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讓你抄都抄不好
耗費大量資本,還有時間,最終還有很大的可能仿製不好。
這樣康熙青花萬壽大尊這樣的重器,對於那些急功近利的現代人來說,就沒有仿製的必要。
因為就算是成功仿製出這樣一件重器,耗費的成本太高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還很有可能,會仿製不出好的效果,所以仿製它有點得不償失。
當然,如同陳文哲這樣手藝高超的另算。
因為陳文哲有信心一兩次就燒製成功,而其他人就不太可能達到這種高燒成機率。
燒制青花萬壽尊很難,所以一次肯定不可能燒制一件,甚至都不可能是三四件,因為誰也不知道最終能燒製成功幾件。
據專家反覆對比、辨識,發現這件上拍的萬壽尊,其上的壽字跟另外兩件最有名的相比,十分相似,甚至是一樣。
它也主要由1000個不同的字或字形構成,且按一定規律各書寫10遍。
字與字形都是源於古體籀篆,或取自鐘鼎銘文,或來自巧思妙想和藝術創造。
還有這些字均為青花,典雅純正,藍艷欲滴,觀之如飲甘飴;
字體統一篆書,古雅流暢,生動宛轉。
或像鳥蟲,或如圖案,或似符咒,變化萬端,不拘一格,蔚為大觀。
這樣的單件字數最多的古代瓷器,目前全世界發現存有六件完整器。
除拍品外,故宮博物院、金陵博物院、大海龍美術館、香江中文大學文物館、漂亮國有一位收藏家,各存有一件。
雖然是這樣,但是這些萬壽尊每一件都彌足珍貴。
還是那句話,就算那些忠臣們告訴康熙,他的那件是唯一,剩下的備胎也可不能敲碎。
到了現在,根據一些專家推測,當時應該燒制了9件,暗合「九鼎」之說。
鼎是古代立國之重器,象徵政權,春秋時楚莊王曾「問鼎中原」,意欲奪取天下。
有意思的是,在圓明園遺址、平安大街、盧溝橋附近,曾出土過三塊萬壽尊殘瓷片。
專家研究認為,這三塊殘片,分屬不同的三件萬壽尊。
最重要的是,這三塊殘片與以上存世的6件,恰好合為「九鼎」。
了解了這麼多,經梳理,陳文哲已經能把握住這些萬壽尊的特徵。
通體有規律地排列,一萬個「壽」及「壽」意字。
以「壽」字為主,間以與「壽」字緊密關聯或指代吉祥、會意象形的組合字。
如萬、十仟、千秋、萬壽、三皇等。
一萬個字,布局巧妙,在器身上規整排列。
橫看75列,每列130字;縱觀130行,每行75字,計9750字;
頂部盤口兩圈,每圈77字,外口沿和足圈各48字,計250字,合一萬字。
字形大小隨器身位置而變化,密如蟻聚,卻又井然有序。
知道很多字體是怎麼創造來的,還知道怎麼排列。
在製作好的器型之上,按照大小比例分隔開來,正好書寫一萬個字,就可以正式開工。
這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十分巧妙。
如果是讓陳文哲現在自己製作,他也肯定要仔細計算,仔細推演。
而就算是現在蕭規曹隨,他按部就班的跟著葫蘆畫瓢,也畫的是十分的小心翼翼。
遙想當年,那些景鎮的工匠面對如此大器,謀篇布局,精巧安排,不敢有一絲一毫馬虎。
最終將一萬個字勾畫得如許精妙,排列得如許精當,這種偉大的工匠精神,的確令人嘆服!
前人開闢道路,陳文哲這個後人,只要跟著前人的腳印,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走一遍就好。
所以,他只要按照那些貳臣們的設計,重來一次就行。
這樣,相比那些挖空心思跪舔康熙的大臣們,他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他只是蕭規曹隨,而複製是最簡單的,而那些臣們卻是創新。
跟著他們的步伐走,書寫自然就不是問題,那製作這麼一對萬壽紋大尊,也不過只是時間的問題。
現在他正好有時間,所以慢慢的做就好。
像是這麼大的尊,就算是做器胎也需要特別小心。
如果能夠用拉胚機一次成型,最好是一次拉製成功。
要是不行,分段製作也可以,到時候接胎完成也行。
要是這兩種方法都做不成,那就只能用製作大器的盤泥條的方法,慢慢的一段段的來。
所以,陳文哲不著急,因為最難的還是書寫一萬個壽字。
要知道,尊上的「壽」字,全部採用不同書體的篆字書寫,排列整齊,縱橫成行。
字體大小肥瘦,隨器身的凹凸曲折而加大或縮小,順暢自然,體現了制瓷藝人的匠心。
只有經過絲毫不差的縝密安排,才能寫成整整一萬個「壽」字。
而且字字工整,才能使的整個器物顯得莊重非凡。
以前的一些器物,如果是以「壽」字作裝飾,往往與其他紋飾相配合。
而唯獨此尊,通體用「壽」字作裝飾,且設計、書寫皆精妙。
這可需要耗費不少心力,所以急不來。
真著急也沒用,不說其他,就說一萬個字體不同的壽字,不讓你寫,只是讓你抄,你就能抄的好?
這肯定需要練習,就算是陳文哲天賦異稟,再加上每天晚上在夢中練習很長時間也需要慢慢來,因為這一萬個壽字,實在是太複雜。
所以,陳文哲只能每天按部就班的製作著一批批瓷器。
第一天製作器胚,晾胚之後先入窯低溫燒制一邊,之後再上釉、上彩,不停的添加工藝。
往往一些精品瓷器,都是需要三次入窯,甚至是五次入窯才能燒製成功。
當然,康熙的青花萬壽紋大尊不用這麼麻煩,它說起來也就是一件青花瓷,主要是書寫那一萬個壽字最耗費時間。
可陳文哲不著急,他只要在製作其他瓷器的間中,慢慢的完成它就可以。
「馬嘟嘟說的不錯啊,這東西要真出一件真品,就是給十二個億,我也願意。」
這一天,正小心的寫著壽字,陳文哲有點感慨。
最近他為了做這件大尊,可是下了功夫。
只要用了工,自然就對它越來越了解,了解的越多,仿製起來越容易。
(本章完)