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7章 皇家氣派十足

  第1517章 皇家氣派十足

  因為礬紅彩呈色比較銅紅釉穩定,這種礬紅釉瓷器一般要經過兩次燒成。

  即高溫燒成白瓷胎,再塗抹礬紅料入窯低溫焙燒成,因而將礬紅釉瓷器品種又稱「抹紅」。

  像是明正德的礬紅釉牡丹紋盤子,一般高4.1cm口徑17.5cm底徑10.8cm。

  這種盤子器口外撇,器足向里收斂。

  釉面純白勻淨,但白中帶灰。

  盤外壁釉上以珊瑚紅繪纏枝牡丹六朵,以棗皮紅勾勒花葉。

  口沿外及腹股處雙紅邊線,圈足下沿為單紅邊線、底部為雙圈正德年制四字楷書。

  還有明朝萬曆年,抹紅海水飛獸紋瓷器高足杯。

  明朝萬曆年抹紅海水飛獸紋瓷器高足杯,一般高8.9厘米口徑9.7厘米底徑4.8厘米。

  這種杯子平底高圈足,釉面平整,乳白瑩潤,青花發色呈中微泛紫。

  杯外壁飾紅彩海水,間以青花蒼龍及麒麟、海馬、飛象、獅子、瑞鹿、鸞雀、鯉魚等。

  杯把為紅彩海水山石,可以清晰看到抹紅工藝手法。

  不管什麼技術,到了清代,一般都會被發揚光大。

  所以,到了清乾隆時期,景鎮窯就出了抹紅纏枝蓮紋瓶。

  這種瓶子高21cm,口徑5cm,足徑5.7cm。

  這已經不是小型器,陳文哲手邊也沒有材料自然就不會立即做出一件。

  眼前做的都是清代的茶壺,陳文哲隨手做一件盤子還可以,想要做其他,就沒那麼簡單了。

  「這隻多穆壺做的不錯。」

  多穆壺之前陳文哲也見過,甚至看陳星辰他們做過。

  這是一種元代流行壺式之一,為藏、蒙少數民族盛放乳液的器皿。

  清乾隆時期的粉彩多穆壺就是其中經典,這隻多穆壺高47、足徑14.8厘米。

  壺身竹筒狀器身,壺上部為僧帽式蓋頂。

  蓋頂為蹲獅鈕,龍柄,鳳流,龍首柄及鳳身流皆為抹紅;

  器身滿飾粉彩纏枝花卉及八寶圖案,此茶壺黃釉地中間部位有四道彩箍;

  因黃釉器只是宮廷用器,至尊之色,民間絕無使用。

  壺裡及壺底施以綠釉,壺底部中央為方形白地。

  壺底部中央為方形白地上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青花篆書方款。

  此壺為清宮典型的民族茶飲器具,兼具滿、藏及蒙族文化的特色。

  它由原來的滿、蒙族奶茶飲用器具,演變為宮廷陳列及實用器。

  其上裝飾著藏傳佛教的八寶紋飾,加之景鎮御窯廠精心燒制,使其成為釉色精美、工藝精湛、造型獨特的清宮茶飲器皿。

  多穆壺的器型簡單,但是因為工藝的不同,做出來的多穆壺也多有不同。

  一般多穆壺的器形為筒式,上收下敞,口部靠柄一側有花冠形裝飾。

  柄兩端各有捲曲花飾,方式壺流,矮足。

  一般足脊寬平無釉,壺體上有仿金屬箍和鉚釘狀裝飾。

  以青白釉製品為常見,最早出土的多穆壺瓷器,完整器目前僅存一件為神都元鐵可墓出土。

  「多穆」原意為盛酥油的桶,藏語稱為董莫(mdong-mo)或多穆。

  口沿加僧帽狀邊,又添把和嘴,遂成為壺。

  多穆壺為藏人拌、盛酥油茶的器皿。

  酥油茶藏語稱恰穌瑪,是將由茶磚熬成的濃茶中,倒入少量的酥油和鹽。

  有的還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等佐料,攪拌至水和酥油交融而成,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猶豫少數民族使用的多,所以現存的多穆壺多為金器,其中還有金琺瑯彩器。

  比如陳文哲知道的一件多穆壺,就是K金胎。

  這件多穆壺是蓮瓣座,珊瑚鈕。

  筒形器身,分為三節。

  開光處繪各種花蝶湖石,母子圖,牧羊圖,鄉村風景等紋飾。

  這種款式的多穆壺金光閃耀、皇家氣派十足,兼具裝飾與實用價值。

  之前陳文哲做過琺瑯器,所以他很清楚,琺瑯器分為掐絲琺瑯(俗稱景泰藍)、鏨胎琺瑯(又稱內填琺瑯)、畫琺瑯三大品種。

  這是由琺瑯釉,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固著於金、銀或銅胎的表面,經焙燒而成。

  而我國最早的琺瑯器,就產生於元代,到了清乾隆時期,琺瑯器的製作達到頂峰。

  明清時期,由於皇室對藏及藏傳佛教的重視,許多具有雪區民族特色的器物,開始進入宮廷,多穆壺即是一例。

  由於清代大量冊封和法事需要,這種精美的法器和擺設,才開始大批量出現。

  當時的造辦處,生產了許多這類器物。

  同時也供清帝賜高僧之用,這才使得多穆壺更加流行。

  陳文哲記得有一件上拍的一對多穆壺,壺高28厘米,銅質精純,釉質細潤,鎏金燦然。

  這種多穆壺,肯定是清代的精品,而這一對是清代乾隆養心殿造辦處,為宮廷製造的御用陳設品。

  明清時期,由於皇室的封賞,故多穆壺更是流行,各種材質均有製作。

  有金屬也有瓷質,且以金屬器為多。

  主要為各種金屬胎琺瑯器,存世常有所見。

  但是,瓷質多穆壺比較罕見。

  也許就是因為比較罕見,加上琺瑯器比較難做,所以現在工廠裡面仿製的,居然都是瓷質多穆壺。

  陳文哲有材料,有技術,更合適有資本製作這種奢華的金胎琺瑯器。

  但是,他沒時間。

  他現在只能是看著,看看他隨意創建的這家陶瓷工廠,到底能夠達到什麼程度。

  看著眼前的一件仿清乾隆青花花卉執壺,陳文哲感覺比較滿意。

  他最早能夠提供的優質青花料,絕對是乾隆青花。

  所以,這種乾隆青花瓷器,他的這座工廠仿製的時間比較長。

  要不然,這件青花花卉執壺,也不會仿的這麼好。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件瓷器的真品,應該是藏在沈市故宮博物院。

  它全高為28.5、口頸為6.4、足徑為10.4厘米。

  全壺飾以青花釉,壺蓋繪番蓮纏枝花卉,蓋鈕為圓環形,可與執壺把端的圓環繫繩連接;

  壺頸部為一周深色的蕉葉紋,壺身繪番蓮纏枝花紋;

  腹部為兩個菱花形開光,開光內繪有折枝雙桃實;

  長流部滿飾捲雲圖案,流與壺身銜接處繪靈芝紋;

  壺底部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