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明末三大寶藏
借一句特別有名的話,來說玩玉的境界,那就是:「玩玉玩的是玉本身,而不是玉的名字」。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切黃色的軟玉,都會被稱為「和田黃玉」的。
這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所以也不太需要糾結於黃玉的名字,黃玉走下神壇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畢竟,說來說去,唯一能夠保證狹義是「黃玉」的,幾乎只有宋元明清的製品和現代的黃玉籽料。
而這些神壇上的黃玉,現在還能有多少呢?
常言說得好「皇帝沒了,黃玉也就沒了」說的就是這類。
而這一次,陳文哲居然意外的得到了,這麼一批真正狹義上定義的黃玉,可以說是極其幸運。
如果純粹以錢來計算這批黃玉的價值,沒準這一批黃玉,還是他收穫當中最值錢的東西。
現在,他最好奇的是,這批黃玉,到底是怎麼流落道一艘商船之上,還被拉到了印泥那邊。
所以,陳文哲毫不猶豫的使用了回溯。
可是,單純看一件寶物,比如一件玉器,獲得的信息實在是太少。
看玉石原料,獲得的信息更少,還不如一件雕刻完成的玉器。
但是有一點能夠確定,這批黃玉,確實是出自宮廷,而且是出自大明的宮廷之中。
只不過,得到的信息有點零散,具體是怎麼回事,還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這樣一來,陳文哲需要做的事情就比較多了。
單純一件東西,他能夠看到的,最多的也就是這件東西從出現,到來到海底,再到被他打撈出水。
那麼他要想獲得這批寶物主人的信息,好像就不太容易。
當然,回溯的多了,肯定能夠看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但是,無數繁雜的信息,結合在一起,他一時半會的根本看不明白。
甚至看的多了,還直接讓陳文哲變得更急迷糊。
就這樣,接下來的日子,陳文哲過的十分充實。
他白天研究、修復打撈出水的寶物,晚上就對這些寶物進行回溯。
因為這一次回溯的東西太多,會說的歷史時期太長,所以,就只能不停的回溯。
一天天過去,知道半個月之後,眼看即將到達大海市的外海,陳文哲才稍微歸納出來了一些有用信息。
「這一次還這是怪了,居然涉及到傳說中的三大寶藏?」
之前發現了不少古玉,都有沁色,這就讓陳文哲懷疑,這裡的一些玉器、瓷器,很可能是盜墓得來的。
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是明代皇室的東西,這些東西如果是在和平時期,外國商船肯定弄不到,就不要說大批量弄到手了。
但是,如果是戰亂時期呢?
那麼明代什麼時候最亂?肯定是明末清初那一段時期。
這一段時期,誰在鬧事?張獻忠、李自成啊?
其實都不是,最大的造反派是滿清!
他們在造反的時候,可是弄死了好幾個明代的封王,最後還加上幾位皇帝。
甚至還有一位倒霉的王爺,不止是被抄光了家產,還被煮了吃。
陳文哲這一次得到的一些明代的寶物,就有出自這些倒霉蛋的。
所以,他得到的這批寶物,有張獻忠的,也有李自成的,更多的應該是從李自成手中搶到的。
畢竟李自成曾經攻陷過當時的首都,得到的明代皇家的寶物自然更多。
只不過,這批寶物,最終還不是出自張獻忠藏寶,也不是李自成藏寶,而應該是滿清藏寶的一部分。
因為不管是張獻忠,還是李自成,還有一些明代的王子王孫,最後都被滿清弄死了。
這裡就需要重點說明,明末清初之時,國內最著名的三大藏寶,就是張獻忠沉銀、李自成寶藏,再就是滿清藏寶。
明朝末年三大最出名的寶藏,不是傳說,因為有些現在已經證實、
特別是江口沉銀的張獻忠藏寶,已經清理髮掘了好幾次,差不多應該全都挖出來了。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滿清入關,各路勢力相繼崛起,可謂風起雲湧。
當然,更多的還是天災人禍,戰亂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因為各路勢力接二連三的你爭我奪,也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典故,也可以說是傳說。
比如關於寶藏的傳說,明朝末年最出名的就有三個。
首先就是張獻忠沉銀,但是,陳文哲得到的寶物之中,雖然有些是出自張獻忠藏寶,但是,肯定不是沉銀寶藏。
張獻忠在歷史上,可以說是赫赫有名,而且在明末顯然也是爭議最大的一個人物。
因為傳說其人非常殘暴,傳說其嗜血成性,殺人如麻。
歷史上關於張獻忠的傳說和軼事典故有很多,比如七殺碑。
傳說張獻忠立碑明志,碑上書寫「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張獻忠的沉銀之謎。
川都民間曾流傳過一首民謠:「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川都府。」
這個民謠,當然就是在形容張獻忠的大西國在覆滅之時,藏匿的金銀財寶之多。
也是根據這一點,很多人都認為,只是一個江口沉銀,肯定不足以代表張獻忠藏寶。
現在陳文哲倒是間接證實了這一點,但是,這也不意味著他就可以獲得其他張獻忠的藏寶。
因為聰明人不止是他一個,幸運的人也不會只有他。
這三四百年下來,怎麼還不出現一個幸運的聰明人?
所以,張獻忠的一些藏寶,就不可避免的流入市場,最終一部分落入了陳文哲手中。
而通過這部分藏寶,陳文哲也許還能找到一些遺漏。
也只是也許,畢竟時間太過久遠,誰也不知道,原來藏寶的地方,就一定沒有被人找到。
但是,張獻忠席捲幾個省,刮地三尺,得到的藏寶,肯定不止是江口沉銀那麼丁點。
《明史》說他沉入錦江的財富:「金寶億萬計」,這到底是多少財寶?
而《蜀難紀實》記載,他沉入岷江的財富:「累億萬,載盈百艘。」
張獻忠撤退時,攜帶的金銀珠寶,用船裝從川都順水南下。
達到百艘寶船,現在我們發掘的那段河床,才出土多少寶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