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神人手抱魚帶鉤

  第1774章 神人手抱魚帶鉤

  第三件帶鉤是蜀漢大司馬蔣琬的帶鉤,形制上有別於其他兩件帶鉤,類似琵琶形。

  之所以看中這種帶鉤,主要是這小小的帶鉤,卻十分彰顯主人的貴重身份。

  這件蔣琬帶鉤,以青銅打造,整體形狀像琵琶。

  鉤頭用於勾連革帶一端,鉤體起到固定革帶另一端作用。

  鉤體上有龍鳳圖案,和五顆排列規整如五邊形的星點。

  鑲嵌的綠松石已脫落,鉤柄較長,正面有北斗七星圖案,點綴綠松石。

  之所以知道這是蔣琬的東西,主要還是推測,當然,推測肯定需要銘文。

  所以,不要看這是一件小小的帶鉤,可鉤柄兩側卻有漢隸銘文72字。

  帝堯所作,鉤無短長。

  前適自中,後適自傍。

  主以辟兵,天圓□(地)方。

  戴日報月,北斗列列,三昭在闕。

  旋□(璣)玉衡,□□宮衛,常保社稷。

  傳於子孫,玉石金精。

  帶敖四方,永無禍□(殃)。

  壽比山海,與天相望。

  這是一段祈求吉祥的韻文,其中方框□是不可辨識的文字,括號中為根據字句意義,參考固定用語和押韻,釋補的文字。

  帶鉤銘文托物言志,「北斗列列」和「旋璣玉衡」描述的是帶鉤上點綴的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中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

  《虞書》稱「璇璣玉衡,以齊七政」。

  「七政」就是七星,後人也用「璇璣」(又作旋璣、琁璣或璿璣)。

  「玉衡」指代北斗七星,前四星叫魁。

  後三星叫杓,《晉書·天文志》:「魁四星為琁璣,杓三星為玉衡。」。

  古人認為北斗七星居於天庭的政治中心,圍繞著帝星紫微星(北極星)旋轉。

  「三昭」相當於三光,也就是前兩句「戴日報月,北斗列列」中的日、月、星(北斗)。

  「闕」指宮闕,「三昭在闕」。

  帶鉤上又銘刻龍、鳳和北斗七星。

  這些都表明了帶鉤主人,居於蜀漢政治中心的高貴身份。

  銘文以璇璣玉衡拱衛帝星為象徵,與帶鉤主人執掌宮衛、常保社稷聯繫在一起。

  說明帶鉤主人的職責,就是保衛宮廷,保衛政權。

  蔣琬被諸葛亮稱讚為「社稷之器」,又是諸葛亮的繼承者,官至蜀漢大將軍、大司馬(相當於丞相)。

  雖然這件帶鉤不知道是不是出土於綿陽蔣琬墓,銘文也沒有明確指出帶鉤所屬於蔣琬。

  但從帶鉤暗示的主人身份推測,稱其為蔣琬帶鉤,並非完全不靠譜。

  帶鉤在我國歷史中源遠流長,從蔣琬帶鉤銘文可知,帶鉤相傳為堯帝發明。

  我國考古中最早的帶鉤,是出土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中的一件玉帶鉤,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

  帶鉤興盛於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魏晉時期逐漸衰落,被帶扣取代。

  曹操高陵,就出土的龍形帶鉤。

  帶鉤,是古人腰帶的帶扣,或腰帶上懸掛金玉飾品的掛鉤。

  帶鉤最初稱「鉤」,根據考古發現的帶鉤,銘文上也多是自稱為「鉤」。

  蔣琬帶鉤銘文「鉤無短長」也足以證明這一點。

  「帶鉤」一詞,首先見於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

  之後在歷代一來,比較出名的帶鉤,還是很多的。

  比如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在爭奪君位過程中,曾被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射了一箭。

  這一典故知道的人很多,而且都應該知道「射中小白帶鉤」,也就是是帶鉤救了齊桓公一命。

  所以,蔣琬帶鉤銘文稱「主以辟兵」,就是說帶鉤可以防避兵器傷害。

  《淮南子·氾論訓》記載:「孔子辭廩丘,終不盜刀鉤。」

  孔子連齊景公送他的廩丘封邑都推辭不受,當然也不會盜竊小刀、帶鉤之類的小物件。

  《莊子·知北游》記載了一位八十歲的「捶鉤者」,他從二十歲開始專一做一件事,就是鍛造帶鉤。

  他專心製作帶鉤,除了帶鉤,其他東西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除此之外,比較出名的典故還有很多,甚至還出現過一些名句。

  比如《莊子·胠篋》又記載「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雖說是以一國之大,反襯一件帶鉤之小,諷刺當時社會不公,諸侯實為竊國大盜。

  但也說明王公貴族們一件精美的帶鉤,確實價值不菲,偷盜會構成死罪。

  而到了戰國時期,帶鉤基本成型。

  一件帶鉤分為鉤首、鉤身和鉤鈕三部分。

  工藝手法複雜,紋飾多樣。

  秦漢時期,帶鉤發展到鼎盛,鉤首、鉤身上鳥獸蟲魚各種動物形象被廣泛使用。

  這時的帶鉤,要麼是寓意美好的祥瑞之物,要麼是鎮邪壓祟的凶暴之物。

  《淮南子》稱,「滿堂之座,視鉤各異」,可見帶鉤樣式豐富,因主人身份而已。

  帶鉤的名目繁多,如胥紕、犀毗、師比、犀比、鮮卑等,都是一個意思。

  《史記·匈奴列傳》「索隱」稱「『胥』『犀』與『師』並相近,而說各異耳」。

  《漢書·匈奴傳》顏師古註:「犀毗,胡帶之鉤也,亦曰鮮卑,亦謂師比,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史記》「索隱」還引用張晏的說法:「鮮卑,郭落帶瑞獸名也,東胡好服之。」

  郭落帶,即鉤絡帶,是有帶鉤的腰帶。

  揚雄《方言》稱,「鉤,宋楚陳魏之間謂之鹿觡,或謂之鉤格」,則鹿觡、鉤格、郭落,都是指鉤絡帶。

  鉤絡帶帶鉤上一般雕刻有各種瑞獸,人們就以瑞獸名如鮮卑、犀毗、師比之類代指帶鉤。

  比較珍貴的帶鉤,陳文哲之前就見過幾件,比如滿城東漢墓出土的帶鉤。

  再就是三國吳銘文錯金銀銅帶鉤,和三國魏曹休墓出土鎏金銅帶鉤。

  這兩種帶鉤,形制與吉省榆樹、北河滿城、金陵西崗、等地出土的帶鉤近似。

  這種帶鉤,可以統稱為神人手抱魚帶鉤。

  這類帶鉤鉤首是鳥頭,口中含珠,鉤尾如花朵,有花蕊和花瓣,鉤身是一鳥首人身的怪物。

  怪物長著一對豎立的長耳,背部有一對伸展的翅膀。

  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怪物雙手抱魚,腳踩一隻類似蟾蜍的動物,周圍有水波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