是一個,那就是神面卣是一件立體藝術品,那麼它為何被稱為立體的藝術品呢?
立體藝術品會給參觀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神面卣上的所有雕刻圖案,並非孤立的存在。
而是通過有機的排列和組合,營造出一種神秘和詭異的氛圍。
端詳著這件器物,會讓人的心底產生一種敬畏的感覺。
到現在我們都難以想像,三千年前的古人,竟然能通過最原始的手段,製造出這樣一件超越其他青銅器的青銅器。
很顯然,這些特殊的青銅器更加出名,既然出名,那麼自然就不會少了人仿製。
「呵,這是傳世五大逆天青銅器?」
每次看到這五件青銅器,陳文哲都感覺古人的智商爆棚。
就是因為這幾件逆天的青銅器,都比較特殊,特別是最後兩件,很多人都認為大概是穿越來的。
古人的智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價值不菲的文物。
這些東西均有著高超的工藝,還有讓人捉摸不透的設計理念。
正是因為這些被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我們才能從中了解更多的歷史。
也是靠著這些文物,史學家解答了很多的疑問。
文物根據它的年代和材質,決定它的價值。
所以有很多的文物,被國家稱之為無價之寶。
在人們的理解中,文物因為身上承載著深厚的歷史。
所以一般都是符合那個年代,還有比較莊重的。
但是現今挖掘出來的很多的文物,長的就跟鬧著玩兒一樣,都讓人以為是從現代穿越回去的。
在現今彎彎博物館存放的一件亞丑方簋,據說這說我國最珍貴的文物。
它是商朝時期的文物,但是不知道怎麼就流落到了彎彎,現在是鎮館之寶。
此簋表面的紋路複雜,從它的形狀上可以看出這是用來把乘酒的器皿。
這一件算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一件國寶,而接下來的幾件世人都很熟悉。
第二件是曾侯乙冰鑒,之前陳文哲已經見識過,而現在是一件高仿。
這件青銅器是我國戰國時期的一個青銅器,雖然名為冰鑒,但它是用來保溫的。
此物就是冰箱的祖先,這個冰鑒也被國家命為國寶,並且禁止處境展出。
第三件是后母戊鼎,雖然我國出土的青銅器文物非常的多,而其中鼎的數量也不下少數,但是這個鼎卻被說成是鎮國之寶。
這個鼎最出名就是它的體重了,重達一千六百多斤。
但是因為經歷的年代太久遠,在期間還被盜墓賊損壞過,後來因腿斷了,但是沒能製作出一樣的腿,所以就給它截肢了。
雖然不是一個完整的文物了,但是它的地位仍然很重,現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這陽洛的仿古藝人厲害就厲害在這裡,他們仿製的肯定不是殘品,而是完整品。
雖然修復和仿製是兩回事,但是能夠一次性鑄造成這麼重,還一模一樣的后母戊鼎,還是有著很高技術的。
接下來這個就厲害了,不要驚訝,在三星堆出土的太陽輪。
這是上古文明之一,要是沒有人說這是個文物,很多人還以為誰家的方向盤掉了。
這個國寶級的古文物,因為高科技的樣子,也為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紗,至今無法判斷這件青銅器是用來幹什麼的。
睜大眼睛讓你看看什麼叫高科技,最後這件文物,是穿越過去的沒錯了。
雲紋銅五柱器,是在徽省出土的,是在工人在建築工地發現的,被上交給國家,然後被命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後來有人還因為它的樣子,寫了一篇文章,然後這個酷似路由器的青銅器就火了。
古人還是很先進的啊,路由器都用上了。
怪不得能發明出那麼多的連現代科學,都解釋不了的神奇的東西。
看到這五件國寶級重器的仿製品,陳文哲哪裡還不知道,他這一次來的這家店,弄了個獵奇博物館。
在這裡的青銅器,都有一些不走尋常路。
比如幾個世紀以來,還在困擾考古學家的神秘青銅器。
這東西好像不是國內的,之前陳文哲了解過,還真沒有詳細了解,這是一個使用銅製作的十二面體。
第一個十二面體,是在近300年前發現的,但沒有人確定它們的用途。
1987年8月的一天,一個叫布賴恩·坎貝爾的人,在東倫敦羅姆福德的院子裡,正在填補一個樹樁留下的洞。
當時他的鐵鍬,碰到了某種金屬。
他俯下身子,從泥土中拉出一個物體,奇怪的是它的形狀很奇怪。
這個物體很小——比網球還小——上面粘著厚厚的粘土。
看到這東西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不是製作的精美而巧妙……
還有,很可能是由鐵匠作為某種測量工具製作的。
之後坎貝爾把這件神器,放在他廚房的窗台上。
在接下來的10年左右時間裡,一直在那裡。
然後,他參觀了德國薩爾堡的羅馬堡壘和考古公園。
在那裡,在一個玻璃展示櫃中,有一個幾乎相同的物體。
他意識到他的花園之中發現了一個驚喜,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羅馬十二面體。
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困擾考古學家的12面金屬之謎,就出自這個東西。
儘管已經提供了數十種,甚至數百種解釋,來解釋十二面體,但沒有人確定它們的用途。
這是一個古老的謎題,到現在都沒有人弄明白。
第一個吸引考古學家的羅馬十二面體,大約在300年前被發現。
那個是與一些古錢幣,一起被埋在英國鄉村的一塊田地里。
一塊混合金屬,或古老的黃銅,由12個相等的邊組成。
在1739年向倫敦古物協會展示時,對這個雞蛋大小的物體的描述如此寫道。
這12個面,具有「相同數量的它們內部的穿孔,直徑不等,但彼此相對……每個面都有一個旋鈕或小球固定在上面。」
做工精細的金屬外殼,以及它的用途,可能讓古物學家們感到困惑。
1739年的十二面體,遠非最後一次發現。
此後,在北歐的數十個地點,發現了100多個類似的物體。
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至5世紀左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