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章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嘉靖藍釉瓷器較為盛行,一是造型品種豐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種喲新發展。
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
釉色除霽藍外,又新創一種「回青」釉。
嘉靖霽藍釉色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
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為六字楷書款。
造型有罐、洗、碗、盤、杯、渣斗、香鏟等。
有些尚淺刻龍鳳、雲龍及纏枝花紋。
這些器物主要藏於彎彎和神都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是宮中舊藏。
這些明代藍釉瓷都算是國寶,每一件都十分珍貴。
所以,這樣的瓷器,自然也有人想要仿製。
仿製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底款。
底款是仿製的重點,因為難以仿製,所以才會有換老底、接老底等手法。
像是明代藍釉瓷的底款,也不容易仿製。
有青花款和暗刻款兩種,多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跟其他明代的瓷器一樣,凡四字款者,也均為後仿。
器型除碗、盤等常見造型外,還有罐、缸、尊、盆、僧帽壺、蓮瓣壺等造型。
此外,宣德時期還出現了灑藍釉這一新品種。
因為其藍釉之中,自然分布著白色的斑點,如同雪花灑落,故又名雪花藍。
灑藍釉瓷也是以鈷為呈色劑的石灰鹼釉,只是與霽藍釉瓷的施釉工藝略有不同。
宣德灑藍釉瓷,傳世十分稀少。
這麼稀少的寶貝,傳奇故事自然也不會少。
比如有一件從「皇家玩物」到流落民間灑藍釉,在行內就廣為流傳。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一位神秘的老太太背著一個破布包,來到神都文物商店。
找到工作人員,從布包里拿出一個瓷碗,說要賣掉換些錢。
據老太太介紹,這隻碗在她家中存放了很多年,裝過鹽,後來用作餵雞,肯定是老的。
但不知道這是那朝那代的,而且表面顏色也不均勻,不知道能換多少錢。
此碗比較奇特,一是大,口徑有25.3公分;
二是器型特殊,胎比一般的碗厚,有1公分左右,平底,應該叫缽;
三是,釉中的藍色濃淡不均勻。
該碗內施白釉,外施藍釉,內底非常的髒。
在那個年代,大家對宣德灑藍釉還沒有研究,只是在雍正時期的《南窯筆記》中,稱灑藍釉為「吹青」,並認為是清初新制。
所以,文物商店就當成乾隆的瓷器,用80元收購了老太太的這個碗。
這筆錢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老太太拿著錢高高興興地走了。
這一點跟那件霽藍釉雲龍紋梅瓶的遭遇,倒是十分相似。
只不過這一件賣的價格更高一點,達到了八十塊,相對十八,增加了四五倍。
這也不知道是寶物的主人,幸運還是不幸運。
收到了這隻碗,當時的工作人員,將碗放進水裡清洗起來。
當碗內底的污垢被清洗掉時,竟然顯露出六個字「大明宣德年制」。
從器型、材質到工藝,專家們一致認定,這是一件燒制於明朝宣德年間景鎮的瓷器。
而它最珍貴的地方,想不到竟是被那位老太太誤認為是缺陷的地方。
這種缺陷,就是這件瓷器所特有的一種被稱為灑藍釉的工藝。
灑藍釉的來歷,也十分清晰。
「灑藍釉」首創於明宣德景鎮。
因釉面猶如灑落的藍水滴,故稱「灑藍」;
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飄灑在藍色的水面,故而又稱「雪花藍」。
關於灑藍釉的誕生,竟然和宣德皇帝的一道「任性」的聖旨有關。
宣德皇帝即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代皇帝。
這位皇帝在繁忙的政務之餘,抵擋不住玩樂之心。
他酷愛鬥蟋蟀,每年都要地方官員進貢上等蟋蟀供他玩耍。
也因此,讓景鎮御窯廠燒制了大量蟋蟀罐。
除了養鳥逗蟲,宣德皇帝還迷上了擲色子的遊戲。
正是這一嗜好,成就了灑藍釉這一瓷器品種。
為了滿足這一遊戲需要,宣德皇帝下旨讓景鎮御窯廠,為其燒制一種專門玩色子用的瓷器,並且釉色要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御窯廠接到聖旨不敢怠慢,當即集中了當時最優秀的制瓷工匠和最上好的材料,開始製作。
經過艱苦研製,最終燒制出了灑藍釉瓷器——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那麼,灑藍釉是如何燒製成的?
灑藍釉不是簡單的蘸釉,而是採用管子吹上去的。
在燒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藍釉汁水,吹於器表。
這樣會形成厚薄不均、深淺不同的斑點,再上一層薄釉高溫燒制而成的。
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飄落的雪花,隱露於藍釉之中。
一般來說,由於做工精細程度不同,形成的瓷器效果也不同。
如果器物滿身吹釉,吹的不均勻,深淺不一,就是雪蓋藍。
如果均勻地密布於瓷柸上,形成星星點點,才是真正的灑藍釉。
《陶冶圖說》記載:「截徑過寸竹筒,長七寸,口蒙細紗,蘸釉吹。吹數遍,視坯之大小與釉之等類而定,多則十七八遍,少則三四遍。」
從記載中可見,灑藍釉燒制工藝非常複雜,成功率比較低。
因此灑藍釉瓷器,在當時也是比較珍稀的一個品種。
我國現存的明代灑藍釉瓷器,只有幾件,所以彌足珍貴。
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駕崩了。
宣宗死後,擲骰的遊戲不再流行。
之後的皇帝也曾下令燒過灑藍釉瓷器,不過由於灑藍釉工藝複雜,成功率極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
所以宣德皇帝死後,灑藍釉就停燒了。
就是這樣一件宮廷的稀世珍寶,從出世到停燒的短短十年中,就從宮廷里神秘消失了。
像是灑藍釉瓷器這麼好的東西,自然不能讓它失傳。
到了清代康熙時期,才又一次恢復生產。
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灑藍釉瓷器,呈色穩定,做工精細,很多輔以金彩裝飾,也有少量輔以五彩和釉里紅裝飾。
由於燒造時的工藝複雜,成功率比較低,因此灑藍釉瓷器在當時也是比較珍稀的一個品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