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數量的多寡,是體現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標誌。
陳文哲手中影集中的此件青銅簋蓋子頂端塑有喇叭形捉手,器蓋與器身上裝飾有竊曲紋和瓦楞紋。
除了鼎和簋,其他器型能夠出現在影集之中,也應該是十分珍貴的。
比如類比齊侯匜的器型,這件是春秋晚期的作品,現收藏於大海博物館。
而陳文哲發現的這件類似的,器身如橢圓形瓢,前端寬流高高昂起,後端執鋬作蛟龍探水狀。
匜的四足同樣以龍為形,俯首曲體承載匜的器身,魁偉莊重,極其穩健。
陳文哲對於這些有名的青銅器,還是很了解的,因為他之前剛剛回到大海市的時候,就意外獲得了一件國寶級大鼎的下落。
所以,之後雖然在做瓷器,但是他也在關注國內的青銅器。
之所以提到那麼多「虢季」青銅器,主要是因為只要是「虢國」墓內發現的青銅器,眼前這部影集之內都有。
像是銅鋪,這東西一般人不知道的,但是很多大墓之內都有。
當然,大墓必須是沒有被盜掘過的,之所以很多大墓出土不了幾件青銅器,不是當年沒有下葬,而是被人盜掘了。
比如銅鋪,該器自銘為「甫」(鋪),鋪為食器,造型與同為食器的有盤帶柄豆有相似之處。
盤的外壁用一周勾連雷紋裝飾,兩紋飾間還有一周突起的重環紋。
還有銅盨,這件銅盨內部有銘文。
盨為盛放穀物的器皿,蓋頂用一個大的突目竊曲紋裝飾,蓋沿、器口與圈足亦飾竊曲紋,余飾瓦棱紋。
當然,最多的肯定是銅鬲,這東西也是食器。
只不過這種器物,器身較矮,斷面呈橢三角形,蹄足矮而粗壯。
腹部飾三組曲體長鼻龍紋,其中垂於身後者似鳳鳥冠部紋樣。
再就是銅簠,簠是中國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方形器具。
《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guǐ)。「
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簠是方形的食器。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
早在4000年之前,我國的冶銅技術就已相當精良。
殷、周時期是青銅器的極盛時代。
此時期的兵器、日用品及裝飾品之類,無不以青銅為主。
青銅簠(fǔ)其用途與簋相仿,屬食器。
因在祭祀時用於盛稻粱,故稱「祭祀盛粱器具」。
銅簠在青銅禮器組合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西周早期開始出現,進入春秋之際而大盛,戰國之際開始衰落,到了秦漢時期完全絕跡。
是青銅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簠的研究還比較薄弱,至今尚未有專門的論著。
這主要是這種青銅簠的記載較少,出土的也不多。
很顯然,只要是完整的夏商周古墓之中,都應該有著這種器型。
畢竟是跟簋同級的禮器,按照古代的規制,只要是夠得著的都肯定用來陪葬。
不可能你有,而我沒有,這不是丟王室的臉?
眼前這件銅簠,器型是平沿斜壁,方圈足較高,圈足正中有弧形缺,兩側各有一個獸首半環耳;
器壁飾象鼻卷體夔龍紋,圈足飾竊曲紋。
蓋與器造型和紋飾相同,合在一起是一件器物,分開則是兩件。
這樣的銅簠,肯定不止是一件。
像是另外一件,其中器與蓋的形制、紋飾、盡寸相同,
腹壁斜直,腹兩側有獸首耳,矩形圈足,四邊正中有缺。
腹中部飾雙首曲體夔龍紋,沿下及圈足飾竊曲紋,蓋頂、器底飾連體蟠夔紋。
像是這種有著螭龍紋、蟠龍紋、夔龍紋的器型,都肯定只有王侯之墓中出土,每一件都十分珍貴。
而這些銅簠的斷代也比較容易,主要是這東西比較好認。
認真說起來,這也不過是古人用來盛稻粱的用具,它的用途相當後世的盤子。
一般器型都是長方形,口向外侈,蓋上有兩耳,蓋上有四個短足。
蓋子與器物的形狀大小相同,合上成為器蓋,打開來時就成為相同的兩器。
簠只通行於周代中期,戰國以後漸衰退。
商代和秦漢時代,都沒見有簠。
早期的簠的特點是足短,口向外侈;
到春秋末時,簠的足漸變高,器變深,這是斷代的特徵。
陳文哲看到的這些照片上的銅簠,肯定是屬於早期的作品,因為實在是太好認了。
青銅簠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現的一種新器型,只要大墓沒有被盜掘,每一座王侯大墓之中,都肯定最少有著一件。
所以,陳文哲看到的青銅簠的數量,就比較多了。
而保存的比較好的也有幾件,比如一件西周晚期竊曲紋銅簠。
在這裡斷代也比較容易,就是因為竊曲紋。
這是一種波紋,或者說是蛟龍紋。
西周中期以後,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就是竊曲紋。
其名稱也是據《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
《離俗覽》記載,竊曲紋的基本特徵是一個橫置的S形,正符合於「上下皆曲」的特點。
這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
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
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
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
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跡是很明顯的。
試將一部分鳥紋加以排比,可以推測出它向竊曲紋衍化的具體過程。
較早的鳥紋在翅膀後邊,接連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後來這個尾巴與軀體分離開來,成為一個彎卷的抽象紋飾。
再後,鳥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卻保留著原先的一根長長的羽毛。
最後,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竊曲紋。
著名的大克鼎上,就有竊曲紋。
這一點知道的人肯定不多,也許有不少人見過大克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上的紋飾是什麼,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