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一直作弊一直爽

  第1235章 一直作弊一直爽

  陳文哲現在燒制的所有瓷器,都是精品仿古瓷,他不可能使用氣窯。

  但是,一些該知道的問題,他還是需要清楚。

  這也是把樁老師傅的用處,有些事情,就算制瓷師傅不懂,把樁師傅要是經驗豐富,也可以提前發現問題,並儘可能的避免在燒制過程之中出現問題。

  還是說回元青花,有的贗品為了省工時,不止是在使用氣窯燒制,他們還能把盤口、罐頸的接口,對接在明顯的上方位置。

  這就很明顯的,違背了時代特徵。

  當然,這些把樁師傅就不可能幫著你解決,只能是制瓷師傅自己來。

  陳文哲很清楚,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製作腹部都有內接口,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見接口。

  元青花梅瓶、玉壺春、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須有內接口,這才符合當時工藝。

  有些仿品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內施滿釉。

  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時,出現非常少的罐內、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潤。

  有些仿品器內接口,有10毫米左右的帶狀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沒有真器接口風乾的特徵。

  現在流通市場上,三個檔次的元青花都有仿品。

  有的幾乎做得天衣無縫,凡是發表過資料照片的器物,其上的特徵,全可以人為地做出來。

  像什麼「錫光」、「釉淚」、「接坯」「火石紅」等等都可做。

  甚至往胎土裡摻粗顆粒,混同舊土,以假當真。

  所以藏家要特別的小心,有一點兒疑問,都要謹慎處之;

  同一件元青花,兩拔專家得出相反結論的,對這樣的器物最好不要碰。

  因為這說明此件器物,是有爭議的,需要專業工作者研究探討。

  這種爭論和探討,有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無論最終結論如何,這樣沒有定論的器物,只可用於研究,不宜進行收藏。

  其實,有爭論的瓷器,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沒有任何異議的作品。

  而能夠做出這種以假亂真等級的館藏品的大師,在景鎮並不缺。

  陳文哲知道的,景鎮那邊的這種等級的仿古大師,就最少有十位。

  剛才說的那位黃老算一位,這位大師江湖雅號瓷痴,有中華仿古瓷第一人美稱。

  畢業於景鎮陶瓷學院,從事陶瓷研究和創作40年。

  成功破解了歷代名瓷背後所使用的泥釉,青花,釉里紅,釉上五彩顏料的配方。

  在創作上,黃老非常擅長挖掘陶瓷材質身上的自然美,深諳各種器型和釉彩的搭配,作品美不勝收。

  這樣一位大師,陳文哲稍微學到點他的手藝,那製作元青花就並不困難。

  陳文哲自己已經差不多把復燒元青花的工藝、配方,摸索的十分透徹。

  到了現在這個程度,再深入研究,就已經是水磨工夫。

  此時他也不介意,加快一下進程,直接學習一下老前輩們的經驗。

  特別是泥釉配方,這一次他不止是獲得了青花釉料的配方,還順便弄到了釉里紅、釉上五彩的顏料配方。

  看著手裡的配方,陳文哲有點感慨。

  他獲得這些秘方十分容易,但是那些前輩們想要研究出這些配方,可十分的不容易。

  比如黃老,他在這條道路上就走了四十餘年。

  在仿古瓷研究的道路上,他兢兢業業,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

  在別人看來枯燥無味,清貧艱苦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四十餘年。

  為了研究出一個配方,他經常在實驗室里幾十次幾百次地做實驗,在窯口裡幾十次、幾百次的燒。

  近半個世紀以來,為了弄清製作古瓷所需要的泥、釉、料的種類及比例,他已經完全記不清,到底在實驗室和窯口旁和衣而睡過多少次。

  如果按照正常套路,陳文哲就算是有完整的元青花製作工藝,他要試燒出元青花的泥、釉、料的配方,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

  畢竟每次調整配方,都需要試燒一次。

  而一次燒窯,怎麼也需要浪費個幾天,要是多來幾次,幾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

  現在好了,陳文哲只要在隋侯之珠內部搜索一下,幾乎是想要什麼配方,都可以直接得到。

  不說這些配方的價值,只是幫他節省下來的時間,就是無價的。

  這是作弊,但是一直作弊一直爽啊!

  到了此時,陳文哲的心思,已經變得十分靈動。

  他的基礎已經打好,只要稍微打通幾個小關節,就可以直接上手燒制精品元青花。

  既然這樣,他哪裡還能忍得住。

  要知道,他既然能夠從黃大師手中學到那麼多秘方,那麼其他仿古大師手中,是不是也有著獨特的絕活?

  景鎮有名的仿古瓷製作大師,他知道的最起碼有十位。

  比如其中還有一位,跟黃老相比都不遑多讓,他就是克勤堂饒克勤大師。

  他也絕對是景鎮青花領域的泰斗人物,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元青花。

  1981年參加複製元青花領導小組,是國內最早開始的複製元青花的先驅。

  業精於勤下,其複製的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被神都故宮和佳士得收藏。

  這樣的手藝,如果是別人,隨便學習一種,就可以功成名就的吃一輩子。

  而陳文哲現在是為了興趣愛好,他學習這些大師的手藝,可不是跟這些大師打擂台,搶口飯吃。

  他就是單純的為了藝術,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他就是喜歡看著自己的收藏,一件件,一種種的,慢慢增加,不停的增加。

  所以,他打算把景鎮那邊十大仿古瓷大師的手藝,全都學習一遍。

  按照不太準確的排位方法,排在第三位的是居和堂的李勝大師。

  一般這樣的大師,都是來自製瓷世家。

  像這一位,其祖上在清乾隆年間,就開始在景鎮制瓷。

  到同治,他的曾太公創立了務本堂,擁有十多口柴窯,是鎮內屈指可數的大窯戶。

  其本人制瓷30餘年,最擅長官窯粉彩工藝,復刻了不計其數的傳世珍寶。

  粉彩,可一點不比元青花來的差,特別是在市場上,粉彩瓷可比元青花要活躍,畢竟元青花太少。

  真要算起來,就算是完美復燒的元青花瓷器,還真不如粉彩瓷來的好看。

  現在賣的就是個眼球經濟,在這一點上,粉彩瓷可比元青花更有優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