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禁造官樣空白期
永樂和之後的宣德時期,是瓷器生產的一個巔峰。
這一時期所用青料,以蘇泥勃青為主,多見「鐵鏽斑痕」。
也有部分國產青料,但即便是國產料,發色也相當好。
器型有盤、碗、壺、罐、杯等。
尤其是出現了一些僧帽壺、綬帶扁壺、花澆等器型。
這反映了這一時期,與外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
紋飾多見各種纏枝或折枝花果、龍鳳、海水、海怪、游魚等。
胎質較以前細膩緻密,釉質肥潤,多見橘皮紋。
兩朝的器物相比,永樂的器型較輕薄、秀美。
青花發色較濃艷、鐵鏽斑痕更重。
紋飾較疏朗,描繪更細膩。
底釉較白,器物多無款,僅見「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
宣德器器體較厚重,紋飾較緊密,底釉略泛青。
帶款器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並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說。
總的說來,宣德青花數量大、品種多、影響廣,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說。
但是,永樂之時,已經確實有這種款了,特別是四字的永樂年制款識。
永樂款,是明永樂官窯瓷器款識的統稱。
官窯瓷器上冠以帝王年號款,始於永樂年間,並成為定製。
但絕大部分不書年款,少部分帶有年款的,可分為青花料或釉里紅料書寫款、錐刻款和模印款三種。
款識字體以篆書最為多見,另有個別楷書和行草。
篆書款是永樂官窯瓷器上最常見的一種,目前所見皆為「永樂年制」四字雙行排列。
錐刻款和模印款,主要見於永樂單色釉瓷器上。
位置在內底心或內壁,款字作兩行排列於葵花心或單圈內。
模印款,主要見於甜白釉薄胎印花器上。
錐刻款,則主要見於永樂紅釉或甜白釉刻花器上。
永樂年款,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筆道流暢,筆畫轉折渾圓,結構嚴謹。
永樂年號款,常見的邊飾主要有單圈、龍鳳、花邊、輪形、雲紋、橢圓雙圈。
還有單圈外加花邊、單圈外圍飾雲紋等。
邊飾的形式多種多樣,描繪精細,這也是永樂年號款的重要特徵之一。
永樂初年,明代皇廷在JDZ設置御器廠。
燒造的御器,是景鎮最早的官窯款。
永宣瓷器十分出名,之前陳文哲就涉獵過,他也收藏到了宣德時期的不少珍貴瓷器。
所以,對於這方面來說,這一次陳文哲反而不想研究的太深。
他反而對接下來的三個朝代,更加上心,因為這就是歷史上十分出名的一個空擋,也就是著名的空白期。
明正統、景泰、天順三朝,由於政治動盪、天災人禍等因素影響,導致了經濟的衰退。
而且從正統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樣瓷器」。
故這一時期瓷器數量較少,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總的說來,此期器型主要還是瓶、罐、碗、杯、盤等幾類。
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蘇青」。
青花發色有的濃艷,與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淡雅,與成化器較接近。
釉面多泛灰,胎體較厚重。
底足修削不細膩,有敦厚感;
多見淺寬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現象,有的見火石紅。
正統時的瓶、罐器口為直頸形,與宣德器一致;
天順時的則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闊形,與成化時相近。
瓶、罐的身體均是豐肩、圓腹、下收、足稍外撇;
梅瓶的器身,較宣德的修長。
紋飾以一筆點劃為主,有人物、花卉、龍鳳、孔雀等。
人物的背景,多畫大片雲氣紋。
瓶、罐邊飾喜畫海水紋或蕉葉紋,其蕉葉中梗留白,葉面較寬大,像小樹一般。
款識,正統的是福字款;
景泰開始的款識,是從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還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
天順有紀年款、梵文款等。
明代官窯底款發展演變過程,還是十分有意思的。
當然這一時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也是從這一時期,我們長見的瓷器官款,才正式出現。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明代瓷器的生產製作,可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1368年——1435年):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其中永、宣二朝為高峰。
中期(1435年——1521年):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正德;
其中成化時期的瓷器最著名,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
晚期(1521年——1644年):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
受到地理大發現、商品全球化和貨幣白銀化三大因素的影響,嘉靖,萬曆時期的瓷器產量和外銷規模,達到了明代頂峰。
明朝建立之前,景鎮的瓷器還沒有一個規範的款識。
永樂以後,官窯瓷器開始出現署上有本朝的年號款,以彰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獨特性。
而民窯產品,主要以干支款和圖記款為主。
最常見的是用青花書寫,此外,還有暗刻、凸印和礬紅等款。
其實,官窯瓷器書寫年款,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但並不多見,更沒有形成體系。
例如,宋代建窯部分器物足底見有「進琖」、「供御」刻款,以此作為貢品之銘文。
彎彎故宮博物院館藏有數件器底刻有「奉華」、「蔡」等字樣的汝窯器。
其中「奉華尊」是宋高宗最喜歡的一件汝窯器。
這一點在陳文哲燒制汝窯瓷器的時候,就專門仿製過。
「奉化」二字,相傳是宋高宗寵妃劉夫人所住的奉化宮。
帶有這兩兩字款的瓶和尊,是劉夫人宮中陳設的瓷器。
接下來就是定窯,定窯中有一些北宋時期帶「官」、「新官」刻款的器物,也被認為是進奉宮廷的專用瓷。
元代一些白釉瓷上,模印有「樞府」二字(稱樞府白瓷)。
還有「太禧」、「東衛」、「福壽」等。
除此之外,極少見其它落款。
瓷器底部正式書寫帝王紀年款的做法,始於永樂朝,但與後世相比,仍然不普遍。
宣德時期,皇帝喜愛誇耀張揚,並且在「仁宣之治」形成的盛世氛圍籠罩之下,個人的欲望頗為膨脹。
也正因為如此,宣德時期的瓷器官款就真正形成,而且還形成的十分誇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