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瓷質之貴在於瓷泥
現在鑑定瓷器,特別是明初之時的瓷器,凡是帶有洪武款識者,一定要結合胎釉、紋飾等方面進行分析。
這樣一來,很多人都看不到後面一句,也就是:「凡是帶有洪武款識者,一定要結合胎釉、紋飾等方面進行分析。」
流傳到現在,就直接是沒有洪武款識的官窯器,只要出現都是假的、贗品。
所以,才會有臆造的「大明洪武年制」款青花釉里紅人物故事圖梅瓶。
再說,洪武瓷器的市場價值很高,所以在仿古瓷中書寫洪武款識的瓷器較為多見。
如仿品「洪武六年」款釉里紅松竹梅玉壺春瓶。
可惜這樣的仿品,與真品的胎釉、造型、紋飾等方面,相比差別較大。
當然,其它書洪武年號款的各種臆造品,更是要警惕。
現在有很多文章,都在講,迄今為止,未見洪武年號款瓷器。
但是,洪武時期有沒有留款的?
其實還是有的,要不然,陳文哲也不用糾結這一點了。
雖然僅見於大海博物館收藏的,用篆書寫「春壽」兩字裝飾肩部的梅瓶,並未發現有「洪武」紀年款的官窯器。
但是,只要有款,那麼為什麼就不能留下大明洪武年制的款識?
關於洪武官窯是否有款識的問題,收藏界爭論從未停止,始終懸而未決。
但是,陳文哲卻知道,在南河省的一家博物館內,就有一件「大明洪武年制」的青花梅瓶。
它要是真品,那麼它就當屬一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但遺憾的是,這件青花梅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也不知道是那家博物館,自己也不認為是真品,還是有其他原因。
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有足夠的自信吧?
這也是沒辦法,很多收藏愛好者,特別是收藏時間長的藏友,家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重寶。
就比如大明洪武年制款的紅武瓷器,而這些還都是一些釉里紅、青花釉里紅等重器。
這樣的收藏者多了,誰還會認為,他們收藏的大明洪武年制的瓷器是真品?
就算一些有著明顯老化痕跡,或者說乾脆就說是真正古董的,像是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也不被人認可。
因為一些文獻認為,迄今所見到帶款的大明洪武年制瓷器,都是萬曆時期所仿。
既然是仿製款,必然有可以仿製的實物。
洪武瓷器至今流傳數量很少,帶有明確紀年的民窯器也只發現幾例。
但一直沒有得到,知名陶瓷專家的確認。
既然洪武已設立官窯制度,就一定有區分官窯和民窯的標準。
作為官窯,也就自然有紀年款式。
而這樣也是一些臆造者,還在層出不窮臆造洪武瓷的原因。
現在市場上還有流傳,比如洪武紀年釉里紅梅瓶、洪武紀年人物故事梅瓶、洪武紀年青花蓋罐。
這些其實陳文哲並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這些瓷器,如果真的足夠老,那麼它們是否是萬曆仿品?
有些專家把發現的洪武帶款瓷器,確認為明萬曆仿品,但是很多人卻不敢苟同。
主要還是這些真正的有著大明洪武年制款識的古董瓷器,胎土的質量都很好。
一件瓷器好不好,除了看紋飾、器型,主要就是胎土。
這一點也沒法造假,因為現在好的胎土也不多見,更何況是明代初期?
特別是明代初期,朱元璋時期的胎土可是麻倉土,而且是很好的麻倉土。
《飲流齋說瓷》云:「瓷質之貴在於瓷泥」。
以地質學說,就是一種富有黏性的沖積土。
隨著時代的傳承,洪武朝的胎土,仍然延續元代的胎土,而且大量地使用麻倉山的瓷土,仍然採用「二元配方」。
而對麻倉土的認識,據《瓷鑒》介紹,麻倉土在成化中期已很緊張,萬曆後期已完全枯竭。
所以萬曆時胎土淘練不精,雜質較多,根本就不可能有那麼好的胎土。
其次,洪武朝青料,仍然有一些含鐵高的進口蘇料。
燒制後,有時青花呈色發灰,青料仍然下沉,鐵鏽入骨沉著,凹凸感明顯。
其三,萬曆早期的青料為回青,呈色藍中泛紫,濃重艷麗;
中期用回青攙和石子青,呈色明麗鮮藍;
晚期石子青比例增加,呈色藍中閃灰,沒有如圖的灰黑。
其四,雖然明初戰亂頻仍,窯廠仍然火光沖天,沒有由此而停滯不前。
這一時期的御窯廠,不斷燒造出大量供朝廷御用的青花瓷器。
既然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出現用洪武年號的「大明洪武年制」款式的官窯瓷器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以往沒有發現帶紀年的官窯款而已,特別重要的一點,是沒有明確考古發現。
至於民間流傳的瓷器,不管有多少人認可,總是會有更多人不認可。
這就是典型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現象。
其實,通過現代的一些科技手段,結合傳統的鑑定方法,還是能夠確定一些事情的。
比如通過器物的微觀特徵,結合傳統鑑定知識,很容易就得到一些清晰的結果。
只不過,現在的一些專家,絕對不認可現代的一些手段,就算是借鑑作用也不行。
其實,他們不是蠢,就是壞。
為了私利,自然是不可能承認一些東西的。
像是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之前陳文哲就聽說過,有人較真,對一件說是臆造品的梅瓶,進行了科學分析。
當然,陳文哲不支持單純的科學鑑定,但是,佐證他是支持的。
就以那件洪武人物故事梅瓶來分析,從微觀可以看出很多東西。
比如器物釉面,有明顯的大中小氣泡,層層疊疊。
還有白色氣泡,也有網紋、幾何圖形、變色氣泡、破口泡和死亡氣泡;
底足使用麻倉土明顯,含氧化鐵青料,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呈現綠、藍、褐的變化過程。
底足胎土,明顯飄逸自然的火石紅、凹凸的黑麻點;
釉面有凹凸不平,接胎、磨損、脫玻、牛毛紋等自然氧化痕跡,由此說明器物符合明代早期的器物特徵。
最起碼,這應該是一件老東西,因為新仿,仿不出微觀結構上的很多特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